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有哪些

一、口头传统和表述; 二、表演艺术:1、 昆曲 2、中国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2、安徽宣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以双月刊周期发行的《文化遗产》杂志在刊发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文章,可以检索一下名称了解一下基本介绍。有一些文化类的期刊同样可以刊发,可以到平台进行线上沟通,看看能投稿的是不是也符合你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口头传统和表述; 二、表演艺术:1、 昆曲 2、中国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2、安徽宣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刊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2、甘肃敦煌莫高窟12 文化遗产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2 文化遗产4、长城12 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2 文化遗产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2 、沈阳故宫(辽宁) 7 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2 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2 自然遗产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2 自然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2 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2 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一、滩头年画。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的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二、江永女书。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风俗。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三、南京云锦。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四、西安古乐。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宫廷音乐的风貌,庄重、肃穆、高雅。乐谱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谱(工尺谱系列)。五、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多,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准,就有下面这一批(点击图片可看大图):首先是民间文学:其次是传统音乐:跟着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登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进行查阅。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参考资料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引用时间2018-4-29]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有哪些名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的修订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7年1月1日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把原单独印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合并在内,以供各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时借鉴。新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中,继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门类之后,加入传统医药的调查提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的修订版。修订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将原单独印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合并在内,以供各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时借鉴。此外,新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还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中继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门类之后加入了传统医药的调查提纲。通过补充修订,希望本书对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工作起到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第一部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Ⅰ 保护与普查概说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什么关系(五)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有哪些(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时间和阶段性任务是什么(七)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普查与保护的范围(八)采用哪些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杳(一)建国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录的简要历史(二)普查工作的目的、性质和意义(三)普查的指导原则(四)普查的步骤与方法(五)普查中应注意的事项(六)普查中的采集(七)普查成果与验收Ⅱ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一、目的二、原则与方法三、分类代码结构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码的编制规则(一)编制原则(二)编码结构(三)范例Ⅲ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一、民间文学调查提纲(一)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二)民间文学调查的任务(三)全面调查与重点搜集(四)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五)调查和搜集的方法附表二、民间美术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四)调查提纲附表三、民间音乐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与原则(四)民间音乐与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的关系(五)注意事项(六)调查提纲的编写附表四、民间舞蹈调查提纲(一)概述(二)调查方法(三)调查提纲(四)填表说明附表五、戏曲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四)填表说明附表六、曲艺调查提纲(一)概述(二)调查内容(三)调查方法与原则(四)注意事项附表七、民间杂技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提纲(四)调查方法与注意事项附表八、民间手工技艺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提纲九、生产商贸习俗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四)调查手段(五)调查报告十、消费习俗调查提纲(一)概述(二)调查方法(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成果十一、人生礼俗调查提纲(一)概述(二)调查方法(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成果十二、岁时节令调查提纲(一)概述(二)调查方法(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成果十三、民间信仰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四)调查提纲十四、民间知识调查提纲(一)概述(二)调查方法(三)调查内容十五、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四)调查提纲(五)调查成果十六、传统医药调查提纲(一)概述(二)分类(三)调查方、法(四)调查表第二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一、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民间文学)二、武强年画艺术(民间美术)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民间音乐)四、泉州南音(民间音乐)五、宣纸制作技艺(民间手工技艺)六、大理白族绕三灵(文化空间)七、妙峰山庙会(文化空间)附录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附录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版后记新版后记规格:20盘DVD出版单位:九州音像出版社上市日期:2011年转自:新华管理网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全面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及其相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题材包括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体育竞技以及民间习俗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00集,每集10分钟。目录1 文学梁祝传说· 1 (上虞、宁波、杭州)2 梁祝传说 · 2 (上虞、宁波、杭州)3 梁祝传说 · 3 (上虞、宁波、杭州)4 孟姜女传说 · (淄博)5白蛇传传说· 1 (杭州)6 白蛇传传说 · 2 (杭州)7西施传说· 1 (诸暨)8 西施传说 · 2 (诸暨)9 西施传说 · 3 (诸暨)10黄大仙传说 ·1 (金华)11 黄大仙传说 ·2 (金华)12董永传说(万荣)13水浒文化· 1 (阳谷)14 水浒文化 · 2 (阳谷)15 水浒文化 ·3(阳谷)音乐、舞蹈16晋南威风锣鼓· 117 晋南威风锣鼓 · 218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19商河鼓子秧歌· 120 商河鼓子秧歌 · 221长兴百叶龙22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123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 224 戏曲、曲艺京剧 · 125 京剧 · 226台州乱弹· 127 台州乱弹 · 228 淄博五音戏· 129 淄博五音戏 · 230 淄博五音戏 · 331 秦腔32 临汾蒲剧33 川剧34苏州评弹35华县皮影·136 华县皮影 ·237 华县皮影 ·338海宁皮影39 岐山皮影40临淄蹴鞠竞技、民俗41 登封少林武功42吴桥杂技43武当武术44 美术无锡泥塑 · 145 无锡泥塑 · 246衡水内画· 147 衡水内画 · 248 衡水内画 · 349 衡水内画 · 450南京云锦51天津泥人张· 152 天津泥人张 · 253 天津泥人张 · 354济南面塑· 155 济南面塑 · 256 济南面塑 · 357 潍坊木版年画 · 158 潍坊木版年画 · 259 潍坊木版年画 · 360 潍坊木版年画 · 461 西藏唐卡 · 162 西藏唐卡 · 263桐乡蓝印花布64凤翔泥塑· 165 凤翔泥塑 · 266 凤翔泥塑 · 367 凤翔泥塑 · 4黑龙江桦树皮制作技艺· 168 乐清细纹刻纸· 169 宝鸡马勺脸谱· 170 宝鸡马勺脸谱· 271 宝鸡马勺脸谱· 372庆阳香包73 苏绣74朱仙镇木版年画75潍坊风筝· 176 潍坊风筝 · 277 潍坊风筝 · 378蔚县剪纸· 179 蔚县剪纸 · 280 蔚县剪纸 · 381凤翔木版年画· 182 凤翔木版年画 · 283 凤翔木版年画 · 384 凤翔木版年画 · 485 平遥推光漆· 186 平遥推光漆 · 287仙居无骨花灯· 188 仙居无骨花灯 · 289 仙居无骨花灯 · 390南通风筝91 手工技艺92 黑龙江桦树皮制作技93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94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95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96 天台干漆夹苎工艺97禹州钧瓷制作技艺 ·98 禹州钧瓷制作技艺 ·99湖州湖笔制作技艺· 1100 湖州湖笔制作技艺·2

一、口头传统和表述; 二、表演艺术:1、 昆曲 2、中国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2、安徽宣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5)  古琴艺术(11)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11)  蒙古族长调民歌(11 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10)  南音(10)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10)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10)  侗族大歌(10)  粤剧(10)  格萨(斯)尔(10)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10)  热贡艺术(10)  藏戏(10)  玛纳斯(10)  花儿(10)  西安鼓乐(10)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10)  中国书法(10)  中国篆刻(10)  中国剪纸(10)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10)  端午节(10)  妈祖信俗(10)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10)  呼麦(10)  羌年(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10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名称有哪些

· 缂丝 · 全聚德 · 苏绣 · 吴歌 · 评弹 · 中和韶乐 · 川剧变脸 · 滩头年画 · 江永女书 · 南京云锦 · 西安古乐 · 南音 · 青浦田歌 · 松江顾绣 · 南汇锣鼓书 · 侗族大歌 · 山西“耍孩儿” · 纳西古乐 · 唐三彩 · 紫砂壶 · 木版年画 · 川江号子 · 古琴 · 皮影戏 · 剪纸艺术 · 傩戏和傩戏面具 · 杨柳青年画 · 木卡姆 · 梁祝 · 少林功夫 · 昆曲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回答 亲,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皮影戏、中国剪纸、古琴、算盘、24节气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 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 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果满意回答请点个赞,感谢亲亲的提问,祝您生活愉快 如果满意回答请点个赞,感谢亲亲的提问,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11条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

《中国国家旅游》《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

至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5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48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常识文化篇。

永丰农民画农民画图册《永丰农民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永丰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故里,也是全国著名的农民画乡,30余年来,有近3000幅农民画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200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00余幅作品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近日,记者在永丰采访,看到许多农民刚扔下镰刀、锄头,便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画出农民自己的梦想。永丰农民画植根于悠久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沃土,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神奇瑰丽的色彩纯真质朴的艺术境界,焕发出现代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光彩。永丰农民画经历了诞生、成长和发展三个时期。永丰农民历来擅长手艺,这里的木匠、篾匠、漆匠和织女素以精雕细刻、图案美丽而享誉四方。也许是传统文化和优美环境熏陶的缘故吧,永丰农民酷爱作画,耕作之余、闲暇之时,往往是放下锄头镰刀便拿起画笔涂抹,聊以自慰。永丰农民悄然作画的现象引起了县文化馆的关注为浇开永丰农民画这朵现代民间艺术奇葩。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永丰农民画的创作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其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展现自己,也从没有间断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8年,永丰县农民画作者参加吉安首届农民绘画大赛,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全部名额;1992年至1995年先后有200余幅作品在海口和厦门展出;2010年4月,80幅农民画亮相上海世博会,并应邀在上海中国农民画村设立长期对外销售窗口;在2012年10月“喜迎十八大”江西省首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精品展上,永丰县68幅农民画作品全部获奖……30余年来,永丰县有近3000幅农民画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200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000余幅作品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非遗传承为了延续和发展农民画,在民间艺术家和青少年学子之间搭建起展示、互动、发展的平台,该县文化馆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解振辉每周三下午在潭城中学授课。授课内容以基本功练习和即兴创作为主。该县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参与农民画创作,既丰富校园素质教育内容,又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24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索引序列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有哪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刊有哪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有哪些名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名称有哪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