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周泽昭(18-12),著名医学家,外科专家。重庆江津人。192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曾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北京医院院长、重庆医学院院长兼重庆外科医院院长,为第五届中华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科杂志》总编。195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教授您好!请问一下我儿子是当兵的在训练中腿疲劳受损吃什么药?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啊

裘法祖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 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个人简历 1932年,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 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 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 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 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 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今,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外科贡献 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20余种。比较突出的有: 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实验研究 实验室创建 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1980年,创办武汉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任所长。 研究论文 裘法祖,夏穗生.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55,3: Tjiu FD, Chen CS Schistosomiais japonica cerebri, 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 behandelten F z Chir, 1953, 78: 1985 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中华外科杂志,961,9:827. 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措施.中华外科杂志,1981,19: 193. 裘法祖.再论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实用外科杂志,1990,4:195. 医学教育 大众医学知识传播 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 相关医学法律起草 1999年5月《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 1999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法》 专门高级人才培养 教材编著 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3版, 1989;第4版,1995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 裘法祖,张涤生,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曾宪九,袭法祖,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学术期刊 1980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任主编。 创办《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首倡同济医科大学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办《德国医学》中文版,并任主编。该杂志由德方提供原版杂志,中方选译编辑,为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合办的第一份杂志。 曾担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腹部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德文版)主编、《德国医学》(中文版)主编。 或者说是华佗 也可以

桃花万树卷帘看

教授您好!请问一下我儿子是当兵的在训练中腿疲劳受损吃什么药?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呀

裘法祖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 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个人简历 1932年,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 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 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 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 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 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今,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外科贡献 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20余种。比较突出的有: 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实验研究 实验室创建 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1980年,创办武汉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任所长。 研究论文 裘法祖,夏穗生.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55,3: Tjiu FD, Chen CS Schistosomiais japonica cerebri, 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 behandelten F z Chir, 1953, 78: 1985 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中华外科杂志,961,9:827. 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措施.中华外科杂志,1981,19: 193. 裘法祖.再论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实用外科杂志,1990,4:195. 医学教育 大众医学知识传播 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 相关医学法律起草 1999年5月《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 1999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法》 专门高级人才培养 教材编著 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3版, 1989;第4版,1995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 裘法祖,张涤生,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曾宪九,袭法祖,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学术期刊 1980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任主编。 创办《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首倡同济医科大学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办《德国医学》中文版,并任主编。该杂志由德方提供原版杂志,中方选译编辑,为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合办的第一份杂志。 曾担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腹部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德文版)主编、《德国医学》(中文版)主编。 或者说是华佗 也可以

教授您好!请问一下我儿子是当兵的在训练中腿疲劳受损吃什么药?

桃花万树卷帘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医学期刊常规来说只分为 SCI 核心期刊 和普通期刊但是有一些省份会自己把期刊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比如浙江省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还有河南、陕西、四川 等地也把期刊分为A类B类或者一类二类也有的是一类为中文核心或者中华牌,二类为科技核心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学报》、《营养学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 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法医学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卫生研究》、《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妇幼保健》、《现代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食品与营养》。  《解剖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病毒学》、《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国医史杂志》、《医学教育》、《医师进修杂志》。  《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癌症》、《肿瘤》、《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危重病杂志》、《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国外医学(各专业学科分册)》、《中国医学文摘(含各专业学科)》、《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输血杂志》、《高血压》、《中国高血压杂志》《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学杂志》、《临床心血管病》、《临床消化病杂志》、《消化内镜杂志》、《中国防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中华精神病学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神经科学》、《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临床神经科学》、《中华神经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中国现代医生》《神经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解剖学杂志》、《普外临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普外基础与临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综合临床医学》、《临床荟粹》、《临床内科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中国胸心外科临床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实用泌尿外科杂志》、《男性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遗传》、《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 国优生优育》、《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新生儿杂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性眼病杂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眼底病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研究》、《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中国麻风》、《中国皮肤性病杂志》、《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疼痛学杂志》、《麻醉与重症监测治疗》、《中华病理外科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杂志》、《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同位素应用杂志》、《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自然医学杂志》、《免疫学杂志》、《人民军医》、《色谱》、《微生物学通报》、《病毒学报》、《卫生毒理学》、《卫生毒理学杂志》、 《中华放射》、《中级医刊》、《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南方护理杂志》、《中国乡 村医生》、《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地方病通报》、《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国卫生》、《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中国卫生检验》、《中国医院管理》、 《中国学校卫生》、《卫生职业教育》、《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中国防疫杂志》、《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辐射防护》、《现代医药卫生》、《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厂矿医学》、《劳动保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埋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海洋药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房》、《中国药事》、《药学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抗生素》、《新药与临床》、《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国中医药科技》、《中成药》、《中医药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实用中西医结合》、《中药通报》、《针刺研究》、《新中医》、《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材》、《中医研究》、《中医教育》、《中国 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社会医学》、《医学和社会》、《医学与哲学》、《中国医药史》。  《生殖与避孕》、《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西安医科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上海医科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学术团体职务: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 解放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兼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 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兼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名誉理事长 中国神经伤残康复学会副理事长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 、名誉所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其他职务:《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辑、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助理主编(欧洲)和期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手外科杂志》、《医用生物力学》、《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解放军医学杂志》、Clinical Anatomy,(美英合办)的编委 《临床解剖学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山东科技出版社)总主编 《显微外科解剖学》、《腹部血管解剖学》、《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临床应用解剖学》、《美容应用解剖学》、《显微手术学》和《Microsurgical Anatomy》=《Clinical Microsurgical Anatomy》主编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赵建宁,男,1957年2月出生,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军队特殊人才津贴,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关节外科主任委员,全国关节外科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及军肢体伤残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显微外科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人民军医》、《东南国防医药》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获全军“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等6项,获军队及江苏省科技及医疗成果奖共9项,其中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张金哲教授是中国小儿外科学资深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先后任北京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于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籍贯地)。几乎在兵乱中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使他从小立下了刻苦学习以身报国的志愿,特别是从医之后,遇到中国著名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学到正直做人与严谨治学之道,并以他的勤奋和创造开始了和国家的发展有相同命运的医生道路。1938年他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辗转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医学院,1946年毕业。1947年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1949年解放后留用,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1955年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之邀,调入新建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教授。1986以后至今,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1997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0年张金哲教授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三个创始人中最早、声望最高的一个。50年代他和麻醉专家谢荣教授合作首创肌肉注射硫喷妥钠基础麻醉方法,从而为中国小儿外科的推广打下了基础。1955年起他就任新建的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创建和完善了全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培养了一批高级小儿外科医疗、麻醉、科研、护理专家。50-60年代他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很多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创造,提高疗效,使平均病死率低于当时国际报道。80年代以后他对小儿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从医50多年,为万名以上患儿操刀手术。张金哲教授热心教育、园丁育人,桃李满天下,早在1958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办中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进修班。他为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近千名本科生讲授小儿外科学,亲自指导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7人。 张金哲教授十分重视学会和专业杂志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及秘书,中华外科杂志常务编委。1980年成立小儿外科学组他首任组长,1986年成立小儿外科学会后为首任主任委员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顾问。从50年代开始他即热心医学科普,为北京市及全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并多次任两会理事及委员。1964-1986年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委,出版书刊、小品约百十种。1991年全国科协授予张金哲教授“突出贡献科普工作者”称号。建国以来他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为美国小儿外科杂志及国际小儿外科杂志海外顾问、太平洋地区小儿外科学会及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身会员、罗马尼亚医学会荣誉会员,1986-1998年连任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理事。他因此成为中国及国际小儿外科界联系的中心人物。2000年他获英国皇家学会“Denis Brown金奖”,该奖被国际小儿外科界视为“诺贝尔奖”,全世界迄今共33人获此殊荣,均为著名国际小儿外科大师,在中国他是唯一获奖者。正是由于他和老一辈儿外科开括者的努力及同道的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小儿外科的工作成绩被中国科学界和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认可与褒奖。1951、1952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卫生部技术革命先锋金奖,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劳模。1993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1999因讲医德获北京市“灵山”一等金奖。为第7、8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金哲教授向来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团结同道,提携后辈,成为小儿外科界的楷模。他业余爱好广泛,参与多种文娱体育活动。他把自已的稿费和科研奖金无私地贡献给了医院外科。张金哲教授虽已年逾80,仍在一线工作,照常看门诊、作手术、查病房、科研、教学、带研究生。

李龙,男,1962年5月生,中共党员,当代名医,小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主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名医名院》杂志 网站编委、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联)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在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复杂肛门闭锁、巨结肠、门脉高压、巨大肿瘤切除及小儿肝移植等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是在腹腔镜治疗各种小儿外科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学习与工作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他从师于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多年来在张院士及几代小儿外科前辈的精心指导和临床研究经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在周围同事们的全力协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别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英国小儿腔镜外科学会、日本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国内9个学术杂志的编委;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临床与研究李龙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承担着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领导课题组对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索。在张金哲院士等前辈多年资料积累及指导下,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壁系膜直动脉的双重血运支配现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的新术式。明确Cdx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炎的关系,提出巨结肠性肠炎是肠黏膜内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观点;探索出直肠黏膜和内扩约肌切除是预防肠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肛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定位和发育特点;发现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畸形儿童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发现张力应力定律诱导肛门组织生长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扩张治疗复杂一穴肛畸形和肛门直肠闭锁术后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新方法。我国是先天性胆道畸形的高发国家,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的建立了肝胆畸形的动物模型,发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形态与囊内压力和胆总管远端的梗阻密切相关;发现了十二指肠乳头异位是其重要病理改变特征,进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远端异位是其病因的新观点;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及肝管与空肠 Roux-Y吻合手术。他们还对犬部分肝移植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上率先成功开展了婴幼儿的亲体和尸体肝脏移植技术。微创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尖端,他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畸形,并将该技术推广到国内60多所小儿外科中心,培训医生300多名,推动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成熟。

  • 索引序列
  •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啊
  • 中华外科杂志主编是谁呀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