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球科学论文期刊有哪些

地球科学论文期刊有哪些

发布时间:

地球科学论文期刊有哪些

地球化学岩石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lithoschemical geologyGCA

地学吧,很好

《古地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与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和环境等方面的论文。  《地理科学》(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该刊为学术类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主要介绍我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地理科学事业。  《世界地理研究》(季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栏目:世界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布局、地缘政治、教学研究、学科前沿。  《地理学报》(月刊)1934年创刊,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欢迎国内外地理学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栏目设置:自然地理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旅游地理、遥感与GIS应用、新书介绍、会议通知、网络资源。

地球科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1题:大洋传送带是一种全球性的温度、盐度循环系统。高盐度的低温海水 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返回赤道,一直到达环南极。它在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上升至海水表层,流向北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汇合成一支温暖且盐度低的洋流,自热带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最后到达大西洋一直向北,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流。其中,在北大西洋海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的传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将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的热量和盐度低的海水带到中高纬度的海域,从而缓和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变化,维持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 大洋传送带是根据深部水体的年龄测定发现的。表层水与深层水大约每2000年围绕地球循环一圈。 地质历史中,大洋传送带流的变化可以引起如电影《后天》所描绘的环境巨变。 编辑本段环境影响 “大洋传送带”的循环依赖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而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它的运转。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并使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庞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就会崩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急剧变冷,并导致整个地球气候发生紊乱。 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洋盆间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北大西洋有活跃的深水形成,而北太平洋仅能形成中层水,其深水是源于南极形成的底水和北大西洋形成的深水,并通过混合作用处于上升状态。受热盐环流不对称的影响,北大西洋海表的平均温度高于同纬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导致北大西洋可以向其上方的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和水气,在盛行风的影响下使处于北大西洋东岸的北欧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候要温和宜人得多。 2题: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前者指分布于地球表面及空间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后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地热和地下水等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亦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后者指储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矿产等资源,亦称为“耗竭性资源”。(4)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3题: 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北极,预计北极圈内的争夺会愈演愈烈 对北极熊来说,这将意味着家园的丧失。 而给北极熊带来霉运的,则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7月23日公布的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宣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 大量能源的发现,势必加剧大国之间的争夺。北极,或许将陷入“第二个中东”的困境。 调查报告成美“北极进军令” 据报道,隶属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地质勘探局,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才获得上述数据。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最有可能拥有油气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全面评估。该报告确信,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未开发天然气储量30%的天然气储量。 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广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地。”据了解,按目前全世界每天大约8640万桶原油需求量计算,北极蕴含的石油储量能够满足全球3年的供应。 与报告发布时间“巧合”,美国国内此时正为是否开采近海石油而陷入分裂。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取消自1990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禁止近海油气开采的行政命令,这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据观察人士分析,北极拥有巨量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肯定会把美国政府的目光从近海油田引向北极。开发北极势必会迅速提上美国政府的议事议程。 美国已经为进军北极进行必要的政治、军事准备。在7月17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政府应该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 俄下令国有企业加紧开采 对北极的地质勘测,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实际开发上,老对手俄罗斯则是先下手为强。 2007年,俄联邦自然资源部宣布,通过对北冰洋海底土壤样品的分析,证实北极圈内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俄联邦大陆架的延伸。 同时,俄加快了核动力破冰船队的建设和维护。目前俄罗斯共拥有9艘核动力破冰船,2007年服役的“胜利50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装备两个核反应堆,最大破冰厚度达到8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使得俄罗斯几乎拥有了在北极地区无限巡航的能力,也使其更容易接近北极地区资源丰富的矿产。俄海军及战略空军所属舰艇、战略轰炸机,也正式将保护北极科考、掩护破冰船队作为重要战备任务之一。 在军事保障的前提下。200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下令俄罗斯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 各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 北极圈拥有丰富能源资源早已不是新论,但美国此次公布的调查报告预计会加剧北极圈国家间的争夺。 在俄罗斯政府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荷兰皇家壳牌、英荷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等国际能源巨头,也纷纷游说各自政府,争取为北极开发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据报道,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今年较早时便以20亿美元获取阿拉斯加一项钻探石油资源的合约,英国石油公司则计划以15亿美元开发阿拉斯加一块油田,而埃克森美孚公司去年联同加拿大一石油公司,以6亿美元获得加拿大波弗特海一个项目。 尽管各大石油公司跃跃欲试,各国政府也在军事上摩拳擦掌,但实际上,要在未来10至20年内开采这“900亿桶”石油,对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是“水中花、镜中月”。据权威预测,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北冰洋严酷的极地气候,决定了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及运输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大规模商业开发北极几乎没有可能。 更让各国担心的是,作为地球生态链条的关键一环,北极开发将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全球性生态灾难,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都必须避免的后果。 4题:宏观上是乐观的,微观上是悲观的。就是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但不能消极,而应乐观积极。 5题 理论上是可以的淡水和能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本身具有价值,而且为社会大量需要当大家都需要时,尤其是在不足的情况下,便会有竞争,这种竞争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现在的问题是;原先的所有权问题和所有权的认可问题大部分时候,这两种资源都是国家主要控制的,而认可则颇有争议 所以,淡水和能源不足的问题靠价格机制是不够的,但并不是说价格机制在此完全没有效果 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 人类过度的采伐开采等活动是地质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功能下降,致使洪水泛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温度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陆地和岛屿 石油泄露使海洋被污染,鸟类死亡,鱼虾死亡 河水富化,鱼类死亡等等 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上面的已经说的很好,还有火山爆发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以及硫化细菌等等 6题:给网站你参考 7题: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多次气候冷暖变化。气候变冷以至于使陆地表面出现大规模冰盖和山地冰川,这种发生强烈冰川作用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在距今约6亿多年前以来,地球上共发生三次大冰期,它们分别发生在南华纪、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相邻两次大冰期之间,是气候温暖的大间冰期。在大冰期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时间尺度为10万年以上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亚冰期期间气温比现代的平均气温低8~12℃;而亚间冰期期间的气温则比现代的气温要高一些。亚冰期还可进一步分出几次时间长达万年左右的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的大幅度冷暖交替变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冰川大规模扩展和退缩的循环变化,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

人文方面:如某省的城市化进程和特征;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空间变化研究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某某省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某某省人口产业结构研究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自然方面:气象和气候的分析、某地区的地质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等还可以写地理教材改革和地理教师和学生方面的论题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各专业大一时候的基础课,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科学的一些知识,包括所谓的天文、地理等,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地质思维。我想论文可以写的东西很广,选择余地比较大,如地球的构造、在太阳系的地位,生物的进化史,岩石地质年代及各时期特征,地形地貌的成因与地质作用等等。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地球科学研究期刊有哪些

地球化学岩石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lithoschemical geologyGCA

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1、岩石学报 2、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 3、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地质学报 6、地球化学 7、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沉积学报 10、地质科学 11、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现代地质 14、高校地质学报 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地质与勘探 20、矿物学报 21、地层学杂志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地球科学前沿》是一本关注地球科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地质力学、大气科学、土壤科学、地球化学等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

亚太地球科学期刊有哪些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地球化学岩石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lithoschemical geologyGCA

《地球科学前沿》是一本关注地球科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地质力学、大气科学、土壤科学、地球化学等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

《地球科学前沿》期刊(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formerly known as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德国施普林格公司海外发行的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之一,以网络版和印刷版两种形式出版,于2007年1月创刊,季刊。该刊致力于为国际地球科学界了解中国在此领域的学术进展提供平台,并促进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学者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该刊遵循国际期刊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出版优势,及时发表地球科学领域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以及学术会议专集、专栏,学术快讯等,所发文章必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涉及领域包括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大气科学、海洋学、气候学、生态学、生物学、全球变化、水文学、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系统评估和监测、遥感、测量直至地球演变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等各个领域,特别关注地球科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聚焦于一些蓬勃发展的领域。在出版方式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形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该刊已被SCI、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INSPEC、SCOPUS和CAS等收录。中文刊名:《地球科学前沿》曾用中文刊名:《中国地球科学前沿》英文刊名: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曾用英文刊名: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更名时间:2011年1月1日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海外发行:德国施普林格公司ISSN(印刷版):2095-0195ISSN(网络版):2095-020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982/P期刊语种:英文创刊年:2007年出版周期:季刊邮发代号:80-963主编:高炜

地球科学进展期刊有哪些

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地球科学进展》在其收录的582种科技核心期刊中,2000年,被引频次229次,排名第179位,影响因子4368,在全部收录期刊中排名第69位。另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统计, 1999年在1372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165次,影响因子415,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157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12位;2000年在1406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247次,排名第314位,影响因子526,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127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9位。2001年在1447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346次,排名第265位,影响因子640,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95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8位。2002年在1534种收录期刊中,《地球科学进展》被引频次473次,排名第234位,影响因子771,按总影响因子排名第80位,按学科影响因子排名第6位。自2000年起,《地球科学进展》创办了英文网络版杂志(暂不定期),主要刊登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在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等。

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核心期刊三者的区别:

1、CSCD是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的简称,也就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中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但是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一军大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文医学核心期刊。2、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期刊,每4年公布一次,2012年有更新。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地球科学论文期刊有哪些
  • 地球科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 地球科学研究期刊有哪些
  • 亚太地球科学期刊有哪些
  • 地球科学进展期刊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