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发布时间: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并不一营利为目的,因此会计处理会有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不计量和分配利润;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权益,不得出资者分配剩余资产;不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渐的与世界企业会计同步。而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因为它的主要性质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准则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区别。随着各行业的深化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对其单位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将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模式靠拢。2012年12月19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布,并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丰富,突出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虽然存在较多的不同,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文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联系出发,探讨了两种制度的不同点。为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模式靠拢,对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共性  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组成了现代会计。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会计的作用不断扩大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差异逐渐减小。机构和企业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种系统的会计前提一样,主要表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活动、分段和会计货币。会计原则,这两个都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要素虽然有差异,但其内容和方法大致一致的会计要素,如: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等费用。二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面,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应用具有一致性。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从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看,二者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会计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相同之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制度直接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但是差别还是存在的。    二、两种制度不同点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近,但还是存在较多的差异,这也是由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决定的。两种制度的不同主要有: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的内容、对投资的分类、现金的盘盈与盘亏处理、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涉及税金账户名称、关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存货的发出处理、存货的期末计量、固定资产的盘盈的计量及账务处理、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账务处理、对资产的处置结果的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购进业务的处理、期末结转、编制会计报表。下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1)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不同的。企业会计,基于“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法律形式的交易或事件”,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是表现的重要性原则。根据“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其表现的是谨慎性原则。而且事业单位要求的是“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表现的是全面性,这是企业会计所没有的。  (2)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在企业会计,根据“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单元与一般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活动使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规定在会计系统。由财政部工业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指定的财政部进行规定”企业一般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活动使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规定由财政部确定。由于不同的会计基础,收入和支出反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反映收入在一个财政年度收入实际收到。收入按部门分类:财政补助收入、业务收入、较高收入补贴,下属单位收入,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反映支出,它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发生实际的支出根据功能类:业务支出,到下属单位补贴开支和支付更高的支出、管理和其他费用。  (3)会计要素的内容不同。企业会计中,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组成。事业单位会计中,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者费用、净资产组成。  (4)对投资的分类不同。企业会计对投资的分类是按照投资项目不同进行的。主要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事业单位会计对投资的分类是按持有投资时间不同分类。主要分为一年以内的短期投资和一年以上的长期投资。  (5)现金的盘盈与盘亏处理不同。在企业会计中,现金盘盈,一般是按照报批前和批后进行处理的,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贷记营业外收入、其他应付款。现金的盘亏,一般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现金的盘盈,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贷记其他收入。现金的盘亏,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借记其他支出。  (6)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不同。存货的盘盈和盘亏往往跟现金相似,在企业会计中,存货盘盈,一般是按照报批前和批后进行处理的,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贷记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存货的盘亏,一般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存货的盘盈,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贷记其他收入。存货的盘亏,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借记其他支出。  (7)固定资产盘亏和盘盈的处理不同。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往往跟现金也很相似,在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一般是按照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按照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的时候。按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并且计入当期损益。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一般按照转入待处理资产,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然后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进行报批予以处理的时候,处置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固定资产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的盘盈,根据市场价格的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并据此来确定成本;无法确定市场价值的时候,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8)涉及税金账户名称不同。企业会计中与“应交税金”账户,而事业单位会计中税费计算有关的一般使用“应缴税费”账户。  (9)关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及会计处理不同。企业会计累积折旧,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并且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预计净残值。会计处理是:借记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贷记累计折旧。事业单位会计累积折旧,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对预计净残值不予考虑。会计处理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  (10)存货的发出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对发出存货,计入营业成本。事业单位会计将发出存货,计入营业支出或事业支出。  (11)存货的期末计量不同。存货的期末计量不同,主要在企业会计中,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来衡量。当成本是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根据可变净值进行计量,其中,根据成本之间的差额是高于可变现净值为存货,计量存货跌价,将此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去。但是此类情况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不存在的。  (12)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账务处理不同。在企业会计中,摊销无形资产,分为两种类型:有限和无限的。根据无形资产的准则,其使用寿命有限,应系统地进行摊销金额,摊销金额的方式较多,主要有:直线法,总生产方法等。账务处理是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在持有期。残值的确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的无形资产的生命的终结。事业单位会计中,规定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金额的方式。其账务处理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记“无形资产”。残值并没有相应的详细的规定。  (13)对资产的处置结果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置:在结转成本时,一般应计入营业成本。会计处理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事业单位会计中则在处置资产时,需要表明收入和费用。对于费用的处理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入的处理,则作相反的会计反映,同时还应计算二者差额。  (1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购进业务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中在固定资产等购进时,作一笔分录。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等。事业单位会计中,要作双分录,一是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等”科目;二是作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15)期末结转不同。企业会计期末结转时,收入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年末时还应进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年末时通常利润分配账户有余额。事业单位会计中,则是按取得资金性质的不同。收入类、支出类账户分别转入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年末时,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还应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但是经营结余出现借方余额时,不得进行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同时有三个分流渠道:缴纳企业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事业基金。年末该账户无余额。  (16)编制会计报表不同。企业会计“四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化表。报表全面系统,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给用户,帮助他们做出决策更科学,更合理。事业单位会计“三表”,即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表费用表、财政补贴收入支出。反映了单位的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会计期间的事业成就,预算执行和其他会计信息,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帮助单位领导和管理分析检查各种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财政部门预算按自己的预算进行着,正确的合适支出,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三、结语  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保留了原来的系统框架,丰富了它的内容,给出了相关的财政改革成果。突出制度的公益属性(使用财政资金),需要科学、精细的管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企业会计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利益牵扯的体系太多。事业单位通过会计制度改革其本身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等方面已经更加全面、真实、合理。通过对新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研究,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总结了两种体系直接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更好地理解二者会计制度的内涵,同时为部分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怎么写的呢?写论文一定要自己写的呀,你网络上抄写的话马上就会被发现的呀,被发现的话对你的前途影响比较大的呀。

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  一、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在业务内容和管理模式上的渗透要求其会计规范趋同  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是现代会计的一大特征。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政府及非盈利组织称为预算单位,并按其职能不同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称为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按其内容和性质可称为国有非盈利组织会计。我国采用的这种财政供给型管理方式和报账制会计管理模式是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对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原有意义上的国有非盈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都是对国拨经费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和报告,因而具有相似性,但与企业会计却有明显的差别。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事业单位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后,绝大部分国有非盈利单位一改过去纯国拨经费收支的局面,收支项目和内容呈多元化势态,并强调成本核算,从只注重现金收付走上了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的轨道。这一变化使得国有非盈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差别增大,而与企业会计的差别缩小,甚至在很多方面趋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民间非盈利组织及企业兴办的非盈利组织机构不断涌现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非盈利组织也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结余和技术优势兴办盈利性单位或进行投资、这就使得原来能够划分得非常明确的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公告》第四号《非盈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讲到:本论的对象为非盈利组织,它们的业务以非营业性质为特征,并居统治地位。作者的理解:只有那些具有明显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才适用于其发布的这一概念公告,言外之意:必然存在一些非盈利性不是特别明显的非盈利组织。可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在业务内容和管理方式上的交融与渗透,使得各自适用的会计准则界限变得模糊了。可以推断,我国以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三足鼎立”的会计准则体系格局,会逐渐被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两分天下”的会计准则结构所取代。  二、我国两套会计准则合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两套会计准则合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两套会计准则在内容安排上合一,减少乃至消除按原有规范而造成的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别;二是统一两套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以便综合考虑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前者是决定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合一的关键,也是核心,后者是两套准则合一的保障。关于两套准则制定机构的合一性我们已经做到了,财政部会计司是行使我国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制定权的唯一机构,这为两套准则内容的综合考虑提供了可能和基础。接下来就是其内容是否具有合一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了。要分析这一问题,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我国目前非盈利组织执行有关会计规范的基本情况,然后再从其规范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讨论合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目前我国非盈利组织现状看,有会计规范依据的仅包括国有事业单位,非国有事业单位尚无会计规范可依,但就我们掌握的情况分析,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为不久将通过《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可见,无论是国有非盈利组织还是民间非盈利组织,其会计行为都将纳入到会计规范的范围,且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在国有非盈利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届时自然会纳入企业会计规范的范畴,剩余的极小部分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企业单位兴办及私立研究机构、学校、医院等,其目的主要是盈利,至少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提供盈利资源,这部分机构自然应纳入企业范畴。按照这一情况分析,真正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和组织已经为数不多了,但仍可依其属性分为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两部分。在为数不多的这些非盈利组织中,其会计规范的内容和方法与企业是否具有可合性和必合性呢?对这一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是否具有相同或基本一致的理论指导;二是从现行的会计规范及其改革趋势看,两套会计规范的共性是否远多于个性;三是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的信息使用者是否具有基本一致的信息需求。如果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出于准则制定成本和规范性的考虑,两者合一是必要的,否则是无必要的。  (一)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是否具有相同或基本一致的理论指导  这属于如何建立我国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问题。根据对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的分析,我们认为建立既适用于企业又适用于非盈利组织的理论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从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内容看,其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表等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从各自规范的确认、计量、报告方法和内容看,其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同小异;尤其从《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各项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有者权益同净资产,以及利润和利润分配同结余和结余分配两大方面有所不同。再者,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以及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显然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的原则。因此,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一套对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概念或框架,对诸如会计目标、财务报告要素、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统一表述和说明,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如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分类标准、目的等)进行专门论述,以指导各项准则或制度的制定和修订。  (一)从现行的会计规范及其改革趋势看,两套会计规范的共性是否远多于个性  对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分析不难看出,两套会计准则大同小异,重复多于新意,这为两套会计准则合一提供了可能,而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所谓的几个“新意”中,有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必须保留的特色,如建立净资产概念、实行支出核算等,但有的却是核算上值得改进的地方。下面仅就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三个主要“特点”分析如下:  关于固定资产及修购基金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呈现的特点是:(1)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除非存在未决的待处理固定资产财产损益或未到期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两者永远一致;(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而且除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比照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提取修购基金外,大都依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我们认为这些特点值得商榷。首先,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反映是毋庸置疑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无论固定资产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其价值一定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减少,而且以其历史成本为限,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因而也就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及净资产的真实情况。其次,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是否受到出资人限制的情况。再者,依照现行规定,事业单位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在付清最后一笔租金之前,实际上把固定资产的价值分别反映在负债和净资产中了,负债部分反映应付而未付租金,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租金,从而使得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这一命题失去了存在价值。我们认为,随着非盈利组织从现金收付管理向资源运用管理转变,出资人和管理者都需要掌握关于非盈利组织资源及其运用情况,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求会计提供其可带来未来效益的情况,因而客观上要求比照企业的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和报告。随着权责发生制会计在非盈利组织中运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与固定资产修理有关的会计处理,也完全可以仿效企业的处理方法。非盈利组织固定资产及折旧问题,可以参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93号准则(非盈利组织折旧的确认)的规定,拟定我国非盈利组织折旧问题的会计准则。  关于支出核算问题  支出核算和列报是非盈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的又一大特点。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其主要表现是: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经营支出,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核算和列报。这一要求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无论在自制资产方面,还是在成本费用方面,都要把与未来支出相联系的各具体要素按规定的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如果说,事业单位的全部资金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这种处理是合理的,因为资金提供者需要这方面的信息;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除了财政拨款外,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方面收入或其他收入,用这部分资金安排支出无须按财政要求的列报项目进行报告。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企业的经营收支没有本质区别,对这类业务应从满足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角度出发,比照企业的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硬性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都按现行规定列报,由于实务处理上的困难而会计主体难免“编造”数据,这种数据的有用性必然大打折扣。可行的办法是,将事业支出按出资者要求进行列报,将经营性支出比照企业支出办法进行列报。  关于会计报表问题  与企业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两个最大的特点是:(1)从会计报表体系上看,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2)从具体会计报表的结构上看,资产负债表采用“科目余额表”的结构形式。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表现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1)现金流量表所表现出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不能替代的,这一点无须论述。现在的问题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规范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种类时,却忽视了这一重要内容。我们认为,以现金流量表难度大和事业单位不向出资者分配利润为由而否定现金流量表在非盈利组织中编制的必要性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与会计主体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了解其现金变动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报表。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要是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收支调整为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的收支,所以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事业单位有很多业务就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确定收支的,因而其编制相对比较容易;再说有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作参考,使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更为简单、方便。其次,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对这一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处理,使得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况且会计实务中大量的事业单位自行编制现金流量表已是客观事实。我们认为,非盈利组织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我们可喜地看到财政部会计司拟订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已经将现金流量表作为主要报表内容了。可以预见,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特色”将不复存在。  (2)事业单位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它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这种报表结构沿袭了我国传统预算管理体制下的资金表格式,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也不便于有关方面(如银行)进行分析。因此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改进,使之符合惯例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事业单位会计现存的问题进行纠正以后,现行的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合一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三)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是否应具一致性  要回答这一问题,应首先从信息使用者需求角度分析。作为非盈利组织,其信息需求方主要是出资人和管理层。无论是国有非盈利组织还是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出资人需要掌握关于其所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通过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果等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非盈利组织营运情况、发展能力及项目效率等;管理层需要掌握营运状况、营运效果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规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生成的会计信息得到反映,诸如财务状况、资源获得及耗费、现金流量等。我们认为,国有非盈利组织与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的区别仅在于由其主要资金提供者的身份不同而决定的其服务领域和服务目标的不同,从信息需求者角度看,对其信息的质量要求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应具一致性。另外,在一个具体的非盈利组织,其资金提供者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也可能同时有非政府部门,当资金提供者未具体规定其资金限定的用途时,严格分清其支出中哪些是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源,哪些是非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源很难做到。这说明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国有非盈利组织与民间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分开制定,应将两类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合并制定。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应将企业会计准则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合并制定,而且非盈利组织既包括国有非盈利组织又包括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  三、几点建议  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其更趋完善、科学和国际化;建立我国非盈利组织概念,改变非国有的组织、团体、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无会计标准可遵守的局面。  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归并企业会计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权限,将政府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限加以区分。由现有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并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  抓紧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结论,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将用于指导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规范,结合非盈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非盈利组织的报表要素、报告格式和内容以及净资产分类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提供资本(净资产)保全的确定标准,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理论指导。  加强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建立适应我国政府机构和预算体制改革后的财务报告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分行业、分系统的财务报告提供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报表合并的指南,以满足行业和系统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荆新。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盂凡利。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刘积斌。西方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摘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刘积斌。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刘积斌。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8]张雪芬。预算会计改革思考[J]会计研究,2001,(4)。  [9]陈胜群,陈工孟,高宁。政府会计基础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2,(5)。  [10]舒惠好,王鹏。学习国外成功经验推进中国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改革[J]会计研究,2002,(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杂志

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说,会计类:管理会计研究、现代审计与会计、会计师、当代会计、会计之友、会计与经济研究、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新会计、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预算管理与会计、中国会计年鉴、中国注册会计师、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业会计、中国乡镇企业会计、中国总会计师、金融会计、商业会计。

财务,会计类的报刊杂志:《财会月刊》、《会计师》、《财会学习》、《中国税务》、《财务总监》、《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税务报》、《中国金融报》、 《中国税务报 》、《中国财经报 》、《中国证券报》等报刊。

《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会计师》

《国际会计前沿》我就知道这一本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题目

集团公司的资金内部控制方法与流程研究   房产税税制改革研究   增值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保障税收问题研究   股权激励中的盈余管理研究--以光明乳业为例   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以某发电厂为例   民生银行某分行财务分析   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有用性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市盈率指标在股市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税务风险的某公司的内部控制研究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分析--以科龙电器为例   环境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下面的题目可以帮你写 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会计论文题目其实设计还是源于自己平时是否多读文献,你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有很多关于学术论文方面的知识教程,学习资料比较宝贵,建议多学习总结。会计专业论文还是要分是毕业论文还是一般评职称的小论文,两者题目是不一样的

你网上多找找资料,看哪个好写就写哪个啊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论文

(一)落实岗位责任制会计机构的职责是: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核算,并且进行会计监督,根据财政部门做出的规定,编报预算,组织执行,对各项资金节约使用、统筹安排,确保单位财政工作顺利开展,正如反应预算执行状况,分析财务活动,对国有资产管理予以加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二)强化任职资格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对财务制度、财政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了然于心,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按照规定执行专项资金预算以及部门预算等,对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严格分析检查,从而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无证在岗的会计人员限期取证,否则一律撤换。(三)建设会计从业队伍相关负责人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提供财务制度、财政政策的自觉性,依法理财,强化会计工作领导能力,定期对财务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财务人员的岗位稳定性,从原则上来说,要杜绝身兼数职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专心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工作。其次,财政部门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并且丰富培训内容,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技术、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财政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此同时,还要有计划的招收具备会计专业学历以及懂得业务的优秀人员充实会计岗位,提高会计工作力量。财务部门需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对审计、人事、检查、组织等部门,协调开展考核工作,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基础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预算执行以及财经法规制度落实等,培养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为了规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缺失以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发生,应该在会计备案制的基础之上,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会计工作者进入到资金管理要求高、会计核算复杂、资金量大的单位中,充分利用会计专业人才,从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实行会计轮岗交流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及知识面,原则上来说,工作满五年的会计岗位必须交流,不满五年需要交流的要通过财政部门提出建议。系统轮岗要经由当地财政部门提出,并且上报政府后,经批准方可实施,参与轮岗交流的人员待遇及身份不变。(五)建立监督和奖励机制财政部门要正确发挥其监督职能,对于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及岗位设置情况予以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履职情况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协调配合,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严格处理,其检查结果作为奖罚评价的标准。对于做出卓越成绩的财务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每年对优秀人员予以表彰,建立会计人员积极进取、服务社会、坚持原则的良好形象,确保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Budget accounting is the national budget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is ref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of budget implementation of fiscal funds for the center of professional However,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to, China successfully, and to accelerate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originally planned economy syste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of GongGeiXing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has not conducive to its functions, the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ntire budget budgets not a single form of content and basic accounting unit can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 and budget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perfect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problem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f long-term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程论文

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  一、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在业务内容和管理模式上的渗透要求其会计规范趋同  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是现代会计的一大特征。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政府及非盈利组织称为预算单位,并按其职能不同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称为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按其内容和性质可称为国有非盈利组织会计。我国采用的这种财政供给型管理方式和报账制会计管理模式是与我国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对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原有意义上的国有非盈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都是对国拨经费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和报告,因而具有相似性,但与企业会计却有明显的差别。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事业单位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后,绝大部分国有非盈利单位一改过去纯国拨经费收支的局面,收支项目和内容呈多元化势态,并强调成本核算,从只注重现金收付走上了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的轨道。这一变化使得国有非盈利组织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差别增大,而与企业会计的差别缩小,甚至在很多方面趋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民间非盈利组织及企业兴办的非盈利组织机构不断涌现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非盈利组织也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结余和技术优势兴办盈利性单位或进行投资、这就使得原来能够划分得非常明确的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公告》第四号《非盈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讲到:本论的对象为非盈利组织,它们的业务以非营业性质为特征,并居统治地位。作者的理解:只有那些具有明显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才适用于其发布的这一概念公告,言外之意:必然存在一些非盈利性不是特别明显的非盈利组织。可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在业务内容和管理方式上的交融与渗透,使得各自适用的会计准则界限变得模糊了。可以推断,我国以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三足鼎立”的会计准则体系格局,会逐渐被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两分天下”的会计准则结构所取代。  二、我国两套会计准则合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两套会计准则合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两套会计准则在内容安排上合一,减少乃至消除按原有规范而造成的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别;二是统一两套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以便综合考虑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前者是决定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合一的关键,也是核心,后者是两套准则合一的保障。关于两套准则制定机构的合一性我们已经做到了,财政部会计司是行使我国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制定权的唯一机构,这为两套准则内容的综合考虑提供了可能和基础。接下来就是其内容是否具有合一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了。要分析这一问题,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我国目前非盈利组织执行有关会计规范的基本情况,然后再从其规范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讨论合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目前我国非盈利组织现状看,有会计规范依据的仅包括国有事业单位,非国有事业单位尚无会计规范可依,但就我们掌握的情况分析,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为不久将通过《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可见,无论是国有非盈利组织还是民间非盈利组织,其会计行为都将纳入到会计规范的范围,且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在国有非盈利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届时自然会纳入企业会计规范的范畴,剩余的极小部分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企业单位兴办及私立研究机构、学校、医院等,其目的主要是盈利,至少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提供盈利资源,这部分机构自然应纳入企业范畴。按照这一情况分析,真正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和组织已经为数不多了,但仍可依其属性分为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两部分。在为数不多的这些非盈利组织中,其会计规范的内容和方法与企业是否具有可合性和必合性呢?对这一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是否具有相同或基本一致的理论指导;二是从现行的会计规范及其改革趋势看,两套会计规范的共性是否远多于个性;三是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的信息使用者是否具有基本一致的信息需求。如果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出于准则制定成本和规范性的考虑,两者合一是必要的,否则是无必要的。  (一)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是否具有相同或基本一致的理论指导  这属于如何建立我国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问题。根据对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的分析,我们认为建立既适用于企业又适用于非盈利组织的理论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从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内容看,其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表等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从各自规范的确认、计量、报告方法和内容看,其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同小异;尤其从《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各项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有者权益同净资产,以及利润和利润分配同结余和结余分配两大方面有所不同。再者,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以及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显然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的原则。因此,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一套对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概念或框架,对诸如会计目标、财务报告要素、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统一表述和说明,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如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分类标准、目的等)进行专门论述,以指导各项准则或制度的制定和修订。  (一)从现行的会计规范及其改革趋势看,两套会计规范的共性是否远多于个性  对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分析不难看出,两套会计准则大同小异,重复多于新意,这为两套会计准则合一提供了可能,而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所谓的几个“新意”中,有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必须保留的特色,如建立净资产概念、实行支出核算等,但有的却是核算上值得改进的地方。下面仅就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三个主要“特点”分析如下:  关于固定资产及修购基金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呈现的特点是:(1)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除非存在未决的待处理固定资产财产损益或未到期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两者永远一致;(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而且除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比照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提取修购基金外,大都依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我们认为这些特点值得商榷。首先,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反映是毋庸置疑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无论固定资产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其价值一定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减少,而且以其历史成本为限,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因而也就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现有价值及净资产的真实情况。其次,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无法提供关于固定资产是否受到出资人限制的情况。再者,依照现行规定,事业单位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在付清最后一笔租金之前,实际上把固定资产的价值分别反映在负债和净资产中了,负债部分反映应付而未付租金,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租金,从而使得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这一命题失去了存在价值。我们认为,随着非盈利组织从现金收付管理向资源运用管理转变,出资人和管理者都需要掌握关于非盈利组织资源及其运用情况,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求会计提供其可带来未来效益的情况,因而客观上要求比照企业的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和报告。随着权责发生制会计在非盈利组织中运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与固定资产修理有关的会计处理,也完全可以仿效企业的处理方法。非盈利组织固定资产及折旧问题,可以参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93号准则(非盈利组织折旧的确认)的规定,拟定我国非盈利组织折旧问题的会计准则。  关于支出核算问题  支出核算和列报是非盈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的又一大特点。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其主要表现是: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经营支出,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核算和列报。这一要求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无论在自制资产方面,还是在成本费用方面,都要把与未来支出相联系的各具体要素按规定的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如果说,事业单位的全部资金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这种处理是合理的,因为资金提供者需要这方面的信息;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除了财政拨款外,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经营方面收入或其他收入,用这部分资金安排支出无须按财政要求的列报项目进行报告。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的经营收支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企业的经营收支没有本质区别,对这类业务应从满足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角度出发,比照企业的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硬性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都按现行规定列报,由于实务处理上的困难而会计主体难免“编造”数据,这种数据的有用性必然大打折扣。可行的办法是,将事业支出按出资者要求进行列报,将经营性支出比照企业支出办法进行列报。  关于会计报表问题  与企业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两个最大的特点是:(1)从会计报表体系上看,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2)从具体会计报表的结构上看,资产负债表采用“科目余额表”的结构形式。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表现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1)现金流量表所表现出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不能替代的,这一点无须论述。现在的问题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规范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种类时,却忽视了这一重要内容。我们认为,以现金流量表难度大和事业单位不向出资者分配利润为由而否定现金流量表在非盈利组织中编制的必要性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与会计主体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了解其现金变动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报表。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要是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收支调整为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的收支,所以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事业单位有很多业务就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确定收支的,因而其编制相对比较容易;再说有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作参考,使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更为简单、方便。其次,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对这一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处理,使得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况且会计实务中大量的事业单位自行编制现金流量表已是客观事实。我们认为,非盈利组织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我们可喜地看到财政部会计司拟订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已经将现金流量表作为主要报表内容了。可以预见,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特色”将不复存在。  (2)事业单位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它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这种报表结构沿袭了我国传统预算管理体制下的资金表格式,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也不便于有关方面(如银行)进行分析。因此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改进,使之符合惯例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事业单位会计现存的问题进行纠正以后,现行的两套会计准则体系合一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三)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是否应具一致性  要回答这一问题,应首先从信息使用者需求角度分析。作为非盈利组织,其信息需求方主要是出资人和管理层。无论是国有非盈利组织还是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出资人需要掌握关于其所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通过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果等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非盈利组织营运情况、发展能力及项目效率等;管理层需要掌握营运状况、营运效果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规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生成的会计信息得到反映,诸如财务状况、资源获得及耗费、现金流量等。我们认为,国有非盈利组织与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的区别仅在于由其主要资金提供者的身份不同而决定的其服务领域和服务目标的不同,从信息需求者角度看,对其信息的质量要求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国有非盈利组织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应具一致性。另外,在一个具体的非盈利组织,其资金提供者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也可能同时有非政府部门,当资金提供者未具体规定其资金限定的用途时,严格分清其支出中哪些是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源,哪些是非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源很难做到。这说明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国有非盈利组织与民间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分开制定,应将两类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合并制定。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应将企业会计准则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合并制定,而且非盈利组织既包括国有非盈利组织又包括民间及私立非盈利组织。  三、几点建议  充分吸收和借鉴预算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和改革趋势,尽快修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其更趋完善、科学和国际化;建立我国非盈利组织概念,改变非国有的组织、团体、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无会计标准可遵守的局面。  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和组织下,归并企业会计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权限,将政府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权限加以区分。由现有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并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各司其职。  抓紧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结论,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将用于指导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的理论概念进行统一规范,结合非盈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国际趋势,对非盈利组织的报表要素、报告格式和内容以及净资产分类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提供资本(净资产)保全的确定标准,为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提供理论指导。  加强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建立适应我国政府机构和预算体制改革后的财务报告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分行业、分系统的财务报告提供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报表合并的指南,以满足行业和系统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荆新。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盂凡利。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刘积斌。西方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摘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刘积斌。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刘积斌。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8]张雪芬。预算会计改革思考[J]会计研究,2001,(4)。  [9]陈胜群,陈工孟,高宁。政府会计基础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2002,(5)。  [10]舒惠好,王鹏。学习国外成功经验推进中国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改革[J]会计研究,2002,(5)。

我这里有这个题目,以下题目我可以帮你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会计软件选购策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联分析研究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雅戈尔为例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研究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我国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与建议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及影响固定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探讨中外企业税务筹划比较研究中小企业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基于东风汽车公司的案例分析《作业成本计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研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结构研究房地产业成本控制研究构建信息化的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问题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研究大连CBW公司生产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研究基于新增值税条件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价值链分析论企业全面预算与信息化管理论小企业电算化过程中的风险与防范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浅谈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研究审计重要性及其判断研究天津建华管桩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研究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研究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新所得税法下资产的税务处理制造业企业纳税筹划研究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机制问题研究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研究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基于现金流量表的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基于新增值税条件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控研究审计期望差距及控制研究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联动机制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研究新会计准则下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新审计准则对审计实务的影响研究新所得税法下资产的税务处理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都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笔者通过多年在企业和机关从事会计工作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进行简要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精神实质,并利用它来管好各项会计事务,对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该对比对在企业和机关之间互换工作的会计人员有所帮助。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会计都是指企业会计,而很少人会想到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称预算会计),这与我国的体制有关,社会上企业的数量和事业单位的数量有天壤之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20多万个事业单位及有限的行政单位,而企业的数量则不计其数,但是随着这些年国家在预算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这让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的支出有了更多的关注,自然事业单位的会计向更加透明的方向转变中。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企业会计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的效益直接牵涉到各方的利益。事业单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本身发生的业务的一种记录,并没有对后期的业务有多大的影响。首先谈一谈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   一、定义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单位会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毕业论文网   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核算特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特点:   (1)一般不进行成本(或完全的)核算。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营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2)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会计核算组织结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按照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分为主管、二级和基层单位会计等几级;同时,就单个事业单位来看,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支出方向也不单纯地用于本单位的支出需要。(3)资金(经费)来源多渠道,要为多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在增加,除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及消费者等。(4)资金来源多样化,决定了往往不能单纯以一个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有时要以有特定来源、同时有特定作用的基金作为会计主体。(5)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虽然任何一种会计的结账基础都不可能是固定的、排他的,但应该有一种是基本的。少数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收付实现制,或者是少数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做法,在现实中并不鲜见,但这主要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而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会计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特点。 毕业论文网   企业会计的核算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三、核算的一般原则有所不同   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而企业会计核算会计还注重统一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权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怎么写的呢?写论文一定要自己写的呀,你网络上抄写的话马上就会被发现的呀,被发现的话对你的前途影响比较大的呀。

  • 索引序列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杂志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论文题目
  •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论文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程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