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目前《长江大学学报》有两种种独立发行的期刊。分别是:1、《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ISSN:1673-1409。为中文普通期刊。2、《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673-1395。为中文普通期刊。

肖香姣1,2 姜汉桥1 王海应2 魏 聪2 赵力彬2 程 华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昌平区 102249;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作者简介:肖香姣,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压气藏、凝析气藏开发研究。E-mail:xiaoxitlm@。摘 要:裂缝发育程度决定着低孔低渗储层的渗流和产出能力,但由于裂缝发育机制的复杂性,故裂缝 的描述及预测一直是裂缝性油气藏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裂缝的预测方法很多,但在实际应用中都存 在其局限性。构造应力场分析法既严格考虑了裂缝的成因机制,又能较好地与油气生产实际和应用相结合,是裂缝定量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大北气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的实际情况,以单井裂缝描述及分布 特征研究为基础,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出发,通过模型转换建立了与储层地质模型网格完全对应的有限元 分析模型。然后,结合区域古构造活动与岩石力学实验的研究成果,通过连续介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储 层构造应力场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通过优选岩石破裂准则和建立应力场数据与裂缝参数的计算模型,对大北 气田的储层裂缝进行了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构造应力场分析法的裂缝预测结果作为约束条件,通 过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该气田气藏地质特征的双孔双渗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为该类气田的开发方案设计 等研究提供了依据。关键词:低孔低渗;裂缝预测;构造应力场;双孔双渗;地质建模Research on Fracture Prediction and Dual-permeability Geological Modeling of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Taking Dabei Gasfield as An ExampleXiao Xiangjiao1,2,Jiang Hanqiao1,Wang Haiying2,Wei Cong2,Zhao Libin2,Cheng Hua2(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Changping,Beijing,102249;Tarim Oilfield Company,PetroChina,Kora,Xinjiang,841000)Abstract:The degree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fluid seepage and production in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ty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ies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racture,the fracture reservoir are the keystone and difficulty of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fracture prediction,which also have many limitations in The method of fracture prediction by analysing tectonic stress field,in which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fracture is considered strictly,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e oil-gas fiel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well combined,is a effective way to forecast fracture quantitatively in the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that the fra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reservoir rocks of Dabei Gasfield,a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model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 model grid of the reservoir is built by model conversion methods,starting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based on the single well fracture description and the study on frac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n,the reservior tectonic stress field is forecasted and analysed by 3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ntinuum model,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erritorial paleostructure and rock mechanic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rock-craking principle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data and fracture parameters,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structural fracture in reservoir rocks of Dabei Gasfield is On this base,a fine 3D dual-permeability geologic model suitable for the geologic features of this gas field is built through stochastic modeling controlled by the results of fracture prediction with the methods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alysis,and they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gasfield development design of this kind of gas Key words: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fracture prediction;tectonic stress field;dual-permeability; geological modeling裂缝型储层油气藏在我国占相当突出的比例,其产量占整个油气产量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油气生产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进行裂缝特征和分布规律预测研究,对增加储量的动用程度、改善开发 效果、提高我国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整体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的战略意义。低孔低渗储层中裂缝的发育不仅为油气的储集提供空间,而且有助于连通不同类型的储集孔隙,是 控制油气富集和产能的主要因素。在含油气盆地勘探过程中,随着勘探深度不断深入,低渗透裂缝性油 气藏的比例也会随之增加。如何有效地描述和预测裂缝分布,建立合理的双孔双渗地质模型,对提高我 国裂缝型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北气田为例,在单井裂缝描述的基础上,开展 了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预测及双孔双渗地质建模研究,为该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等研究提供了 依据[1]。1 研究区概况大北气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东距拜城县县城28km,南距拜城-阿克苏公 路16km,南部与大宛齐油田相距7km。该气田位于克拉苏构造带的大北-吐北段,东邻克拉1-克拉2 段的克拉-克深区块,西为博孜段,由北至南横跨克深区带、克深南区带、拜城北区带。东西长约 60km,南北宽25~35km,面积约1500km2,呈向南凸起的微弧形背斜构造(图1)。图1 大北气田地理位置及井区构造位置图大北气田储层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岩,埋深大,基质孔隙度<6%、 渗透率<1×10-3μm2,属特低孔低渗储层。在勘探评价阶段,仅有11口探井和评价井,井距2~ 5km,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裂缝发育。2 单井裂缝描述及分布特征[2]1 裂缝产状大北气田产层巴什基奇克组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发育。岩心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大北气田裂 缝以高角度斜交缝和垂直裂缝为主,其中大北1井高角度斜交缝约占60%,低角度斜交缝和垂直缝其 次;大北101井、大北102井和大北202井主要以高角度斜交缝和垂直缝为主,占全部裂缝的75%左 右;大北104井约70%的裂缝为垂直缝,25%为高角度斜交缝。成像测井解释结果表明,大北气田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发育NW-SE走向和EW走向的有效裂缝,其次为NE-SW走向裂缝,从西向东裂缝走向具有逐渐从NE-SW向近EW向偏移的趋势。基于成像 测井资料识别出的高导缝其倾角多分布在50°~90℃范围内,其峰值为60°~80°,即裂缝以高角度斜交 缝为主,垂直缝次之,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不发育,与岩心识别裂缝结果一致。2 裂缝发育规模按发育规模可将大北气田裂缝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岩心宏观裂缝约占20%,大北202井裂 缝开度最大,平均值为16mm。大北102井和大北1井次之,平均值为63mm。大北101井和大北 104井裂缝开度最小,平均值为53mm。微观裂缝约占80%。整体上看,大北1井和大北2井微观裂 缝开度较大,平均值分别为1761mm和1736mm;大北101井和大北102井微观裂缝开度较小,平 均值分别为0514mm和0591mm。各井微观裂缝开度相对大小关系与宏观裂缝基本一致。大北气田巴什基奇克组6口取心井中,观测岩心长度共91m,裂缝共232条,平均裂缝线密度 为05条/m,平均面密度为8m/m2。利用7口井的成像测井资料在巴什基奇克组共识别出597条天 然开启裂缝,井段总长度共3m,平均裂缝线密度为49条/m。总体来看,岩心识别的裂缝线密 度远大于成像测井(前者的分辨率高于后者)。大北104井取心段裂缝最为发育,平均裂缝线密度高达 7条/m,大北202井次之,平均裂缝线密度为91条/m,大北1井、大北101井和大北102井裂缝 密度较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表明,大北103井裂缝最为发育,裂缝线密度为06条/m,其次是大北 101井、大北202井、大北201井、大北104井、大北3井,裂缝线密度范围为2~8条/m,大北 102井中裂缝不发育,裂缝线密度小于1条/m。3 储层裂缝分布预测1 裂缝成因及期次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心观察和测井解释资料,确定大北气田储层裂缝以构造缝为主[3]。结合薄 片,裂缝包裹体、热史-埋藏史研究结果,通过对裂缝产状、充填特征和交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推断 大北气田大致发育4期构造裂缝。第1期是同沉积(同生-准同生)裂缝;第2期为高角度裂缝;第3 期为具有 “二元” 或“三元” 充填结构的高角度(或网状)裂缝;第4期为与第2期裂缝走向近于正 交的高角度开启裂缝。其中,第3期和第4期为有效裂缝。第4期裂缝是最重要的有效裂缝,形成于喜 山运动中晚期构造挤压,是裂缝定量预测的对象[4,5]。2 应力场预测裂缝思路[6~10]利用研究区已有的地质、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建立研究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确定相应的 边界条件、反演标准;结合对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的研究及岩石力学三轴实验结果,确定模型的力学 性质、加载方式、约束条件及岩石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力学分析软件Ansys对储层构造应力场的大小 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破裂准则,开展裂缝分布定量预测研究。3 预测模型的建立目前,三维有限元结构模型大多数是根据研究区储层的构造顶底面数据,通过网格自动剖分来 建立。由于该法所建模型与地质构造模型中的网格非一一对应,不利于数据的前后处理,计算结果 不能直接用于储层裂缝建模。为此,通过解剖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11]和Petrel地质建模软件的网 格组成系统,编制了相应的模型转换程序,实现了大北气田储层地质构造模型向三维有限元结构模 型的精确转换,如图2、图3所示。综合岩石力学实验和测井解释结果[12,13],确定构造应力场数值模 拟所用的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对有限元力学模型进行约束和加载,便可得到储层构造应力场的分 布规律。图2 地质构造模型—有限元结构模型节点转化示意图图3 大北气田101断块储层地质构造模型和有限元结构模型4 预测结果根据模拟结果,结合经典破裂准则[14],建立应力应变与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 裂缝形成初期的定量预测[15~18]。结果显示,大北101断块裂缝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界断层附近的构造高 点上(图4和图5)。现今应力场下虽然不会形成新的裂缝,但是对早期存在的裂缝会有改造和演化变迁作用[21]。因 此,需要对古地应力场下形成的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修正。最后,根据岩心观察统计和测井资料解 释结果,对各层各井的裂缝各项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如有矛盾,需检查修改应力场模拟的边界条 件或应力-裂缝参数定量关系,直至裂缝预测结果与实际统计结果吻合。图4 大北101古裂缝孔隙度分布图图5 大北101古裂缝东西向渗透率分布图4 双孔双渗地质建模1 建模技术流程通过三维地震解释、野外露头和单井岩心、薄片、测井资料等综合分析大北地区的构造、沉积和储 层发育特征,利用Petrel软件建立储层三维构造模型和沉积相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地质认识,通 过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属性(基质和裂缝)模型[20,21]。由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基质模型主 要考虑了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然后利用沉积相控随机模拟方法实现。储层裂缝模型,主要是将构 造裂缝的预测结果(Ansys),通过模型转换导入地质模型作为裂缝约束模型(Petrel),再利用随机模 拟方法实现。2 储层属性建模1 基质属性建模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沉积相的空间分布。因此,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野外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相类型的储层物性参数特征和分布规律,最后分相进行随机 模拟,建立各相储层基质属性参数分布模型[22]。根据以上原则,采用序贯高斯方法模拟基质孔隙度分 布。在对渗透率进行模拟时,首先对其进行对数转换,使其接近正态分布,然后以孔隙度作为约束,采 用序贯高斯方法进行模拟。图6为建立的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图6 大北气田储层基质属性参数模型2 裂缝属性建模裂缝属性参数建模主要以大北7口成像测井拾取的裂缝孔隙度、渗透率参数为基础,结合露头区裂 缝的发育特征,利用储层有限元构造裂缝的预测结果作为平面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方法对裂缝孔隙度、 渗透率进行模拟。图7为建立的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图7 大北气田储层裂缝属性参数模型3 模型可靠性评价1 储量检验根据有效储层下限标准,取孔隙度大于5%,渗透率大于055×10-3μm2的网格为有效网格,并参与储量计算,采用容积法分断块计算模型储量。断块储量互有增减,但差别均不大,整体误差小 于1%。2 属性参数检验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输入参数的分布特征,分析模型是否能较好地反映原始输入参数的分 布特征。将基质和裂缝属性参数的模拟结果与原始数据分布直方图进行对比,发现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 布形态与输入数据基本一致,模型可行度高,符合气藏的地质特征,已应用到大北气藏试采方案研究。5 结论(1)由于低孔低渗致密性储集层以构造裂缝为主,采用地质力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应力场数值模 拟来定量表征裂缝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通过应力场模拟与储层地质建模网格单元的对应性研究,实现了不同软件间的模型转换,使 得有限元构造裂缝的预测结果可直接应用到地质建模中,实现了基质网格和裂缝网格的无缝对接。(3)综合岩心、成像测井和有限元构造裂缝的预测成果,建立了大北气田稀井网条件下符合地质 特点的双孔双渗地质建模,为开发方案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刘卫丽,王秀娟,程洪亮,等三维裂缝预测与渗透率建模研究[J]世界地质,2008,27(3):270~[2]汪功怀,杨希翡,王乐之,等户部寨构造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3):117~[3]张明利,谭成轩,汤良杰,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J]地球学报,2004,25(6): 615~[4]曾联波,漆家福,王永秀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J]石油学报,2007,28(4): 52~56[5]刘洪涛,曾联波喜马拉雅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表现[J]地质通报,2004,23(7):13~[6]Xinmin Song,et Integr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FPaper 64776 Presented at the 2000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2000,9:3~6[7]周新桂,邓宏文,操成杰,等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方法[J]地球学报,2003,24(2):175~[8]李淑恩,张绍辉,岳奎,等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6):38~[9]唐湘蓉,李晶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12(2):25~[10]沈国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24~[11]ANSYS Theory Manual[G]ANSYS Help System,Release [12]丁原辰声发射法古应力测量问题讨论地质力学学报,2000,6(2):45~[13]丁原辰,邵兆刚测定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应力状态试验研究地球科学,2001,26(1):99~[14]戴俊生,汪必峰,马占荣脆性低渗透砂岩破裂准则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4):393~[15]邓攀,魏国齐,杨泳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480~[16]王瑞飞,陈明强,孙卫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特征及微裂缝参数的定量研究[J]矿物学报,2008,28(2): 215~[17]季宗镇,戴俊生,汪必峰,等构造裂缝多参数定量计算模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24~[18]季宗镇,戴俊生,汪必峰地应力与构造裂缝参数间的定量关系[J]石油学报,2010,30(1):68~[19]黄继新,彭仕宓,王小军,等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和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6,27(6):65~ [20]陈烨,蔡冬梅,范子菲,等哈萨克斯坦盐下油藏双重介质三维地质建模[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4): 492~[21]霍春亮,古莉,赵春明,等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J]石油学报,2007,28(6): 66~[22]于兴河,陈建阳,张志杰,等油气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的约束方法[J]地学前缘,2005,12(3): 237~244

刊名:石油天然气学报出版地:湖北省荆州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000-9752  CN:42-1273/TE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石油天然气学报  曾用刊名: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

Zhang Xiang, Zhang Dazhi, Tian Jinwen, Liu Jian, Hybrid Method for 3D Segment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3,12(4):563-566(SCI:730EZ,EI核心:03437694364) Zhang Xiang, Xiao Xiaoling, Peng Sichun, Tian Jinwen, Liu Jia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Med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 2003,3(1):132- Zhang Xiang, Tian Jinwen, Liu Jian,Xu G Applica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Classif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A 2006,8(EI核心收录源刊) Zhang Xiang, Zhang Dazhi, Tian Jinwen, Liu J A Hybrid Method for 3D Segmentation of MRI Brain Images 2002, IEEE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 August 26~30,608-611, 2002, Beijing, China (ISTP: BW17W检索) Zhang Xiang, Tian Jinwen, Peng Sichu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Medical Images C IIGSS-CB The Third Workshop on “MFDecision” Technique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 December 20-22 2002 Sponsored and Organizes b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General Systems Studies China B47-48,2002, Ningbo,C Zhang Xiang HU WenBo, A New Processing Method of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in Mountainous Areas,SEG/EAGE/CPS Beijing’98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1998, 张翔等 基于紧密度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软件学报,2006,5(EI核心收录源刊) 张翔等 模糊支持向量机中隶属度的确定与分析,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 张翔等基于最大熵估计的支持向量机概率建模,控制与决策2006,7, (EI核心收录源刊) 张翔等基于多随机场的遥感图像分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Vol31(8),2003(EI核心: 03427682867) 张翔等 一种确定高斯核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计算机工程 (EI收录源刊) 张翔等,基于觉察上下文的实时档案系统,和谐人机环境(HHME2005),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2005, (EI收录) 张翔等,山区MT资料精细处理与效果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5(EI: 01015500750检索) 张翔等,小波变换在大地电磁测深静校正中的应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EI:03147425081检索) 张翔等, 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医学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2004, 张翔等, 基于相关性的快速体绘制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27(2):33-35。 张翔等,基于VC平台的大地电磁测深交互式解释系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6, 张翔等,带地形的大地电磁测深联合二维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2,

在国内、外核心及权威期刊上已和即将公开发表论文47篇;专著2部,译著1部。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文摘收录引用(SCI、EI、美国石油文摘、美国地质文摘等)。2、第一作者专(译)著 正反转构造综合分析原理和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6-1/TE2625; 复杂断块油田非均质油藏精细描述—以中原胡状集油田为例,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1年,ISBN 7-5021-3555-1/TE2624; 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编译),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作者,2000年,ISBN 7-5021-2964-2/TE2301; 正反转构造成因类型,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3, N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N 2(EI、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俄罗斯科学文摘收录); 裂谷盆地转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国外油气勘探, 1994, N 松辽盆地“T2”断层系及青山口早期伸展裂陷,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N 塔里木盆地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新疆石油地质, 1995, N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N 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与油气,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N 3(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N 3(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天然气工业, 1996, N 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N 正反转构造类型及其研究方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N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7,N213.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主要断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新疆石油地质,1997,N414.底辟构造成因类型,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N415.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N1(美国石油文摘收录) Structural style and its rel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英国),1998,V15,N1, 第 一作者, ISSN—0264—8172(99年被SCI、EI全文收录, 湖北省石油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正反转构造分类,新疆石油地质,2000,N118.大港油田大张坨断层三维封闭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N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新疆石油地质,2002,N 辽河盆地构反转构造发育特征,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2002,N 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特征,同济大学学报,2004, N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盆地发育, 海洋地质与第四系地质,2003, N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地质科学,2005,N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长构造格架与油气聚集, 地学前缘, 2004, N 扬子地块东南陆缘寒武系上升流沉积特征,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N426 正反转构造的动力学成因,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N 4 Thermochemical suphate redution in Cambro-Ordovician carbonates in Central Tarim,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英国),第二作者,2001年,V18,N2,ISSN-0264-8172(2001年被SCI、EI全文收录); 扬子地块东南古生代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胡7南断块沙三中8注水前后流动单元模型,海洋石油,2005,N229.松辽裂陷盆地反转期构造分析,中国海上油气,2004,N430.柴西地区逆断裂类型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新疆石油地质,2004,N631.柴达木盆地西部褶皱构造类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N532.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样式及叠合关系,海洋石油,2005,N133.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N334.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成藏条件对比,天然气工业,2006,N435.储层构造建模--以h12沙三中4-8砂组建模为例,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N136.泌阳凹陷Tg和T_5~6构造应力场分析,海洋石油,2005,N337.六盘山盆地与酒西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对比,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N138.系统分析评价断层封闭能力的思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N239.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与地层组合特征,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1,N 塔西南坳陷油气与圈闭控油作用,断块油气田,第二作者,2001, N 断层封闭性系统时、空分析的思路,石油勘探与开发,第二作者,2003,N542.毕业班岗前教育浅析,红旗出版社, 本科评估推动了实验室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红旗出版社, 验室建立与管理,红旗出版社,2001年 提高综合地质实习的实践教学质量,红旗出版社,2001年 构造地质实习的做法与体会,红旗出版社, 2001年六、科研奖励及荣誉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断层封闭性评价系统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一)(2)《正反转构造系统分析方法》(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3)《胡41一胡83井区油藏精细描述》(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序第一)(4)《西部前陆盆地勘探测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序第五)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你们都以为老师不上网吗,记得把楼盖起来哟

这个可就太多了看你想看哪一类的 有新闻类的比如中国石油报有技术类的期刊 比如说 石油仪器看你需要哪一类的

长江大学学报分为社会科学版以及自然科学版,其中:1、《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社会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由《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创刊)和《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创刊)合并更名而成,ISSN1673-1395,CN42-1740/C,双月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2、《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自然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 2004 年创刊, ISSN 1673-1409 , CN 42-1741/N ,月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目前《长江大学学报》有两种种独立发行的期刊。分别是:1、《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ISSN:1673-1409。为中文普通期刊。2、《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1673-1395。为中文普通期刊。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订购

你们都以为老师不上网吗,记得把楼盖起来哟

谢谢关心,我们还活着

还不错 好评哟亲

《石油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田化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然气工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钻采工艺》 《油气储运》 《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机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炼油设计》 《油气田地面工程》 《钻采工艺》 《石油化工》 《新疆石油地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要求

《石油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油田化学》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然气工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石油钻采工艺》 《油气储运》 《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机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炼油设计》 《油气田地面工程》 《钻采工艺》 《石油化工》 《新疆石油地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石油钻探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是CSCD扩展期刊。CSCD分核心库和扩展库。

  • 索引序列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订购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