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下载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下载

发布时间: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下载

社会科学辑刊。于景祥,1959年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骈文等文体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是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双月刊,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一、著作: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商德文、王志伟、宋新柳合著(王志伟承担其中第3、4、5 章,约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2.《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胡代光、魏埙、宋承先、刘诗白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11章,约4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该书曾获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0)、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著作奖(1992)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5)。3.《国际金融学说史》,陈岱孙、厉以宁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一章第二节,约1万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4.《中国经济概论》,萧灼基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3章,约3。7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商德文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19章,约4。5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6.《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约6万字);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年。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经济思想研究》,王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王志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9.《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胡代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王志伟担任其中第十一章的写作。10.《经济学发展轨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述要(第一辑),梁小民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王志伟承担其中“约翰·理查德·希克斯”部分,约5万余字)。11.《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晏智杰(主编)、王志伟、杜丽群合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出版。(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三篇:从马歇尔到凯恩斯之间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共6章,约9万字。)12.《经济思想史》【附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王志伟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13.《宏观经济学》王志伟 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4.《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王志伟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5.《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王志伟、杜丽群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志伟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17.《经济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思考》(王志伟文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库,王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18.《宏观经济学》王志伟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9.《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王志伟 范家骧 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宏观经济学》王志伟 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 月出版。《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王志伟、李琼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王志伟、湛志伟、毛晖合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连续实行短期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课题号:02JA790004)《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王志伟 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3二、发表的论文:1.“发展第三产业应注意我国特点”,载1985年7月13日经济参考报。2.“控制基建规模主要应从资金来源上把关”,载1985年8月16、17日经济参考报。3.“马克思评资产阶级早期国际货币金融理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4.“试论马克思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现实意义”,载经济科学杂志,1989年第2期。5.“E。曼德尔对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探讨”,载经济科学杂志,1986年第4期。该文曾获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年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1987)。6.“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载经济科学杂志,1987年第3期。7.“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载经济科学杂志,1988年第1期。8.“二元体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载经济学家杂志1989年第4期。9.“由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引起的思索”,载《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2辑,商务印书馆。10.“从凯恩斯到理性预期学派”,载经济学家杂志1990年第4期。11.“论经济波动与调控-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层思考”,载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12.“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13.“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发展演变趋势的分析和历史透视”,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14.“社会集资要规范化、法制化”,载时事报告1993年第9期。1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中的波动理论问题”,载生产力研究1994年第4期。16.“一定的经济波动是正常的”,载学习杂志1994年第11期。17.“古典市场伦理道德观的现实意义”,载经济科学杂志,1997年第4期。18.“人民币为什么不贬值: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可保持增长”,载中国评论(香港)杂志1998年4月号。19.“中国金融风险的预防与经济隐患的消除――亚洲金融风暴的警告和改革的迫切性”,载经济科学 双月刊,1998年第4期。20.“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变缓的原因及对策”,载 中国科学报(海外版)1998年8月25日第4版。21.“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与实行减税政策的可行性”载《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实行减税政策的可能性”1999年第22期(总第24期)第7-15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2.“欧元汇率变动趋势的分析”,载《经济科学》杂志2001年第1期。23.“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论要”,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四期。24.“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侯艺为第2作者),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25.“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启示”,(毛晖为第2作者),载《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26.王志伟:“经济全球化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27.王志伟、范幸丽:“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及最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28.王志伟:“新经济自由主义在当前的国际影响及其教训”,《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王志伟:《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30.“如何认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国际影响及其教训”,载《海派经济学》第7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31.王志伟:“核心产业、集群效应与区位优势:兼论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路调整”,载《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第2期。32.王志伟:“新经济自由主义研究中应该注意区分的若干问题”,载《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33.王志伟:“哈耶克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2005年第5期。34.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载《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35.王志伟:“要算长远的经济‘大账’,从根本上调整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5年9月4日第9版。36.王志伟:“亟待启动内在驱动力”,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6年4月16日第9-10版。37.王志伟:”动物安全与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皆须经济学’助阵’”, 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6年11月26日第9-10版。38.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中'守旧'的'异端':评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载(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39.齐福全、王志伟:“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实证分析”,载《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7期。李琼、王志伟:“中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检验的再考察”,载《南方金融》2007年第4期。41.王志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当前政策的基本认识”,载吴易风、程恩富、丁冰、李翀主编的《当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论文集)第184-188页。 李琼、王志伟:“1994-2006年我国货币信贷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载《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 李琼、王志伟:“利率规则理论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 期。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以弗里德曼为视角的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弗里德曼与哈耶克”,载《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2008年第4期。 Li Qing, Wang Zhiwe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ney supply, banking lending and aggregate demand in China: 1994-2006,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V N December 王志伟、孙科:《中国对美国出口决策机制实证分析》,载《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异类”,载《当代经济理论研究》(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异类——弗里德曼与哈耶克”,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王志伟:“‘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长期发展的方法论基础”,载《纵论改革开放30周年:刘国光等26位学者多视角解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王志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权理论30年发展的阶段性认识”,载《经济科学》2008年第6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该文。 王志伟:“我国产权改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新中国成立60年及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为依据”,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王志伟:“产权问题的辨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问题”,载《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吴易风、程恩富、丁冰、李翀、刘长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0月。王志伟:“世界性经济危机:理论和现实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王志伟:“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王志伟:“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3期。59.王志伟:“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和解决危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2期。60.李琼、王志伟:“泰勒规则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1994-2006”,《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三、译著:1.《管理经济学》[美]埃德温·曼斯菲尔德 原著,王志伟 等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2.《应用微观经济学》[美]埃德温·曼斯菲尔德 原著,王志伟 等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全四卷),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王志伟翻译部分词条。4.《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全五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编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王志伟为第五分卷主编,翻译部分词条。5.《西方经济学大辞典》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王志伟参加编写部分词条。6.《组织行为学》[美] 黑尔里格尔 斯洛克姆伍德曼 合著(王志伟为第二译者) 翻译第3篇(共5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出版。7.《治理机制》[美] 奥利佛·E·威廉森 著, 王健、方世健 译, 陈光金、王志伟 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8.《产权的缔约分析》[美]加里·D·利贝卡普 著,陈宇东、耿勤、秦军、王志伟 译,王志伟 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9.《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 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理查德·斯塔兹 合著,王志伟 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经济学百科全书》(上、下)王志伟为分卷主译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

刊名: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主办: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7-905X   CN: 41-1213/C 呵呵 你好 河南社会科学一直是cssci双核心期刊的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2021-2022年cssci期刊名单CSSCI来源期刊目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是我国的核心期刊之一,中文意思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经常被各学术界的学者称之为“南大核心期刊”。当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时,会经常听到“发表论文”、“发表期刊”等名词,很多同学便对此产生了疑惑,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生的同学应该是而能耳熟能详了,因为对于我国的每一个研究生,发表论文和期刊几乎是必备技能。而在所有的论文期刊中,也会有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等分类。在所有期刊中也设有核心期刊。 CSSCI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首先我们要知道,想要发表一篇CSSCI核心期刊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多高校的老师一生都没有发表出来一篇,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想发表一篇这样一篇论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网上

刊名: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主办: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7-905X   CN: 41-1213/C 呵呵 你好 河南社会科学一直是cssci双核心期刊的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2021年是发布基础版的最后一年,2022年起将只发布升级版。所以2022年开始,大家不必再纠结是看基础版还是升级版,科研评价更加明确。什么是期刊分区?关于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种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区(原来是汤森路透,后来易主科睿唯安),第二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汤森路透分区: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86 000多种SCI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中科院分区: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个等级,即4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为该类1区、6% - 20%为2区、21% -50% 为3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两者的区别:1、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常用1-4区,且分区前常用大类或者小类,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在大类某学科为某区。而汤森路透期刊分区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即4个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常用说法为某本期刊位于某学科的Q几。2、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3、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区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累积学术影响力是相同的,各区的期刊数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

广西社会科学期刊第6期2021年

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ocial Sciences主办: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6917CN: 45-1185/C邮发代号: 48-6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西社会科学曾用刊名:广西社联通讯 & 社会科学探索创刊时间:1985 广西社会科学投稿邮箱:

《广西社会科学》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第五届、第六届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到万维书刊自助投稿网吧,上面都是杂志社真实的投稿邮箱和网址等,去看了就知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17年第5期目录下载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您好,这个卷号 一般是只有医学类的期刊才有的。经济或者科技类的一般没有卷号。查询的时候,是找到这篇文章点击进去就能看到。

有账号能够看文章的情况下,打开知网,切换到电脑版,搜索文章名,红字HTML在线阅读,点进去上方就有信息

1.《寓论于考,纠谬钩沉》, 《光明日报》(读书版)2007年4月7日(独著)2.简评《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8月29日(独著)3.《焦竑<献征录>的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独著)4.《洪武时期征荐制度考论》,《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独著)5.《“四库”馆臣论明代笔记史料》,《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6期(独著)6.《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1期(独著)7.《论张居正改革时期南方民族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2期(独著)8.《试论元末士大夫的民族认同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独著)9.《传统士人群体心态的深层次解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10.《“四库总目学”的大胆提出与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独著)11.《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2期(独著)12.《元明之际士大夫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1期(独著)13.《元顺帝时期士人政策述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独著)《新华文摘》2010年第9期摘录14.《试论王重民目录学研究之特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3期(独著)15. 《焦竑<献征录>的编纂及版本流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3期(独著)16.《焦竑<献征录>征引文献考》,《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期(独著)《教育者与社会人:明代塾师群体的真实描述》,《中国出版》2011年第8期(独著)18.《吴晗治史精神论略》,《天府新论》2009年第5期(独著)19.《元末士大夫组织“义兵”探究》,《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独著)20《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独著)21.《试论张居正改革时期明蒙贡市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5期(独著)22.《<困学纪闻>版本流传考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1期(独著)23.《论忽必烈政权“汉化”进程中的士人政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24.《试论张居正的历史思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独著)25.《薛应旂<宪章录>史料来源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26.《薛应旂<宪章录>史料价值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第一作者)27.《论张居正的史学贡献》,《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独著)28.《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第24辑,天津社科院出版2007年(独著)29.《明代吏治的历史透视及启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独著) 《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独著)31.《张居正史学活动及其成就初探》,《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合著)32.《<四库全书总目>焦竑著述提要补正》,《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第1期(独著)33.《<明史选举志考论>评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3期(独著)34.《张居正史学思想初探》,《第十届明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独著)35.《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来源及结构考论》载《明长陵营建600周年纪念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独著)36.《明清文化特点刍议》,《兰州学刊》,2006年12期(第一作者)37.《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独著)38.《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05年2期(独著)39.《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第2期(独著)《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独著)《论朱元璋教化思想及其实践》,《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5期(独著)《论宋初<春秋>学与儒学复兴》,载《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大象出版社2010年(独著)《明清以来焦竑研究述论》,载《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独著) 《朱元璋礼敬孔裔刍议》,《沧桑》2009年第3期(独著)《“制度化”史学与“政治化”史学》,《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独著)《明代孝道文化的社会普及与极端化趋势》,载《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大象出版社2011年(独著)《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独著)《论朱元璋的人才观及其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独著)《论元末士大夫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北方论丛》2012-01-15 论元末士大夫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 展龙 北方论丛 2012-01-15期刊1 241分享 分享到  2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 展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7-20期刊2 89分享 分享到 3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 优先出版 展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10 13:55期刊  102分享 分享到 4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 展龙 甘肃社会科学 2012-09-25期刊  103分享 分享到 5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展龙 中国大学教学 2012-08-15期刊  75分享 分享到 6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 展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12-15期刊  48分享 分享到 7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 展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15期刊  38分享 分享到 《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7-20期刊《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12-09-25期刊《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2-08-15期刊《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2-《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01-《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15期刊《万斯同《明史》序、论的史学价值》,《 史学史研究》2013-06-15期《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01期刊《张居正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民族论坛》2013-05-20期刊《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8-28期刊  《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7-15期《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7-20期刊  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期刊 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 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展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7-15期刊  130分享 分享到  2万斯同《明史》序、论的史学价值 展龙 史学史研究 2013-06-15期刊  80分享 分享到 3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 展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01期刊  82分享 分享到 4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 展龙; 陈志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13-05-15期刊  48分享 分享到 5张居正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 展龙 民族论坛 2013-05-20期刊1 31分享 分享到 6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得失论 展龙 民族论坛 2013-07-20期刊  43分享 分享到 7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展龙; 耿勇 明史研究 2013-06-30期刊  34分享 分享到 8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期刊  33分享 分享到 9纵逸与迂怪:元末士人的狂狷精神及其现实动因 展龙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6-01期刊  49分享 分享到 10冰期船舶下水试验研究 张洪雨; 展龙; 陈洪利; 赵亮; 程江华 中国造船 2013-06-25期刊  18分享 分享到 11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 展龙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8-28期刊  20分享 分享到 12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 展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7-15期刊  21分享 分享到 13明代官员的久任法 展龙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3-12-16期刊  分享 分享到 14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 展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7-20期刊  23分享 分享到 15浅谈心理学知识在班级建设和素质拓展中的应用 金立从; 杨珍子; 展龙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9-15期刊  6分享 分享到 16冰期船舶下水仿真 展龙; 张洪雨; 金立从; 陈洪利; 程江华 舰船科学技术 2013-12-15期刊  3分享 分享到 17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   33 分享 分享到 18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展龙; 耿勇 明史研究 2013-06-30   34 分享 分享到

  • 索引序列
  •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下载
  •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
  • 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21年第6期目录网上
  • 广西社会科学期刊第6期2021年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17年第5期目录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