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1、《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结构与文化路径》,《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3期(CSSCI扩展版)2、《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9期(CSSCI)3、《转型期农民环境维权原因探析——以安徽两村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扩展版)4、《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回顾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扩展版)5、《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学术界》2011年第9期(CSSCI)6、《中国公众环境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论点摘编7、《宗族制度控制与社会秩序——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8、《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CSSCI)9、《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CSSCI) 1、《转型期“政府俘获”现象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农村环境污染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约制因素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论底层研究与结构—制度分析及其在农民环境维权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与低碳社会建设》,《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5、《论从史出 审慎考察——评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0日第17版6、《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求》,《社会工作》2010年第12期7、《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9、《50例问题大学生的挫折适应和支持网络》,《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者安全问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5期文摘转载11、《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2、《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3、《社会史与社会学成功嫁接》,《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6版14、《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若干思路》,《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1、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环境污染与农民抗争维权行为的社会学研究》(2013年)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环境维权——以安徽两村为例》(2012年)3、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创新》(2012年)4、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环境社会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2012年)5、主持民政部自选课题《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2011年)6、参与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09年)7、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清代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2008年)

1.《弘扬大学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解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1期,第一作者。2.《育人功能: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独立作者。3.《对高校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问题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 期,独立作者。4.《服务型政府的制度重建与价值实现》,《吉林政报》, 2006年11月,第一作者。5.《“职责同构”模式探悉》,《吉林日报》,2010年6月26日第7版,独立作者。6.《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吉林日报》,2009年12月5日第7版,独立作者。7.《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对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当代生态农业》,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8.《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政策选择》,《吉林教育》,2007年第11期,第二作者。9.《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思学校的人文教育》,《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5年第4期,独立作者。10.《论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的重塑》,《当代生态农业》,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11.《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和教育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独立作者。12.《弘扬大学人文精神的若干问题研究》,《吉林教育》,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13.《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吉林教育》,2004年第5期,独立作者。14.《对大学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独立作者。15.《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设与价值实现》,《长春社会科学》,2007年4月,第一作者。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都一样,都不是核心——既非北大中文核心,也不是cssci,所以哪个发都可以。不过这个学报名字变化较多,原来有什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等多个,口碑不算很好。现在好像统一了,就是社科版和学报。社科版包括各种社科内容,学报其实是原来的高教版,里面多是教育的内容。

你说的是长春理工大学 学报么,长春大学学报没有自然科学版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才有,是统计源核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870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58/TH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

你需要哪篇文章,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给你推荐一本书,切库的《福》,这本书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胆颠覆,尤其是在对星期五的处理上,相信能给你不少灵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1] 尚琼琼 SNS与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 青年记者 2010(11) [2] 李园园 校内网对大学生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9(17) [3]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 基于校园SNS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 朱峰,吕伟 校园SNS时代青年网络社会人际交往行为透视——以校内网现象为例[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9(03) [5] 刘文娟,袁文芳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J] 东南传播 2009(05) [6] 陈卉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闻世界 2009(05) [7] 汪阳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状况调查——以兰州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 2009(11) [8] 张楠,钱艳丽 SNS网络社区的出现及走红——以校内网为代表[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9] 张丹 利用校园SNS网络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10] 郝若琦 浅析基于W0时代的校园SNS网站的盛行原因[J] 东南传播 2008(12) [1] 刘蕾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9(12) [2] 阮敏尔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1] 田卉,柯惠新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1) [2] 杜骏飞,魏娟 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葛晨光 高校网络论坛舆论形成及引导刍议[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4] 刘建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05) [5] 王一春 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愤青现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6] 周千贺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J] 青年记者 2009(23)[7] 任海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 陶晓华,高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 南方论刊 2009(05) [9] 李雪莹,邓飞 从传播学视角看高校网络舆论及其引导[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4) [10] 倪晓莉,陈思路,颜虹 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及其干预模型的理论构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Independent Learning来自GOOGLE

一般来说学习都是用Learning 而不是S Study通常指研究。另外从GOOGLE上找到了一个“《自主学习与英语教学》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张琦 , 赵娱娟 ”所以可以确定,应该是Independent learning

independent study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首先这个题目对于你来说有些不合适,因为作为年轻人关注这方面内容是应该的,但亲身经历体会短,没有进入社会进行比较,很难写出有深度的内容。家庭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影响至深。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浅析消费心理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2、情绪劳动、社会支持、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3、大学生自尊与网络关系成瘾的关系: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4、人格同一性的重叠问题研究  5、当代人格同一性问题视域下的责任争议研究  6、特质焦虑对决策的影响:期望的作用机制  7、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8、中学生良心及其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  9、南昌市初中生自卑心理、自我觉知与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现状及其相关研究  10、酒精作用下的近视效应对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研究  11、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  12、游戏作文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研究  13、销售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14、学校工作团队心理资本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  15、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16、积极情绪对警察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  17、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习动机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18、信息提供者的专业知识和品德对3-5岁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9、监狱警察工作压力、情绪劳动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20、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主要学习简历(含国内外访学)1974年11月——1976年8月 原吉林师范学校读书1985年9月——1987年7月 四平师范学院政治系读书1991年3月——1991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进修1996年7月——1996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人学高级研讨班2000年9月——2001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9月——2004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主要工作简历1976年8月——1989年5月 吉林师范学院(校)系团总支书记、院团委副书记、系副主任。1989年5月——1999年9月 吉林师范学院德育教研部教师、副主任、主任,马列思想政治教研部书记、副主任,院学生处处长。1999年9月——2002年2月 北华大学宣传部长,马列思想政治教研部教师。2002年2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 主要讲授课程:本科: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德育原理,德育价值与德育实效研究 1、《韩非的治国方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Z004,2005年,7万,主持;2、《当代大学生问题多维透视与高校德育实效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EA030108,2003年,2万,主持;3、《当代大学生问题多维透视与立体教育实效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A315010,2003年;经费无,主持,已结项;4、《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ZZ0084,2006年,3万,主持;5、《医风医德问题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中医药局,2004—ZC02,2004年,1万,主持;6、 《德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基金。EEA100376 2010年,2万,主持;7、 《人生意义及现实人生困惑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ZX067 2010年,10万,主持; 【论文类】论文目录:1、作者1、《试论康德动机论的意义》,《吉林师院学报》1992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全文转载1992年5期;2、作者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意识》,《思想教育研究》1993年5期;3、作者1、《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的尝试》,《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2期;4、作者1、《人为什么爱国》,《思想教育研究》1995年1期;5、作者1、《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光明日报》1995年6月8日;6、作者2、《刍议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1996年9期;7、作者1、《韩非的因情而治》,《政治学研究》1996年2期;8、 作者1、《论社会主义市场原则和道德原则的统一》,《光明日报》1997年5月3日;9、 作者1、《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年4月3日;10、作者1、《关于个人精神文明的思考》,《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建设全文转载1998年9期;11、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2期;12、作者1、《理想的价值》,《中国教育报》,2001年2月14日;13、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课内容体系之我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3期;14、作者1、《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蕴涵》,《光明日报》2002年2月5日;15、作者1、《论德育的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2期16、作者2、《德育的固化机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3期;17、作者1、《略论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三原则》,《光明日报》2003年5月20日;18、作者1、《论德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思维视角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3期;19、作者1、《德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思维视角转换》,《光明日报》2004年4月5日;20、作者1、《思想的凝练 理论的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6期;21、作者1、《德育的发展价值》,《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13日;22、作者1、《论德育的导向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9期;23、作者1、《增强德育实效须转换思维视角》,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2日;24、作者1、《传承 体验 实现-人生意义的诠释》,《光明日报》2004年11月9日;25、作者1、《关注大学生问题,增强德育实效》,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26、作者1、《中小学理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3期;27、作者1、《给高中生一个真实的大学梦》,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9日;28、作者1、《德育的理想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5期;29、作者1、《论公民权力》,《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30、作者1、《韩非的治吏思想》,《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31、作者1、《大学生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3日;32、作者1、《简论休闲》,《光明日报》2005年9月20日,新华文摘论点摘编;33、作者1、《孝经新解》,《伦理学研究》2005年5期;34、作者1、《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成因及矫正》,《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期;35、作者1、《重视解决大学生眼高手低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36、作者1、《大学生眼高手低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光明日报》2006年8月4日;37、作者2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38、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研究》2006年(东北师大教务处)39、作者1、《韩非奉献给君主的根本治国方略》《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03期40、作者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05期41、作者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中国教育报》2007年42、作者1、《政治的维度——韩非的人性观》《光明日报》2007年43、作者1、《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客观考量》《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03期44、作者1、《韩非主张治国的基本方略——赏罚依法》《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03期45、作者1、《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自身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07期46、作者1、《韩非的治国方略述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5期47、作者2、《刍议哲学范畴度的模糊性——兼谈度的分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48、作者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展开模式构想》《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第02期49、作者1、《论建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测评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11期50、作者1、《如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中国教育报》2008年51、作者1、《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民本取向》《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52、作者1、《韩非的治国三境界》《光明日报》2008年53、作者1、《教师“好学生”情感期待落差的成因透视》 《光明日报》2009年54、作者1、《韩非的能人政治及其意蕴》《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3期55、作者1、《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战略意蕴》《光明日报》2009年56、作者2、《试论孝德教育的源起和产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57、作者2、《西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58、作者2、《论汉代孝德教育》《孔子研究》2010年第3期59、作者1、《韩非的法治理念》《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4期60、作者1、《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介体》《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1、作者2、《论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2、作者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63、作者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第4期64、作者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体系新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65、作者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66、作者2、《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兰州学刊》2011年第6期66、作者1、《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67、作者2、《谈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教育探索》2011年第8期68、作者2、《大学生功利化倾向及防范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69、作者1、《从雷锋的精神世界看雷锋精神生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70、作者2、《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71、作者2、《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72、作者1、《论雷锋精神的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73、作者1、《生活内容的人生意义》《光明日报》2012年74、作者1、《应然与实效维度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想》《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75、作者1、《德育实效评测标准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76、作者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展开形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11期77、作者1、《论雷锋精神的现实性维度》《理论学刊》2012年11期78、作者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79、作者2、《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建构理路》《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80、作者2、《论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着力点》《教育探索》2013年的第2期81、作者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几点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82、作者2、《论实效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3期81、作者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的规划与构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第1期82、作者2、《大学生问题教育的理性规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13年第4期83、作者2、《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解读》《教育评论》,2013年第5期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1作者1、《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专著,《延边大学出版》1999年6月;2作者1、《德育价值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4年12月;3作者1、《论人及其责任》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4作者2、《德育的人学承诺》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5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6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7作者1、《问题与对策——大学生活进行时》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8作者1、《韩非的治国方略研究》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9作者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 主要讲授课程:本科: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德育原理,德育价值与德育实效研究主要科研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兼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 1、《韩非的治国方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Z004,2005年,7万,主持;2、《当代大学生问题多维透视与高校德育实效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EA030108,2003年,2万,主持;3、《当代大学生问题多维透视与立体教育实效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A315010,2003年;经费无,主持,已结项;4、《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ZZ0084,2006年,3万,主持;5、《医风医德问题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中医药局,2004—ZC02,2004年,1万,主持; 1作者1、《试论康德动机论的意义》,《吉林师院学报》1992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全文转载1992年5期;2作者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意识》,《思想教育研究》1993年5期;3作者1、《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的尝试》,《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2期;4 作者1、《人为什么爱国》,《思想教育研究》1995年1期;5 作者1、《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光明日报》1995年6月8日;6作者2、《刍议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1996年9期;7作者1、《韩非的因情而治》,《政治学研究》1996年2期;8 作者1、《论社会主义市场原则和道德原则的统一》,《光明日报》1997年5月3日;9 作者1、《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年4月3日;10 作者1、《关于个人精神文明的思考》,《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建设全文转载1998年9期;11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2期;12作者1、《理想的价值》,《中国教育报》,2001年2月14日;13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课内容体系之我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3期;14作者1、《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蕴涵》,《光明日报》2002年2月5日;15作者1、《论德育的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2期16作者2、《德育的固化机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3期;17作者1、《略论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三原则》,《光明日报》2003年5月20日;18作者1、《论德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思维视角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3期;19作者1、《德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思维视角转换》,《光明日报》2004年4月5日;20作者1、《思想的凝练 理论的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6期;21作者1、《德育的发展价值》,《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13日;22作者1、《论德育的导向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9期;23作者1、《增强德育实效须转换思维视角》,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2日;24作者1、《传承 体验 实现-人生意义的诠释》,《光明日报》2004年11月9日;25作者1、《关注大学生问题,增强德育实效》,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5日;26作者1、《中小学理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3期;27作者1、《给高中生一个真实的大学梦》,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9日;28作者1、《德育的理想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5期;29作者1、《论公民权力》,《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30作者1、《韩非的治吏思想》,《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31作者1、《大学生如何走出自我中心》,《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3日;32作者1、《简论休闲》,《光明日报》2005年9月20日,新华文摘论点摘编;33作者1、《孝经新解》,《伦理学研究》2005年5期;34作者1、《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成因及矫正》,《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期;35作者1、《重视解决大学生眼高手低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36作者1、《大学生眼高手低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光明日报》2006年8月4日;37作者2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38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研究》2006年(东北师大教务处)39、作者1、《韩非奉献给君主的根本治国方略》《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03期40、作者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05期41、作者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中国教育报》2007年42、作者1、《政治的维度——韩非的人性观》《光明日报》2007年43、作者1、《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客观考量》《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03期44、作者1、《韩非主张治国的基本方略——赏罚依法》《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03期45、作者1、《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自身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07期46、作者1、《韩非的治国方略述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5期47、作者2、《刍议哲学范畴度的模糊性——兼谈度的分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48、作者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展开模式构想》《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第02期49、作者1、《论建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测评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11期50、作者1、《如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中国教育报》2008年51、作者1、《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民本取向》《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52、作者1、《韩非的治国三境界》《光明日报》2008年53、作者1、《教师“好学生”情感期待落差的成因透视》 《光明日报》2009年54、作者1、《韩非的能人政治及其意蕴》《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3期55、作者1、《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战略意蕴》《光明日报》2009年56、作者2、《试论孝德教育的源起和产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57、作者2、《西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58、作者2、《论汉代孝德教育》《孔子研究》2010年第3期59、作者1、《韩非的法治理念》《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4期60、作者1、《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介体》《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61、作者2、《论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2、作者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63、作者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第4期64、作者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体系新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65、作者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66、作者2、《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兰州学刊》2011年第6期66、作者1、《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67、作者2、《谈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教育探索》2011年第8期68、作者2、《大学生功利化倾向及防范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69、作者1、《从雷锋的精神世界看雷锋精神生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70、作者2、《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71、作者2、《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72、作者1、《论雷锋精神的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73、作者1、《生活内容的人生意义》《光明日报》2012年74、作者1、《应然与实效维度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想》《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75、作者1、《德育实效评测标准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76、作者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展开形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11期77、作者1、《论雷锋精神的现实性维度》《理论学刊》2012年11期78、作者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79、作者2、《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建构理路》《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80、作者2、《论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着力点》《教育探索》2013年的第2期81、作者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几点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82、作者2、《论实效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3期81、作者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的规划与构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第1期82、作者2、《大学生问题教育的理性规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13年第4期83、作者2、《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解读》《教育评论》,2013年第5期 1作者1、《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专著,《延边大学出版》1999年6月;2作者1、《德育价值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3作者1、《论人及其责任》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4作者2、《德育的人学承诺》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5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6作者1、《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吉林省教育厅 2001年11月20日 编号20002057

可以去参考下(心理学进展),不过你写这样的题目会不会有点儿不太适合?

  • 索引序列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安装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安装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