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分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分

发布时间: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分

关于优秀的软件工程大学有哪些就不一 一赘述了,因为这些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查到。我们建议您的是,首先考虑自己希望未来工作的城市是哪里,哪些城市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考虑专业排名,大学知名度。如果您希望以后可以在家乡发展,那么可以选择家乡的院校;如果想出去看看,那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机遇也更多;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您所报考的大学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果两所高校实力差距悬殊,还是建议报考优质大学。

17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其中一级学科0835软件工程评估中,“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6所,本次参评45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65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首先申明~学生物还是辛苦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有时候很很久,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我也是学生物的,生物工程的范围还是很广: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克隆,生产生物药品那些~~还有就是食品科学方面的,什么发酵工程~~~都是属于生物工程的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生物工程是由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而成的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是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以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纽带生物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生化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艺学、发酵工程与设备、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和环境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生物工程专业特色生物工程专业主要以生物催化、新型生物分离技术、基因工程、生物资源、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为研究龙头,具备鲜明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特色优势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机遇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生物工程专业就业领域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相关公司: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市百赛生物工程公司,中国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生物工程公司,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等

10486 为武汉大学的院校代码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的人还很少,几乎没有。原因是,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本身就有难度,特别是像这种科技含量较高、专业要求较高的。  从事这个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是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有较强的战略眼光,要长远还要有把握事物进展动态的能力。这样才能有专业的指导性,这在教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学一会一的层次上,还应该懂得举一反三,深刻的思考问题形成的原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导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  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来说地区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前端科技的发展已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而这些条件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新需求不断增加,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性。中小城市在这个方面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一些。据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在就业求职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选择在北京、上海及重要的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去基层单位,不仅待遇低,也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事物都必然存在两面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这种对专业技能、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专业,在日趋发展壮大、就业热门的同时,其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门槛”也比较高,本科毕业在文凭方面已经不是优势。据最新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高于80%的人选择考研深造,因为本科毕业想要找专业对口的好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选择去基层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可是待遇太低而且基层单位一般在小城市甚至是偏远地区,考虑到以后个人的发展也未必是好的选择。另外就是选择进入本专业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领域的企业,两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月收入平均可以达到3千~6千元不等,当然还有更高的,这也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竞争力的问题。

关于优秀的软件工程大学有哪些就不一 一赘述了,因为这些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查到。我们建议您的是,首先考虑自己希望未来工作的城市是哪里,哪些城市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考虑专业排名,大学知名度。如果您希望以后可以在家乡发展,那么可以选择家乡的院校;如果想出去看看,那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机遇也更多;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您所报考的大学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果两所高校实力差距悬殊,还是建议报考优质大学。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不错。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 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考研打得就是翻身仗,我对南开比较了解,每年分数不是很高,11年压线可以调剂专硕,具体情况你可以参照往年的录取排名,这些在网站都有。专业课是赵凯华的光学和激光原理,其中激光原理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具体比例参见大纲。每年南开光学所会收不少物理专业的学生,无歧视。我说的是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的光工,物理学院也有光工,但公共课不考数学考量子力,具体差别你可以看一下招收的专业方向。另附一排名,这个也可以反映各校光工实力强弱,可供你参考,一般人百度不到。------------------------2010年国内大学发表opticsletters/express论文排名2010年全球共发表1407篇opticsletters和2941篇opticsexpress。浙大的oe,南开的ol数量很可怕。浙大的oe排在全球第五;南开发的ol仅次于mit,排在全球第二。虽然xpress审稿快,还要收取及其高额的版面费,在业内的声誉不如,但毕竟影响因子相似。从中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光学,光学工程的学科实力。浙大发表的ol/oe继续排在第一,南开光学宝刀未老排在第二,华中科大同样非常强势。北大光学的上升势头最快。排名学校ol+oe=总篇数浙江大学21+38=南开大学27+28=华中科大8+35=北京大学10+27=南京大学13+19=上海交大10+20=山东大学7+22=哈工大10+18=清华大学8+19=复旦大学7+14=吉林大学12+8=国防科大11+8=中国科大8+11=天津大学7+9=华南师大5+11=浙江师大2+14=北京理工4+10=电子科大3+11=四川大学5+8=西安交大5+8=中山大学4+8=北京邮电4+7=东南大学2+9=苏州大学2+9=西安电子1+10=华东师大4+6=10--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个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建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军事教学部和瑶湖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11个,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 二级学院本科专科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地质工程、 风景园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方向)、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五年)、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经济贸易学院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审计学会计人文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工程翻译方向)、法语商务英语国际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中荷合作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中荷合作项目)、旅游管理(中韩合作项目)、会计(中加合作项目)军事教学部(军事教育学院)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瑶湖学院--------------------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00人,占3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45人,占77%;拥有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6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本科)6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3人,江西省二级教授7人;此外,还有特聘两院院士6人,省级教学团队(本科)5个。 特聘两院院士:刘宝琛、潘际銮、山仑、温诗铸、朱伯芳、张勇传 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扶名福 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汪荣有、樊后保、陈定方、汪胜前、胡杨成、扶名福 江西省教学名师:王自强、刘德辉、孙辉、杨萌、汪荣有、陆伟锋 省级教学团队(本科)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入选年份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孙辉20082水电动力工程教研室刘德辉2008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陆伟锋20084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邓丽明2010  5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刘桂兰2010参考资料: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有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专业型硕士点2个。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业型硕士点所在学院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2)水土保持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3)水利水电工程 (002)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4)岩土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1)水电动力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2)水利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设计与制造 (004)信息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3)水电站综合自动化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本科)7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科)4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据2016年3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南昌工程学院共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测绘工程实验中心、现代传媒技术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技术经济学、操作系统、大学英语、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电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大学物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电子商务概论、材料力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高专教育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2009年)、mba研究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 截至2015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共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江西省生态水利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精密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信息协同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土壤与植物生态重点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生态水利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金志农,2015年获批) 据2015年9月学校网站数据显示,近年来,南昌工程学院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和科技奖励10余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 2007至2013年重大项目一览表姓名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资助经费(万元) 项目类别孙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贡献研究6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温乐平秦汉消费文化研究6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谢杰华具有延迟索赔的风险模型破产理论及相关问题研究9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建平杉木林下植物-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相互联系对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9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涂洁亚热带退化红壤丘陵区典型先锋树种碳吸存与水分利用耦合机制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勇矿山废水污染河道底栖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标志物效应研究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桂发亮总量控制下二层规划的区域水资源配置研究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斌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饱和地基上周期性高架桥与隧道结构振动特性研究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孙辉子空间学习粒子群算法及在图像过完备稀疏分解上的应用9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樊棠怀面向高洪期水流成像测速的目标运动矢量估计方法及试验研究9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唐厚兴虚拟联盟内知识共享社会困境形成机制及其破解方法研究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陈付龙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建设研究5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樊后保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碳吸存与碳-水耦合机制研究9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荣珍生态恢复对红壤严重侵蚀地土壤水库重建的影响与机制9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刘凯考虑缺陷的大跨度索杆膜空间结构施工跟踪与控制研究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晏建武超磁致伸缩Fe-Ga合金薄膜成分及结构的预测模型构建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卢全国基于惯性冲击的磁致伸缩式微小无缆驱动器研究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邓承志结构化过完备稀疏性约束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研究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胡杨成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多维构念及绩效关联机制研究9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刘青农村小河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9343水利部公益性项目李水弟当代中国道德社会影响力研究6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嵇国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软实力测量及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6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袁颖红氮沉降增加条件下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9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胡杨成非营利组织社会创业导向研究及其实证分析9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樊后保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演变机理及趋势研究9259水利部公益性项目王晓兰英国儿童小说研究6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邓丽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因变量及其绩效影响机制研究9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斌移动荷载引起多层结构动力响应与排桩的被动隔振机理研究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卢全国基于轴向非均匀磁场的GMA磁滞主动抑制研究9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樊后保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与碳吸存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9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考资料: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底,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126万册,29万多种,生均图书38册,自然科学类图书比重占3%,报纸期刊1685种,各种文献资料54000多种,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种,重点收藏的特色藏书有《四库全书》、《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辞典》、《中国交通年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国水利年鉴》、《电力百科全书》、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工程索引》等。此外,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库共20个,包括CNKI中文学术期刊、维普学术期刊、人大复印资料、SPRINGER、elsvier、wiley、EI(索引)、超星电子图书、维思博文外文电子图书、EBM电子图书、方正中华数字书苑、读秀、百链云图书馆、MAX个人学术空间、高校学科知识服务库、起点考试平台、环球英语雅思库、银符高校试题素材资源库、大学生就业培训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数据库、实训教学专题视频数据库、网上相关即时免费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南昌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

考研打得就是翻身仗,我对南开比较了解,每年分数不是很高,11年压线可以调剂专硕,具体情况你可以参照往年的录取排名,这些在网站都有。专业课是赵凯华的光学和激光原理,其中激光原理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具体比例参见大纲。每年南开光学所会收不少物理专业的学生,无歧视。我说的是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的光工,物理学院也有光工,但公共课不考数学考量子力,具体差别你可以看一下招收的专业方向。另附一排名,这个也可以反映各校光工实力强弱,可供你参考,一般人百度不到。------------------------2010年国内大学发表opticsletters/express论文排名2010年全球共发表1407篇opticsletters和2941篇opticsexpress。浙大的oe,南开的ol数量很可怕。浙大的oe排在全球第五;南开发的ol仅次于mit,排在全球第二。虽然xpress审稿快,还要收取及其高额的版面费,在业内的声誉不如,但毕竟影响因子相似。从中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光学,光学工程的学科实力。浙大发表的ol/oe继续排在第一,南开光学宝刀未老排在第二,华中科大同样非常强势。北大光学的上升势头最快。排名学校ol+oe=总篇数浙江大学21+38=南开大学27+28=华中科大8+35=北京大学10+27=南京大学13+19=上海交大10+20=山东大学7+22=哈工大10+18=清华大学8+19=复旦大学7+14=吉林大学12+8=国防科大11+8=中国科大8+11=天津大学7+9=华南师大5+11=浙江师大2+14=北京理工4+10=电子科大3+11=四川大学5+8=西安交大5+8=中山大学4+8=北京邮电4+7=东南大学2+9=苏州大学2+9=西安电子1+10=华东师大4+6=10--

学校代码是10486,这个可以去直接查,如果填报志愿的话,是可以直接搜索名字的,不知道代码也没关系。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不错。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 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正常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的人还很少,几乎没有。原因是,本科毕业留校任教本身就有难度,特别是像这种科技含量较高、专业要求较高的。  从事这个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是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有较强的战略眼光,要长远还要有把握事物进展动态的能力。这样才能有专业的指导性,这在教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学一会一的层次上,还应该懂得举一反三,深刻的思考问题形成的原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导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  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来说地区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前端科技的发展已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而这些条件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新需求不断增加,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性。中小城市在这个方面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一些。据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在就业求职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选择在北京、上海及重要的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去基层单位,不仅待遇低,也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事物都必然存在两面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这种对专业技能、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专业,在日趋发展壮大、就业热门的同时,其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门槛”也比较高,本科毕业在文凭方面已经不是优势。据最新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高于80%的人选择考研深造,因为本科毕业想要找专业对口的好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选择去基层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可是待遇太低而且基层单位一般在小城市甚至是偏远地区,考虑到以后个人的发展也未必是好的选择。另外就是选择进入本专业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领域的企业,两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月收入平均可以达到3千~6千元不等,当然还有更高的,这也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竞争力的问题。

考研打得就是翻身仗,我对南开比较了解,每年分数不是很高,11年压线可以调剂专硕,具体情况你可以参照往年的录取排名,这些在网站都有。专业课是赵凯华的光学和激光原理,其中激光原理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具体比例参见大纲。每年南开光学所会收不少物理专业的学生,无歧视。我说的是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的光工,物理学院也有光工,但公共课不考数学考量子力,具体差别你可以看一下招收的专业方向。另附一排名,这个也可以反映各校光工实力强弱,可供你参考,一般人百度不到。------------------------2010年国内大学发表opticsletters/express论文排名2010年全球共发表1407篇opticsletters和2941篇opticsexpress。浙大的oe,南开的ol数量很可怕。浙大的oe排在全球第五;南开发的ol仅次于mit,排在全球第二。虽然xpress审稿快,还要收取及其高额的版面费,在业内的声誉不如,但毕竟影响因子相似。从中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光学,光学工程的学科实力。浙大发表的ol/oe继续排在第一,南开光学宝刀未老排在第二,华中科大同样非常强势。北大光学的上升势头最快。排名学校ol+oe=总篇数浙江大学21+38=南开大学27+28=华中科大8+35=北京大学10+27=南京大学13+19=上海交大10+20=山东大学7+22=哈工大10+18=清华大学8+19=复旦大学7+14=吉林大学12+8=国防科大11+8=中国科大8+11=天津大学7+9=华南师大5+11=浙江师大2+14=北京理工4+10=电子科大3+11=四川大学5+8=西安交大5+8=中山大学4+8=北京邮电4+7=东南大学2+9=苏州大学2+9=西安电子1+10=华东师大4+6=10--

选什么专业不好,干嘛总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选择食品类专业呢?!!拜托网上那些没有切身体会的朋友就不要乱说了,再也不能坑害不知情的懵懂学子们了,再也不能毁灭了他们前途了!!他们十年寒窗容易么?他们父母的血汗钱来的容易么?不能错误的上一个垃圾专业,断送自己的努力、青春、所有的付出 那些不知情的人们,你们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么?你们读过该专业的本科和硕士么?你们对该专业的博士就业了解多少么?不清楚的,麻烦看一看真相吧!我以一个食品人(某985食品硕士)身份告诉你们真相! 一定要选对专业,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的!不同行业毕业生收入、发展、前途等差别实在太大太大了,计算机、通信、医学影像、轮机、机械、建筑等工科就业好多了,起薪也高多了食品和生物专业转行的最多,只因就业困难、起薪非常低,工作相当辛苦!食品专业和生物专业在国内是臭名昭著的烂中烂专业!!说句难听话,在中国这些专业就是一坨屎;除非你读到名校的博士或许运气好能进一所不怎么样的大学教书食品科学与技术,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这块不错;上海海洋、华南理工、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这块也挺不错;只是得提醒下,食品就业容易起薪挺低,食品名校的硕士也就3000 -- 3500吧 食品行业确实有搞出名堂的,比如读博后爬到教授级的那批,还有茅台董事长等这类做食品企业高管的这批,都是出类拔萃;不过这样的很少很多,也要熬很多年的,任何食品人要跻身到这波很难,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的,无法代表和代替现状和大局;我们必须要看多数人的情况,这多数人情况才能代表行业; 一定要选对专业,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的!不同行业毕业生收入、发展、前途等差别实在太大太大了,计算机、通信、医学影像、轮机、机械、建筑等工科就业好多了,起薪也高多了 拜托网上那些没有切身体会的朋友就不要乱说了,咱再也不能坑害不知情的懵懂学子了,再也不能毁了他们前途了!!我们十年寒窗容易么?我们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上学的学费来的容易么?不能错误选择一个黯淡的专业,断送自己的努力、青春、所有的付出 那些不知情的人们,你们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么?你们读过该专业的本科和硕士么?你们对该专业的博士就业又了解多少么?不清楚的,麻烦还是不要掺和说我是愤青什么的吧!以一个食品人(某211食品院校,全国排名60以内,硕士)身份告诉你们一些所见所闻! 高校众多专业中,食品和生物专业转行的最多,只因就业困难、起薪非常低,工作相当辛苦! 食品专业和生物专业在国内是臭名昭著的烂专业了!说句难听话,在中国,这些专业就是一坨烂泥巴;除非你读到名校的博士或许运气好能进一所不怎么样的大学做教师; 一般情况,即便中国农大、江南大学、南京农大、华南理工、浙大等食品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也无一幸免不景气的就业和狭窄的发展空间,江南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全国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按说应该挺强了,可就业呢?一样无法例外!本人本科同学有江南大学、中国农大、有南京农业大学的食品硕士毕业,他们实验室待遇和起薪都不大好,普遍起薪3000 --3500,在一线城市这让人怎么生存?? 学食品当下最好出路无非考公务员去食品\药品\海关等国家检验部门,或者读个食品名校博士毕业进一所一般般的高校,其他出路都比较差(极个别挤入玛氏的不错起薪10K,中粮起薪5K,还有益海嘉里等这类企业待遇也好一些,不过十分难进,每年全国也就招那么几个,而且不一定招食品,可能是其他专业的,锁定的基本是北大之类的前20的院校); 更多品类毕业生不得不为生产和独立而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食品、饮料、药物等企业,不得不选择没日没夜的加班、轮班、生物钟紊乱、生活无规律、紧张的节奏、高度的精神压力、疲惫的身心,按说如此辛苦应该高薪才对,错!大错特错!!这不是金融业、不是船舶业食品,这个道貌岸然的专业,不仅辛苦,而且低薪,这是有目共睹的 食品行业属于快速消费行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普遍低,门槛普遍不高;且国内食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基本都很低,很少有企业愿意不惜血本做研发,大环境决定的,你不昧着良心做你就倒闭,你就OUT,这就是恶心的大环境;自己去查查大陆食品企业还剩几个有实力的? 康师傅比较强了吧,别搞错了,她属于台湾人,不是大陆;徐福记有点名堂,可惜已被雀巢收购!我们曾经应以为傲的民族品牌啊,太太乐、银鹭、小肥羊、全兴集团、味事达等多家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均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集团、美国百胜餐饮、瑞士雀巢集团等跨国公司收购或并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本土食品经济相继倒戈令人堪忧!! 食品第一学府江南大学,食品研究生毕业也才3500左右,更多的食品研究生起薪只有3000左右;这样的待遇就连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等优势院校的本科生都不如的,走访调查过吉林大学、北大等院校的IT类本科就业起薪基本在4000 ---6000!这样的行业差距你能看下去么?你觉得公平么?你觉得为之付出值得么? 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睁开一只眼吧!!! 否则民族食品真的完蛋,彻底的全军覆没! 关注下国人的健康吧!!!!!!这些年来,我们回忆下: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彼起此伏的食品问题,现在终于知道这个行业内幕、前途和被重视程度了;在中国,你想吃没毒的东西,很难很难,除非你是领导人,有特供!! 改行吧,所有学食品的同仁们,所有准备投身食品的潜在食品人们,放弃食品吧,离开这只有辛酸、不公、黯淡的行业吧!!让我们不辜负美好未来,另辟蹊径,为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1:食品科学01食品化学与工程;02食品加工与保藏应用技术;03保健功能食品研究;04食物资源开发利用;05生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2:食品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及应用,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分离与重组,粮食与油脂加工,水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技术,食品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功能性食品开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3:食品科学与工程01食品化学与工程;02食品加工与保藏应用技术;03保健功能食品研究;04食物资源开发利用;05生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4: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毕业生可从事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多少

17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其中一级学科0835软件工程评估中,“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6所,本次参评45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65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关于优秀的软件工程大学有哪些就不一 一赘述了,因为这些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查到。我们建议您的是,首先考虑自己希望未来工作的城市是哪里,哪些城市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考虑专业排名,大学知名度。如果您希望以后可以在家乡发展,那么可以选择家乡的院校;如果想出去看看,那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机遇也更多;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您所报考的大学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果两所高校实力差距悬殊,还是建议报考优质大学。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不错。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 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哲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学报 哲学动态 自然辨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哲学史 道德与文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现代哲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探新 周易研究  B9 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中国宗教 佛教文化 中国穆斯林 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中国统计 统计研究 统计与决策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领导科学 中外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回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民族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满族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亚太 国外理论动态 美国研究 当代世界 西亚非洲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国际展望 国际论坛 国际观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和平与发展 拉丁美洲研究 日本学刊 东南亚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政治学研究 求是 中国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了望 社会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北京)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的文献 马克思主义研究 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探索 党建研究(北京) 中共党史研究 学习与探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社会科学研究 理论前沿 理论探讨 新视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求是 理论与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工会理论与实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理论学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党政论坛 理论导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理论探索 半月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中国青年 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E 军事 中国军事科学 军事经济研究 国防大学学报 政工导刊 军事史林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军事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现代传播 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国际新闻界 新闻记者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闻界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 新闻知识 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编辑学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出版 编辑之友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出版广角 读书 中国图书评论 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馆杂志 情报科学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 情报杂志 图书馆论坛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档案学通讯 中国档案 档案学研究 档案与建设 浙江档案 档案管理 兰台世界 山西档案 档案 北京档案 上海档案 四川档案 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研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软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管理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学新闻 科技管理研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教育评论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学与管理 教育探索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 江西教育科研 辽宁教育研究 教育导刊 上海教育科研 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管理 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学科教育 外国中小学教育 历史教学 上海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天津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中小学外语教学 数学通报 中学物理高中版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 江苏高教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高校理论战线 高教探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G8 体育 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文化导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语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 民族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 语言研究 中国翻译 世界汉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方言 当代语言学 语文研究 语文建设 修辞学习 语言与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现代外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外语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中国俄语教学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进展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高技术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应用科学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 自然杂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中国科学基金 中国科技史料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 索引序列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分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个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要求多少正常
  •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影响因子多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