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雷达学报编委

雷达学报编委

发布时间:

雷达学报编委

王国宏,男,山西人,1963年生。02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04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02年1月至04年5月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现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雷达教研室主任、信息融合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点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暨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雷达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用雷达协会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军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编委、第九届全国雷达年会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电子战等。

柯亨玉,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电波传播与天线、无线电遥感探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专家组专家、《电子学报》编委、《电波科学学报》编委、《雷达学报》编委、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中国电波传播学会副主任,中国高等电子教育学会副主席等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防重点预先研究等方面的科研项目16项,主持“电磁场理论”国家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等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6项。发表科研论文68篇。曾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雷达学报和现代雷达

几乎没有好投中的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通信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技术应用信号处理光通信研究。1.电子学报 半导体学报 通信学报 电波科学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光电子、激光 液晶与显示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现代雷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你看看应用光学吧。

南京14所南京14简介:全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14研究所”,又名“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恩瑞特(NRIET)实业有限公司”(“恩瑞特”什么意思?呵呵,这个你问14所的所长去)。它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研究所,全所大约5000人,主要生产军用电子产品,有小部分民用产品,比如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发射机、CINRAD/SB、CINRAD/CB等就是14所组装生产的。

雷达学报

雷达学报商标总申请量1件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有1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雷达学报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第23类(纱、线、丝)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第34类(烟草、烟具)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雷达教授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并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工作至今,曾先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国Hull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进行学术访问,雷达教授从事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美国经济和美国金融的研究工作20余年。研究视角主要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强调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和演化中的“中心—外围”结构,既注重历史逻辑的演绎推理,也注重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数理方法的运用。在对国际经济学基础理论加以深入研究的同时,也保持对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问题的关注。无论是早期对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性质的判断,还是当前对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演变趋势以及经济影响的解读,视角都非常具有新意,也非常接近现实经济的运行状况。从事学术研究至今,雷达教授曾获中国社会科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等奖项,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率刚性和金融自由化改革”、教育部青年项目“利率非均衡与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评析”、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院项目“发展中金融市场上的资产定价问题研究”、世界经济专业北京市重点学科共建项目“全球视角下的首都经济:主导产业及其竞争优势的培育”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等多项经济学研究中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雷达教授已出版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论》、《国际比较中的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走进经济全球化》、《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以及《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新华文摘》、《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论文包括“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制度思考”、“新古典资产定价理论的形成”、“后新经济时期全球不稳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和“缺乏创新的经济复苏意味着什么”等。 博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93硕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88学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85 《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雷达,载《世界经济》《霸权不稳定的经济学分析》,雷达,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金融自由化的经济学思考》,雷达,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体系》,雷达,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思考》,雷达,载《世界经济》《新古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形成》,雷达,载《世界经济》

1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与信息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两大支柱领域和五个重点领域:两大支柱领域分别是微波成像技术和微波电真空技术,五个重点领域分别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MEMS传感器技术和可编程芯片技术。研究所下设10个研究部门,包括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部、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航空微波遥感系统部和可编程芯片与系统研究室。在微波成像技术方面,电子所于1979年9月17日获取了我国第一幅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时至今日,电子所已发展成为国内星载SAR、机载SAR以及遥感信息处理领域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在微波电真空器件方面,电子所研制的器件已成功应用于卫星、雷达、火箭和大科学装置等整机系统,其中大功率速调管和空间行波管研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电子所已成为我国微波电真空器件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电子所的卫星遥感地面处理系统技术、总体技术以及卫星遥感图像解译的业务化应用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球探测方面,电子所面向国家需求,正在开展嫦娥三号测月雷达、探地雷达、穿墙成像雷达、地球物理电磁勘探装备、电离层探测与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高重复频率脉冲CO₂激光研究、高功率可调谐脉冲CO₂激光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可编程信号处理器件与技术方面,电子所自主研发成功高端可编程芯片“慧芯1号”和“慧芯2号”及其应用软件,处于国内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研究的领先地位;电子所研制的电场传感器、SPR生化分析系统、小型固态pH传感器、生化微传感器集成芯片系统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自建所以来,电子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电子所共有在职职工927人,流动人员504人(客座研究员7人),离退休人员758人。在职职工中,科研人员493人,科技支撑人员25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国防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津贴1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卢嘉锡人才奖获得者5人。电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共有在学研究生497人,其中博士生229人,硕士生268人;有在站博士后3人。电子所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与电子所进行国际互访的专家学者达百余人次。电子所多次成功地主办了国际和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电子所编辑出版的《电子与信息学报》、《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雷达学报》在国内外发行,享有较高的声誉。此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线路与系统分会和中国质量协会科学技术分会挂靠在电子所,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来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改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质量工作。电子所始终致力于在其各个研究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今后,电子所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电子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新贡献。2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自诞生起就是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创者和开拓者。  1958年,为满足国家研制晶体管计算机的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应运而生。1986年,109厂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先后为我国第一台锗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研究生产了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第一台硅晶体管计算机——“109丙机”研究生产了硅平面晶体管;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提供了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首台1000万次/秒的晶体管计算机“757机”承担了全部集成电路的研制生产任务。几代微电子人坚持不懈、开拓创新,承担并完成了上百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已经成为一所学科布局齐全、研究领域广泛的国立研究机构。设有2个从事前沿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11个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室,3个重大行业技术支撑的研究中心,涵盖了微电子学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拥有职工1000人,在读研究生400人。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微电子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此外,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还是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依托单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秉承“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所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微电子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不畏险阻的坚韧意志,以成为“中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高素质产业创新人才和优秀工程师的培养基地”为己任,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继往开来,和谐奋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雷达学报和现代雷达的区别

南京洛普也被它控股了

14所待遇还不错,搞雷达的每年招电子或者计算机的人不是很多要求很奇怪,很多牛人(intel,moto都搞的定的那种)他们都不要,投了很多简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莫名其秒就有人去签了,我有朋友是别人介绍去的,如果去那里,技术好象不是主要的,普普通通就行,只要学校够牛,里面有人推荐,还是可以去的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应用、

南京14所南京14简介:全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14研究所”,又名“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恩瑞特(NRIET)实业有限公司”(“恩瑞特”什么意思?呵呵,这个你问14所的所长去)。它号称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研究所,全所大约5000人,主要生产军用电子产品,有小部分民用产品,比如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发射机、CINRAD/SB、CINRAD/CB等就是14所组装生产的。

雷达学报和现代雷达哪个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位于钟灵毓秀的江南名城南京,是我国电子系统 工程领域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专业覆盖面最广、研发力量最强、技术成果最为丰富的 大型综合性高科技研发基地,在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功勋卓著,硕果累累,为我国科 学技术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近五千人,占地面积达一百余万平 方米,分设十五个专业研究部,七个加工制造分厂、一个装备部以及两座大型电子系统工 程试验场。所内设有国家级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学科研究机构,拥有国内最大的微波暗室、雷达系统仿真与集成试验室、微电子组装技 术中心、柔性加工制造中心等一流研发设施,从事专业和开发产品覆盖了雷达、通讯、信 息系统、天线微波、高功率设备、软件、信号处理、射频仿真、电子对抗、应用磁学、微 电子、电子仪器仪表、交通电子、显示系统工程、工业自动化、特种元器件等数十个专业 领域。 在长期从事国防尖端技术研究的科学实践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形 成了一支既有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又有强大的整体综合优势,老、中、青相结合的科学 研究队伍。目前全所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五名,博 士生和硕士生导师五十余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九十一名,高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 人员六百余名,高级技师二十名,技师七十余名,同时拥有多个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培养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主办了《现代雷达》、《微波学报》、《电子机械工程》等具有 较高学术地位的学术期刊,在相控阵、脉冲多普勒、单脉冲、微波成像、数字脉冲压缩、 超低副瓣天线、收发组件、固态功率合成、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高性能光栅显示、微电子 组装、高可靠性、热设计、表面安装等技术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部分已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育一流人才,出一流产品,争一 流管理,创一流效益”为奋斗目标,形成了“求实、严谨、协同、创新”的优良所风,建 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科研生产保证体系,较早地通过了ISO9001质量 体系认证,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使产品技术水平、可靠性与全寿命周期费用指标水平 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数十年的奋力拼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十四研究所先后研制出百余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型电子系统工程产 品,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三峡水利”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试验项目 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在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 同时,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其电子系统工程产品已出口至包括美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 地区。迄今为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已取得科研成果两千余项,其中国 家级成果一百余项,部、省级成果二百余项,多个项目先后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十分重视人才,能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 国企,公车多!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电子学报 2、半导体学报 3、通信学报 4、电波科学学报 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光电子、激光 7、液晶与显示 8、电子与信息学报 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现代雷达 12、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3、信号处理 14、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 16、激光与红外 17、红外技术 18、光电工程 19、电路与系统学报 20、微电子学 21、激光技术22、电子元件与材料 23、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 25、半导体技术26、微波学报 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光通信技术 29、激光杂志 30、光通信研究 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33、光电子技术 34、应用激光 35、电子技术应用36、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压电与声光 38、电视技术 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2、微纳电子技术 43、电子显微学报

看你发的是哪类的期刊。还有就是要看你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几乎没有好投中的

  • 索引序列
  • 雷达学报编委
  • 雷达学报和现代雷达
  • 雷达学报
  • 雷达学报和现代雷达的区别
  • 雷达学报和现代雷达哪个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