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发布时间: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肺"尽心血之肺腑之言

2013年1月18日,是广水患者季宪裸到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复查的日子。复查结束后,季宪裸没有着急回家,而是特地赶到市结防所主任医师张和武家同志家中,看望这位大病初愈的好大夫。 去年11月14日,75岁的张和武同志重病入院,闻讯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他是一个深爱结防事业和病人的医者,也是一个受病人爱戴,受业界尊敬的专家。2013年2月初,《武汉晚报》对张和武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健康报、人民网、新浪网、武汉电视台、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光明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新民网、21 CN新闻网、华夏医界网、汉网、荆楚网、武汉广电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和武同志是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曾任国际防痛协会会员,现任武汉市防痛协会顾问。从医55年来勤思苦学,以所为家,忘我工作,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中国防痛界知名专家。他始终心系患者,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情怀架起和谐医患的桥梁;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只要工作着就是幸福的”为座右铭勉励着自己和他人;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受到了广大病患和社会的赞誉。他多次被授予“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武汉市优秀党员”、“武汉市文教卫系统先进工作者”、“武汉市卫生计生委员会共产党员先锋”、武汉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武汉市第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学海无涯勤作舟张和武同志勤奋好学、治学严谨,从一个中专生成长为湖北省防痛权威。他以学习为乐,除了上门诊、查房、会诊,锻炼外,业余时间都花在看书上,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下班回到家里都会看书到晚上十点钟,周末休息也不例外。为了了解国外结核病最新动态,张和武同志46岁时开始学习英文。如今,75岁的老人枕边仍放着袖珍英语词典,他能听能看能翻译最新的学术动态,每年都将结防学术动态亲自翻译、组稿、校对、编辑成册,发给年轻医生参考学习。 张和武同志善于思考和总结,80年代初在参与一次会诊时,他发现另外一位知名教授有一个专门的会诊记录本,他觉得这个办法好,可以留下患者的资料,便于总结、再思考,做治疗前后的比较。于是,除了病历,他按查房、会诊、平时接诊这三类分别为每一名病人手写看病记录,一记就是20多年,累积下来共有百余本记录本。张和武同志一心牵挂患者,每位接诊或会诊过的住院病人,都会出现在他的记录本里。张和武同志解释,病人太多了,这些信息靠脑袋记不住。记在本子上,方便跟踪随访,特别是疑难杂症和会诊病人,可以下来思考寻找解决方案。每隔两天,他就会翻开笔记本,找管床医生追问每个病人的情况:交待的药用了没有?该做的治疗做了没有?情况有没有好转?张和武同志要求自己和学生:坐诊时不许跷二郎腿;查房时双手自然下垂,不许“打背手”;听诊器不许背在肩上。他常常告诫年轻医生:“患者把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对每一个患者负责。”正是由于他这种认真负责、勤奋敬业的精神,经他手挽救的生命不知有多少。季宪裸就是其中的一位。2008年10月,季宪裸突然瘫痪,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2008年11月11日,33床季宪裸,男,21岁。咳6月,头痛2月余入院。CT:双肺散在点状影。脑MRI:右颗叶、左基底段片状影,脑室扩大……’,张主任在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了患者病情表现,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将调整治疗方案陆续用红笔添加在空白处。如今,在张和武的精心救治下,曾被“判死刑”的季宪裸已能生活自理,开始憧憬新的生活。张和武同志作为肺结核鉴别诊断的权威,他在肺部疾病诊断方面也常常胜人一筹,很多疑难重症患者在他那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新生。一个来自孝感的病人,一年前吃进一个鸡骨头,卡在气管里,辗转了多家大医院,一直因其胸片和CT片上显示肺部有阴影,怀疑是肺癌,家人已准备放弃治疗。有人建议:请他们找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的张和武同志看看。张主任仔细看了片子认为是气管有异物,建议做纤支镜检查,结果还真是一块2公分大小的鸡骨头卡在气管里。家属们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们一家可就毁了啊。”张和武同志就是这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自己精湛的技术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倾情患者俭为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只要工作着就是幸福的”是张和武同志的座右铭。张和武同志一生节俭,对自己非常“抠门儿”,但是对同事、对病人却十分“大方”。迄今他和家人还住在离单位10分钟路程的两房小居室,在医院的办公室也只有10个平方,而且十分简陋,办公桌椅都快50年了从没换过,1997年单位准备给他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他连连摆手,“我已经住的很好了,要新房干什么?”;单位准备把他的办公室简单装修一下,他也坦言,有个为病人看病的地方就足够了。从家到医院,张和武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中午就在食堂吃盒饭。他生活节俭,无论饭菜好坏,都吃得干干净净,即便配送的一小碟咸菜,也绝不浪费。有一次张和武在外吃早点,要买半根油条,卖油条的老板以为他存心刁难。碰巧同事经过,连忙跟人解释:老人家节约惯了,觉得吃不完浪费。为患者省钱成了他的一种职业习惯,张和武同志开化验单,一般只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直接胆红素三项,这是鉴定肝功能最核心的三个指标,一共只需要14元。张和武同志说,只要能够帮助诊断病情,做一些基本的检查就可以了。治疗结核病人,医生都需要了解肺部情况。一般来说,拍胸片7。元,做CT250元,最后出张片子,患者拿着它找医生看。但张和武接诊的病人,既不拍片,也不做CT,而常常先由他亲自带到放射科做透视,他直接在仪器上看结果,因为透视只要8元,不能做出诊断的再建议拍片。作为结核病和呼吸疾病权威专家,每周都有多家大医院请张和武为重症患者会诊。他外出会诊要么走路要么骑车,远路就坐公交车,从不让人接送更不收会诊费;一件毛衣穿了30多年不舍得换,却每年自费给学生和年轻医生买几百元一套的医学书籍;来看病的外地贫困患者,他领到办公室免费坐诊,临走还给他们“报销”路费;给困难病人送红包,对张和武同志来说是经常的事。温辛1996年就患上了结核病,因为没有持续治疗,到2010年张和武接诊时,病情已十分危重。张和武边写医嘱,边交待温辛的妻子:让患者吃点好的,加强营养。不见对方回应,张和武抬头一看,温妻脸上已经泪水狼藉。原来,从温辛染病失去工作,夫妻俩就没了收入来源,靠70多岁老母亲用退休金接济度日。每月交过房租,剩下的钱支付药费都困难。听完温妻的哭诉,张和武转身默默走出了诊室,把她叫到门外塞了500元钱。季宪裸的母亲陈春菊说:“看到我们经济困难,张和武主任向医院为儿子申请了住院生活补助,并一再叮嘱管床医生,能不做的检查,一律不做。”张和武同志给孩子开的药,每月都只要百把块钱,见他们实在拮据,还分三次塞给她1000元的红包。陈春菊母子为了表达心意,曾想亲手绣个锦旗,红绒布买好了,她拖着病腿跑去镇上三趟,却找不到人写字。淳朴的母子俩,只好上山采了把野花送给张和武。 如今,张和武同志一天看约30个专家号,还有大量“号外”病人。看病时间拖晚了,他反而很不好意思,自己掏钱给病人买盒饭。张和武生活过得较为清贫,但自认幸福指数很高。“能有机会给病人看病,帮病人看好病,觉得很幸福,没有什么比这能让我更高兴!”张和武说。 张和武同志始终心系患者、克己为人,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情怀,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尊重和爱戴。仁爱情怀暖人心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仁爱的情怀。张和武同志十分热爱自己的结防事业,也深爱着自己的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以病人为中心是张和武同志工作的前提。在张和武同志的白大社卜里,总是带着5件宝贝:听诊器、手电筒、棉签,笔和笔记本。听诊器冰凉,他总习惯把接触病人身体的部分檬在手心捂热或是放在衣袖上擦热,才开始检查。给病人撩起衣服做检查,动作都是轻轻的。他从不打断患者讲述病情,总是轻声细语,温柔和气。张和武检查病人从不嫌弃他们脏,结核病人床头都有一个收集痰液的杯子,每次查房,张和武都会凑近痰杯,用棉签搅动痰液,观察痰的状况。一名医生坦言,“这一点,很多医生都做不到。”为咳血病人引流,得有人把病人的脚抬起来,让他保持脚高头低。张和武同志的学生,主任医师曾庆志不好意思地说,病人鞋子很脏,过去他习惯用报纸垫着抬。张和武同志很不高兴,告诫他说:这是对病人的不尊重,家属在一旁看到,会怎么想?来自汉阳的患者张锦说到张和武赞不绝口,32岁的张锦3年前患上难治性肺结核,一度绝望到想放弃治疗,但张和武的一次次亲切的鼓励和开导,让他挺过来了。2011年5月高考在即,彭女士的外甥突发气胸,医生建议休学静养,减少运动和学习,避免操劳,有专家还提出建议休学,不要参加高考,孩子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心情却十分低落。看着外甥难过的样子,彭女士带上他的片子,慕名找到了张和武同志。听完家属的讲述,张和武说,小孩要高考,我到家里去看他。说罢带上听诊器、笔和笔记本老三样就出发了。他给孩子做了详细的检查,结论是,不能剧烈运动,还是可以看书学习的。“考上大学不意味着结束,以后还有很多次高考;考不上也不意味着结束,人生也仍有很多次高考。”从一名中专生到湖北首屈一指的防痛专家,张和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语重心长地劝慰孩子,学习是一生都要坚持的事,不只为了考试。彭女士说,张老的开导,给外甥和他的家人重新鼓起了勇气。孩子病中坚持复习,如愿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 2012年11月14日,张和武同志患戊肝住院,病情危重。在病床上,他念念不忘病人,叮嘱去看望他的同志,一定要把挂他专家号的病人安排好;他还委托另外的专家将自己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认识带到11月17日召开的全市防痛年会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奉献结防谱新篇张和武同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结核病临床专家,同时也是一名结核病预防工作的宣传者、动员者、参与者。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专家,武汉市每次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都要请他参加。他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指导参与制定出科学、严谨、适合于武汉市发展的结核病防治规划,使武汉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全国前列。武汉市从70年代末起先后组织了五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张和武同志作为流调技术指导小组和技术顾问组的核心成员,认真对待流调病例诊断,特别是亲临流调现场。2006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被国家确定为两个全球基金耐多药肺结核病防治项目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成立了专家小组,张和武同志作为专家小组核心成员之一,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参与每一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不良反应的处理。遇到疑难患者他会将病人情况特别记在本子上,然后告诉病人有问题和困难可以找他,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底,江夏区疾控中心结防所为了提高该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请市结防所派专家定期前往指导。张和武同志听说后主动请缨,从2012年2月6日开始,74岁的他每月到江夏区工作一天,既讲解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又帮助会诊疑难病例,还进行带教、指导年轻医生,他的行为让江夏区疾控中心的领导和职工深受感动,也受到患者赞扬。硚口区宝丰街老年科技工作协会是个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民间组织。科协的孙秘书长慕名找到张和武主任,请他提供和修改与结核有关的宣传资料。张和武主任总是热情接待,认真修改材料。当得知科协工作没有固定的经费时,张和武主任毫不犹豫的拿出2000元和一些茶叶,支持科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他还再三叮嘱孙秘书长,告诉科协的同志这个钱是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资助的,不要提他个人的名字。 在55年的从医历程中,张和武同志对技术的刻苦钻研精神,爱病人如亲人的态度,待学子如严父的方法,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品格,深深感染着结防所每一位干部职工,大家都视他为楷模,向他学习,并将他的大爱美德,无私精神代代传承。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结核病”,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十分陌生、遥远。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隐形杀手”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们的身体。许多年来肆虐人们的结核病,又重出“江湖”,故伎重演地威胁起人们的健康了。结核病被人们称为“白色瘟疫”,它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发病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的许多器官都在受着结核病地威胁。结核病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就成了结核病。总的说来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刚开始因症状轻微的患者没有什么不适,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进展迅速时才出现症状。有的人抵抗力很差,感染结核菌的菌量大,毒力强,那么症状会非常明显,导致自己全身不适,发热,乏力,心烦意乱,食欲差,时间长了体重还会下降。可以说,它的危害性是十分大的。 我的姑父是一位医生,他告诉我:“在几十年前,如果得了肺结核,那就等于得了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结核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了。就像你刚出生的时候打的卡介苗就是预防结核病的。”知道了什么是结核病,那我们就应该了解怎样预防结核病。肺结核的预防首先是要及时发现病人。平时要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房间内要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清新;接种卡介苗,以防结核病人的传染;以及开展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个人体质。这样才会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

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措施  结核病防治工作不仅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县卫生局,还是疾控中心,都把结核病防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年初的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县疾病预防控工作会上,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主要领导都做了重要讲话,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都对结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且就结核病防治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照结核病防治方案和目标责任,将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在中心,还定期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例会,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署、安排各阶段具体工作。中心还将所有乡镇和职工进行划片承包,业务人员对所包片的医疗卫生单位、防痨专干、村医和免费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全面督导访视,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病人发现力度,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率  病人发现是结防工作的首要环节,为了尽可能的多发现病人,我们采取了多种促进方法:第一,请领导多参与、多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我们把工作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及时掌握整个工作进展情况,并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加强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力度。第二、县合作医疗管理局特别规定肺结核病人只能在县疾控中心免费治疗,合作医疗机构不报销肺结核病人在普通门诊的诊疗费用。第三、通过及时足额发放病人报病费、转诊费用,鼓励医疗人员积极转诊肺结核病人。第四、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培训,将国家关于肺结核病的管理治疗和发现、转诊政策传达给所有医务人员,让所有医务人员了解并自觉执行转诊政策。第五、认真落实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的筛查,通过筛查主动发现肺结核病人;加大对病人的追踪力度,尽量减少已经发现病人的再丢失。第六、在宣传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强社会宣传,鼓励广大群众自觉到疾控中心咨询和检查。第七、严格单位职工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管理,以热情的态度和精良的技术感召病人。通过这些方法使病人转诊率、发现率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对发现并登记的病人全面落实国家免费检查治疗政策,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管理一例,治疗一例。09年1月-6月10日共登记接诊可疑结核病人690例,年病人就诊率为156/10万;胸透690人次,胸透率100%;初诊查痰690人次,痰检率100%。非结防机构报告106人,报告率100%;疑似症状者转诊106人,转诊率为100%,追踪到位率为90%,管理病人128人,系统管理率100%。涂阳病人家属筛查率为100%。其中初治涂阳免费治疗69人,完成任务数1%;涂阴免费治疗57人,完成任务数6%;复治涂阳免费治疗2人,完成任务数7%;涂阳病人治疗两月痰菌阴转率为100%, 三月痰菌阴转率100%,治愈率为85%。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感悟

20XX年3月24日是第XX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此次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旨在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活动,使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进班,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师生的防治水平。    总之,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了解了结核病的防治常识和国家控制结核病的政策,提升了我校结防机构的应变能力,促进了我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为进一步营造“和谐校园”的健康环境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结核病防治和宣传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做到长抓不懈,使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宣传进入到每个人的思想深处,切实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真正做到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为创建和谐校园、同时也对全社会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措施  结核病防治工作不仅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县卫生局,还是疾控中心,都把结核病防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年初的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县疾病预防控工作会上,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主要领导都做了重要讲话,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都对结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且就结核病防治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照结核病防治方案和目标责任,将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在中心,还定期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例会,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署、安排各阶段具体工作。中心还将所有乡镇和职工进行划片承包,业务人员对所包片的医疗卫生单位、防痨专干、村医和免费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全面督导访视,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病人发现力度,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率  病人发现是结防工作的首要环节,为了尽可能的多发现病人,我们采取了多种促进方法:第一,请领导多参与、多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我们把工作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及时掌握整个工作进展情况,并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加强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力度。第二、县合作医疗管理局特别规定肺结核病人只能在县疾控中心免费治疗,合作医疗机构不报销肺结核病人在普通门诊的诊疗费用。第三、通过及时足额发放病人报病费、转诊费用,鼓励医疗人员积极转诊肺结核病人。第四、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培训,将国家关于肺结核病的管理治疗和发现、转诊政策传达给所有医务人员,让所有医务人员了解并自觉执行转诊政策。第五、认真落实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的筛查,通过筛查主动发现肺结核病人;加大对病人的追踪力度,尽量减少已经发现病人的再丢失。第六、在宣传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强社会宣传,鼓励广大群众自觉到疾控中心咨询和检查。第七、严格单位职工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管理,以热情的态度和精良的技术感召病人。通过这些方法使病人转诊率、发现率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对发现并登记的病人全面落实国家免费检查治疗政策,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管理一例,治疗一例。09年1月-6月10日共登记接诊可疑结核病人690例,年病人就诊率为156/10万;胸透690人次,胸透率100%;初诊查痰690人次,痰检率100%。非结防机构报告106人,报告率100%;疑似症状者转诊106人,转诊率为100%,追踪到位率为90%,管理病人128人,系统管理率100%。涂阳病人家属筛查率为100%。其中初治涂阳免费治疗69人,完成任务数1%;涂阴免费治疗57人,完成任务数6%;复治涂阳免费治疗2人,完成任务数7%;涂阳病人治疗两月痰菌阴转率为100%, 三月痰菌阴转率100%,治愈率为85%。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感想

"肺"尽心血之肺腑之言

2013年1月18日,是广水患者季宪裸到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复查的日子。复查结束后,季宪裸没有着急回家,而是特地赶到市结防所主任医师张和武家同志家中,看望这位大病初愈的好大夫。 去年11月14日,75岁的张和武同志重病入院,闻讯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他是一个深爱结防事业和病人的医者,也是一个受病人爱戴,受业界尊敬的专家。2013年2月初,《武汉晚报》对张和武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健康报、人民网、新浪网、武汉电视台、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光明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新民网、21 CN新闻网、华夏医界网、汉网、荆楚网、武汉广电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和武同志是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曾任国际防痛协会会员,现任武汉市防痛协会顾问。从医55年来勤思苦学,以所为家,忘我工作,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中国防痛界知名专家。他始终心系患者,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情怀架起和谐医患的桥梁;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只要工作着就是幸福的”为座右铭勉励着自己和他人;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受到了广大病患和社会的赞誉。他多次被授予“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武汉市优秀党员”、“武汉市文教卫系统先进工作者”、“武汉市卫生计生委员会共产党员先锋”、武汉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武汉市第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学海无涯勤作舟张和武同志勤奋好学、治学严谨,从一个中专生成长为湖北省防痛权威。他以学习为乐,除了上门诊、查房、会诊,锻炼外,业余时间都花在看书上,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下班回到家里都会看书到晚上十点钟,周末休息也不例外。为了了解国外结核病最新动态,张和武同志46岁时开始学习英文。如今,75岁的老人枕边仍放着袖珍英语词典,他能听能看能翻译最新的学术动态,每年都将结防学术动态亲自翻译、组稿、校对、编辑成册,发给年轻医生参考学习。 张和武同志善于思考和总结,80年代初在参与一次会诊时,他发现另外一位知名教授有一个专门的会诊记录本,他觉得这个办法好,可以留下患者的资料,便于总结、再思考,做治疗前后的比较。于是,除了病历,他按查房、会诊、平时接诊这三类分别为每一名病人手写看病记录,一记就是20多年,累积下来共有百余本记录本。张和武同志一心牵挂患者,每位接诊或会诊过的住院病人,都会出现在他的记录本里。张和武同志解释,病人太多了,这些信息靠脑袋记不住。记在本子上,方便跟踪随访,特别是疑难杂症和会诊病人,可以下来思考寻找解决方案。每隔两天,他就会翻开笔记本,找管床医生追问每个病人的情况:交待的药用了没有?该做的治疗做了没有?情况有没有好转?张和武同志要求自己和学生:坐诊时不许跷二郎腿;查房时双手自然下垂,不许“打背手”;听诊器不许背在肩上。他常常告诫年轻医生:“患者把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对每一个患者负责。”正是由于他这种认真负责、勤奋敬业的精神,经他手挽救的生命不知有多少。季宪裸就是其中的一位。2008年10月,季宪裸突然瘫痪,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2008年11月11日,33床季宪裸,男,21岁。咳6月,头痛2月余入院。CT:双肺散在点状影。脑MRI:右颗叶、左基底段片状影,脑室扩大……’,张主任在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了患者病情表现,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将调整治疗方案陆续用红笔添加在空白处。如今,在张和武的精心救治下,曾被“判死刑”的季宪裸已能生活自理,开始憧憬新的生活。张和武同志作为肺结核鉴别诊断的权威,他在肺部疾病诊断方面也常常胜人一筹,很多疑难重症患者在他那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新生。一个来自孝感的病人,一年前吃进一个鸡骨头,卡在气管里,辗转了多家大医院,一直因其胸片和CT片上显示肺部有阴影,怀疑是肺癌,家人已准备放弃治疗。有人建议:请他们找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的张和武同志看看。张主任仔细看了片子认为是气管有异物,建议做纤支镜检查,结果还真是一块2公分大小的鸡骨头卡在气管里。家属们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们一家可就毁了啊。”张和武同志就是这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自己精湛的技术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倾情患者俭为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只要工作着就是幸福的”是张和武同志的座右铭。张和武同志一生节俭,对自己非常“抠门儿”,但是对同事、对病人却十分“大方”。迄今他和家人还住在离单位10分钟路程的两房小居室,在医院的办公室也只有10个平方,而且十分简陋,办公桌椅都快50年了从没换过,1997年单位准备给他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他连连摆手,“我已经住的很好了,要新房干什么?”;单位准备把他的办公室简单装修一下,他也坦言,有个为病人看病的地方就足够了。从家到医院,张和武过着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中午就在食堂吃盒饭。他生活节俭,无论饭菜好坏,都吃得干干净净,即便配送的一小碟咸菜,也绝不浪费。有一次张和武在外吃早点,要买半根油条,卖油条的老板以为他存心刁难。碰巧同事经过,连忙跟人解释:老人家节约惯了,觉得吃不完浪费。为患者省钱成了他的一种职业习惯,张和武同志开化验单,一般只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直接胆红素三项,这是鉴定肝功能最核心的三个指标,一共只需要14元。张和武同志说,只要能够帮助诊断病情,做一些基本的检查就可以了。治疗结核病人,医生都需要了解肺部情况。一般来说,拍胸片7。元,做CT250元,最后出张片子,患者拿着它找医生看。但张和武接诊的病人,既不拍片,也不做CT,而常常先由他亲自带到放射科做透视,他直接在仪器上看结果,因为透视只要8元,不能做出诊断的再建议拍片。作为结核病和呼吸疾病权威专家,每周都有多家大医院请张和武为重症患者会诊。他外出会诊要么走路要么骑车,远路就坐公交车,从不让人接送更不收会诊费;一件毛衣穿了30多年不舍得换,却每年自费给学生和年轻医生买几百元一套的医学书籍;来看病的外地贫困患者,他领到办公室免费坐诊,临走还给他们“报销”路费;给困难病人送红包,对张和武同志来说是经常的事。温辛1996年就患上了结核病,因为没有持续治疗,到2010年张和武接诊时,病情已十分危重。张和武边写医嘱,边交待温辛的妻子:让患者吃点好的,加强营养。不见对方回应,张和武抬头一看,温妻脸上已经泪水狼藉。原来,从温辛染病失去工作,夫妻俩就没了收入来源,靠70多岁老母亲用退休金接济度日。每月交过房租,剩下的钱支付药费都困难。听完温妻的哭诉,张和武转身默默走出了诊室,把她叫到门外塞了500元钱。季宪裸的母亲陈春菊说:“看到我们经济困难,张和武主任向医院为儿子申请了住院生活补助,并一再叮嘱管床医生,能不做的检查,一律不做。”张和武同志给孩子开的药,每月都只要百把块钱,见他们实在拮据,还分三次塞给她1000元的红包。陈春菊母子为了表达心意,曾想亲手绣个锦旗,红绒布买好了,她拖着病腿跑去镇上三趟,却找不到人写字。淳朴的母子俩,只好上山采了把野花送给张和武。 如今,张和武同志一天看约30个专家号,还有大量“号外”病人。看病时间拖晚了,他反而很不好意思,自己掏钱给病人买盒饭。张和武生活过得较为清贫,但自认幸福指数很高。“能有机会给病人看病,帮病人看好病,觉得很幸福,没有什么比这能让我更高兴!”张和武说。 张和武同志始终心系患者、克己为人,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情怀,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尊重和爱戴。仁爱情怀暖人心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仁爱的情怀。张和武同志十分热爱自己的结防事业,也深爱着自己的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以病人为中心是张和武同志工作的前提。在张和武同志的白大社卜里,总是带着5件宝贝:听诊器、手电筒、棉签,笔和笔记本。听诊器冰凉,他总习惯把接触病人身体的部分檬在手心捂热或是放在衣袖上擦热,才开始检查。给病人撩起衣服做检查,动作都是轻轻的。他从不打断患者讲述病情,总是轻声细语,温柔和气。张和武检查病人从不嫌弃他们脏,结核病人床头都有一个收集痰液的杯子,每次查房,张和武都会凑近痰杯,用棉签搅动痰液,观察痰的状况。一名医生坦言,“这一点,很多医生都做不到。”为咳血病人引流,得有人把病人的脚抬起来,让他保持脚高头低。张和武同志的学生,主任医师曾庆志不好意思地说,病人鞋子很脏,过去他习惯用报纸垫着抬。张和武同志很不高兴,告诫他说:这是对病人的不尊重,家属在一旁看到,会怎么想?来自汉阳的患者张锦说到张和武赞不绝口,32岁的张锦3年前患上难治性肺结核,一度绝望到想放弃治疗,但张和武的一次次亲切的鼓励和开导,让他挺过来了。2011年5月高考在即,彭女士的外甥突发气胸,医生建议休学静养,减少运动和学习,避免操劳,有专家还提出建议休学,不要参加高考,孩子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心情却十分低落。看着外甥难过的样子,彭女士带上他的片子,慕名找到了张和武同志。听完家属的讲述,张和武说,小孩要高考,我到家里去看他。说罢带上听诊器、笔和笔记本老三样就出发了。他给孩子做了详细的检查,结论是,不能剧烈运动,还是可以看书学习的。“考上大学不意味着结束,以后还有很多次高考;考不上也不意味着结束,人生也仍有很多次高考。”从一名中专生到湖北首屈一指的防痛专家,张和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语重心长地劝慰孩子,学习是一生都要坚持的事,不只为了考试。彭女士说,张老的开导,给外甥和他的家人重新鼓起了勇气。孩子病中坚持复习,如愿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 2012年11月14日,张和武同志患戊肝住院,病情危重。在病床上,他念念不忘病人,叮嘱去看望他的同志,一定要把挂他专家号的病人安排好;他还委托另外的专家将自己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认识带到11月17日召开的全市防痛年会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奉献结防谱新篇张和武同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结核病临床专家,同时也是一名结核病预防工作的宣传者、动员者、参与者。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专家,武汉市每次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都要请他参加。他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指导参与制定出科学、严谨、适合于武汉市发展的结核病防治规划,使武汉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全国前列。武汉市从70年代末起先后组织了五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张和武同志作为流调技术指导小组和技术顾问组的核心成员,认真对待流调病例诊断,特别是亲临流调现场。2006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被国家确定为两个全球基金耐多药肺结核病防治项目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成立了专家小组,张和武同志作为专家小组核心成员之一,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参与每一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不良反应的处理。遇到疑难患者他会将病人情况特别记在本子上,然后告诉病人有问题和困难可以找他,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底,江夏区疾控中心结防所为了提高该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请市结防所派专家定期前往指导。张和武同志听说后主动请缨,从2012年2月6日开始,74岁的他每月到江夏区工作一天,既讲解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又帮助会诊疑难病例,还进行带教、指导年轻医生,他的行为让江夏区疾控中心的领导和职工深受感动,也受到患者赞扬。硚口区宝丰街老年科技工作协会是个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民间组织。科协的孙秘书长慕名找到张和武主任,请他提供和修改与结核有关的宣传资料。张和武主任总是热情接待,认真修改材料。当得知科协工作没有固定的经费时,张和武主任毫不犹豫的拿出2000元和一些茶叶,支持科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他还再三叮嘱孙秘书长,告诉科协的同志这个钱是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资助的,不要提他个人的名字。 在55年的从医历程中,张和武同志对技术的刻苦钻研精神,爱病人如亲人的态度,待学子如严父的方法,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品格,深深感染着结防所每一位干部职工,大家都视他为楷模,向他学习,并将他的大爱美德,无私精神代代传承。

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

不严重,我以人格做担保,因为我也是此病,现已全好,正常工作。

你好!病变较严重。肺结核感染期。不治会到残废。如有疑问,请追问。

肺结核病人的饮食调养 肺结核病的饮食调养原则:供给充足热量,供给优质足量蛋白,补充含钙的食物,促进钙化。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帮助机体恢复健康,减少抗痨药物的副作用及帮助钙的吸收。适量补充矿物质和水分,如铁、钾、钠和水分。注意饮食调配,患者不需忌口,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应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者食欲,增加饮 食量。 在肺结核病人采用化疗的同时,饮食必须符合高热量、高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要求。这是因为肺结核患者经常低热、盗汗,甚至咯血,身体日趋消瘦,所消耗的热能很多,再加上化学药物的攻邪作用,其毒副作用对体质亦有损害。按照祖国医学的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理应选营养丰富的饮食。但由于肺结核患者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低下,故饮食的选择宜清淡而忌过于甘肥油腻。诸如鱼类、蛋类、乳品、瘦肉、老母鸡、蜂蜜、花生、莲子、百合、大枣、栗、梨、柿、芝麻、橘、青菜、冬瓜、藕、西红柿、胡萝卜、萝卜、豆类、豆制品等都可选食。 根据中医对肺结核的辨证施治,多认为该病属肺阴虚而虚热阴伤。其治疗应循滋阴降火,对于辛辣香燥之品,因其可助虚热炽盛,耗伤本已枯竭的肺之津液,理当禁用或慎重用。故凡肺结核在短程化疗时,饮食可多选有滋阴退虚热的鳗鱼、鳖、乌龟、黑鱼、鸭蛋、鸭、银耳、甘蔗、菱、黑木耳、海蜇皮、山药、豆浆、香蕉、梨、西瓜等品。凡辛辣生痰助火的葱、韭、洋葱、辣椒、胡椒、姜、八角及油煎和干烧等品应不吃或少吃。对肺结核患者的饮食烹调也要注意方法,一般以蒸、煮、炖、氽等为佳,而煎、炸、爆、烩、炙、炒等法均不宜。

正常人用抗结核药对肝脏都有影响建议您用结核药物的同时每月监测肝功肾功。祝您早日康复

  • 索引序列
  •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怎么写
  •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感悟
  • 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感想
  • 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