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简历

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简历

发布时间:

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简历

陶文瑜,江苏苏州人,1963年5月出生,现在《苏州杂志》担任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在《诗刊》、《星星》、《诗歌报》等省以上报刊发表诗歌3000余首,并参加1988年“青春诗会”。之后从事散文创作,在《人民文学》、《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200多万字。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

“人是一生一世花”刘艳萍知道陶文瑜,是因为潘向黎的一篇散文《到苏州青石弄,访陶文瑜》。在“大家”看去年秋天。看完后,就特别想去苏州,到青石弄去,到《苏州杂志》去,陶文瑜未必会像招待潘向黎一样给我泡茶,但是,我可以到他写着匾额“枫镇大面”的同德兴去吃碗面。世间没什么烦恼是一碗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碗。开始以为,潘向黎那篇文章,确乎是因为她的朋友陶文瑜幽默到实在需要写一写分享了。却不料,后来看见范小青写《我要用余下的全部生命,来寻找你》,才知道那个只有56岁的有趣的人,在去年12月3日走了。那么潘向黎简直是剜心一样地写那篇文章的吧。怪不得写得形散神也散呢,是承受不起写祭文的浓重悲痛,所以在陶文瑜病重时就哽咽了文字。后来,我买了陶文瑜的《红藕白莲》、《纸上苏州》。读起来很轻松。陆文夫的徒弟,当然会写吃。写吃的文字最是有高下,写好了齿颊留香,写不好就是酒囊饭袋。跟着他的《苏州记》看苏州也很轻松,轻松里谈文化,不俗不端不装,是为文的高境界。我举个例子吧:朋友家的阿姨,以红枣炖鸡头米当点心,炖了一个多钟头了,红枣依然是鲜活挺拔的样子,鸡头米却已经散了架了,这样的情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几乎就是老夫少妻啊。这样的比喻,经常会有,他所谓的不恰当,穷形尽相了食物的特色。当然,食物中有寄托,他问“人的一生能遇上多少好的生煎馒头”,把遇上好生煎作为衡量人生经历的标尺之一,是不忘初心的活法。我在他的文字里,忘忧不少。睡不着的时候,望望前路回首来路,不免茫然,就翻翻陶文瑜的书。有时,竟也笑出来。比如他说自己的不惑之年:“不羡仙人羡凡人,不求功名求太平。一天和尚一天钟,自己撞钟自己听。”能够“一天和尚一天钟”,已经很了不起,若是再有“自己撞钟自己听”的境界,这“钟”肯定撞得不赖。至于《题杜十娘》:“该姑娘时不姑娘,不该从良偏从良。百宝箱里旧文章,文人好似杜十娘。”简直让人在暗夜里笑出了猪叫声,并自我警戒。也罢,世间不能只有有趣的人,也不能只有有情的事。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离开一年的陶文瑜显然是个反例。近期又读到荆歌、小海等人怀念他的文字。想必,那个办公室门上贴着自拟、手书春联——“春姑娘敲门陶爷爷在家”的有趣的人,这么长时间不在家,让朋友们很不适应。(陶文瑜)2019年12月3日的《下午》,他《随风》而去。前几天,在苏州青石弄,爱他并被他深爱的亲友们以独特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温馨地追怀《一茶一饭间》与他交往的点滴。在时,他谈笑风生,让所有的文字显得多余和不过瘾;别后,音容宛在,《见字如面》。他的这四本书已经在向我奔来的路上了。我在今年的邮局征订单上,加上了《苏州杂志》,这本很陶文瑜很苏州的杂志,很有点个性,很有点风情。陶文瑜曾口占“花是萍水相逢人,人是一生一世花”,那么,他自己就是来了一程友念一生的花。

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看的外貌,能使两个瓶水相逢的人走到一起,而做人的高贵品质,才是你们一生所追求的幸福之源。

您好。学社简介(一):“--” 文学社简介文学社成立于-九--年--月,社员均是各年级爱好文学写作的顶尖人才,社员们的写作热情很高,社员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实际生活中采编稿件。为了使社员们的习作更广泛地与读者交流,特成立了“--” 文学社组织机构,创办了"--报”,本报由社员们自行策划、设计,分低、中、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栏目,"- 报”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小读者特殊的青睐。五年来,“-”文学社一向坚持”文从生活中来”的写作原则;构成了“写镇人真事,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的写作文风;人人炼就了一手过硬的写作基本功。"--”文学社的小成员在姜v生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曾先后有400多 人次在”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大赛”等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 文学社曾多次荣获优秀群众奖;“--” 文学社辅导师姜v生也曾多次荣获"优秀园丁奖”、“伯乐奖” 、”习作指导奖” “--" 文学社成员共有240余篇作品先后在-等全国各地少儿报刊杂志 上发表。目前,“-" 文学社的小成员在姜老师的带领下, 正朝着“求实,创新,自由”的作文模式方向发展, 心期望“-”文学社的每一棵小草都将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谱写壮丽的诗篇与大家共享!文学社简介口):--文学社是网络文学社新起之秀,由总社长-起建立,于2010年7月12日正式成立。--文学社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广大青少年带给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是一 种步入文学殿堂, 培养高尚情操的良好途径。- -文学社的阵容正在不断扩大,规模逐步增加,本着“收获友情,收获帮忙,收获快乐,收获知识”这一不变的宗旨, -将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学社,网络文学社新起之秀,由总社长亦蝶发起建立,于2010年7月12日正式成立。--文学社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广大青少年带给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步入文学殿堂,培养高尚情操的良好途径。--文学社的阵容正在不断扩 大,规模逐步增加,本着“收获友情,收获帮忙,收获快乐,收获知识”这一不变的宗旨,--将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陶文瑜,江苏苏州人,1963年5月出生,现在《苏州杂志》担任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在《诗刊》、《星星》、《诗歌报》等省以上报刊发表诗歌3000余首,并参加1988年“青春诗会”。之后从事散文创作,在《人民文学》、《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200多万字。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

远程教育杂志主编陶侃简历资料

朋友来了,无钱招待陶母截发为炊

他是陶渊明的太爷爷,东晋名将曾多次立功,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平定苏,祖之乱。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字士行,三国孙吴景帝永安2年(公元259年)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其父早亡,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贤良妇女。《晋书》上记载:“陶侃家贫,适范逵闻而吧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也。因荐侃孝廉,后拜太尉。”是陶母的教诲使陶侃成人,最初陶侃出任浔阳县吏,后任江夏、武昌太守;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决定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剑,以爱民和清廉而留名后世。 陶公从小勤奋好学,做官后仍保持了这种良好的秉性。镇守鄂州时,他经常劝告人们说,大禹可称圣人员?可他还珍惜寸寸光阴,那么,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应“当惜分阴了”。千百年来,大禹和陶侃的惜时精神被人们用“禹寸陶分”来赞誉。鄂州学子,多受影响,勤奋读书蔚然成风,结果是人才辈出,时人以“武昌多士”称道。后来,有名的庾(庾亭之弟,荆州刺史)、殷浩(扬州刺史)等人都是出于陶公门下。 陶侃在任职期间,对各类公文书函都及时处理答复,从无积压、拖拉和推诿的现象。人们来这里办事都很顺利,从没有久候不决的事。因奸臣王敦忌恨,降调广州,逆境中他不堪沉沦,闲暇时搬动砖块,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防止懒惰习性的滋生。王敦死后,陶公升为征西大将军,接替王敦,复镇鄂州。在这里他还专门修了一座“读书堂”。史载“读书堂在寒溪寺后”,大约在今西山水泥厂处。公务之余陶公就在读书堂中潜心研读,终日不懈。清咸丰8年(公元1858年)主事王家壁同邑人曾重新修缮读书堂,同治年间亦有人维修。在读书堂中的“桂花厅”有百年丹桂一株,周长数十围,每到秋天,红花满树,浓香弥漫里,格外招人喜欢。可惜的是,如此一个好处所,竟被日本帝国主义炮火所毁。解放前夕,在读书堂遗址中还发现了陶公的“侃”字铜印一枚,现藏于市博物馆内。 陶侃镇守鄂州时,江北豫州、五水蛮(大别山、皖南及黄冈一带)的民众也来鄂州赶集,民间的往来很活跃,但是当时并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他便在武昌城东开壁了一声场地,建立一处称为“夷市”的交易市场,作为百姓们贸易的专门场所。这便是鄂州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集贸市场。夷市的建立,既便于官府统一管理,也方便了老百姓的买卖交易,繁荣了市场,活跃了经济。 陶侃生在社会动荡、吏治腐败的两晋时期,但他贫苦的出身和母亲的严格教育,使他刚正不阿,清廉自守。担任太守期间,他亲自督导官吏百姓种植的“官柳”,如同他的操守、风范一样,荫及后世,千秋景仰。 在鄂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几个故事。有一次,陶公处出巡视,看见一个贵公子手上拿着一把未成熟的稻穗,便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在路上行走时,看到稻子长得不错,便随手扯来玩玩…。”不等他说完。陶公便勃然大怒,严厉呵斥道:“你自己不知种田苦,反而糟贱天物,这稻子是农夫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人家还靠它给全家老小养命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糟踏庄稼了。 据说,陶公从不饮酒,厌恶赌博。有一次,他的几个最亲近的部属因酗酒赌博而耽误了公事,陶公十分恼火,将他们叫到跟前,命令他们将酒器赌具投入长江之中,并按照军法处置:“一边打板子,一边数落道:“赌博是一种最卑劣的行为,一个正派而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做这种取财无道,非礼非义的事呢? 史料记载,在他管辖的范围内,“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那些外地来鄂州的饥民也因受到陶公的赈济而“归之盈路”。 晋咸和9年(公元334年)6月,陶侃劳累成疾,主动上表辞官。在他辞官的第二天便逝世于鄂州樊口溪,终年75岁。遵照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国南(长沙县南)十里处。他的部属则在鄂州城西为他立碑画像,让“武昌官柳”与他为伴。 陶公41年军的军旅生活,其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与鄂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逝世千年后,鄂州人还特在西山之巅为他和元结、苏轼建立了“三贤亭”。

苏州杂志主编

叶圣陶(28~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童话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皇帝的新衣》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等等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都在怀疑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还在读幼儿园呢?

苏州杂志办得不错,很有地方文化气息,以前是陆文夫主编的。 苏州的报纸主要有三份,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和城市商报。主要内容不是地方官员活动就是在网上抄些东西,没什么看头。

叶圣陶(28~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苏州文学杂志主编

陆氏文集全套五卷,前三卷分别为长、中、短篇小说,后两卷为散文,计180万字,全书体例由陆文夫生前自己排定,出版方做了一些微调。陆文夫先生大半生生活在苏州,他以苏州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小说,如《美食家》、《小巷深处》、《临街的窗》等。陆文夫生前看到自己的最后一本书《美食家》图文版亦是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该书在2005年9月北京图书博览会上,被广大读者评选为“20本最美的书”之一。 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出生,江苏泰兴人。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闻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2005年7月9日逝世。在五十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在百度词条自己搜索吧,如果给你黏贴过来,肯定字数就超了。示范一下,提供两个链接,剩下的楼主自己去搜索哈~~法布尔叶圣陶

我靠你真行一个问题问这么多人还没有悬赏分也忒吝啬了吧???NB

答案吗?乂我感觉我好像是不是还是,

  • 索引序列
  • 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简历
  • 苏州杂志主编陶文瑜
  • 远程教育杂志主编陶侃简历资料
  • 苏州杂志主编
  • 苏州文学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