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法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法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法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当代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编辑部部长 官大

主  管吉林大学主  办吉林大学编辑出版《当代法学》编辑部社  长姚建宗主  编霍存福国内发行吉林省报刊发行局地  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邮  编130012标准刊号ISSN 1003-4781CN 22-1051/D《当代法学》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法学学术性理论刊物,国内刊号CN22--1051/D,国外刊号ISSN1003—4781,邮发代号12—342;由吉林大学主管、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承办。创刊近20年来,繁荣法学学术研究,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社会法制进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荟萃学术精品,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刑诉法、国际法、环境法、军事法等部门法的法学专家、法学研究的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构建起对国内外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窗口,让高层次法律人才脱颖而出,是它一直所秉持的办刊宗旨。 《当代法学》杂志在办刊中,突出以各部门法前沿、热点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办刊定位,突出杂志自己的特色。主要栏目有:“百家思潮”---传播和评价在学科领域里具有重要价值和普遍影响的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学说、思想;“前沿探索”---探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新兴、热点问题;“学科论要”---就关乎法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陈词立论;“新视界”聚焦传统法律职业研究的盲点,阐幽发微;以及“方法钩玄”、“比较与借鉴”、“立法聚焦”、“实务求真”等十几个栏目。 1992年以来,《当代法学》一直被评为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并且是CSSCI来源期刊。

史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我也正在找啊!谁来告诉我?~T_T

1、王国平2、陈丹宇陈 丹宇:男,1964年9月生,获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 设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及高教管理研究,承担和主持了国家软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省自科基 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现兼为浙江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哲学社 会科学学科评审专家;杭州市绩效评估专家;曾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曾获得杭 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康胜 康胜:男,1957 年3月出生,籍贯,甘肃临洮。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金融 工程学会理事等。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讲授制度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体制比较、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 等本科及研究生主干课程;曾荣获浙江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多项荣誉称 号。在《学术月刊》、《农业经济问题》、《中国软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论文曾获省、市级学术 优秀成果奖励二、三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4、张卫良张卫良:男,历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先后赴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美国肯恩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埃克斯普罗旺斯政治学院等做访问学者。开设过的主要课程有:城市学理论、城市史、世界史、现代化专题等。主持的科研课题包括:《伦敦贫民窟历史变迁研究》(12BSS025),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英国原工业化研究》(N03LS11),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外大城市的“治堵政策及其启示”》(2011CSZX04)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主编《“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主编《城市生活品质与文化:以杭州为例》,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专著《现代工业的起源:英国原工业与工业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获得2011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英国社会商业化的历史进程,1500-175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获2005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专著《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大众科学的文化意义:19世纪英国颅相学及其认同组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论文《城市社区文化:以杭州东平巷社区为例》载《城市学学刊》(台湾),2013年第4卷第1期、论文《大学城:文化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以杭州大学城与仓前镇为例》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现代都市的路径:伦敦基础设施的改造及其意义》载《“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论 文《“交通革命”:伦敦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载《史学月刊》2009年第5期、论文《“神话”解构与历史重构:欧亚经济的大分流》载《清华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论文《“商业社会”:英国近代早期的一种新观念》载《浙江学刊》2008年第3期、论文《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宗教的世俗化》载《世界历史》 2007年第1期、论文《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载《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论文《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载 《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论文《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论文《英国工业革命问题述评》载《现代化研究》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5、张学东张 学东:全国优秀教师,1984年从宁夏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获理 学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0年9月评聘为教授,2010年1月被聘为二级教授,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兼职博士生 导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杭州市属高校第三批市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兼任中华全 国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专家咨 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 年来,主要从事金融学、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财政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投融资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 科研项目9项。目前,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已在《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 《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科学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工程数学学报》、《计算数学》 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股价指数期货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部。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论文二等奖、省部级人文社科成 果奖论文类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先后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曾任省部级精品课程《证券 投资学》负责人,省部级金融学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部级金融学教学团队负责人,省部级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负责人,省部级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示范 中心负责人;先后荣获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部级优秀教师、省部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6、方湖柳 方湖柳:女,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主要致力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发展 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专业期刊发表四十余篇论文,出版专著二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十 余项,多次获得浙江省社联、浙江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等奖励。7、张建春张 建春:教授,博士。杭师大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3层次)。主要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等教学与科研。代表著作与教材有三部,《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态旅游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生态环境保 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地理科学》等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近年发表文章有:张建 春,王小梦《浙江省残疾人旅游需求分析及其旅游权益保障》,《经济生活文摘》(2012年4月(下),第96页。)。张建春《“世界休闲博览会”与杭州 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业家》,(2011年,第01期:第284—285页)。杭州旅游综合体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主持国家、省、市旅游管理专业课题10多项。主要有:主持完成200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旅游研究”(06CGGL19YBG)一项; 主持完成2009年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杭州市旅游综合体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2009B34)一项。主持2010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世 界休闲博览会”与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B10YJ06)。3/6。参与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扩大浙江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 09CGYD050YB)一项。主持浙江省旅游局立项“浙江省残疾人旅游需求分析及其旅游权益保障”,(2011年)。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旅游 目的地碳源碳汇测算与碳中和风景区建设”(2012年立项)。8、彭伟斌彭 伟斌,男,副教授,1973年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博士研究生。曾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电 子商务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性别发展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口城市化、 人口政策学、电子商务与创业管理。主讲过《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ERP企业沙盘实训》等课程。自1999年以来,在《消费经济》、《中国软科 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产业经济学案例》、《低碳城市》等著作5部;主持或参与完成《杭州五县(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江 干区丁桥镇人口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横向研究项目近10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各类纵向研究课题10余项;2008年被评委杭州市优秀教 师,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现为杭州市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立企业2家,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特等奖等 奖项10余项。9、赵奉军赵奉军:男,1974年--,经济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在《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中国土地科学》、《改革》、《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 管理》、《经济管理》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等多项。10、张恒义张恒义:讲师,1982年12月出生,河南叶县人。2005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中心)攻读研究生,并于2011年6月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经济、生态经济与区域规划,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地方委托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多功能保护价值评价与效益核算》。2011 年7月进入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本科教学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不动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并承担研究生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和《土地经济理论进展》等。主要研究兴趣为土地经济与政 策、城镇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一 级学术期刊论文4篇。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文化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编辑部部长 官大

现为: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执行主编;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部总监;吉林日报报业集团—《艺术生活快报》主编。  兼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办事处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特聘理事;颐和园绘画馆—艺术总监。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社长和总编最牛

心理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社长和总编最牛

是的,编辑部主任是通常的叫法,行业法规里也是用编辑部主任。

《the secret》美国的一本心理学著作,挺受益的

史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额~历史系?你是说的东湖校区人文学院的里面有。理工有两个学院:一个是老校区(元和校区),一个是东湖校区。网址里有联系电话、系部介绍什么的,你可以去看看至于主任是谁,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很遗憾%>_<%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希望能对你有用,O(∩_∩)O~ 学院教授简介 许 霆:1951年生,男,江苏太仓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班结业。1998年晋升为教授。任编委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列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博士点重点项目《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撰稿;主持过“十四行体在中国”等6项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研究》、《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新文学史料》、《上海社会科学》》、《江海学刊》、香港《诗双月刊》和《诗网络》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新格律诗研究》(与鲁德俊合作),《十四行体在中国》(与鲁德俊合作)、《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中国现代诗学史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等,多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华民:1952生,男,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诗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宋词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论语》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参撰《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词艺术技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实用文写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纪古诗研究新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多家学报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还撰写出版散文集《逝水钩沉》(雅园出版公司,2008年版)。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百名勤政廉政好干部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曾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丁晓原:1958年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从事报告文学研究的主要学者和从事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6月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2000年晋升教授。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科梯队、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报告文学和散文。主持7项省(含省教育厅)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篇为《新华文摘》转载,20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复印,30篇为CSSCI收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首次发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排序列全国文学学科第一。出版专著5部,主编著作(作品)5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厅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中国文联优秀文艺评论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市首届“东吴中青年学者”。 李铁匠:1944年1月生,男,江西新建人。北京大学伊朗研究所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古史等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有:《中国大百科-外国历史》伊朗部分条目(1990年版);国家社科基金6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分册(1986年版);国家社科基金7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帝王传》伊朗和以色列部分;国家社科基金95规划重点课题《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伊朗部分(1999年版);95规划重点课程《中国外交大辞典》伊朗部分。近年来,撰写出版的史学著作有《长河落日--巴比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古波斯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中国军事通信百科全书》古代伊朗部分条目。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张浩逊:1949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2000年被评聘为教授。主要从事唐诗研究。已出版《唐诗分类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著作5种。参撰《唐诗艺术技巧词典》、《唐代文学百科词典》等7种中型工具书。在《中国韵文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评论》、《古典文学知识》、《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唐诗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复印、介绍、摘登。目前正在进行专著《唐诗接受研究》的写作,国内尚未见同类著作出版。 张道理:1947年出生,男,安徽定远县人。1969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安徽科技学院思政室主任、社科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1998年调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现任常熟理工学院教授。社会兼职有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张道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在常熟理工学院期间主要担任“伦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教程”、“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领导科学”、“人生哲学新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专著《人生哲学新论》、《法律基础教程》;主编《思想道德修养》等;参编《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形势政策学》等多部教材。先后在《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等教育》、《江淮论坛》、《黑龙江高教》、《高等农业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等7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发表论文、述评多篇。完成了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全国职大学生思想观念调查研究”课题,其成果获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线科技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被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参编的《大学生思想修养》获安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曹培根:1957年10月生,男,江苏吴县人,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宣传部部长。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2006年聘为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以来从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参撰《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古籍提要》丛书卷(中华书局)等,独立承担教育部师范教育科研课题"高师学生的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司〔1997〕40号)、常熟文献史研究"(苏教财「1996」27号)、"文献检索与用户教育史研究"(苏教财[1997]98号)等。有论文集《文献史料论丛》,编纂《黄人集》(原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标校《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完成教育部、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吴中历史藏书概述》、《汉语史料学》等多项。主要著作有《文献检索知识概要》、《书乡漫录》等6种。主持标校《重修常昭合志》,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札记百余篇,其中多篇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何东亮:1952年出生,男,江苏常熟人。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开设过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主持的“苏南发达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综合实验研究”课题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学习因素诊断测验在苏南地区的试用报告”(心理科学)、“人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南师大学报)、“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中的辨证思想”(苏州大学学报)等二十多篇;出版编著、教材有:师范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管理心理学。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心理学会理理事,江苏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理事。 杨景龙:1962年生,男,河南省安阳市人。是安阳市“名师工程”首批名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市管优秀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诗探索》、《词学》、《古籍研究》、《文史知识》、《名作欣赏》等刊发表古代诗词曲和现当代新诗研究文章70余篇,出版独著、合著多部,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蒋捷竹山词校注》、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另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多个。论著获1997年度、200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1997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独著的《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一书,在上海“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文学遗产》论坛”上受到好评,被誉为“中国诗学研究领域贯通古今的具有学科创新性质的专著”,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张幼良:1963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200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两项,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两项。近五年来在《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篇,CSSCI期刊收录10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篇,为各类文章和学术机构选录4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3部。张 永:1967年生,男,江苏句容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民俗学研究、沈从文诗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等。199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6月入伍,先后在解放军炮兵学院基础部、政治部工作,中校军衔;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朱晓进教授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4年到2007年,在扬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文艺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沈从文小说的民俗世界”(2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2005)。在权威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论文三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一文获2003年度《文学评论》学术提名。论著《民俗学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25万字)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周 宏:1962年生,男,江苏省吴江市人,哲学博士。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校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分配到校担任哲学教师至今。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南京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和《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发表《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论略》、《哲学:智慧的地平线》、《唯物史观的返本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知识经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等著作10余部;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6次获国家和省厅级奖励;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伦理学会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理事。 张锡庚:1957年生,男,江苏省江阴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常熟市文化局副局长、常熟市书画院院长、常熟市文联副主席、常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五、六、七、八、九届书法展;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展、全国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并在四、五、八届获奖。2006年获全国首届行书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二等奖,入选国际和全国的名家邀请展、编入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并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杰出艺术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苏州市“十佳”书法家称号。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书法2006十大年度人物”。 论文发表于《文物》、《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世界》等专业刊物。出版著作有《张锡庚书法作品集》、《书法与文化》、《行书经典十讲》、《书法教与学》、《大学生书法》、《怎样学书法》、《古代名帖临摹》、《难得糊涂——郑板桥和他的书法艺术》等十余种。《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杂志为其作品作过专题介绍,被《书法》杂志选为特邀点评嘉宾。《书法之友》为其举行创作研讨会。三度应邀赴美参加“国际书法教育研讨会”、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讲学,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应邀赴日进行书法交流。学院领导及行政人员 周 宏: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 丁晓良: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 黄 斐:教学工作副院长 徐志坚:学生工作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张锡庚:副院长顾国梅:学院办公室主任 王莉莉:教务秘书 蒋 超:学院分团委书记、06级辅导员 陈清森:07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军训 宿舍管理 体育锻炼 范 莉:08级辅导员 负责日常管理 学生奖惩 档案管理 王 梓:05级、09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就业 勤工助学 学生考勤

我也正在找啊!谁来告诉我?~T_T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 索引序列
  • 法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 史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 文化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 心理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
  • 史学月刊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