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产品论文任务书

农产品论文任务书

发布时间:

农产品论文任务书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 专业 班 学生 学号  一、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日期: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四、 任务书的内容:  (Ⅰ)任务背景和意义  (Ⅱ)内容与要求  (Ⅲ)进度安排  第4周:查阅与题目有关的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5~11周:深入学习并掌握****方法,能够在**过程中熟练应用;分析**的特点和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扩展,建立开发模型;确定要做的**项目,进行**应用项目的基本建模。  第12~16周:进行**详细建模。撰写论文正文。  第17~18周:完善、整理并打印设计论文。并准备答辩。  (Ⅳ)参考文献  [1] Rolf Hennicker, Nora K Model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Web Applications with UML[C], Workshop of the UML-Group at the UML´01, 200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农产品毕业论文任务书

任务书不是学生写的吧,都是指导教师写的。如果要你写,可以这样:一方面把你论文的开题报告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整合一下,一方面这样列:1、能够比较全面的阐述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基础问题。2、能够比较深入的探讨网络隐私权保护合理的解决途径。3、最好能够结合案例来说明问题。4、能够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5、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来阐述问题。当然,具体的语言润色你自己去斟酌!

【导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阳光大学生网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一、主要任务与目标: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三、计划进度:9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5 完成开题报告6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21完成英文翻译22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20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20提交论文初稿15提交论文修改稿28完成论文全文四、主要参考文献:[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2] 丁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5] [4-5][ [3] 胡军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4-56][4] 马晓静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启示 [J ][新疆]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4] [21-23] [5] 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72-78],[113-116][6] 刘爱菊,屠巧平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J ][北京][企业活力管理实务] [2005,2][11-15] [7] Tim S McLaren , Milena M Head, Yufei 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lectronics [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Springer-Verlag ][2004,5][208-212]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系 主 任 (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系部: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生: 易山明 指导教师: 左攀峰 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将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简要介绍作者笛福的人生经历和《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探讨人文主义的由来、影响和它在文中的体现,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撰写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同时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还要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关键词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最后附上参考文献目录和致谢辞。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的研究,我将着重从作者笛福的生平、小说创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人文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等。4、主要参考文献[1]笛福 义海译 鲁宾逊漂流记[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展文婕 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开封大学学报,[3]张莉 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4]虞雅芬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发展[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5]张玲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6]杨浩勇,杨保利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许昌师专学报,[7]徐德林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体现出的西方价值观[J] 渝州教育学院学报,[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9]刘友古 论人文主义概念形成及其意义[J] 兰州学刊,[10]王淑娟 从《鲁滨孙漂流记》看十八世纪西方文化[J] 芒种,[11]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2]马玉梅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的文化价值刍议[J] 作家,[13]刘菲菲,丁爱侠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的时代特征[J] 北方文学(下半月),[14]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15]查新舟 《鲁宾逊漂流记》之人性问题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16]刘冰洁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17]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18]李少伟 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进度安排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样本看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的人还看了: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范文毕业设计免费下载心理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标准格式

有一部分是老师填,有一部分是按照你的开题报告来填,你真不知道怎么填的话还是问一下你的导师。

农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论文任务书怎么写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作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  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考学校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样本。 4、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分3-4或4-6个阶段写,将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写上。例如:进度计划的开始时间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5月如:2017年3月至5月:查阅资料、试验准备工作;2017年5月到7月:进行试验。  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列出参考文献、资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考文献、资料2-3篇。此处参考文献、资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一致,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数量。拓展资料:学年论文一译“课程论文”。指高等学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学期内,在教师指导下就给定的课题独立进行研究所写出的小论文。其撰写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与理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接受查阅、评述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及计算、论证、撰写论文等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论文题目由教师下达,因人而异,应是学生在掌握已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解决的小型综合性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撰写期间,教师须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从中得到启示。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6]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9]今人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水更是须臾不可或缺。如水稻,《天工开物》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水成为发展水稻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于是中国历史上就有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故事发生。上述因素,古人统称之为“土”,“土气”或“地气”、“水土”。不同的土壤是有不同的物产,它们之间的引种是不可能的。即使强行为之,不是死亡,就是变异。于是有“桔逾淮而北则为枳”,“芜菁南种则为菘”的说法。狭义的天,指的是环境中的气候因素。气候随季节而变化,故称之为天时,用之于农业称之为农时。《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吕氏春秋·审时》更从“得时”和“先时”、“后时”对六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生产效果作了细致的对比。来论证“时”对庄稼生长的极端重要性。宋人将地势引入到农时之中,提出天时有“地势高下之不同”[10],认为“高下之势既异,则寒燠肥瘠各不同。”[11]元代农学家更将时与地(纬度和海拔高度)结合起来。不仅指出了气候寒暑与纬度高低的关系,而且强调共性之间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在选择农时的时候,应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就叫做“因地为时”。[12]古人尽管对农时重视有加,但是他们对天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古人只是注意到了气候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气候对于作物分布的影响,他们把各地作物不同的原因更多地认为是土壤的不同的结果,尽管元代引入了风土的概念,部分地考虑到了气候的因素,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将土壤看作是根本的原因。只是到了明末,这种认识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徐光启认为作物栽种中的地区差异性,在引种的过程中“亦有不宜者,则是寒暖相违,天气所绝,无关于地”;是以“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就令不宜,或是天时未合,人力未至耳”。“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13]徐光启明确提出了气候是引起作物分布差异的原因的观点。

农产品营销实务论文

农产品行业有一定的风险性,虽然有一定的收益,但是这都和风险成正比的比如08年的大蒜,品种多,数量大,而且销售渠道庞大而且麻烦带有一定的隐蔽性,08年2毛几甚至不值钱的大蒜,有人炒作,有大蒜协会炒作有房地产,煤矿老板炒作价钱一月之间涨到4元多,后者更到5元多垄断销售一般和产地老板不熟悉是拿不到货的,这也使销售渠道复杂这个周期性比较短每年基本都有大蒜出来但是供求性和需求性决定涨跌,再者就是出口量大了第二个比如辣椒2010年的辣椒北方农民产量好,价钱估计不到,无辣椒商下手收购,但是南方辣椒干旱减产80%导致南方辣椒商疯狂抢购北方辣椒,顿时辣椒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升,从78元升到12元,南方需求量也大供不应求不知满意否?

农产品书籍文献

《氾胜之书》:西汉犯胜之所作,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四民月令》:后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齐民要术》:北魏末年贾思勰所作。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全书10卷,共92篇,季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其中包括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和蔬菜的栽培、果树的栽培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农桑辑要》:元世祖时,为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司农司编纂《农桑辑要》(7卷)颁发各地。《农书》:元代王祯著。分三大部分:一、《农桑通决》,综述我国农业发展概貌,分列农事、牛耕、蚕事等多项农事问题。二、《百谷谱》,分述谷、瓜、蔬、果、竹木、经济作物等的栽培方法及备荒问题。三、《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农书》之末还附有他的《造活字印书法》一文,是目前所知的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献。《农桑衣食撮要》:畏兀儿人鲁明善于1314年出版的农历性质的农书。其内容以中原地区农事为主,兼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经验,其中如收羊种、造酥酒、晒干酪等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是一部药典,同时也是一部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著作。《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是对明末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的系统总结。共18篇,分上中下三卷。从农作物的种植、首歌、加工,到制盐、糖、油、酒、曲和制衣服、染颜色;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五金的采冶,器具的煅铸,石灰、矾石、硫磺和煤炭的利用以及车船、朱墨、珠宝等制作,皆有记载。

导论一、本书的研究背景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与简要评价三、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一、概念界定二、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影响分析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一、贸易保护理论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消费者保护理论四、信息不对称理论五、外部性理论第三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一、设限内容不断增加,标准日趋严格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三、各国趋向相互认同,协调一致第二章 绿色贸易壁垒在WTO规则及多边环境协议中的体现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在WTO规则中的体现一、有关法律条文体现二、与绿色贸易壁垒关系紧密的两个主要协议三、《SPS协议》和《TBT协议》的主要区别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在多边环境协议中的体现一、与贸易关系密切的多边环境协议二、主要涉及动植物保护和人类健康的多边环境协议第三节 《SPS协议》条款的模糊性引发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案例剖析一、关于《SPS协议》争论焦点二、涉及《SPS协议》的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件三、典型案例分析第三章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第一节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一、农产品范围的界定和统计数据的来源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状况三、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分析第二节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特点一、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二、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第三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一、对农产品出口类别的影响二、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影响三、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第四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量化分析一、引力模型的发展及应用二、本文引力模型的构建及案例分析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国际因素一、贸易保护主义二、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三、国际条约和协定中有关条款的缺陷四、《农业协定》中“非贸易关注”问题五、农产品贸易是贸易争端高发领域第二节 国别因素一、发达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二、发达国家较高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水平三、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第三节 国内因素一、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二、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的问题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四、农产品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第五章 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第一节 日本市场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一、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二、日本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三、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分析第二节 欧盟市场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一、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二、欧盟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三、欧盟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的提高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第三节 美国市场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一、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二、美国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三、案例分析:我国水产品在美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第六章 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第一节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能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第二节 改善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一、加强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扩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三、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出口市场多元化第三节 积极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和区域合作一、加强国际合作二、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开展互惠贸易三、加强近距离区域农产品贸易的合作第四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一、设立信息收集驻外机构二、充分利用WTO贸易技术壁垒咨询点的窗口作用收集信息三、强化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四、加强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高发市场的预警第五节 积极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并有效发挥其功能一、加快全国性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组建和发展二、充分发挥和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索引序列
  • 农产品论文任务书
  • 农产品毕业论文任务书
  • 农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 农产品营销实务论文
  • 农产品书籍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