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673“云南大学学校代码是10673,考研报考时必须要了解的,云南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673。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望采纳

云南大学学报有3种: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法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即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又是 CSCD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仅是中文核心期刊,但不是 CSSCI核心;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建立合理的法律环境,保障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2、税收调节,开征利息税,个人所得税 遗产税等3、政府保障,扶持低收入家庭,加大偏远 贫穷农村扶持力度 ,引导调节!发挥地方优势!

主 管:云南省教育厅主 办:云南大学主 编:卢云昆编辑出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内发行:昆明市邮政局 代号:64-85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 号:BM 1860出版日期:单月18日开 本:标准16开页 码: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11地 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文津楼A区三楼邮政编码:650091定 价:RMB00元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邓伟志等知名学者的论文。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全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62%。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DJCED)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截止到2004年10月为止,《学报》共出刊14期,编发文章158篇,先后刊登了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学术界新锐的论文,这些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都对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摘或复印率保持较高水准,其中2003年第4期《学报》最具代表性,该期共刊登了11篇文章,达到了100%的反响效果,《学报》已逐渐显露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编辑部常常收到读者的电话,要求订阅或购买刊物。为扩大发行量,编辑部于2003年7月与昆明市邮政局签订了国内邮发协议,代码为64-85,《学报》还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签订了国际发行协议,代号为BM1860。《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起又一个学术舞台,开启了又一扇学术窗口。虽然创刊至今还不足三年,在事业上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刊物相比,还有许多经验要学习借鉴。相信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2003年10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 2004年9月,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2006年10月31日,学报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哲学与文化”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2007年12月,学报获云南省报刊出版质量评比A类期刊。

云南大学创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开始招生。八十多年来六易校名,从创建之初的私立东陆大学发展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七万多人。目前,云南大学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大学之一,已经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也是一所发展势头强劲的边疆大学。 云南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校长,按照“清华模式”建设云大,费孝通、楚图南、陈省身、华罗庚、严济慈、冯友兰、吕叔湘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来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世界著名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位于昆明市区内,踞商山余脉的贡院坡上,前临翠湖,左依圆通山,占地面积640亩,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校园内茂林修竹,绿草如茵,一幢幢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掩映在花图锦簇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 云南大学现已成为文、法、理、技、经、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校学生达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学生9919人,研究生2853人(博士生94人;硕士生684人;硕究生进修班1842人;授专业法学学位170人;学位教师进修班63人),夜函大生7100人。 云南大学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67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4000多人。全校有专职教科人员1214人,其中教授261人,副教授382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云南省高校特聘教授(研究员)4人;14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骨干教师培养资助对象”等国家人才选拔培养计划, 43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等选拔培养计划。 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公共教学部、2个研究院;72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和专门史)和15个省级重点学科;10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MBA、MPA、法律、工程硕士(含: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生物学、数理学科)、1个教育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基地、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级新产品开发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云南大学图书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已建成为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公共检索已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现有藏书140多万册,收藏有一批全国善本和珍贵文献。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学校设有出版社;学术期刊《思想战线》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评比中名列第10位,荣获“双十佳学报”称号,并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进入“百种重点期刊”行列;《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权威的《数学评论》收录摘评;2002年创刊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国内社科界已产生良好声誉。 1998年8月27日, “云大科技”股票上市后,云南大学成为全国1千多所高校中第八家拥有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校。“云大科技”的主产品云大—120在全国推广应用近1亿亩,并形成了推广、销售、服务网络。短短几年时间,“云大科技”从一个几万元起家的课题组,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云大生物”是国内首家在单克隆抗体领域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所研制生产的“避孕试纸”、“优生试纸”和“不孕检测试纸”被定为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单克隆抗体研究技术空白。已具有年产20克以上单抗体的能力。 云南大学设有出版社,已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0余种共200多万册。学术期刊《思想战线》(社会科学版)进入了全国核心期刊行列、《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全国优秀重点大学学报,此外还有《云南大学》校报。学校还附设有云大附中、云大外语学校和云大幼儿园。云大附中连续十多年在昆明市中考、高考中名列前茅,社会上声誉较好。 七十余年来,云南大学共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7万余人,其中解放后培养了本专科生5万余人,研究生1300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成人夜函大学生万余人。以基础扎实、学风严谨、知识广博、务实进取而享誉省内外的云大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来,根据云大“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并实践着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构建以教育观念、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及运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校训,造就博专高精兼备、德智体美同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四有”人才。 云南大学素有重视科学研究、追求科学前沿、活跃学术气氛的传统。在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下,学校的基础学科和优势领域的研究得到加强,新型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得到拓展,重大攻关项目得到集成,同时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孵化、推广和应用。近五年来云大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荣获各类科研奖励170余项,出版专著250余部,发表论文3100多篇,国际学术榜(《SCI》)上的排名居全国高校第六十位左右。在应用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云大BR—120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 云南大学基金会是全国大学基金常务理事单位。云南大学基金会已发展到有近七十位海内外董事,他们为云大捐款捐物,献计献策,牵线搭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近五年来,云南大学先后与美、英、俄、日、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派出了200余人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成功举办了十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云大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国际学术交流比较活跃的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历史沿革 --------------------------------------------------------------------------------• 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 私立东陆大学(1923年—1930年) • 预科• 本科• 附中• (1927)附中 • 1930 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 1932 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 省立东陆大学 (1930 年—1934年) • 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 工学院(土木、矿冶系)• 教育学院 • 1934年9月,改称省立云南大学• 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省立云南大学 (1934年—1938年) • 文理学院(文学院 + 教育学院)• 理工学院(工学院 + 理科学系)• 医学专修科 • 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 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国立东陆大学 (1938年—1949年) • 5 个学院• 18 个系 • 3 个专修科• 3 个研究室 • 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 1954年8月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 1956年8月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 1958年8月农学院独立为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前身) 云南大学 (隶属中央高等教育部) (1950年—1958年) • 航空: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法律、政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 土木建筑: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 • 1958年8月划归云南省政府管辖• 197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 211 ” 工程首批建设的 61 所大学之一 • 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云南大学 (隶属云南省政府) (1958年—至今) • 1958年院系调整后,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至2005年12月• 17个学院 • 7个研究院• 3个公共教学部• 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概况 -------------------------------------------------------------------------------- 云南大学具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为当时的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始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4月开始招生,1930年学校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又改为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著名 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938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甚大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到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 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1952年开始的高校院系调整,把我校法律、政治等学科,分别并入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农、医、工等学院先后分离独立建校,我校由此成为一所以基础学科为主、较为单纯的文理科综合大学。1958年,我校由教育部下放云南省管理。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云南大学加快了发展。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以“211工 程”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把学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云南大学进入了建国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2001年6月,我校“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表扬。目前,云南大学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2742人(不含三个独立学院学生总数13284人),研究生749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4493人(博士555人,硕士3938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2449人,研究生进修班555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9607人。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475人,其中正高职297人,副高职480人;拥有14个本科学院、7个研究院、3个公共教学部,还有研究生部、留学生院和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65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 8大学科门类;拥有民族学、生态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 27 个省级重点学科;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1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MPA、MBA、法律、工程等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 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有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有历史学、生物学、数理学科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教育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新产品开发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继1998年我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云大科技”成功上市之后,我校先后在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新药开发、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高科技产业。 学校现占地面积2111亩,其中校本部568亩,软件学院校区1543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7444万元;图书馆藏书251多万册;学校设有出版社,并主办《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和法学版)等十余种学术刊物。学校现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作为云南唯一一所实施国家“211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全体云大人将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继续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抓住机遇,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云南省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试比较张承志和艾特玛特夫的美学追求》,《批评家》, 1986年第2期。· 《论学院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当代青年研究》, 1990年第1期。·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载《比较文学三百题》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中国当代爱情观》,同上。·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当代作家评论》, 1995年第2期。· 《文艺学:另一种可能的思路》,《艺术学研究》, 1995年第1期。· 《试论中国古典文学女追男现象》,《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 《润笔考论》,《东南文化》, 1996年第4期。· 《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文艺理论研究》, 1996年第4期。· 《文学批评参照系之再思考》,《江海学刊》, 1996年第6期。· 《略论对问体》,《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坛》, 1996年第1期。· 《林语堂幽默观新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 《试论景观美学的特征》,《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1996年第2期。· 《润笔琐谈》,《文史知识》, 1997年第1期。· 《关于金庸研究的一点思考》,《文艺评论》, 1997年第3期。· 《略论通俗文学的批评策略》,《文艺研究》, 1997年第6期。· 《蔡邕的悲剧》,《读书》, 1998年第4期。· 《蒙着红布的呐喊:接近崔健》,《东南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可能》,《文艺争鸣》, 1999年第4期。· 《白楼人:被统治的统治者?》,《当代作家评论》, 1999年第6期。· 《选择严冬:对鲁迅虚无主义的一种解读》,《文艺争鸣》, 2000年第4期。· 《子贡与孔子》,《孔子研究》, 2000年,第4期。· 《从权力的逻辑看: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导言》,《江海学刊》, 2000年第4期。· 《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释》,《莽原》, 2001年第1期。· 《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晋阳学刊》, 2001年第4期。· 《通向文学史的多元路径》,《中国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 《徜徉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斜阳旧影〉读后》,《东南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 《文学权力:文化资本》,《求是学刊》, 2001年第4期。· 《诗学的叙事话语》,《文论报》, 2001年9月15日。· 《文学与符号权力》,《天津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 《视觉文化研究》,《文化研究》, 2002年,第三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大众文学的系谱》,《文艺研究》, 2002年第3期。· 《巷陌骊歌》,《民族艺术》, 2002年第2期。· 《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民族艺术》, 2002年第3期,此文为布迪厄专著《区隔》导言的译文。· 《学术合法性是如何可能的?》, 2002年,《学术界》,第4期。· 《学术争鸣何以可能?》, 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求是学刊》, 2003年,第1期。 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2003年,《文学评论》,第2期 。· 《反思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浙江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 《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文化研究》, 2003年,第4辑,中央编译 出版社。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实地运用布迪厄》, 《文化研究》, 2003年,第4辑,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古典时代的政治资本与文学》,《天津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 《可怜无补费精神?》,《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5期。· 《中国人也在诗意地栖居吗》,《文艺争鸣》, 2003年第6期。· 《继承与断裂:布迪厄的哲学思想渊源》,《现代哲学》, 2003年第4期。· 《布迪厄、历史理性、后殖民文化生态及其他:陶东风、朱国华学术通信选》,《社会观察》, 2003年,第2期。· 《摄影的社会定义》,《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陌生人:布迪厄的生活轨迹与学术性情的发生》,《河北学刊》, 2004年第1期。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江苏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 《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江海学刊》, 2004 年第 2 期。· 《合法趣味、美学性情与阶级区隔》,《读书》, 2004年第7期。· 《符号暴力与性别统治》,《社会理论论丛》,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艺术编码的社会条件:管窥布迪厄艺术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 ,2004年第4期。· 《彼山之玉与此山之石》,《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4期。· 《感情放逐之后的感情》,《评论》, 2004年卷,第一期,江苏文艺出版社。· 《艺术终结的辩证法》,《美术观察》, 2004年第7期。· 《艺术博物馆:虚假的文化承诺》,《民族艺术》, 2004年第3期。· 《皮埃尔 ·布迪厄:〈中等品味的趣味〉》,《中国学术》,2004年1期。· 《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 《关于身体写作的诘问》,《文艺争鸣》, 2004年第5期。· 本 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挣扎者,文景, 2004年11-12合期。· 背诵、经典与文化保守主义, 南方周末, 2004年7月22日。《布迪厄:清醒的文化角斗士》,《社会科学报》, 2002年2月28日。《理性何为》,社会科学报, 2003年《当文化成为资本》,社会科学报, 2003年,《陶东风、朱国华学术对话》,社会科学报, 2003年,《审美现代性与中国语境》‚《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现代性视域:一个概念梳理》‚《实现:综合艺术评论》‚2005年‚第4期;《非同一性与模仿:阿多诺的美学逻辑》‚《福建论坛》‚2005年‚第8期。《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讽喻诗学的辩证结构》‚《上海文化》‚2006年第1期。《灵氛理论的讽喻结构》‚《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纯粹语言、经验、理念与弥赛亚时间》‚《华东师大学报》‚2006年第5期。《祛魅、解构与大众文化的自主性》‚《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颠倒的经济世界:文学场的结构》‚《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教育体制、合法语言与社会再生产》‚《人文艺术》2006年‚第7辑。《学术语言的几个层次:兼论晦涩》‚《福建论坛》‚2006年第10期。《民族文化认同与经典的再发明》‚《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大众媒介时代艺术批评的困境:以“白韩之争”为例》‚《艺术百家》‚2007年第3期。《对祛魅理论的祛魅解读:布迪厄社会学诗学研究策略》‚《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3期。

科研项目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具体如下列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11BFX003); 国家社会科学项目:《立法后评估研究》,批准号为07BFX010(2007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为NCET-10-0550); 2013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地方立法的成本效益评估研究”(项目批准号:13SFB2005); 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教育法》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IA080112)”;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法律绩效评估机制研究》,批准号为2007SFB2002(2007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化立法研究》,批准号为03JD820001(2003年);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度课题“民族教育平等权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RDZC13007);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项目:《法科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研究》,批准号为FIB070335-A12-04。 “荣达教育资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后评估研究》被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2009年度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批准号为1389SS09078。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立法的效益问题研究》,批准号为AHSK01-02D048(2002年); 已出版专著如下列等:《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立法听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立法效益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立法后评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代表性论文 《“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 《法律科学》2006年06期; 《法治指数的中国引入:问题及可能进路》, 《 政治与法律》2015年05期; 《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法律文本中的“附件”设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06期; 《论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建构》, 《 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法律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模式探讨》,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6期; 《立法的合法性评估》, 《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法律绩效评估的发生机制——以国家主导为视角》, 《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适用规则刍议》,《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 《 现代法学》2008年04期; 《立法听证初论》,《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和体制机制》, 《江汉学术》2015年04期; 《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明理由制度探讨》, 《 电子政务》2015年09期; 《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质量及保障机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年05期; 《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年02期; 《我国法治指数设立的规范化考察》, 《理论学刊》2015年05期; 《体育法律修改包裹模式的运用——以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为考察对象》,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政府档案信息公开的立法探索》, 《学习与探索》2007年03期; 《论立法的正当程序》, 《华东政法大学学学报》2006年02期; 《“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法律科学》2006年06期; 《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立法回避制度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立法的社会接受能力探讨》,《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论立法成本》,《理论与改革》2001年06期; 《立法论证探讨》,《政治与法律》2001年03期。 《论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及制度保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美国行政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评估探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法律文本中“法的目录”设置论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年03期; 《法律文本中的“废止条款”设置论析》, 《政治与法律》2013年07期; 《论我国公民的被选举权及其完善》,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01期; 《论法律文本中“过渡条款”的规范化设置》, 《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加拿大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咨询制度考察》,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年03期; 《法律文本中题注的设置论析》,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12年02期; 《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年01期; 《立法后评估的回应滞阻析论》, 《 理论与改革》2010年05期; 《司法解释正当性的困境及出路》,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05期; 《论立法的可操作性评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年04期; 《立法后评估的触发机制——国家与社会联动的视角》,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年05期; 《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法律适用原则竞合时的司法选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5期; 《加拿大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探讨》,《法治研究》2014年第8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迪庆专项的意思是招生计划主要是针对迪庆当地的考生。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学校简介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以上内容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欢迎来到云南民族啤酒厂这是全国为数不多一定要签禁酒令的学校目前小区存在的还有教场校区,一二一大街校区,呈贡校区总体来说还是好玩的,首先可以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其次还可以锻炼你巴结老师或者考试作弊的能力哈哈,这个还真不知道了,我觉得大学要是好玩的话都差不多了就看你自己怎么玩了

迪庆专项是指云师大降20~30分在迪庆录取的师范生专项2021年云南民族大学(迪庆专项)在云南招生计划如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云南民族大学简介: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有各类纸质图书20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下设26个学院;开办94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有教职工1823人,其中专任教师138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9024人,其中本科生25187人、硕士2783人、博士85人。以上内容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官网-首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英语复合词在英汉心理词典中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独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2)Markus表征理论对英汉心里词典表征模式的解释力(第1),《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3)英汉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理论新探(独立),《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3期(4)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的存储单位(第1),《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5)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途径(第2),《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6)从二语词汇习得看双语心理字典中的语义表征(独立),《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第1期(7)英语习语记忆模式初探(独立),《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8)有争议的词汇教学策略探析(独立),《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9)词汇选择标准浅析(独立),《国外外语教学》1999年第2期(10)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和双语心理字典(独立),《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11)词义猜测理论与实践探讨(第2),《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出版的主要著作如下:(1)《英语语言学实用教程》(第二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2《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历年真题研究》(第一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3)《最新大学英语4级考试测试试题集》(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4)《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获得的主要奖励如下:(1)4《英语习语记忆模式初探》全国煤炭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2)9《创造和谐语言环境 突现城市文化内涵》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人2位)(3)9《从二语词汇习得看双语心理字典中的语义表征》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4)4《从词汇习得看双语心理字典中的语义表征》青岛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5)9《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的存储单位》青岛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人1位)(6)9《英语习语记忆模式初探》济宁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7)11《认知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人3位)(8)6《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打造高素质外语人才》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4人2位)(9)2009,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的存储单位,山东省第23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人第一)(10)2009,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的存储单位,山东省第23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人第一)(11)2010,英汉心理词典中英语复合词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独立)(12)2011,英汉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的词性效应研究,第二十五次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五人第一)(13)2011,,青岛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五人第三)(14)2012,中国文化的迂回性,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五人第三)(15)2013,英汉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的词长效应研究,第二十六次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五人第一)承担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1)2003-2006英汉篇章语用学研究(批准号03BYY0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7人6位(2)2003-2006课时变化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合作项目)(完成)负责人(3)2007-2009英汉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S07YF21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4)2008-2010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模式(负责人(5)2007-2009英语语言学(山东省基础课程建设项目)14人4位

中国农学通报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北大核心刊,综合性农业科学领域排名第26。貌似是唯一的由云南省主办的农业核心期刊 更详细的名单你可以查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幼儿教育

  • 索引序列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