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

发布时间: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等标注。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中国中医药咨讯》 11-5560/R 《中国中医药现代》 11-5024/R 《中国中医药科技》 23-1353/R 《中国中医药信息》 11-3519/R 是新闻出版总署查到的关于“中国中医药”的期刊(杂志)。如果不再此列,应该怀疑其合法性。_name=中国中医药&sysitem_group=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论文格式

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1] 徐卫东,范永升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09(02)  [2] 马婷婷,刘迈兰,梁繁荣 系统生物学与针灸现代化[J] 针刺研究 2008(06)  [3] 贾钰华,杨萍,周玉平 系统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6)  [4] 潘国凤,朱晓新,张晓东 肿瘤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与中医药的现代化[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10)  [5] 沈瑾秋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8)  [6] 田栓磊,王琦 “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J] 中医研究 2009(02)  [7] 李晓红,梁媛,李晶晶,陈家旭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2)  [8] 潘玲,孙玉文,王米渠 消渴与糖尿病症候的源流及发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2)  [9] 胡志峰,肖诚,何燕,李平 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2)  [10] 姚魁武,王阶 运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学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10)

医药毕业论文,一个专业哦。之前也是苦于写不出,还是雅文网的高手帮忙搞定的。写的《民间医药学在我国当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发展》,非常效率的说,一定要原创的才行

那就看那两本杂志有什么不同的咯,那种封面比较吸引人的,那种就比较好发了。。图文并茂很重要!!!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药材 中国针灸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针刺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时珍国医国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格式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等标注。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图片

《中国中医药咨讯》 11-5560/R 《中国中医药现代》 11-5024/R 《中国中医药科技》 23-1353/R 《中国中医药信息》 11-3519/R 是新闻出版总署查到的关于“中国中医药”的期刊(杂志)。如果不再此列,应该怀疑其合法性。_name=中国中医药&sysitem_group=期刊

主要设有论著、临证经验、标准与规范、专题讲座、继续教育、述评、综述、会议述要、研究报告、临床报道、读者·作者·编者、信息窗等栏目,题材灵活多变,内容翔实可信。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等标注。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标准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等标注。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中医药杂志一般都审核严谨,如果不是真材实料,估计不好过,另外期刊审核也慢。《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为己任,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反映中医药学科(含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为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服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加入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中医药学科杂志中的佼佼者。自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秉承“把握前沿,探索未知,引领学术,促进发展”的宗旨,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面向海内外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全面报道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引领学术潮流,促进中医药学术和谐发展。

  • 索引序列
  •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
  • 中华中医药杂志论文格式
  •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格式
  •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图片
  • 中华中医药杂志格式标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