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颜之推著述辨伪》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2013年第31卷《地图、方志的编撰与汉晋大赋的创作》 《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颜氏家训>隐名人物汇考》 安徽大学《古籍研究》2013年卷上册(总第63期)《王士禛诗文集的删定与清代文字狱——碑刻所见王士禛集外诗的史料印证》 《学术论坛》2013年第2期《潘岳<笙赋>的美学意蕴与作时》 《井冈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王士禛集外诗与其诗文集的删定问题》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3期《颜之推<稽圣赋>的流传、辑佚与文体辨析》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王士禛集外诗与其诗文集的删定问题》 《文献》2012年第4期《颜之推<诫杀训>考辨——兼谈与<颜氏家训·归心>之关系》 《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第6期《几种玉门县(市)志的对比研究》 《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10期《<切韵>的编纂与隋初大一统的文化建设》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第15辑(2012年7月)《颜之推<稽圣赋>的流传、辑佚与文体辨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颜之推<集灵记>考疏》 《宁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颜延之集>版本源流考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1期《颜延之的人生命运及其著作的编辑与流传——兼谈<颜氏传书>本<颜光禄集>的文学与文献价值》 《文学遗产》2012年第2期《颜延之<论语说>的流传、真伪及撰作缘起考论》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 《颜延之著述辑佚与辨伪》 《文史》2011年第4辑《两“颜延之”辨》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颜延之<逆降义>钩沉》 《文史哲》2011年第6期《颜延之<论语说>的流传、真伪及撰作缘起考论》 《齐鲁学刊》2011年第4期《琅邪颜氏谱牒、居里与郡望》 《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第3期《“白下”地理位置考——从琅邪颜氏家族南迁后的墓地谈起》 《文献研究》第二辑(2011年6月)《颜延之<幼诰><纂要>的内容及训释方法——兼论与<说文><尔雅>之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1期《贾岱宗<大狗赋>作于北魏末说补貂》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简论颜延之的题名、内容与性质》 《丝绸之路》2010年第22期《南北朝赋四题》 《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从模拟铺陈走向自抒机杼——潘岳五赋考论》 《学术论坛》2010年第 1期《颜延之研究回顾与反思》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兼谈“楚辞”的类目设置问题》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全国第一届中国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颜延之佛学著述考略》 《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8期《古本结集与流传稽考》 《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3期《“颜虎”抑或“颜彪”》(札记) 《文学遗产》2008年第2期《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2期《论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的写作背景、动机与主旨》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关于颜延之的几个问题》 《典籍文化研究》(历史文献学会第26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万卷出版公司出版,2007年11月出版《逸集·别集辨析——兼谈<颜延之逸集>的性质与内容》 《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4期《论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的写作背景、动机与主旨》 《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元嘉十七年至二十九年间颜延之仕历考辨》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始末考》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类书、总集误收颜延之诗文辨正》 《文史哲》2006年第4期《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始末考》 《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颜延之三十以后初仕说质疑》 《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如何“走出疑古时代”》 《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我国古代文学家族的渊源及形成轨迹》 《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宋史>讹误考校五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1期《历史学家李铭汉及其<续通鉴纪事本末>》 《图书与情报》2004年第6期《何为“谢氏宗派”——陈郡谢氏家族山水诗特色综论》 《红湖论学》第2 辑(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踵其事而增其华——写月诗从汉末向盛唐的嬗变》 《烟台师院学报》2002第4期《<诗·颂>正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桂国庆  1966 年出生,江西省东乡县人。主要学历及社会经历:09 ~ 07 南昌大学(原江西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09 ~ 03 天津大学水工结构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03 ~ 03 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04 ~ 01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系教师,任讲师02 ~ 12 同济大学土木-水利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2 ~ 10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11 ~ 02 南昌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03 ~ 03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04 ~ 09 井冈山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0 ~ 现在 井冈山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09 ~ 现在 受江西省委教育工委选派到同济大学挂职校长助理已发表的主要论文、著作[1] 李永华,桂国庆,李思明 行波地震激励下采用位移输入模式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J] 工程力学, 2010(已录用,通讯作者)[2] 桂国庆,郭瑞林,王玉娥地震作用下肋环斜杆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J] 武汉大学学报, 2010, (2)[3] 桂国庆,李永华,李思明 复杂高层连体结构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J] 工程力学, 2009,26(10):95- (EI 收录)[4] 桂国庆,李永华 高层多塔连体结构连廊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 工业建筑, 2010(已录用)[5] 李永华,桂国庆,梁安宁 不等肢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与配箍特征值关系研究[J] 工程力学,2008,25(7): 153- (EI 收录,通讯作者)[6] 桂国庆,王玉娥 铝合金单层球面网壳的非线性稳定分析[J] 工程力学, 2006, 23(增刊Ⅱ): 32-(EI 收录)[7] 桂国庆,熊黎黎,熊进刚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2006,36(7): 32-[8] 林智斌, 桂国庆,钱若军 单层球壳结构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分析[J] 工程力学,2006,23(6): 6- (EI 收录,通讯作者)[9] 桂国庆,程金泉,黄素平 井冈山市新城区规划与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工程力学 2004,21(2004增刊): 52- (EI 收录);[10] 桂国庆,英金贵 在ANSYS 中实现单层网壳的自动建模[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6,24(1):184-[11] 桂国庆,余长征,潘际炎,张玉玲,张建民 钢桥钢梁整体节点疲劳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2001,18(4): 38- (EI 收录)[12] 桂国庆,何玉敖 非比例阻尼结构复模态问题求解的矩阵摄动法[J]同济大学学报,1996,24(6):613- (EI 收录)[13] 桂国庆,何玉敖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近似解耦分析中的误差研究[J]工程力学,1994,11(4):40- (EI 收录)[14] 桂国庆,何玉敖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1994,22(4): 505-(EI收录)[15] 桂国庆,何玉敖 求解结构动力方程的高精度直接积分法[J] 天津大学学报,1993,26(6):36- (EI 收录)[16] 桂国庆,何玉敖 非比例阻尼线性结构体系动力分析的拟力实模态叠加法[J] 工程力学,1992,9(2):23- [17] 张崇文,桂国庆 二维结构自由振动分析的动态有限元新格式(英文) [J] 天津大学学报,1992,25(2): 38- (EI 收录)[18] 张崇文,桂国庆 结构动力分析的动态有限单元法[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12(1): 90- [19] 张崇文,桂国庆 三维动态八结点有限单元的建立及其理论推导[J] 振动工程学报,1991,4(3):60-[20] 吕西林,桂国庆 高层建筑结构(第二版) [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2006年3月9日发布,2006年8月1日实施,本人为主要起草人; 江西省地方标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B36/T386-2002)”,2002年11月28日发布,2003年1月1日实施,本人为主要起草人; 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桩身自反力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DB36/J002-2006)”,2006年5月29日发布,2006年8月1日实施,本人为主要起草人,该成果获2006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持完成了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十五”一般项目:“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江西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城镇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型粉煤灰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持完成了江西省科委一级重点项目和建设部“九五”重点项目:“新型粉煤灰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1998年7月通过江西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并通过建设部验收,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铁道部科技计划攻关项目:“芜湖长江大桥钢梁焊接整体节点疲劳试验研究”,2000年7月通过铁道部组织的鉴定,成果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已提交工程应用,本人为主要研究人员; 冷弯薄壁型结构技术规范重点课题:“冷弯薄壁型钢板组稳定性与极限强度的研究”,1997年11月通过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织的鉴定,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本人为主要研究人员。该项目成果获200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新型海上采油平台结构—土相互作用研究”,1993年7月通过天津大学组织的鉴定,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本人为主要研究人员 (12-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经典阻尼结构动力分析与实验研究”, 已通过国家基金委验收,成果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本人为主要研究人员(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的子课题:“典型中等城市综合防灾对策示范研究”, 已通过国家基金委验收,本人为主要研究人员(7-12)。主要社会、学术兼职及获奖情况:《工程力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南昌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获2006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200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199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广告语言变异与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与王萍合写)· 再谈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与言语的语言学· 读《语言文字学辨伪集》· 科学辨伪没有局外人· 浅谈“龙”与“dragon”的概念及应用(与沈芸芳合写)· 评《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吗?》(与张鹏合写)· 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与李静合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索绪尔语义符号任意性研究评介(与李海荣合写)· 语义研究需要泛时语言学观· 试析语言学史与人类学史的“五二三理论”· 一般与个别还是工具与应用(与邱金萍合写)· 《语用学研究与应用》序· 从索绪尔语言和言语到言语的语言学· 言语学还是言语的语言学(与程玉合合写)· 语言学基础理论学习四原则· 言语的语言学的分类(与秦朗合写)· 《语言和言语》,《北京晚报·百家言 》,1985年4月5日。· 《舌尖后音的研究》,载《趣味实用语言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 《社会语言学》,载《新知识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4月。· 《语言学概论试卷评析》,《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 年8月9日。· 《谈谈音位和音位划分的原则》,《北京自学考试报》,1988年7月28日。· 《谈谈语言的任意性和强制性》,《中国妇女报》,1987 年9月28日。· 《父亲“有力的一提”——回忆我的父亲岑麒祥》,《纪念岑麒祥、袁家骅先生百年诞辰文集》,(香港)远帆世纪出版社,2004年5月。· 《岑麒祥传略》,载《文史资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於梨华印象记》,《师大周报》,1990年3月16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忆母校二三事》, 载《难忘的岁月》,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3月。· 《雪波》,载大型回忆录《母恩难忘》,专利文献出版社,1996年7月,获全国征文优秀奖。· 《在大西洋彼岸过圣诞》,《师大周报》,1989年12月23日。· 《博学友好的教授们》,《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7月18日。· 《安德内·马迪内和功能语言学》,《福建外语》,1987年1期★。· 《论言语的语言学》,载《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合编》,《2002年学术前沿论坛论丛——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7 -329页★。· 《殊途同归——言语的语言学——兼与刘大为先生商榷(乙)》,15000字,《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4期★。· 《语言、言语和文字与文字教学》,《河北秦皇岛教育学院教育研究》,2004年4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评介》( 与李海荣合写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月第21卷。· 《汉字性质的讨论及中国大陆汉字初等教育的若干问题》(与郭莉合写),韩国汉文教育学会2003年第一届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 《谈谈义素分析》,《北京自学考试报》,1993年12月18日。· 《语义场和义素分析再探》,《福建外语》,1994年3-4期★。· 《语言学概论选择题的应对方法》,《北京自学考试报》,1995年9月10日。· 《再谈语言学概论填空题的应对方法》,《北京自学考试报》,1996年5月5日。· 《评〈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吗?〉——兼论语言的起源、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及其他》(与张鹏合写),《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26卷1期★。

(1) “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开发与研究”,获 吉安市200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 “CBZ2齿轮油泵开发与研究”获吉安市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3) “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开发与研究”获江西省2004-2005年度“江铃”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4) “M215A型内圆磨床” 获2005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排名第一),2008年度“江铃”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5) “汽车安全汽囊转向盘” 获2006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6)“汽车安全汽囊转向盘研究与开发” 获2006年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7) “F5HCASC白光LED器件” 获2006年江西省科技厅优秀重点新产品奖 (排名第一)(8)“ 提高LED器件显色效果的混色技术研究”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9)“JKM101数控曲轴磨床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7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0)“JKM101数控曲轴磨床”江西省科技厅优秀重点新产品奖,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排名第一)(11)“JKM101数控曲轴磨床”项目获2007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2) “MK8260数控曲轴磨床”项目获2009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3) “MK8260数控曲轴磨床”项目获2009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排名第一)。(14)“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获2009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5)“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获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1)主持完成省科技厅工业重点攻关项目“CBZ2齿轮油泵开发与研究”赣科发计字[2004]268号。5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2)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省级教改课题“高职教育机电专业技能教学改革与实践” 赣高教字[2002]98号。12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项目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3)主持完成吉安市重点攻关项目“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开发与研究” 吉市科技字[2003]23号。 5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4)主持完成江西省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计划“M2110C型内圆磨床”2006年1月13日通过省级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5)主持完成“M2110C型内圆磨床研究与开发” 2006年1月13日通过吉安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1) “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开发与研究”,获 吉安市2004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 “CBZ2齿轮油泵开发与研究”获吉安市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3) “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开发与研究”获江西省2004-2005年度“江铃”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4) “M215A型内圆磨床” 获2005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排名第一),2008年度“江铃”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5) “汽车安全汽囊转向盘” 获2006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6)“汽车安全汽囊转向盘研究与开发” 获2006年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7) “F5HCASC白光LED器件” 获2006年江西省科技厅优秀重点新产品奖 (排名第一)(8)“ 提高LED器件显色效果的混色技术研究”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9)“JKM101数控曲轴磨床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7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0)“JKM101数控曲轴磨床”江西省科技厅优秀重点新产品奖,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排名第一)(11)“JKM101数控曲轴磨床”项目获2007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2) “MK8260数控曲轴磨床”项目获2009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3) “MK8260数控曲轴磨床”项目获2009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排名第一)。(14)“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获2009年江西省吉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5)“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获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已完成的科研工作(1)主持完成省科技厅工业重点攻关项目“CBZ2齿轮油泵开发与研究”赣科发计字[2004]268号。5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2)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省级教改课题“高职教育机电专业技能教学改革与实践” 赣高教字[2002]98号。12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项目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3)主持完成吉安市重点攻关项目“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开发与研究” 吉市科技字[2003]23号。 5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4)主持完成江西省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计划“M2110C型内圆磨床”2006年1月13日通过省级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5)主持完成“M2110C型内圆磨床研究与开发” 2006年1月13日通过吉安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6)主持完成江西省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计划“M215A型内圆磨床”2006年1月13日通过省级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7)主持完成“M215A型内圆磨床研究与开发” 2006年1月13日通过吉安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8)主持完成2005年度江西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提高LED器件显色效果的混色技术研究” 赣科发计字[2006]97号,编号20051A0300103。井冈山学院2006年工业攻关基 金资助2006年9月18日通过省级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9)主持完成2006年度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计划“F5HCASC白光LED器件” 2006年9月18日通过省级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10)主持完成江西省科技厅、省经贸委2005年度重点新产品计划“汽车安全汽囊转向盘” 2006年10月11日通过省级鉴定,成果为国内先进水平。(11))主持完成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的探讨与研究” 赣科发计字[2005]224号,2006年9月10日通过省级评审,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12)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省级教改课题“本科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研究” 赣高教字[2005]95号。12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结题鉴定,成果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13)主持完成江西省科技厅,(赣科发计字[2006]年83号,编号200610700700)、省经贸委2005年度重点新产品计划、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JKM101型数控曲轴磨床”2007年5月17日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鉴定,成果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内领先水平。(14)主持完成省科技厅工业重点攻关项目“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赣科发计字[2004]268号,井冈山大学校级工业重点攻关课题,2007年8月31日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鉴定,成果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内领先水平。(15)主持完成省科技厅工业重点攻关项目“多缸曲轴数控磨削关键技术研究”赣科发计字[2009]148号,2009年12月20日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鉴定,成果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内领先水平。 (1)主持完成科研项目“CAT型ZF32流量放大阀”获2005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立项,编号2005EB040955。(2)主持江西省科技厅、吉安市科技局工业重点攻关项目“YXH25优先卸荷阀开发与研究” 赣科发计字[2006]97号(吉市科技字[2004]27号)。(3)主持2007年度中国科协软科学研究招标课题“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资助金20万元,项目编号2007ZCYJ16。(4)主持2007年度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江西省高技能紧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途径”(赣财教字[2007]173号)资助金5万元。(5)主持2007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赣教规划办字[2007]3号,编号:07YB165。(6)主持2007年度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重点课题“产学研结合培养机械类应用型本科紧缺人才的模式研究”。赣教高字[2007]97号,JXJG-07-14-28(7) 主持2007年度江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曲轴数控磨削理论及MK8260数控曲轴磨床研发” 资助金5万元。(8)参与省、市科技项目6项。 王晓军、张波、肖冠云,机械设计常用可选优化目标及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5):37-38王晓军,CBZ2高压齿轮泵性能检测试验研究[J], 起重运输机械, 2006(6):55-57王晓军, CBZ2齿轮泵体的计算机辅助加工过程监控[J],工程机械,2006(4):54-55王晓军、曾宪文,M2110C型高速内圆磨床的高效使用和维护方法[J],煤矿机械2006(12):162-164王晓军、黄春英、刘朝晖,高强度高亮度白光LED封装技术研究[J],电子与封装2007,7(3):16-19王晓军、黄春英、刘朝晖,矿用高亮度白光LED灯串封装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 04期王晓军、万曼华,M1332A型外圆磨床数控化改造技术[J],煤矿机械2007(10):137-138王晓军、黄春英,新型高速钢刀具材料应用效果[J] 机床与液压 2期王晓军、黄春英,EDMll90A液晶显示器及应用[J] 机床与液压 4期王晓军、王生保,用VC++实现语音全双工实时通信[J] 机床与液压5期王晓军、谢永悫,用于液压缸深孔加工的硬质合金滚压工具[J],机械制造,2003(5):33-34王晓军,用超硬刀具材料制造刀具的方法及应用效果[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11):44-46王晓军、黄春英,X62W铣床简易数控化改造[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10):92-94王晓军,R180柴油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使用和维护[J]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6期王晓军、蔡立志,机夹可转位不重磨车刀几何参数的选择方法[J],煤矿机械,2005(1):66-68王晓军、万曼华,用立方氮化硼聚晶车刀加工高硬材料的应用研究 ,煤矿机械,2005(1):79-91王晓军、黄春英,长径比大于80的细长轴类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J],工具技术,2005(1):46-47王晓军、陈京平,大切深车削蜗杆工艺技术应用[J],煤矿机械,2005(8):78-80王晓军,聚晶金刚石车刀钎焊工艺应用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5(8):94-96王晓军,铣削锻轴键槽的波形刃立铣刀[J],工具技术,2005(7):80-81王晓军,铜铁复合粉工艺流程及性能试验分析[J], 热加工工艺,2007(1):21-22王晓军,流量放大阀检测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5(8):7-9王晓军、黄春英,应用于工程机械中的高强度螺栓英制转公制的计算方法[J],机床与液压 2005(11):222-223王晓军,M1432A型外圆磨床数控化改造[J],机床与液压 2006(1):170-171王晓军,铜铁复合粉烧结轴承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1):127-128王晓军、厉敏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J] 商场现代化2期王晓军, 用观察法诊断数控机床故障设备管理与维修[J] 7期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王晓军、黄春英,80C552单片机在力矩限制器中的应用[J] 中国仪器仪表用户 1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刊张军、王晓军,常用CAD/CAM支撑软件的使用功能比较[J] 机床与液压 4期彭建华、王晓军,基于CAD/CAM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法[J] 机床与液压 5期肖英、王晓军,CAD/CAM面向产品特征的数据交换标准[J] 机床与液压 6期王晓军, 液力叉车JCMFVD30T液压变速控制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月03 核心王晓军, 高等技术师范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探讨[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1晓军, 化学置换法形成铜包铁的临界形核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02王晓军,Cu/Fe复合粉工业制备工艺及性能分析[J] 有色金属 03 (1)王晓军、张军、蒋达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1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2)王晓军、蒋达云,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1期,。(3)王晓军,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 12 P14-16。(4)黄春英、彭光亮、王晓军,工科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0 P105-107。(5) 晏兰萍、 王晓军,工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途径与形式[J] 井冈山学院学报 9 P78-80。(6)王晓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4期(7)尹 溪,王晓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单片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7期(8)曾宪文,王晓军, 机制本科专业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1期(9)肖寿仁、王晓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金工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12期 (1)主编《可编程控制器》 化工出版社 8(2)副主编《SOLIDWORKS2007产品造型及模具设计实训》清华大学出版社 9(3)参编《塑料模典型结构100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1(4)副主编《AutoCAD模具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10(5) 主编《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排名第二)化工出版社 06(6) 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化工出版社 06(7)副主编《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06

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您查询的是:范围: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 包含: 井冈山大学学报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

是正规的学术性期刊,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到,并且在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性期刊之中。你留个邮箱,我可以把网址发给你。百度知道,里面不让发网址。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报社里的总编室主任,级别是中层干部正职。具体是什么职级,要看报社的行政职级。在我国,报社的行政职级分为中央级、省级(含副省级城市)、地市级等等。中央级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厅级;省级报社(含副省级城市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处级;地市级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科级。报社总编室主任是重要业务岗位。其职责是在总编辑和副总编辑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报的编务工作,通常是报社编委会成员。报社的最高领导是社长(通常兼任党委书记),以下分别是总编辑、总经理、副总编辑、各部门主任、副主任、编辑记者、印务及后勤部门职工。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人力资源部副 主任:贺喜灿教学科研部副 主 任: 匡 胜 黄国勤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英文: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 ,CELAJ)地处风景秀丽的革命摇篮井冈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中央组织部主管的事业单位,现设有7个厅局级内设机构,即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案例发展中心)、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兼任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学院院长,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兼任学院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西省委副书记莫建成兼任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学院第一副院长。  学院按照“开门开放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对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的基地,办成国内独具特色、国际上有影响的新型干部学院。

院长: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组织部部长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 学院理事会理事长 第一副院长:尚勇 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 中国井冈山干部 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常务副院长:(暂缺)原常务副院长李小三调中组部干教局长 副院长张泰城井冈山大学校长 教授 副院长:周金堂 教授 研究员 副院长:张友南 教授 办公厅 主任:黄样兴 副主任:肖华孝教务部 主任: 芦明辉培训部 主任:熊钦和 教学科研部主任 :匡 胜 副主任:程吉生 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 主任:汪建新 人力资源部主任:贺喜灿 2011年2月26日修订

1990年5月,李小娟撰写的《浅谈文科学报的校对》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同年6月,《求是学刊》主编余式晖退休,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兼任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衣俊卿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同时调入编辑部工作的有张晓校、杜桂萍,分别担任史学编辑、文学编辑。同年9月,《求是学刊》在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2月,历史编辑、副编审周众离休。周众于1985年—1988年间,曾担任编辑室主任。1991年1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设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1980-1990)”专栏,发表熊映梧、孙云、张奎良、吕冀平教授撰写的4篇学术文章,并发表了副主编衣俊卿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的纪念文章《唯实、求是、图新》。3月21日,黑龙江大学举行《求是学刊》和《外语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纪念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9月,为纪念黑龙江大学成立50周年,《求是学刊》第5期发表了由叶伯泉撰写的编辑部文章《追求科学,探索真理》。9月,黑龙江省首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揭晓,《求是学刊》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新探》(1990年第3期)和赵亚乔编辑的《关于农村实行“两田制”运行模式的构想》(1990年第6期)获一等奖;周众编辑的《英雄与时代》(1990年第3期)和叶伯泉编辑的《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1990年第6期)获二等奖。11月,在1991年度职称评定工作中,衣俊卿破格晋升为教授,张晓校、赵亚乔和杜桂萍晋升为编辑,李小娟破格晋升为编辑。《求是学刊》199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被摘发23篇,文摘数量列全国综合性大学第一名(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2年2期报道)。1992年3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辟“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栏目,发表衣俊卿的《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和邴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演变》,此后,这一栏目成为《求是学刊》不定期重点栏目;同期,还开辟“史学博士论坛”,发表葛志毅的《玄圣素王考》和冯辉的《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该栏目此后亦成为不定期学术专栏;同月,副主编衣俊卿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月,赵亚乔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2月,衣俊卿当选为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2月,衣俊卿当选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据有关权威材料调查,《求是学刊》1991年在86条检索途径中被转摘7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二位;《求是学刊》哲学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求是学刊》1992年所发文章在各报刊上的被转载数量列全国文科学报第3位(据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3年第9、10期报道)。1993年3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主编退休,衣俊卿任主编。6月,黑龙江省第二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张晓校编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1992年第1期)和李小娟编辑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第4期)获一等奖;叶伯泉编辑的《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1991年第1期)、杜桂萍编辑的《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1991年第4期)和赵亚乔编辑的《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规律》获二等奖。7月,东北三省文科学报研究会于7月21日-24日举行年会,并进行评奖活动,《求是学刊》获四项奖:叶伯泉和李小娟被评为“优秀编辑”;杜桂萍和张晓校分别获优秀编辑学成果一等奖。7月,李小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8月,张晓校破格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调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求是学刊》主编,杨彬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同年,衣俊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求是学刊》1993年共被114条途径转摘文章7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4年统计数字显示)。1994年1月,衣俊卿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编辑”。同月出版的第1期(总第98期)开辟“美学在当代”的不定期学术专栏。3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3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优秀期刊。5月,《求是学刊》第3期为“百期专号”,刊有百期纪念致贺单位名单、齐世荣等13名学者的百期感言,以及熊映梧、厉以宁等学者撰写的18篇学术论文。8月,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对学术期刊的双重影响》(刊《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5)分别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青年编辑委员会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与学术期刊的发展繁荣》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杜桂萍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报编辑意识》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张晓校任副主编。《求是学刊》1994共被105条途径转载7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5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4月,黑龙江省第3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哲学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杜桂萍编辑的《优美乐曲中的不和谐音符》、张晓校编辑的《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杨彬编辑的《关于贪污罪构成的要件及刑事责任原则的探讨》获二等奖。8月,衣俊卿教授的专著《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获金岳霖学术奖。11月,杨晓彬调入编辑部工作。12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与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求是学刊》1995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6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1996年 2月,李小娟同志被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5度全国优秀编辑。 4月,赵亚乔同志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评为1994-1995年度优秀编辑。8月,李小娟编辑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为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兼任《求是学刊》主编。衣俊卿的专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李小娟的论文《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第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期刊。《求是学刊》1996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92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3月,副主编杨彬调离《求是学刊》,任马列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4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张晓校编辑的《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获一等奖;杜桂萍编辑的《论文学史家》、赵亚乔编辑的《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获二等奖。 5月,杨晓彬调离《求是学刊》。 8月,杜桂萍、赵亚乔晋升副编审。《求是学刊》1997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8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4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8年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4月,康敬奎调入《求是学刊》任法学编辑。 8月,副主编张晓校晋升编审。 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校长,兼《求是学刊》主编。 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7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12月,衣俊卿辞去主编职务,哲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丁立群兼任《求是学刊》主编。张晓校在1997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8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65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6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年9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1月20日,李小娟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月,徐松巍调入《求是学刊》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5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社会思维场论》、杜桂萍编辑的《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张晓校编辑的《唐代政治开放述论》、赵亚乔编辑的《当前经济学应该研究的一些问题》均获一等奖。1999年5月18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介绍《求是学刊》文章,题为:“《求是学刊》追求学术高品位” 。6月,《求是学刊》作为黑龙江省5个候选单位之一,参评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和首届中国期刊奖,这是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 8月,张晓校调离《求是学刊》。 9月,康敬奎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同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0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8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李小娟的《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黑龙江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青年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新开辟了“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法制现代化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批评”等栏目。同年,《求是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确定为1999年度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赵亚乔在1998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9年共被122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5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2000年第1期,《求是学刊》又开辟了“行政法新理念”、“世纪之交话史学”等不定期栏目。2月,丁立群主编去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3 个月。3月,徐松巍副主编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读博士后。李小娟主持学报工作。《求是学刊》第2期又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栏目基础上开设了“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对“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理论”、“人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检视。5月,《求是学刊》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3版)。 6月,杜桂萍的《形式主义美学及其困惑》文章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李小娟的《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李小娟被评为1998-2000年度黑龙江大学优秀党员。7月,李小娟、康敬奎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在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9月,在佳木斯召开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上,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荣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李小娟、赵亚乔、杜桂萍、康敬奎被评为1997-1999年度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杜桂萍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1月27日—12月16日,赵亚乔、杜桂萍、李小娟、康敬奎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培训中心参加全省第一、二期社科类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李小娟、康敬奎在1999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求是学刊》2000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17位。2001年1月,李小娟被任命为《求是学刊》副主编。据《光明日报》2001年3月11日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1998): 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南京大学统计),《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4月,《求是学刊》李小娟、赵亚乔、康敬奎、杜桂萍等编辑人员整理自1974年创刊以来在本刊发表的全部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期刊简介(期刊发展历程、获奖情况、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栏目主题介绍、各时期纪念活动的题字词、贺词);编辑部介绍(编辑部组成、历届主编的简介、编委会简介)等,为完成“世纪光盘”的制作而做准备。截止2001年第5期,《求是学刊》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研究、新儒学、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2001年8月,《求是学刊》“世纪光盘”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求是学刊》截止2001年第5期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9月,李小娟晋升为编审。9月,杜桂萍被聘为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9月,在黑龙江省第六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活动中,杜桂萍编辑的《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李小娟编辑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和康敬奎编辑的《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获二等奖。9月,《求是学刊》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会员、西雅图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费劳德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演讲稿“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第1期。10月,徐松巍获黑龙江大学教师特聘岗位津贴。10月,《求是学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11月,《求是学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2月,赵亚乔在2000年度学校业务考核中获得优秀。2001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73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5位(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2002年1月,《求是学刊》改版为国际标准大刊,页码增加到120页,定价8元。3月,杜桂萍获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李小娟获2001年校优秀编辑。4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02年常务理事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5月,《求是学刊》开设“海外来稿”专栏,促进了《求是学刊》面向国际的步伐6月,李小娟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特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小约翰·科布、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等为本刊撰文;邀请美国生态纪学会主席赫尔曼·格林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文章“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6月,李小娟获黑龙江大学“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7月,《求是学刊》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的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双十佳社科学报”;李小娟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杜桂萍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7月,《求是学刊》协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青年编辑研讨会,23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衣俊卿校长做学术报告。8月,丁立群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小娟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从1990年-2002年,《求是学刊》在衣俊卿主编、丁力群主编的领导下,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把追求高品位视作刊物的生存之本,突出学术前沿,确立主题意识,实现编辑学者化以提高刊物的高品位,建立一支开放型的、富有现代思维的作者群体。因此,《求是学刊》无论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刊物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辑部有正高级职称的2人、副高级职称的3人,博士(包括研究生)3人,硕士3人。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丰硕;1991年~2001年,《求是学刊》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口碑,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所公布的咨询报告,《求是学刊》自1991年以来,被转载文章的数量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国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前7名:1991年—第2名、1993年—第3名、1994年—第3名、1995年—第7名、1996年—第3名、1997年—第4名、1998年—第6名、1999年—第7名、2000年—第3名,2001年-第5名。据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检索报告,《求是学刊》通过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第17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专题从147种期刊上转载文章363篇,《求是学刊》被转29篇,名列第1位。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1999年在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评比中获得第15名的好成绩;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统计,2000年《求是学刊》在高校学报转摘率排名中,列第7位,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四大权威刊物转摘81篇。2000年《求是学刊》再次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 索引序列
  • 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井冈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