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测绘科技论文写作

测绘科技论文写作

发布时间:

测绘科技论文写作

数字化测图与全站仪的应用 简介:简要阐述了数字化测图的概念、野外数据的采集及全站仪在其中的运用与注意事项 引言: 数字化测图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新内容,广泛用于测绘生产、水利水电工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军事工程等部门数字化测图作为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技术,与模拟测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和发展前景,是测绘发展的技术前言目前许多测绘部门已经形成了数字图的规模生产作为反映测绘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数字测图技术将逐步取代人工模拟测图,成为地形测图的主流。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测绘行业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使测量的成果不仅有绘在纸上的地形图,还有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基础信息,即数字地图是GIS(地理信息系统,国际上称为GIS,即 Geograhpic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它将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应用发展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内容: 1 数字化测图 (1)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的思想 数字化测图就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数字化测图的运行示意图数据采集点位信息 特征信息数据传输、绘草图数据处理、地物模型、地貌模型、屏幕编辑、绘图文件存盘地图 (2)数字化测图概念 数字化测图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地图,需要时也可用数控绘图仪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在实际工作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指野外实地测量即地面数字测图,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 (3)数字化测图的特点: 1、点位精度高 传统的经纬仪配合平板、量角器的图解测图方法,其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主要受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等影响实际的图上误差可达47㎜经纬仪视距法测定地形点高程时,即使在较平坦地区(0—6)视距为150米,地形点高程测定误差也达06米而且随着倾斜角的增大高程测定误差会急剧增加如在1:500的地籍测量中测绘房屋要用皮尺或钢尺量距用坐标法展点普及了红外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虽然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大大提高,但是沿用白纸测图的方法绘制的地形图却体现不出仪器精度的提高也就是说无论怎样提高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图解地形图的精度变化不大,浪费了应有的精度这就是白纸测图致命的弱点而数字化测图则不同,若距离在300m以内时测定地物点误差约为㎜,测定地形点高差约为18㎜电子速测仪的测量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从而获得高精度(与仪器测量同精度)的测量成果数字地形图最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也是最好地体现了仪器发展更新、精度提高的高科技进步的价值。 2、改进了作业方式 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并且在图上人工量算坐标、距离和面积等数字测图则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并且提供了方便使用的数字地图软盘数字测图自动化的程度高,出错(读错、记错、展错)的概率小,能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图的地形图精确、规范、美观。 3、便于图件的更新 城镇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建筑物和结构的变化,采用地面数字测图能克服大比例尺白纸测图连续更新的困难。实地房屋的改建扩建、变更地籍或房产时,只须输入有关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就能方便地做到更新和修改,始终保持图面整体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4、加强了地图的表现力 计算机与显示器、打印机联机,可以显示或打印各种资料信息;与绘图机联机时,可以绘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也可以分层输出各类专题地图,满足不同的用户的需要。 5、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 数字化测图的成果存在与电脑上,从而便于成果的加工利用比如cass软件将房屋、电力线、铁路、道路、水系地貌等用特定的标志标定出来,一目了然。 (4)数字化测图中的地形图 一般地形图包括: 1、点状地物:控制点、独立符号、工矿符号等 2、线类地物:管线、道路、水系、境界等 3、面状地物:需要填充符号的,如居民地、植被、水塘等 地形图的地形要素很多,已将它们总结归类为十大类1、测量控制点;2、居民地;3、工矿企业建筑物和公共设施;4、独立地物;5、道路及附属设施;6、管线及附属设施;7、水系及垣栅;8、境界;9、地貌与土质;10、植被 (5)数字化测图的方法 数字化测图的作业过程数字化测图由于数据的来源不同,采集的仪器和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作业过程: 数字测图系统,由于空间数据的来源不同,采集的仪器和方法不同,目前有如下三种方法: (1)、野外数据采集: 用于没有底图的地区,用全站仪实地测量,精度最高,费用也高 (2)、航片数据采集:以航空相片作数据源,在解析测图仪或立体量测仪采集地形特征点。 (3)、底图数据采集: 以旧的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数字化。 (6)数字化测图中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1、GPS法 即通过GPS接受机采集野外碎部点的信息数据; 2、航测法 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手段采集地形点的信息数据; 3、大地测量仪器法 即通过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大地测量仪器实现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目前大比例尺野外数字测图主要使用全站仪采采集数据。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1)、图根加密: 由于采用光电测距,测站点到地物、地形点的距离即使在500米以内也能保证测量精度,故对图根点的密度要求已不很严格,视测区的地形情况而定一般以在500米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相对白纸测图时的密度)等级控制点尽量选在制高点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观测结果(方向值、竖角、距离、仪器高、目标高、点号等)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手簿,或电子计算机,并且结算出控制点坐标与高程对于图根控制点,还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坐标法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几个图根点这种方法无须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为了保证图根点精度,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即在一个测站上,先测导线的数据,接着就测碎部点这是一种少安置一轮仪器、少跑一轮路,大大提高外业工作效率的测量方法。 (2)、碎部测量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实施数字测图前必须先进行控制测量布设控制网应遵循的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 (3)控制测量取得合格成果后,即可进行下面的碎部点的采集但在出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1、仪器器材与资料准备实施数字测图前,应准备好仪器、器材、控制成果和技术资料仪器、器材、主要包括:全站仪、对讲机、电子手簿或便携机、备用电池、通讯电缆(若使用全站仪的内存或内插式记录卡,不用电缆)、花杆、反光棱镜、皮尺或钢尺等全站仪、对讲机应提前充电 2、成果、资料准备前,大多数数字测图系统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求绘制较详细的草图绘制草图一般在专门准备的工作底图上进行工作底图最好用旧地形图、平面图的晒蓝图或复印件制作,也可用航片放大影像图制作为了便于多个作业组作业,在野外采集数据之前,通常要对测区进行作业区划分一般以沟渠、道路等明显线状地物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对于地籍测量来说,一般以街坊为单位划分作业区分区的原则是各区之间的数据(地物)尽可能地独立 3、作业组组织 为切实保证野外作业的顺利进行,出测前必须对作业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根据各成果的业务水平、特点,选好观测员,绘草图领尺(镜)员,跑尺(镜)员等合理的分工组织,可大大提高野外作业效率。⑴测记法施测时,作业人员一般配置为:观测员一人,记录员一人,草图员一人,跑尺员1—2人⑵电子平板法施测时,作业人员一般配置为:观测员一人,电子平板(边携机)操作人员一人(记录与成图),跑尺员1—2人(4)野外数据采集: 作业员进入测区后,根据事先的分工,各负其职绘图人员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熟悉一下,便于开始观测后及时在图上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仪器观测员指挥跑镜员到事先选好的已知点上准备立镜定向;自己快速架好仪器,连接便携机,量取仪器高,选择测量状态,输入测站点号和方向点号、定向点起始方向值,一般把起始方向值置零;瞄准棱镜,定好方向通知持镜者开始跑点;用对讲机确定镜高及所立点的性质,准确瞄准,待测点进入手簿坐标被记录下来一般来讲,施测的第一点选在某已知点上(手簿中事先已输入)测后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已知点、定向点的点号是否输错;坐标是否输错;所调用于检查的已知点的点号、坐标是否有误;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有故障等。若测量中需要绘草图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在草图上显示出来,以供处理、图形编辑时用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一致的原则,在野外采集时,能测到的点要尽量测,实在测不到的点可利用皮尺或钢尺量距,利用电子手簿的间接量算功能,生成这些直接测不到的点的坐标在一个测站上所有的碎部点测完后,还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以检查施测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误操作,仪器碰动或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检查确定无误后,关机、搬站到下一测站,重新按上述采集方法、步骤进行施测 1 全站仪简介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又被称为“电子全站仪”,是指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电子记录器组成的,可实现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计算和自动记录的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地面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进行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实现测绘的数字化。 拓普康(GTS-311)相关参数:测角精度:2”/5”,绝对法测角,无须过零检验;测距精度:(2mm+2×10-6 D);测程:3km/一块棱镜;高速测量:精测2s,粗测7s,跟踪45s;可存贮8000个观测点或16000个坐标点;装有双轴补偿器,可提供电子气泡用于整平,并可自动改正由于整平误差对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的影响。 2 全站仪的优势 ①数据处理的快速与准确性。全站仪自身带有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与该点到测站点的距离。我们可以在Autocad中方便地查出OA、OB、OC等各点的X、Y坐标,同时也可以查出相应点的设计高程(Z坐标值),只要把这些数据从电脑中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全站仪中(一次最多可输入16000个点的坐标值),全站仪便能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O、A、B、C等的实际距离(而不是OA、OB、OC等的值)及相应的A、B、C等点的方位角。由于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很高,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精确定点放线。 ②定方位角的快捷性。全站仪能根据输入点的坐标值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并能显示目前镜头方向与计算方位角的差值,只要将这个差值调为0,就定下了要放样点的方向,然后就可进行测距定位。 ③测距的自动与快速性。全站仪能够自动读出距离数值,只要将棱镜对准全站仪的镜头,全站仪便可很快读出实测的距离,同时比较它自动计算出的理论上的数据,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两者的差值,从而可以判断棱镜应向哪个方向再移动多少距离。到显示的距离差值为0时,表明那时棱镜所在的位置就是要放样点的实际位置。 ④定完一个点后,可按“下一个(next)”键调出下一个要放样的点,重复②~③步骤,便可依次放出其它各点。 ⑤由于全站仪体积小重量轻(只有9kg)且灵活方便,较少受到地形限制(除非全站仪无法看到棱镜),且不易受处界因素的影响(只要三角架扎稳,一般不会引起仪器的偏移),只要合理保护全站仪,即使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照常工作。 ⑥由于所有的计算是由全站仪自动完成,所以放线过程中不会受到参与者个人的主观影响。 3全站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照准部水准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检验时先将仪器大致整平,转动照准部使其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旋转180度,若气泡仍然居中则说明条件满足,否则应进行校正。 校正的目的是使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即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校正螺钉,使气泡向正中间位置退回一半为使竖轴竖直,再用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即可此项检验与校正必须反复进行,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二)、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 检验时用十字丝竖丝瞄准一清晰小点,使望远镜绕横轴上下转动,如果小点始终在竖丝上移动则条件满足否则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时松开四个压环螺钉(装有十字丝环的目镜用压环和四个压环螺钉与望远镜筒相连接。转动目镜筒使小点始终在十字丝竖丝上移动,校好后将压环螺钉旋紧。 (三)、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和校正选择一水平位置的目标,盘左盘右观测之,取它们的读数(顾及常数180度)即得两倍的c(c=12(ɑ左-ɑ右) (四)、横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和校正选择较高墙壁近处安置仪器。以盘左位置瞄准墙壁高处一点p(仰角最好大于30度),放平望远镜在墙上定出一点m1。倒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p点,又放平望远镜在墙上定出另一点m2。如果m1与m2重合,则条件满足,否则需要校正。校正时,瞄准m1、 m2 的中点m,固定照准部,向上转动望远镜,此时十字丝交点将不对准p点。抬高或降低横轴的一端,使十字丝的交点对准p点。此项检验也要反复进行,直到条件满足为止。以上四项检验校正,以一、三、四项最为重要,在观测期间最好经常进行。每项检验完毕后必须旋紧有关的校正螺钉。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晓明、王军德、时东玉编著数字化测图(内外业一体化),测绘出版社,2001 2、孔祥元、梅是义主编控制测量学(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纪勇、周建赵主编数字化测图,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0 4、杨得麟等编著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编写组编著《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79 6、郑继武数字化生产中若干问题的解决(《河南测绘》),河南省地图院,2001

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就找一些参考文献呗~可以看下《测绘科学技术》里面的范文吧

当然写自己所读专业的论文(要有一定专业见解及深度才能发表)。不管写哪方面的文正,下笔都是一样的:拟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要注意格式、层次结构(建议找篇要投稿期刊范文作参照)。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

一般碰到这种的很浪费时间,我都交给海硕之星论文帮忙,我的同学们都是在那找人帮写的;

专业英文论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摘要 Abstract-(简单明了地) 阐述本文的目的/the studyobjectives; 研究方法/study methods; 结果/results; 讨论与结论/discussions -IStat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discuss what has been done and what needs tobe done or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 Discuss the methods you used toaccomplish the study goal(s) [IF THIS IS A PAPER ON METHODS- Discuss what methodshave been used in prior research and the problems of these methods, if any, inaddressing the research What kind of new methology you propose to useand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your ] -M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methods you used in terms of multipleregression models, logistic regression or some other What are youdependent and independennt variables and how did you treat your variables, asbinary, categorical or -RPresent the results by means of tables and -Discussionand C Discuss the results in terms of what the results tell us,whether the results are different from or similar to some prior Explain/Interpre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nd discuss the weakness ofyour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finally what are your

摘要:分析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指出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跨区域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具备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成为了基本要求。 在测绘领域,一些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如三维激光扫描仪、GPS接收机等都只配有英文说明书;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GAMIT和BERNESE也是全英文版,不仅如此,其系统也是英文界面。当前,中国与东盟、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往来不断加强,每年均有不少测绘专业毕业生出国进修或工作,英语成为了他们日常交流用语。因此,没有过硬的专业英语能力,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无法完成跨区域合作项目的本职工作。 我国高校的测绘类专业大都设置了测绘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它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或者继续深造的过程中,面对英语的听、说、读、写依然感觉非常吃力。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合格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有必要对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地区差异性大,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另外,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的期望差异也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学生的大量扩招,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总体来说,由于这门课程的定位是专业考查课,学校、老师、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实际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测绘专业英语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语言分析+阅读+翻译”。由老师逐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进行重点讲解,对较复杂的句子进行单独分析。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文献阅读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模式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未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网络及多媒体课件等的使用和推广力度不够,影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师资不足,教师能力有限。教师能力问题也是制约测绘专业英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师,除个别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教,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较强,但未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并且其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不够宽松,资金帮助少,教师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教材陈旧。目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尹晖编著的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和曲建光编著的1996年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不能与同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内容同步,不能跟踪世界前沿领域的动态。现在数字化测图已经得到普及,GPS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教材还在教授经纬仪平板测量、圆水准器整平原理等知识,这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另外,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脚步日益加快,测绘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术语,比如“Grid GIS”“INSAR”“CORS”等,需要学生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陈旧,大多数学生无法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再者,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仅仅局限在测量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没有扩大到整个测绘类学科,这对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不利。 三、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针对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高等院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进行必要的改革。对此,笔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变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阅读+翻译”的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语言实践、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根据段落、句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如在讲解翻译的技巧、分析句子成分、讨论同一词在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中的区别和联系时,尽量使用英语,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改进教学内容。由于目前测绘专业英语的课本过于陈旧,无法跟上现代测绘的步伐,亟待选用新的教材。然而,目前还没有比较新的、与测绘技术发展同步的教材。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下载测绘领域的前沿资料给学生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另外,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要,教师要讲解一些论文摘要及内容的翻译及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并教会学生查阅、记录和使用英文文献的方法。 设计专题讨论,学以致用。为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设计一些能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的课堂环节,如:开展专题讨论,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当前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几个讨论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咨询和选题,查阅相关的英文文献,形成研究报告,并将自己所查阅和研究的专题的主要内容制成PowerPoint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教师做最终的小结和点评,对比较出色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达到使学生拥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能力的效果。经过笔者亲身的教学实践体会,效果良好。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提高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如:配合授课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英文视频片段,并让学生讲解翻译视频资料中的内容。这样可以一并锻炼学生的听、说、译等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测绘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是考查课,笔者认为其考核方式应突出能力测评,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除了对重点的专业词汇、表达方式进行测验以外,平时课堂表现应该占相当一部分比重,在课程结束之际,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外文文章若干,让学生翻译,译文质量高低也占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以上三部分的综合表现评定最终成绩。 三、结束语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译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本文指出了目前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由于笔者知识和经验有限,文中观点有片面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批评指正。

发给我用一下 谢谢 邮箱是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pdf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梁福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ggx1hhVbq0wpqbjxQ 密码:9073    书名: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作者:梁福军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6页数:445内容简介:《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是作者在总结长期工作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的经验基础上,将写作与编辑融为一体,以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运用现代汉语、英语语法,并结合大量实例撰写而成。全面阐述了科技论文规范写作、编辑的规则和技巧,内容深浅适宜,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参考价值较高。《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共分11章。内容包括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科技论文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中量、单位、插图、表格、式子、数字、字母、名词(术语)、参考文献等的规范使用与表达;现代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多层次书面语使用的场合、规则及标点符号的用法;英文规范表达的原则及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场合;科技论文中的常见语病。《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3版)》采用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全面,材料详实,结构清晰,所用实例主要来自科技期刊、同行专著,以及作者多年实践工作的积累,适合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等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图书、网络出版、新媒体编辑参考,适合作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的论文写作参考或自学用书,以及科技写作、编辑的培训教材或学习材料作者简介:梁福军,工学博士,编审,《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网络服务系统专家咨询服务栏目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硕士企业导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培训班授课老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英文编辑培训班授课老师、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长期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对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对期刊的数字化、标准化、国际化及流程再造进行了创新探索和开发实践。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英文版期刊国际推广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研发出媒体融合型、集成式科技期刊在线协同工作与多产品资源平台。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英文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科技语体语法、规范与修辞》系列专著,建立了严密的写作规范体系,使读者在对科技写作有系统性的理论认识上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写作实践上有标准可执行、有规范可参考,填补了我国同类文献科技要素融人不够以及内容零散、不统一的不足或空白。荣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银牛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优秀青年、优秀期刊编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英文科技论文与写作课后习题资料》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fa5d简介:俗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也是如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内容的准备。就科技论文来说,就是要做好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并从中精简出对论文写作有用的数据,再将其制作成相应的图表,并辅以正确的分析、比较和利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数据制作的图表应与论文主题衔接匹配,只有这样,才能让论文更有说服力。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题目

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测绘工程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究“大工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改革探索测绘工程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实例浅析RTK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测绘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设计思路探讨优化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基于工作流的测绘工程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测绘学概论》论文 测绘学概论》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旅 专 年 学 队: 业: 级: 号: 测绘学概论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一旅五队 信息工程(指挥类) 2009 级 3762009174 杨凯华 学员姓名: 姓名: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保家卫国、献身国防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然而,作为一名军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识图用图、判定方位 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军人在战斗中只能吃败仗。在当今 社会,尽管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导航仪器设备不断地被制造 出来、不断地更新换代,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军事活动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却发现那普普通通的一张地图,还是被 频繁地运用在军事活动中,而且军队也要求军事人员、各级指挥 员要具备较高的识图用图能力, 并且在各个测绘学校也培养着一 大批研究学习地图学的优秀人才。 由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图学不仅是测绘专业人才学习 的重点科目之一, 也是我们指挥类生长干部学员确实应该了解的 学科啊!这学期,我们总共学习了两门关于地图学的学科,一门 是军事地形学,另一门就是测绘学概论。军事地形学这门课,着 重让我们掌握和提高识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而测绘学概论中的地 图制图学重点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关于地图学的知识, 使 我们在会识图用图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这激发了我学习地图学 的兴趣,因为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首先得要学习 一些与地图学相关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各位院士教授 们的精彩授课,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通 过这门课,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影响带动 一些事物的发展。下面,我将从科技进步与地图学的发展来简要 地谈谈自己对地图学的认识, 至于地图学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在 此不再赘述,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证。 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 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 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 多年来,地图 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 新的学说被提出来。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研究内容, 促进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 那么计算 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 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 伸。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 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0 世纪兴起的航空摄影技术,尤其是彩色与多光谱摄影, 从根本上改变了 300 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形图的测绘和生产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 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尤其是对地观 测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多种地面目标信息,为地 图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提供了快速、丰富的信息来源。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范围、全球高精度快速定位问题。 航空、航天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提供快速、真实 的资料源,高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地图制作和更新的周期,降低 了成本。 从纸质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 反映了计算机等高 新技术在地图领域中带来的技术革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研究。经过 40 多年的努 力,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对地观测技术、通 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极大地改变了地图数据获取、 制作和使用方式。 地图制图自动化研究是根据地图学原理和地图 编辑要求, 利用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 和图形图像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显示、存 储和输出。在数据采集方面,除遥感资料以外,数字化软、硬件 的推出又为大量现存模拟图和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地图投影及其变换方面,通过软件形式,用户可以灵活自如地 进行数据处理与变换;地图电子编辑出版系统的推出,打破了传 统的地图制图与出版的分工界限,友好方便的“所见即所得”地图 设计系统, 方大大减轻了地图编图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成图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 高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 统地图生产模式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依次派生的成图流程, 突 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实现了快速编制大范围的小比例尺的 地图、三维动态地图和虚拟仿真地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地图学的理论 也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把信息传输视为地图学的中心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与 地图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从某个角 度上可以看成模拟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空间可 视化技术实现对无边无际、 无缝连续的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尺 度的、多维的、多时态、多种信息源的可视域。通过海量数据管 理、制图综合技术或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组织,可以从宏观 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实现大范围的空间漫游和纵深 方向的信息检索查询。网络技术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以及移动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 为地图进入千家万户的服务模式提 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及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材料、 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现代化发展和三大支柱 资源。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已成为各国的主要 课题。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地理信息已成为宏观决策、规划和管理、微观生产建设、科学研 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和制作地图的科学。 它解决的中心问 题是如何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对地图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造福人 民,服务人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学在汲取各学科成就的同时,正在不 断发展与进步。 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军校大学生,更是将来的指挥官。我认 为测绘学中的地图学应该是我们确实需要掌握的一门实用型学 科,让我们为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姓名:杨凯华 队别:一旅五队 学号:3762009174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格式

外国语学院英语论文格式规范(附样例)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外国语学院 2001级英语教育1030120011XX XXX 指导老师:XXX(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 (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我不是诗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的编号: ,, ,…;节的编号:1,2…,1,2…;小节的编号为:1, 2…。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 In conclusion,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1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 …(ii) … …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Sanv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常亮,“关于英语的偏离否定”[J] 。《外国语文》,1993,4:44。冯树健,“否定之否定新说”[J] 。《英语辅导》,1998,6:11。李光陵,“不完全否定浅析” [J] 。《大学英语》,2000,30:30。(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所有文献的排列顺序:尾注:按照编号顺序。夹注:英文文献----网络文献----汉语文献,各个文献的先后以作者的姓氏字母或拼音为序,不用单独加序号或编号;每个参考文献的第二行起必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5倍行距;另外,与文中的夹注一一对应;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写法请参照写作指南中附件2的内容)(以下内容单独一页)汉英习语的对比研究(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 汉英的习语问题是个既简单有复杂……  ……  ……(中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缩进2个汉字字符,方括号中的“摘要”两个字之间空一格;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单倍行距; 第二行起要顶格;字数约400字,约8-10行;)【关键词】 习语;对比;英语;汉语(中文关键词:题目采用黑体五号字,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缩进2个汉字字符;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单倍行距;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不空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一、 基本格式: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二、题名页: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三、摘要及关键词页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四、致谢页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五、目录页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六、正文页论文的正文需隔行打印,正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大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字。副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七、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如尾注、参考文献目录与附录可不必隔行打印,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题名(四号)作者及地址(六号)摘要(中英)(小四)关键词正文(小四)绪论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小五)一般而言是这样的,具体的看刊物的要求。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规范1 论文题名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3 摘要  论文摘要的写作应符合GB6447-86的规定。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4 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5 绪论  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不要与摘要雷同和成为摘要的注释,切勿用“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之类的开场白,也不要写什么“才疏学浅”、“不吝赐教”等客套话。6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 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实验为研究手段的论文或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随机性的情况。  (2)实验所用设备、装置和仪器。通用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装置,应提供示意图,并附测试、计量所用仪器的精度,使读者得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程度。  (3)实验方法和过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定方法、标本处理、计算方法等,过程如何进行,操作应注意事项。若有技术上的经济性,要正确处理好学术交流与技术保密的关系。  (4)实验结果。结果部分是示出处理后的实验效应,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把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现象加以解释,阐明自己的新发现或新见解。图表的数量应择其要者。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撰写理论或解析文章,应注意以下内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条件、提出的假设、解析的现象、适用的理论和计算的程序;  (2)解析的结果。可用图表、公式进行整理。  (3)分析讨论。对结果的可信度、误差的评价。7 结尾  结尾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8 参考文献著录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报告 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9 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9题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号,如“1”,“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2 图表处理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大小适中,线条均匀,尽可能找出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符号、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中所有单位相同,应将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不能出现“同上”、“同左”、“下同”来代替相关内容。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如“图1”、“图2”……)。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3 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式子应遵守有关规定,并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4 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 索引序列
  • 测绘科技论文写作
  •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
  •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pdf
  •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题目
  •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