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大全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大全

发布时间: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大全

2006论清初诗人杜濬,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1期,湘潭,湖南2005论《荆钗记》,传统文化研究第12辑,群言出版社,2005年,北京2004论元初山西佛教剧二种,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2004论《猛光王传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苏州,江苏2004《孟子》选论,先秦两汉学术讨论会,2004年5月,东吴大学,台北。后结集出版。2003清代苏州女诗人研究,传统文化研究第11期,白山出版社2003年版。沈阳,辽宁2003元代戏剧四种新解,人文杂志,2003年第26期,大丘大学,韩国。2003清代小说《谐铎》与佛教,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第3期。2003孟子“民贵君轻”新论,2003年10月“东亚人文学研究”国际会议,全北大学,韩国。后结集出版。2003桐城诗人刘大櫆,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3期。2003论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一期。2003论唐前释氏辅教小说,寒山寺佛学,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版。2003论唐代释氏辅教小说《冥报记》,福田,2003年1月号。2003论郑廷玉佛教剧三种,福田,2003年2月号。2002佛经与《罗摩衍那》三题,福田,2002年第三期。2002清代浙西六家之一——钱载,浙江月刊,2002年5月号。2002唐代小说中的法术僧人和另类僧人,苏州铁道师院学报,2002第2期。2002略论唐代小说中的高僧形象,福田,2002年10月号。2002论明代无名氏佛教剧《龙济山野猿听经》,福田,2002年12月号。2002孟子“性善说”新论,东吴哲学,2002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2002苏州风雅缘——清代外地诗人与苏州,传统文化研究,第十辑,白山出版社2002年12月版。论佛经文学作品《智者大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三期。2001清代浙西六家之一王又曾,浙江月刊2001年第一期。2001论诗人杨芳灿,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2001袁枚文章理论研究,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三期。2000论浙派诗人厉鹗,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2000论诗人杭世骏,浙江月刊2000年八月号。2000精灵与人类婚配故事中构件的变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2000论严遂成及其咏古诗,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2000论诗人郑板桥,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六期。2000论诗人吴锡麒,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五期。2000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诗歌创作,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四期。2000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一期。2000论我国旧小说中的地狱与阎王,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三期。2000佛经文学中女性形象概观,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四期。2000佛经恶魔故事代表作简论,福田杂志,2000年七月号,169期。2000中国文学作品化用佛经情节举例,福田杂志,2000年十月号,172期。2000论孟子对士人的社会定位,孔孟月刊,2000年11月号,39卷第三期。200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仙,文史杂志,2000年第3期。1999高教走向世界点滴谈,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教学研究版。1998桐城派与江苏,文教资料1998年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1月号转载。1998论诗人汪中,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五期。1998论晚清宋诗派巨子郑珍,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1997论语七章发微,孔孟月刊,1997年第十一期,第35卷第11期。1997论语导读,大学生必读书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997以色设缘与渔篮观音,文史杂志,1997年第一期。1996明清小说化用佛经情节举隅,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二期。1995文学作品中源于佛经的情节模式举隅,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增刊。1993五通考述,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二期。1993论城隍信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一期。1990论姚燮诗歌创作与其经历、素质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1990二期。1990姚梅伯年谱简编,明清诗文研究资料辑丛,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版。1989贯彻文学史撰写的整体性原则,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二、三期合刊。1987读钱仲联先生三种清诗选注本,苏大学报1987年第四期。1986论清代诗人鲁一同的诗,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二期。1986论广西诗人朱琦,社会科学家,1986年创刊号。1986论姚燮诗歌的主要内容,明清诗文研究论文集,江苏古籍1986版。1986姚梅伯集外诗辑,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第一、第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986清史稿·儒林传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二期、第四期连载。1985姚燮著述考,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二辑。1985论梅曾亮的散文,中国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二期。1985论姚燮诗歌的主要风格,宁波师院学报,1985年第一期。1984论贝青乔的《咄咄吟》,宁夏大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1982论宋湘,明清诗文研究丛刊,1982年第二期。

早期的各种变化幅度不甚显著。在中国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及由此引起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和人们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 《甘肃社会科学》1991(1)。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 《东北师大学报》1994(5)。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读楚辞《渔父》 《文史知识》1994(12)。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睹新春之景 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作欣赏》2001(1)。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学术研究》2002(12)。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大全

《缤纷的生命》([美]爱德华·威尔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lWVtuFaQYAyBmSyPg 提取码:yc7i书名:缤纷的生命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译者:金恒镳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年份:2021-5页数:486内容简介:★爱德华·威尔逊典藏作品。一曲博物学家对地球缤纷生命的赞歌。★达尔文《物种起源》最佳续篇,媲美《寂静的春天》的环保作品,“生物多样性”开山之作。=============================================================【内容简介】我不想就拯救地球对人们进行说教,只想与众人分享自然世界的趣味。它是我们的归属之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德华•威尔逊这是一场生命的盛大冒险,威尔逊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地球上的物种古老、独特而珍贵,每一个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杰作。地球生命既坚强又脆弱,历经五次大灭绝,从绝境中新生、繁衍、变异,才成就了自然界的丰富瑰丽。如今,它们却在人类的手中迅速凋零。威尔逊提醒我们,生物的多样性是维系世界之钥,更是驱动着生物进化的活力。人类应当回归为自然的一份子,珍视生命多样性这个宝藏。这是一部只有博物学家才能写就的精彩之作,被媒体赞誉为“自《寂静的春天》以来ZUI重要的HUAN保著作”。翻开这本书,它将以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真诚,撼动你的心灵。=============================================================【编辑推荐】“ZUI后的博物学家”、生物多样性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威尔逊典藏作品,达尔文《物种起源》ZUI佳续篇,《寂静的春天》以来ZUI重要的HUAN保作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开山之作。生动讲述辉煌伟大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一场对地球缤纷生命的赞歌和挽救。从热带雨林到海底世界,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讲述物种的起源、进化、分化与死亡,描绘生物圈的复杂精妙及其重要性,人类对整个生物圈中的影响已然警钟长鸣。行文流畅优美,案例丰富独到,逻辑清晰紧凑,能够激发读者深入阅读和探索的乐趣,兼具科学QUAN威与阅读品位。内含16页精美彩色插图,记录威尔逊对自然的探索历程,展示自然世界和缤纷物种的曼妙;文中近百幅图表,不仅辅助文意理解,也是一场罕有的视觉盛宴和共鸣。畅销英、德、日等全球多个国家,斩获诸多奖项和荣誉,口碑不衰。荣获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之“年度学术奖”、2016年度“十大自然好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获奖作品、纽约公共图书馆科学类“世纪十大好书”、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推进“生物多样性”成为影响全球HUAN保的重要理念,为唤醒各国人民对生态HUAN保理念的认知做出重要贡献。=============================================================【媒体推荐】一本重要的书……一部对自然选择的惊人发现、对进化和神奇创造力的颂歌……威尔逊从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角度,赞颂了多样的进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这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最权威著作。哈佛大学顶尖的昆虫学者威尔逊,详细讲述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兴起和人类对其造成的巨大威胁。他情词恳切地呼吁人类要拯救动植物的多样性,注定会让所有年龄、所有背景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威尔逊对自然之美与神秘的热情,对科学方法的一贯坚持,以及其卓越非凡的专业地位,为我们贡献了这部自《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著作。——《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这本书语言古典尔雅,科学可信。作者除了对自己科学经历和对大自然亲自体验的生动描述外,还有科学理性的阐述,呈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具科学权威性的散文般语言的好书。——《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从达尔文以来,还没有一个人对生态学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著名保护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本书中说,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贵为国宝的熊猫,还是隐藏于人类视野之外的某种最微小的昆虫,皆是自然母亲最美妙的创造,皆是生命进化中最珍贵的果实。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我们需要自然界,特别是那些看似荒野、实为家园的地方。潘文石 中国生物学界泰斗、“熊猫之父”当代杰出的演化论学者、普利策奖两度得主威尔逊教授,在此生动讲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意义,形成与维持,及其与环境伦理的关系。《缤纷的生命》彰显了当代博物学家的宏大视野和令人钦佩的学术抱负,它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作者简介: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 最具文采的科学家◎ 最博学多识的作家◎ “最后的博物学家”生于1929 年,当今美国生物学界的翘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生物社会学”之父,“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者。目前是哈佛 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先后获得100 多个国际性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的国际生物奖。 1996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 25 位美国人之一。他热心投身环保事业,曾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美国奥杜邦学会颁发的奥杜邦奖章等。威尔逊非常擅长著述,文笔优美,有 30 余部著作,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载《北方论丛》1986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转载。 《论〈离骚〉的情感内涵》,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2期转载。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载《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1期转载。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载《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载《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第1—2期;人大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0年第10期转载。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学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2年转载。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载《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屈原作品的流传与真伪》,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 《话说〈橘颂〉》,载《通化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招魂〉作者补证》,载《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楚辞作家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全面融汇》,载《长白论丛》1993年第3期。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载《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 《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载《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4期。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载《松辽学刊》1994年第1期。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编。 《略说“东皇太一”》,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公木的诗学世界》,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转载。 《读诗札记(六则)》,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6期。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载《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转载。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夏夜的图景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载《名作欣赏》2001年第4期。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载《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转载。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载《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仰望泰山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屈原的诗学》,载《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化》,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载《文史知识》2007年第12期。 《眼观风云浩荡胸怀日月运行——曹操〈观沧海〉赏析》,载《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载《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 《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载《读书》2011年第11期。 《“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载《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4期。 《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5期转载。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载《“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载《〈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景如画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载《文史知识》2015年第1期。 《陶渊明“真意”探微》,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转载。 《公木的“第三自然界”》,载《读书》2018年第4期。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载《儒学文学关系研究》,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8期转载。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与伦理内涵》,载《中国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 〈送张山人归嵩山〉》,载《名作欣赏》2020年第8期。 《〈新华颂——公木诗文选〉序》,载《新华颂——公木诗文选》,长春出版社,2021。 《时代的歌声 战士的情怀——公木诗歌创作述论》,载《诗探索》2021年第2期。 《白诗脞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4期。 《“孤灯挑尽”:宫禁习俗、艺术渲染和人性意义——读白居易〈长恨歌〉札记》,《河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摘抄

检查网络是否通畅。退出上传程序,重启设备。检查文档是否符合网站上传格式要求。拓展:“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

1、《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冬天的池沼》艾青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4、《手推车》艾青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芽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5、《鸽哨》艾青北方的晴天辽阔的一片我爱它的颜色比海水更蓝多么想飞翔在高空回旋发出醉人的呼啸声音越传越远……要是有人能领会这悠扬的旋律他将更爱这蓝色——北方的晴天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回应极目新闻记者表示,针对网上出现的《写真地理》杂志刊发“熟蛋返生孵小鸡”论文一事,该局高度重视,已成立工作组,进驻杂志出版单位进行深入调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发表不了是因为你的信息造假太假了,导致系统识别出来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你的网络太卡了,上传不成功,这时候你需要耐心等待一下,或者换一条网络看看上传能不能顺利上传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是用词出现了一些错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上传不了的原因可能是系统错误或者网络错误,也可能是自己的评价不符合要求。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怎么写

栩栩华生有:人文杂志、《NYT Travel 新视线》等。截至目前,栩栩华生已经有了针对高端时尚的人文杂志《T Magazine》、针对旅行内容的《NYT Travel 新视线》、针对设计内容的《WALLPAPER 卷宗》、针对商务时尚内容的《WSJ 出色》和饮食内容的《FOOD & WINE》等细分内容刊物矩阵。《人文杂志》《人文杂志》创刊于1957年4月,是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 据2020年5月《人文杂志》官网显示,该刊编委会成员27人,编辑部编辑6人、编务1人。据2020年5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人文杂志》共出版文献7804篇、总被下载2218119次、总被引4101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630。据2020年5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人文杂志》载文量为3771篇、基金论文量为1291篇、被引量为23144次、下载量为199268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人文杂志》影响因子为6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2486名。

有点难度 不是很好找切入点 一 定罪与量刑的有关概念 (涉及自由裁量权问题)二 已许霆案为例 (值得司法司考的地方)三 如何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扩张(如何定罪及量刑 危害及意义)

许霆案简介: 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复操作多次。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全额退还赃款8万元。经天河区法院审理后,法院认定其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其自首并主动退赃,故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而潜逃一年的许霆,5万元赃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今年5月在陕西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日前,广州市中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许霆案涉及电子代理人这个新兴的法律角色。但是电子代理人又有什么权利和责任呢? 许霆一案虽属个案,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金融机构应从中得到启示。 一是法律、法规应具有前瞻性。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是 1999 年 1 月 5 日颁布, 从时间和内容上对此案来说已经过将近 9 年,而且当初对 ATM 是等同于金融机构,还是属 于金融机构的一部分,在《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都没有做出定义,从而没能够为法院断 案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因而在出台法律与法规的时候,必须做到具有前瞻性,同时定期修 订和完善,保证法律的深度和广度,与时俱进。 二是应及时出台有关大型器具(尤其是 IT 系统外包)风险管理办法。现在金融机构的 IT 应用系统由于自身开发能力有限,许多大型的 IT 应用系统都实行外包,而其中包括外包 企业的资质和能力,及开发出的 IT 系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系统漏洞、程序不完 善、病毒破坏等。如果没有 IT 系统外包风险管理的法律与法规出台,一旦 IT 系统出现问 题时,责任将很难划分,且 IT 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不是许霆案所能比,造成的损失可能会造 成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 三是金融机构管理 ATM 上存在问题。许霆在 ATM 上作案的时间达 23 小时,作案次 数多达 171 次。 在这个案件上, 被盗金融机构在管理 ATM 上存在相当大的漏洞和安全问题。 当 ATM 出现问题时,未能及时发现,并做出快速的响应。如果被盗金融机构及时发现了问 题,也许就没有“许霆案”的发生。张信用卡、一张判决书、一个年轻人的命运牵动了众人的眼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 处”,一名罪犯必定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与此同时,“许霆案”不但 暴露出某些司法层面在涉及信用卡等新型电子支付手段方面存在模糊之处, 也暴露出国家金 融机构在 IT 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电子代理人按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可以作为订立合同的有效形式。但从维护交易安全出发,电子代理人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方能代表其最终支配权人的意思表示。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拟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其代理人需要以面对面洽谈的方式进行缔约,随着电报、传真、无线通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人们缔结合同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交易成本降低,但是无论通信技术如何发展,人们仍然需要直接参与每一次交易。人文杂志 2000 年第 4 期 书的内容”中, 也使用了电子“代理人”一 词。联合国贸法会对该词的使用, 很可能使 之成为一个普遍接受的术语。 也没有自身独立的利益, 以及承担义务的财 产基础, 所以不可能具有法律人格。 申言之, 电子 “代理人” 不可能具有独立的缔约能力。 然而, 从电 子“代理人” 日益被广泛应用的 势态来看, 却又不能不承认其辅助当事人订 立、履行合同的能力。毕竟这类电子设施中 包含了一些物化了的人工智能。因此, 联合 国贸法会、美国统一州法会等, 对电子“代 理人” 在合同订立中的地位问题, 都作了专 门规定。 国外有些法学家提出, 可将电子“代理 人”的自动应答功能, 等同于自动售卖机。 而关于自动售卖机能否代表设置人的订约 意愿, 已经产生过一些判例。在自动售卖交 易中, 当顾客投入货币或插人磁卡时, 售卖 机会自动作出回应。在这些交易中, 机器不 能像人一样表达意愿, 谈不上有关于要约与 承诺的交流过程。 法院在这些案例中通常认 为自动售卖机的售卖行为, 是设计人先行设 置的意愿的结果, 机器的加入, 并没有改变 这一预设的意思①。所以, 通过自动售卖机 的要约与承诺是有效的。 依此类推, 电子 “代理人”的程序是由人所编制的, 当事人 要通过电子邮件、ED I、因特网址等方式订 立合同时, 都会预先设置好电子 “代理人” 自动应答程序。 如商家可以设定当库存货物 低于某数量时, 电子“代理人”自动向供货 商发出订单的程序。尽管电了“代理人”的 信息自动交流和处理, 都是遵从用户预先设 定好的程序而作出的反应, 当事人也可以在 程序运行过程中随时予以介入。实质上, 这 正说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正是通过事先编 制或认可的程序而得到了全面反映。 因而, 一般而言, 电子“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与 自然人之间直接信息交流订立的合同一样, 但是 无论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根据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均不承认电子代理人是民法上的代理人。电子代理人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不能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它只是合同当事人预先设定的程序,该程序涵养了当事人预先设定的要约、承诺条件、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方式等。国外有些法学家认为,电子代理人在功能上等同于自动售卖机。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11条规定:“(1)就合同的订立而言,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协议,一项要约以及对要约的承诺,均可通过数据电讯的手段表示。如使用了一项数据电讯来订立合同,则不得仅仅以使用了数据电讯为理由,而否定该合同的有效性或可执行性。”1992年,欧共体委员会在其(通过EDI订立合同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可以把对计算机(电子代理人)的运作拥有最后支配权的人,视为计算机(电子代理人)所发出的要约或承诺的责任人。

  • 索引序列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大全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内容大全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摘抄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内容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