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地质方面的论文范围广,选题多,你的题目没有,让别人怎么帮你写提纲呀,只能帮你找些论文,以供参考。工程地质勘察的论文有关水文地质水力方面的论文100篇_html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 轻风论文网 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轻 风论文 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参考资料,你看看珠江三角洲水 文监 测站网优化与系统整体规划研究珠江三角洲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丰沛的水量和密集的河 流是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洪、 涝、旱、咸、台风、风暴潮等灾 害的不断发生又对该地区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 不断提高,为满足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 系统对珠 江三角洲 地区国民经济建设、水资源开发 利用、防汛抗旱、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设计和运行、城市水文变化规律研究等 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是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为研究对象,进 行系统整体的水文监测站网规划,对水文监测站网进行优化与调整,并对优化与调整后的 水文监测系统进行整体的规划。 本 文共分为六 章,第一 章阐述了珠江三 角洲水文监测站网优化与系统整体规划研究的意 义以及水文站网优化 与系统整体规划的有关概念 、原理;第二章介 绍了珠江三角洲流域的概况;第三章对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 站网现状进行评估;第四章对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站网进行优化与调整;第五章通过测验 方式、测验方案、资料整编、数据传输方式、投资估 算等实施方案, 落实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系统 的整体规划功能;第六章对经过优 化和 整体规划后 的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系统进行总体 效益分析。不懂的你上轻风论文网 自己看吧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1)传统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水圈,并参与到与其它地球圈层——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领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水圈里,也是着眼于整个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研究,人地系统中人类与地下水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引起地下水圈生态效应的变化的研究。俄罗斯水文地质学家提出生态水文地质学的新概念,目的是提出管理地下水圈体系及其质量状态的方法。从时空角度不仅加大了深部(层)地下水研究,而且回溯到过去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水文地质研究。(2)在水文地质基础理论方面,由于引进了现代新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非线性动力学、耗散结构理论以及应用数学、同位素技术等,使地下水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和地质循环、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的数值模拟(渗流、水量、水质、溶质运移、弥散等)、弱渗透介质中水文地质问题等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后者涉及非稳定流在非均一介质中的运移问题,需要建立对未来多少年的流体和溶质的传输预测模型。但这些科学前沿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其它学科的协作,如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设置就需要水文地质学、岩石力学以及热传导和热动力学领域的科学家来共同解决。地下水和地质作用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对于金属矿床、矿化带的形成和地震预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多学科交叉协作形成的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将更为迅速。它包括了区域环境、污染环境、医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水文地质研究。区域环境水文地质主要对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为环境规划或国土整治服务。有关地下水污染的机理、预测、控制和治理是环境水文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当前水文地质的研究重点。特别是污染治理措施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如国际上兴起利用土壤微生物来降解某些污染物的生物补救措施。它不仅依靠对水化学条件(如含水量、pH值等)的了解,而且控制生物降解的营养素有效性又受到地下水水流和运移过程所控制。这就需要微生物学、地球化学、水文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来共同解决。美国DOE1995提出一个跨这3学科的10年研究计划,内含7个研究单元,通过建立野外研究中心,综合数据,为最佳生物补救措施完善分析系统等途径,而水文地质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解决开发地下水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称之为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这些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4)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到地下水决策支持系统,地下水规划和管理,模型研究,水质监测,含水层识别,水源保护,利用遥感图像和数据进行地下水研究、编制水文地质图等方面。(5)水文地球化学在以下领域内将进一步发展:一是结合环境质量评价要求,进一步对地下水水质及其变化、污染机理和预测、防治措施等进行研究;对于地下水中可能导致地方病病因一些有害微量元素的形成、运移、富集规律从室内模拟实验到区域实地调查、观测;对现今污染水中大量复杂的有机物质、生化物质的发现和治理的研究将促进水文地球化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综合研究地下水系统,在研究地下水的演化和100年以上尺度的水文地质事件和条件以及高放核废料处理选址方面。水化学同位素的研究对于解决地下水补给、深层水起源和地下水年龄以及热液成矿机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水文地质是一门交叉科学。必须学好岩石学、构造地质学,这些都是基础。我看来你只是做一些水文学概念了解,处理你目前工作就够了。那我可能帮不到你,我专长于矿床水文地质学、和岩土工程。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水文学及水资源或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选题

水文地质其实是分开的两门学科,但是老是被不知道的人看成是一起的,水文学与水资源是偏重工程初期的水文调查等,举例说明:建设电站是水文分析:降水径流洪水泥沙蒸发这些分析计算,水资源评价等。而地质的话则是地质岩性地质构造的说明。地下水文学的话算是水文学里的一门科目,重点说明地下水。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讲述地下水的相关内容,很多内容均为重复,本人认为就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学术领域的延伸罢了,在我国的大学中,往往同一个大学不会出现上述两个专业,比如矿业学院,往往在勘探、地质工程领域设立水文地质学科,如果是搞水利的大学,则在水利工程中设置地下水水文学这个课程。水文地质学讲的重点是地下水在地层中的运动规律,本质上是说的地下水的事情,而不是地质的特征,地质对其的影响是因子而不是本体。只是地质工作中必须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水文地质中考虑了水岩作用等地下水与地质结合的内容。搞地质报告的用。地下水水文学其实是对比水文学(地表水)来说的,其间与水文学(地表水)的差别就是载体不同,重点讲的是地下水的水文规律,如地下水三期划分,与地表水的联系等,也会说一些地质方面的内容,与水文地质学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个人认为应该在水文地质学范畴内,可以划为下一级学科。我国学科划分很乱,地下水水文学有时候在水文学或者自然地理中都会说,比如搞水利工程的会学习;水文地质往往在地质勘查中学习,其实往往作为地质工作的一部分,学习勘探或者地质工程的会学习。从范畴来讲,两者都是划为地下水学科内容。从分科来讲,地下水水文学可以划为水科学内容;水文地质学可以划为地质学内容,也可以划为水科学内容,划为水科学内容更为合适。

水文地质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在不同环境中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和组成成分均不相同。查明上述各方面状况,可为科学地利用或防治地下水提供根据。水文地质学对地下水的研究,着重自然历史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同主要用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的地下水水文学关系密切,只是研究的侧重点稍有不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如环境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管理、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等。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是:由主要研究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转向更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由局限于饱水带的含水层,扩展到包气带及“隔水层”;由只研究地壳表层地下水,扩展到地球深层的水。学习阶段是循序渐进的,学完基础理论后会延伸到各个需要学习的交叉阶段。看教学大纲是怎样安排的吧。

水文地质是一门交叉科学。必须学好岩石学、构造地质学,这些都是基础。我看来你只是做一些水文学概念了解,处理你目前工作就够了。那我可能帮不到你,我专长于矿床水文地质学、和岩土工程。

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摘 要 通过天津地铁二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了沿线地下水类型、特征、富存条件及各类地下水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地铁工程性质及施工工艺分析评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为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地铁 浅层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评价 天津地铁二期详勘工作始于2003年8月份,目前累计完成勘探量67000多m。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不同的工程类型,有针对性地投入了大量的勘察工作,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对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准确的依据。1 地质条件 天津地铁2、3号线沿线为冲积平原,皆为新生界沉积层覆盖,以陆相沉积为主。第四纪晚期受海进海退影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线路沿线沉积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具有明显沉积韵律,各地层沉积厚度、沉积层位、岩性特征在线路不同地段虽有差异,但在成因上有明显的规律性。1 1 地层岩性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①、新近沉积层②、第Ⅰ陆相层③、第Ⅰ海相层④、第Ⅱ陆相层⑤、第Ⅲ陆相层⑥、第Ⅱ海相层⑦、第Ⅳ陆相层⑧、第Ⅲ海相层⑨。1 2 各地层地质条件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多分布于市区内,厚薄不均,差别较大。该层土密实程度差,易变形。

(英文题目论著略) 梁秀娟,刘耀莹,张文静,盛洪勋,肖长来,王德成,杜艳荣,兰盈盈,杨天行 室内模拟试验确定横向扩散系数的研究—以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某江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4): 560~   梁秀娟,林学钰,苏小四,王福刚,张博,于军 GMS与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流模拟[J] 人民长江,2005,36(11):26-28,36   梁秀娟,林学钰,于军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5):636-640   梁秀娟,肖长来,林学钰,廖资生 吉林省西部地区三水转化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1:494-   梁秀娟,肖长来,杨天行,王静,刘晓端 密云水库中氮分布及迁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学 D辑2005,35 (增刊I):272-   梁秀娟,肖长来,林学钰,苏小四,于军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科学研究月刊,香港新闻出版社,美国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2):73-75   梁秀娟,肖长来,梁煦枫,盛洪勋,刘耀莹,张文静 室内模拟试验确定河流纵向扩散系数研究 [J] 水资源保护 2006,22(5): 32~35   梁秀娟,肖长来,盛洪勋,孟晓路,李生海,赵峰吉林市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2):335-   肖长来,梁秀娟,安刚 模糊均生函数残差模型在地下水数值模拟降水量预报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1):89~   张文静,梁秀娟 确定河流纵向弥散系数的正态分布图解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34(S1): 83-   王福刚,梁秀娟,于军 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2):219-223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 用全程曲线拟合法确定承压含水层参数的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05,(5): 28-   肖长来,梁秀娟,林学钰,廖资生 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均衡计算与资源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1:438~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N6: 751~   王静,梁秀娟,孟晓路,杨天行,徐清,刘晓端 密云水库中总磷迁移转化机制的分析 世界地质,2006,25(1):76~81   王静,梁秀娟,肖长来 榆树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 2006,24(3): 29~30   孟晓路,梁秀娟,王静,李淼,马喆 吉林中部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增刊):39-   王静,梁秀娟,孟晓路,杨天行,刘晓端 密云水库中总磷迁移转化机理研究[J]吉林水利,2006(1),1-   孟晓路,梁秀娟,盛洪勋,郭龙浩 吉林市城区地下水中总氮的分布规律及迁移影响因素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85-   肖长来,兰盈盈,梁秀娟,盛洪勋,刘耀莹,王德成 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污染物—NH4+分布特征研究[J] 世界地质,2004,23(4): 382~   肖长来,兰盈盈,梁秀娟 洮儿河扇形地修建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增刊):55~   兰盈盈,肖长来,梁秀娟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J] 吉林水利,2004,(4):1~5   于军,苏小四,梁秀娟,王小梅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J] 自然灾害学报,6: 13 (6): 218-222   肖长来,郑佳,梁秀娟,方樟,冯波 松嫩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的含水层结构概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 47~   张力春,肖长来,梁秀娟 乾安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J]吉林水利,2006,(1): 32-   张力春,肖长来,梁秀娟 稳定井流直线图接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J] 世界地质 2006,25(1): 67~   张力春,肖长来,梁秀娟 伊通河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J] 东北水利水电 2006,24(3): 54~56   冯波,肖长来,梁秀娟,方樟,郑佳 吉林省松嫩平原地下水预测与预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2): 64-   肖长来,范伟,梁秀娟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调控模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 31-   肖长来,贾涛,梁秀娟,李淼,王宇,王洪波 五家子灌区引水对镇赉县低平原的环境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2):341-   肖长来,方樟,梁秀娟; 冯波 基于DRASTIC的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94-98   方樟,肖长来,梁秀娟,冯波 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3):546-   刘耀莹,兰盈盈,肖长来,梁秀娟,盛洪勋,王德成 吉林市铁合金厂排污口向下游的第二松花江江段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2005,(1):44-   肖长来,张力春,方樟,贾涛 梁秀娟 洮儿河扇形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转化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36(2): 234~   肖长来,林学钰,梁秀娟,苏小四 吉林省西部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4):354~   肖长来,梁秀娟 前郭灌区灌溉与排水对地下水与环境影响的研究[P] [M]“第三十界国际地质大会(IGC)”(北京,8)交流,被收入《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水利系统论文选集》,黄河水利出版社,7:236~   肖长来,梁秀娟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的探讨[J]“吉林省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长春,5)优秀论文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吉林省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研究论文集),1991: 176~   朱庆革,梁秀娟 大布苏湖东岸“狼牙棒”地形成因探讨[J] 吉林地质,1991,10(1): 75~   梁秀娟,肖长来,刘汉松 动态资料分析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研究[J] 吉林水利,2000,(5): 24~   赵玉红,梁秀娟 水文地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二集)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697-698   肖长来,梁秀娟,方 樟 创建“水文地质学基础”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的体会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二集)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519-520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论文

我是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两者肯定不一样,说简单一点:水文是指地表水研究,水文地质指地下水研究。这就是最大区别,

低渗透性或称弱透水岩层水文地质学属水文地质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分支,理论性和方法试验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是目前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低渗透性岩层的水文地质研究近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这与高放射性核废料储存,世界能源结构核能比重的增加有密切关系。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在低渗透性岩石中地下水的流动与溶质(放射性物质)传输,包括野外研究、室内试验、野外大型现场试验、参数求取、数值模拟等。这类岩石有结晶岩、粘土及蒸发岩等。目前以北美与欧洲各国研究程度较高。最近10年来的国际地质大会论文也反映了这种现状,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也是美、加、法、比、西班牙、丹麦等国论文居多。美国学者研究了沉积盆地中液相运移的古水文地质条件和形成一些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讨论了沉积盆地中地压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非均质岩石中低渗透率K与岩石结构的空间变化关系。他们还进行了低导岩石水力性质的野外测定,甚至在凝灰岩地区建立试验站。当然这种试验难度是较大的。当前研究裂隙岩水力特性的最新进展主要是把地质的和地球物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三维流模型。德国进行了在低渗透性粘土层中水流线的观测试验。关于低渗透性结晶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水文地质问题,美国Chin-Fu Tsang指出有5个:①测试方法。由于裂隙水流比岩石基质的水流大几个量级,因此不能采用常规抽水试验。通常用注水试验和压力下降试验,并发展了测量低水流速度的技术。现仍需要在岩石裂隙的力学性(张开或闭合)和注入水压力关系方面进行研究,包括有效地测定裂隙的水力传导率。②野外试验解析技术。低渗透性裂隙介质的水力传导率空间上变化很大,应研究对野外井试数据进行仔细的解析和复核方法。③物理作用过程。在低渗透性介质中除已知的一些作用过程外,还应附加4个影响因素:一是单一裂隙的缝隙变化;二是通道水流或集中水流的存在;三是示踪剂在基质中的扩散作用,这是个缓慢过程;四是耦合的热-水机械作用,导致裂隙的开启或闭合,从而改变水力传导率。对这些作用过程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在模型研究中的技术处理仍在发展之中。④模拟技术。一般采用裂隙网络模型和随机连续模型。如何用随机模型了解野外试验,校正参数,模拟物理现象还存在问题。⑤预测模型战略。对地质建造中与溶质流动和传输有关的水文作用,包括弥散及其比例关系、基质扩散、通道水流和密度驱动流问题尚不清楚,与预测模型有关的科学问题,包括如何获得适当的边界条件以及有关系统的长期方案(时空变化);如何掌握地质系统的非均质性;如何开发该系统的概念模型,如何将与有效数据一致的概念模型结合在一起等正在研究中,目前还缺乏对104a情况进行预测研究的经验。

  • 索引序列
  •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论文选题
  • 水文地质学论文题目
  •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