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信息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信息

出版社待遇好不到哪里去, 还是别去了

有的,中国海洋大学教师招聘公告陆续发布,整理页面

机密!!!!!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

孩子,不要太天真,什么笔试面试,我就是海大毕业的,去之前认识个学长或者学姐,送点小礼物。。。让他动用关系让你进了就行。。。表面上很正规的社团,其实没那么高高在上。。让不让你进都是看部长高不高兴。。

出版社待遇好不到哪里去, 还是别去了

文科专业经济管理类、法学还不错,外国语也凑合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是山东省第一个博士点,金融专业在青岛乃至山东省也广受认可,法学中的资源与环境法方向在全国也是前列的,海洋法更是独树一帜其他专业就很一般了山东省的考生考海大相比其他省份比较困难,当然选择外省好的重点财经类大学或者文科比较强的院校更好,比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等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主持863计划项目总经费2亿元,主持863计划专题课题7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1项,项目经费约6000万元,创学校单项科研项目经费历史之最;主持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年在所有学部获资助,其中2009年获资助近百项,经费4000万元。“十一五”以来,我校管华诗院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学校另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二等奖34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5500余篇,其中2008年我校被SCIE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按学科全国机构排名中,列农学第5位、地学第9位、生物学第18位;SCIE引用频次居全国高校第34位;截至目前,我校在地学、植物与动物学两大学科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申请发明专利457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26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9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框架;到202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上海大学期刊社招聘信息

我是上海大学04届的本科生,08年刚刚毕业的。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些你需要的信息。关于上海大学的主要概况你可以去搜索一下百度百科,里面说得很详细。至于其他问题,我可以就我知道的告诉你。上海大学的校区分布是比较多的, (1)总部--也就是新校区是在上海的宝山区上大路,这个校区很大,硬件也是最新的,里面环境、风景、条件等等都是很好的,本科生的大一大二都会在新校区。这里什么都方便,有好又多大卖场,有宏基休闲广场,有全上海最大的图书馆,学校的绿地像公园……在学校里必须得有自行车,因为太大了……新校区最不好的就是交通不方便,因为比较偏,但过一两年门口就通地铁了。 (2)延长校区:在上海的闸北区,这里比新校区小多了,基本到了大三大四的工科生都会过来。这里生活也还不错,旁边就是大宁灵石公园,大润发大卖场,还有大宁国际,虽然学校的条件不怎么样,但交通很方便,本来就是是在市中心,而且一出门就是地铁一号线。 (3)嘉定校区。这个校区我不熟,没待过。不过比延长校区还要小,交通极其不方便,但听说其他条件也不错。 (4)另外还有青浦的法学院、单独分开的巴士学院和数码学院,这些都不算太主要。 至于你提到的计算机和工商管理,这两个专业都是上海大学的大专业,大一大二毫无疑问都是在新校区,大三大四计算机会搬到延长校区,而工商管理还在新校区。 至于录取分数线,这个正常人都不可能知道,每年都不一样的。 还有自主招生,这个你得去问上海大学的招生办,直接打个电话就可以了,或者发邮件,给你提供一个联系方式:上海大学招生办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行政楼413室(招毕办)电话:02166134402(传真)E_mail:网址:祝你好运吧~~~~:)下面是百度百科上面对上海大学的介绍: 上海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党委书记是于信汇教授、常务副校长是周哲玮教授。 上海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党委书记是于信汇教授、常务副校长是周哲玮教授。 上海大学现有23个学院、1个直属系土木工程系,有67个本科专业、13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4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1个MBA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 12 个自增列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近3000人,其中教授410余人,副教授870余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6名。今年另新增2个国家重点学科。现共有冶金钢铁、机械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2003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现有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2万7千余人,博士生、硕士生近8000人。另外,有在校各类成人教育学生近2万人,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 上海大学科研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 100多个。学校近五年科研经费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20位,2003年科研经费为3亿,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1000多万,文科科研经费也突破1000万。学术论文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近五年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30位。上海大学科技园现有在孵化企业25家,2003年销售收入达16亿元。 上海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迄今,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巴黎二大、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瑞典查尔摩斯理工大学等几十所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校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和学术交流。学校现有外国留学生1300余人。 上海大学通过“ 211工程”和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57万册,期刊4000余种,包括外文期刊700余种,还有几十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校园通信光缆联接三个校区以及所有大楼,建成了较完整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容量大、设施先进。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研究生培养教育,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努力使研究生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采取推荐优秀本科生直升研究生、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和硕博连读等改革举措,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将继续采取提供多种形式助学贷款、奖学金及校内兼职等措施,努力改善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和学习条件,尽最大可能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1998年,荣获全国“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1994年以来,学校已连续5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且是全国绿化模范学校。 上海大学已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即发扬自强不息精神,构建绿色、文明、信息化校园,建成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截止2015年7月,上海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学校)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有机光电显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2个):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1个)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3个):社会学E-研究院、网格技术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机复合污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其他上海市级科研机构: 上海功能纳米材料中试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市非线性科学活动中心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上海光纤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上海计算数学和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上海热处理技术研究所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老年社会学研究所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党政研究中心上海劳改法学研究所 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广电,上海飞乐股份,上海自仪,航天科工集团,香港瑞安集团,美国INTEL,SYBASE,SGI,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法国ESSILOR国际集团等),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共计100多个。 馆藏资源 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图书馆目前共有馆藏图书资料386万余册,定购中外文现刊31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近500种。已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了上大所有学科范围,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事实数据库等。图书馆现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Scifinder Scholar、Elsevier、Springer Link 、John wiley、Ei Village、 IEL(IEE/IEEE)等几十余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30万余种。2010年,学校收藏了钱伟长院士毕生学术藏书,共计1万余册。 学术刊物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名誉主编周邦新院士,主编孙晋良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同时,刊物被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数据库等十余种国内外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评定为来源期刊、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先后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 据学校最新官网显示,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0、44、23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21位,科研经费居全国高校41位。2012年由上大两位院士领衔的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有11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4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1项,经费8万;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项。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 。上海大学2011年科研总经费达05亿。2012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0项,经费9841万元。2012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9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2014年世界著名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大共计有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的科研实力进入全球研究机构前1%;上大的科研竞争力在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中排名第23、上海第3位(仅次于复旦、交大)。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要求

出版社还可以,工资也就是平均水平,但福利相对其他的企业单位还不错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招聘日语教师。具体情况如下: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岗位类别:聘任制教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日汉翻译,岗位职责:承担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的学术骨干,承担该专业研究方向学术团队建设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招聘条件:理论功底扎实,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短期内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的能力,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作为第一作者在所研究方向在国内CSSCI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学术论文。

有的,中国海洋大学教师招聘公告陆续发布,整理页面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公示

出版社待遇好不到哪里去, 还是别去了

出版社还可以,工资也就是平均水平,但福利相对其他的企业单位还不错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年招聘日语教师。具体情况如下: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岗位类别:聘任制教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日汉翻译,岗位职责:承担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的学术骨干,承担该专业研究方向学术团队建设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招聘条件:理论功底扎实,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短期内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的能力,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作为第一作者在所研究方向在国内CSSCI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学术论文。

  • 索引序列
  •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信息
  •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
  • 上海大学期刊社招聘信息
  •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要求
  • 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招聘公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