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有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有

发布时间: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有

绍了中国天主教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传教士的活动情况;阐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天主教的态度以及中国天主教的自身发展过程;介绍了1840年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天主教迅速发展,教案迭起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天主教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掀开了中国天主教崭新的一页。

1875年,出身古吉拉特婆罗门家庭的达耶难陀·萨拉斯瓦蒂(1824~1883年)建立了另一个印度教改革组织“圣社”。萨拉斯瓦蒂不赞成接受西方思想,主张复兴古代雅利安人的信仰。他认为印度教中的迷信和其他弊端来自《往世书》等该教的后期著作,因此他提出口号:“回到吠陀去”。“圣社”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旁遮普和古吉拉特。它由于强调印度人民所熟悉的吠陀信仰,所以突破知识阶层,进一步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参加者亦有不少是手工业者、商人和封建主。萨拉斯瓦蒂也反对偶像崇拜、祖先崇拜、动物献祭,朝觐圣地、寺庙捐赠、童婚、种姓制度和不可接触制度,提倡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重视社会福利。为了从教育入手,启发民智,“圣社”在各地的分会建立了大批学校,影响十分深远。在抵制基督教的渗透上,“圣社”做了很多工作。它的活动削弱了流行的所谓西方种族文化优越论的观点,成功地建立起印度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但是,“梵社”和“圣社”等组织虽然积极活动,它们影响的范围和人数却始终有限。传统印度教的势力依然很大。事实上,只有把新思想和旧传统结合起来,同时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有效地把印度教改革运动深入广泛地开展下去。有鉴于此,斯瓦密·维韦卡南达(辨喜,1863~1902年)于1897年在加尔各答建立了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罗摩克里希那(1834~1886年)是辨喜的老师,是一个身为婆罗门,但广泛精通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家。他崇信吠檀多思想,但也不排斥其他宗教和哲学的经典。他主张一神论,却也承认多神论,说正如各不相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概念一样,世界上的人们也用安拉、诃利、基督、黑天等名字来称呼同一位最高神。它既是一,又是多;既是可见的,又是不可见的;既是沛乎天地的宇宙精神,又是赋形各异的具体象征。他并不排斥偶像崇拜和献祭等宗教仪式,只不过认为它们在亲证一神的各种方式中,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但低级阶段总是要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人的精神性也应在这种发展中有所提高。在社会实践上,他主张无私的博爱,指出爱自己的人类同胞就是爱神,因为神乃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的,尤其是人类之中。辨喜坚持罗摩克里希那的学说,把服务于人类当做印度教信仰的基本精神。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不仅出版杂志和书籍,而且开办学校、医院、施药所和孤儿院。它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力图把它们和印度的精神结合起来,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传教会在复旧的外衣下继承了改革的成果,并把改革在广大的印度教徒中间继续进行下去。由于辨喜多次到美洲和欧洲说教鼓吹,吠檀多思想也在西方发生了较大的影响。19世纪的印度教改革常常带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性质。改革使得欧洲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开始在群众中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改革也启发了印度人员的民族主义觉悟,培养了一批激进的爱国主义者,为民族解放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1887年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同文书会后改名广学会。这是基督教在我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

1887年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同文书会后改名广学会。这是基督教在我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C日本 D俄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C龚自珍 D王韬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C洪仁玕 D石达开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C《日本变政考》 D《仁学》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C《原富》 D《法意》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 B《药》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C陈望道 D毛泽东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A国民军 B东征军C国民革命军 D北伐军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C百团大战 D平型关战役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A1948年10月 B1949年10月C1950年10月 D1951年10月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B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到2006年经济总量已居世界( )A第二位 B第三位C第四位 D第五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902年至1911年,在我国发生的爱国运动主要有( )A拒俄运动 B收回利权运动C保路运动 D抵制美货运动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 )A共进会 B文学社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属于四大家族垄断的大银行有( )A中央银行 B中国银行C交通银行 D中国农民银行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的新的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有( )A毛泽东 B朱德C周恩来 D王稼祥1946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独立 B和平C民主 D团结1947年“五二〇”惨案发生后,国统区学生运动的口号是( )A反饥饿 B反内战C反独裁 D反迫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是实现(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能分为( )A落后的社会主义 B先进的社会主义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4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4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4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47.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一月份是省卷,和国家卷不一样,如果是四月考还是建议你看08年10月的,我四月也考近代史,加油吧。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有哪些

去买一本燕园的或者一考通的辅导材料,上面都有答案的,价格也不贵,7-15元不等祝好运!

绍了中国天主教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传教士的活动情况;阐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天主教的态度以及中国天主教的自身发展过程;介绍了1840年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天主教迅速发展,教案迭起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天主教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掀开了中国天主教崭新的一页。

基督教具有四个特征 : ①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神学、定型化的礼仪和体制化的组织,宗教形式大体上还与当时犹太教内一些非正统的下层派别相近;②仍保留有浓厚的犹太民族色彩,尚未明确走向世界化;③成员和骨干大都是被奴役被压迫的犹太人;④具有强烈的反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倾向。主要流传于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下层群众中。其领袖被信徒们尊为耶稣基督。因不少成员不断参加反对征服者的斗争,多次受到当局的迫害。1 世纪未至2 世纪初,教会骨干中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及其知识分子的比重已明显增加。其中吸收希腊思想而走向哲学化和世界化的派别日益占优势。当局对基督教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公元305年,君士坦丁一世继位,放弃对基督教的迫害转而予以扶植。教会上层人士后来一部分成为帝国官阶体制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帝国以异端罪名迫害下层激进分子的重要助手。基督教终于丧失被压迫群众运动的性质而结束其原始阶段。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要求

去买一本燕园的或者一考通的辅导材料,上面都有答案的,价格也不贵,7-15元不等祝好运!

绍了中国天主教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传教士的活动情况;阐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天主教的态度以及中国天主教的自身发展过程;介绍了1840年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天主教迅速发展,教案迭起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天主教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掀开了中国天主教崭新的一页。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

如何理解传教士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外侵略的先导?他就是传教士本身就是一个把西方的东西传到中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处进行其“殖民事业”时,传教士常常被使用为先驱者,基督圣经被看做是和炮舰同样有效而相济为用的武器。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通过不平等条约而被确定下来,传教成了外国侵略势力渗入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武器。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他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名种书刊,这些报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创办人是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其后的负责人为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总税务司赫德则担任董事会会长。广学会发行的刊物是《万国公报》,主编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万国公报》除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外,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并主张把英国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本昔之治印者,――移而治华。”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

论述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一系列新变化: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第三,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两大新的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第四,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且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贯穿作用。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融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社会性质的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自然经济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即地主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存在,在政治、生活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势力很弱。 5.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为什么说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答:革命任务是由社会的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一个是外国帝国主义,一个是国内的封建主义。所以,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统治的民主革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上述两大革命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关联的,不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就不能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主要社会基础。  由于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不是反对资本主义,所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中国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可称之为“民族民主革命”,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第一章论述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答: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这一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封建经济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再是近代中国的唯一经济形式。在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客观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侵略者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在中国,他们划分势力范围,操纵中国的海关、内外交通和贸易,乃至控制经济命脉,使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境地,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同时,它们利用本国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在商品资本的竞争中压迫、阻挠或兼并中国的民族企业。另外,还极力地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保持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阻止其向民族资本主义转变。②严重的封建主义束缚,是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广大的农村仍是自然经济为主,产品除了用于交租和其它赋税外,主要用来自身消费,很少进行交换,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产品主要用来挥霍。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不顾时势的急剧变化,仍视先进的技术为“奇技淫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一起对民族资本进行压制,直到甲午战争时还不许民间设工厂。后来,虽然许可了,但利用封建制度,习惯势力,苛捐杂税,关税制度乃至拒绝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建议和政策,严重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使其无力对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鸦片战争时,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很微弱的,只存在于沿江、沿海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有限的工业部门。这样,距离以大机器工业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还很遥远。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本来就不充分,再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大部分民族资本企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极其落后,有些企业机器依赖进口,没有摆脱帝国主义控制,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就不能形成强大的阶级力量同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相对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因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同时它又在不同程度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无力改变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破坏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2、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地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第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绕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定一次又一次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第二,通过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剌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才是不可避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论述题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三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起义带来了危害。从客观方面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仰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4、怎样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答: 戊戌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    ①从政治方面看,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要求富国强兵,维护民族独立,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抨击旧政,倡议民权,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自身地位和发展的一次勇敢尝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就其社会意义来讲,已大大超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纲领,向着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大接近了一步,这反映着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进步意义。    ②从经济方面看,维新派关于“设厂兴工"、兴办教育事业的主张,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⑧从思想文化方面看,维新派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抨击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在思想界引起巨大的震动。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总之,戊戌变法运动从政治上和思想上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局限性集中地体现在改良主义上,具体地说:    ①维新派希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不敢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幻想依靠帝党官僚来推行其资本主义的主张。    ②维新派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反对外来侵略,但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没有深刻认识,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变法维新事业。    ⑧维新派自己没有真正的实力,却又害怕群众,脱离群众,甚至敌视农民革命。这一切都表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同时,

广学会,“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的宗旨是“以西国之学广中国之学,以西国之新学广中国之旧学”,是“广学会”的名称由来。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成立于上海,初名“同文书会”,1892年改名“广学会”。创办人是英国新教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amson),他和李提摩太先后任督办主持会务。慕维廉、艾约瑟(JosePh Edkins)、林乐知、丁韪良、李佳白等英、美新教教士是主要参与者。广学会的活动和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的戊戌变法,实际上很多广学会的人参与了这次变法。广学会主要出版广学会每年要出版书报数百种,初期主要出版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书籍,宗教书籍偏少。民国16年,广学会决定把编辑出版重点转移到宗教灵修书籍方面,读者对象从非基督徒知识分子和政界官员转移到信徒或与基督教有关的人士方面。广学会出版的主要报刊有《万国公报》、《中西教会报》、《大同报》、《女铎报》、《福幼报》等。其中《万国公报》影响最大,尤其是在19世纪末,一些主张政治改革的中西人士常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维新变法的主张,清朝廷中的一些王公大臣也纷纷订阅《万国公报》。

  • 索引序列
  •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有
  •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
  •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有哪些
  • 基督教设立的出版机构发行刊物要求
  •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