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宏观经济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宏观经济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发布时间:

宏观经济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学,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原理,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你既然对经济学感兴趣,推荐你看看:综合国力经济学,该书对经济学有大的创新,淘宝的王广科店铺卖正版书,50元包邮。

按现在西方经济学比较主流的观点是 宏观经济学是凯恩斯创立的,整个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都是他的观念,但是他也吸收了前人的经验,而微观经济学创始人是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1723~1790年)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第一代凯恩斯男爵(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的思想不仅是书本里的学说,也成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经济萧条时的有效对策,以及构筑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繁荣期的政策思维,因而有世人夸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或译救世主)”、“战后繁荣之父”等。一度主宰资本主义的凯恩斯思想也成为经济学诸学派之一,称为“凯恩斯学派”,并衍生数个支系,其影响力持续至今。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为世界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了宏观经济学出的那本书叫做<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虽然凯恩斯被公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但他之前的经济学家也都在他们的著作中讨论了整体经济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之上的凯恩斯的贡献就在于将宏观经济方法引入对整体经济运行的研究之中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你既然对经济学感兴趣,推荐你看看:综合国力经济学,该书对经济学有大的创新,淘宝的王广科店铺卖正版书,50元包邮。

微观经济学之父。马歇尔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

宏观经济的核心理论是谁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4-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A宏观经济是研究国民收入的,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

标准答案应该接近于A答案,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所以又被称为收入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价格,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c,凯恩斯理论,is-lm模型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亚当 斯密

亚当 斯密是最初的创始者,后来又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和加工。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1723~1790年)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1723~1790年)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第一代凯恩斯男爵(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的思想不仅是书本里的学说,也成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经济萧条时的有效对策,以及构筑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繁荣期的政策思维,因而有世人夸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或译救世主)”、“战后繁荣之父”等。一度主宰资本主义的凯恩斯思想也成为经济学诸学派之一,称为“凯恩斯学派”,并衍生数个支系,其影响力持续至今。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为世界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Marschak 理论与贡献信息的价值是受它最满意使用的所产出的利益支配 这一基本思路出发强调信息经济是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选择对於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信息系统的学科 延伸的经济学家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後分析什麼样的交易应该用什麼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覆发生的交易成本。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於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注公共政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政策意味著通过政治的和集体的手段系统地追求某些目标。公共政策不仅由政府主体(议会、政治家、行政官员)来实施,它还由有组织集团的代表,像工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和福利方面的院外集团、官僚和某些个人来实施。这些集团的代表左右著集体行动。集体行动涉及两个以上伙伴之间的协议,并往往涉及隐含於一共同体内千万人当中的协议。这种“协议”就是规则,而制度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那麼“这种协议”就是制度。它抑制著人际效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它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由此可知,公共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同时,公共政策知识有助根据特定目标在现实世界中形成各种制度。经济学家可以就如何才能在不同制度集的基础上更有效率地追求特定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在追求某些目标上对政治手段的系统应用——通常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中展开的,但它也可以靠努力改变制度的方式来实施。制度变革既可以通过明确的直接方式来实现,也可以表现为公共政策行动的一种副效应。  交易成本理论对於公共政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告诉我们,政策或制度的产生源於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协调组织行为,走向公正、秩序和安全,使我们从另一处角度去瞭解公共政策的特征性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分析学派,对於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发挥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过分强调“成本”或“制度”概念,往往也使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受到怀疑。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於对厂商的本质加以解释。由於经济体系中厂商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厂商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Coase, 1937)。  由於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 1975):  1、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2、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3、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质量讨价还价的成本。  4、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5、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6、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後成本。

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以马歇尔的学说为核心 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以凯恩斯的学说为核心

  • 索引序列
  • 宏观经济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 宏观经济的核心理论是谁
  •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谁提出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