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至少举出4种主要的生态学期刊

至少举出4种主要的生态学期刊

发布时间:

至少举出4种主要的生态学期刊

有本《世界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报、土壤、植物学报

世界生态学

生态学很广,有很多分支,像什么生物,植物,地理,环保啥的都算这类,你可以根据论文类别来找对应的刊物,地球科学前沿等等 。

生态学的主流期刊有哪些?试举出两位代表性的生态学家?

基本信息罗伯特-梅(R May )1936年1月生于澳大利亚。1956年本科毕业于悉尼大学,1959年23岁时就在悉尼大学获得了理论物理学博士。后在悉尼大学任教,并成为物理学教授,直到1973年转到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接替原Robert MacArthur的位置。1988年起转到英国牛津大学动物系。1995-2000出任Chief Scientific Advisor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大不列颠政府首席科学顾问),2000年12月出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获得的科学荣誉1979年,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84年,美国生态学会,MacArthur奖1991年,林奈学会,林奈奖章1992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克拉夫奖(生态学的诺贝尔奖)1998年,Balzan奖(由意大利总统颁发)2001年,Blue Planet奖主要科学贡献1973年出版的专著“模型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在该著作中,梅一反当时人们普遍的认识,提出越是复杂的系统,各个物种越难趋于稳定,其种群大小的波动越大。应该注意,梅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种群稳定性,而生态系统指标(如群落总生物量)的稳定性问题却可能是另样的。梅首次表明,一阶非线性差分方程的动力学行为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从稳定点到周期振荡再到混沌,均有可能。尽管几个数学家几乎同时独立地发展了混沌理论,但可以说是梅1976年在Nature发表的论文(以及以后的系列工作)开创了生物学中“混沌动力学”这个新领域。梅还首次把环境随机性和空间异质性纳入到种群动力学模型当中,并据此探讨了一些生态系统管理中的种群数量变动问题;通过数学模型对昆虫寄生蜂野生种群的周期波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梅的研究兴趣除基础理论生态学研究外也开始向应用领域倾斜。他与Anderson合作,系统地研究了病毒和细菌如何影响寄主种群以及它们的分布等问题,对公共卫生政策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研究了艾滋病扩散的条件,利用简化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预测艾滋病蔓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梅也起到了领导者之一的作用。 Ilkka Hanski教授,1953年2月14日出生,1976年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197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然后一直在赫尔辛基大学工作;1993年起正式任生态学和动物学教授,1995年起任芬兰科学院研究教授。他所领导的研究群体1996年被芬兰科学院确定为“杰出研究中心”。Hanski教授是种群生态学领域的权威,尤其是在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生态学领域内,更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专家,发表了200余篇高水平论文,已编辑出版了4本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专著。他目前担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方面的DIVERSITAS规划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过(或正在担任)8种国际著名生态学学术刊物的编委。他所获得的荣誉称号包括:1998, member of the Academia Europaea;1999, Prize in Terrestrial Ecology, International Ecology Institute (ECI);1999, President's Gold Medal, The 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2000, foreign member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2000, Balzan Prize2001, Sewall Wright Award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aturalists2001, member of the Finnish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Hanski教授还与中国的学术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名誉委员。他与国内的雷光春教授(北大)、张大勇教授(北师大)有着紧密的学术交往,同时在我国国家基金委资助下还开展了网蛱蝶集合种群的合作研究。 植物资源分配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不争的第一。比较全面的研究了植物繁殖、生长以及防御等等各种活动涉及到的资源分配,及其在不同生境条件中的可塑性。在植物生理学,以及全球变化下的植物反应也有较多的工作。 EP Odum (1913-)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的博士。1947开始执教于University of Georgia 。1953 出版了经典著作《Fundamentals of Ecology 》(国内翻译为《生态学基础》),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并一直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服务等生态学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生物“冗余”概念,引起世界范围的反响(见动植物板块的“生物的冗余“一帖)。1977 获得泰勒奖(Tyler Award ),1988获得瑞典科学院颁发的克拉夫奖(Craafort Prize。生态学的诺贝尔奖)。现在已经退休了。 Brain Morton教授是香港海洋生态学学会的创始人,曾任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所长,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学系首席教授,香港世界自然基金会教育分会主席,香港政府环境保护顾问委员会“陆地与海洋污染”分会副主席,香港海岸公园与保护区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污染研究与监测委员会香港代表,亚洲渔业学会创始人之一,联合国环境计划英国委员会委员。至今已培养39名博士研究生及37名硕士研究生。1979年出版了香港第一部有关生态保护的书籍“The Future of the Hong Kong Seashore”,到目前为止,共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关生态学、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论文370多篇,科学评论9篇,专著20部,专著章节16个,及其他出版物若干。此外,为了肯定及尊重他在生态学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共有13种生态分类学名称以Morton命名。2003年退休回到英国后,本着科学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Morton教授将自家的地下室改造成实验室,继续开展科学研究,不遗余力地为创造更好的全球及区域生态环境而工作。

有本《世界生态学》

世界生态学

生态学主要期刊

世界生态学

生态学很广,有很多分支,像什么生物,植物,地理,环保啥的都算这类,你可以根据论文类别来找对应的刊物,地球科学前沿等等 。

我对你很好奇

重点核心:《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一般核心:《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

列举国内外的重要生态学专业刊物

安全与环境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经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等

生态学杂志

重要英文期刊:

Ecology Letters不管怎么算,都不能不算上 Ecology Letters,应为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我国学者发表在该刊物上的文章不到 40 篇。其期刊 5 年平均影响力 11 以上。

列举国内外的重要生态学专业刊物的著作

据肖笃宁的统计,从1990年到1996年的短短7年内,景观生态学外文专著即达12本之多(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通讯,1996,1)。其中影响较大的有M G Turner和RHGardner 主编的《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一书(1990)和RTTforman的《土地镶嵌-景观与区域的生态学》(1995)以及ISZonneveld的《土地生态学》。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一篇是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1985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第3期发表了陈昌笃《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986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该文扼要地介绍了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其在北美的研究状况,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工作的真正起步开始于1990年以后。1990年,肖笃宁等在《应用生态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该文是中国学者参照北美学派的研究方法而开展的景观格局研究的典范著作。同年景贵和出版了《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论文集。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所有研究单位都相继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绝大部分的科研工作也从国家统一下拨经费、自主设题研究,转为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审议通过之后批准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新的体制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该委员会批准的研究项目,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特点。据统计,从1992-1995年的4年间,通过该会的地理学科部与生态学科部共设立了14个有关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项目。正是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得中国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向了更深入的程度,也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主要有: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1995)、《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1995)、《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1996)、王仰麟《渭南地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995)、《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1996)、陈利顶《景观连接度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应用》(1996)、《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1996)、王宪礼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1997)、马克明等《景观多样性测度:格局多样性的亲和度分析》(1998)、邵国凡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森林景观动态的研究》(1991)。在大批论文涌现的同时,也出版了几本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专著,先是在1989年10月举行的中国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之后,1991年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论文集《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之后1993年又相继出版了三本景观生态学的专著,它们分别是许慧、王家骥编著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董雅文编著的《城市景观生态》、以及宗跃光编著的《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森林景观的研究其内容包括森林景观结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森林景观动态及群落生态效应、森林边际效应及动态、森林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森林景观生态研究是中国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较早的领域之一,研究工作也卓有成效。彭小麟于1991年就提出森林景观中的边缘效应影响问题;而徐化成(1994)、刘先银等(1994)则是林业工作者中较早将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应用到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学者。之后,以郭晋平等人为代表的课题组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森林景观动态及其群落生态效应的研究》首次对森林景观生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也是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臧润国等(1999)则主要探讨了森林斑块动态与物种共存机制及森林生物多样性问题。此外,马克明等(1999~2000)对北京东灵山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森林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刘灿然等(1999~2000)对北京地区的植被景观斑块特征等也都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探索。199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徐化成主编的《景观生态学》教材。1996年5月又于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在会议召开的同时,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1998年又在沈阳成功举行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可以预见,景观生态学在中国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有本《世界生态学》

世界生态学

  • 索引序列
  • 至少举出4种主要的生态学期刊
  • 生态学的主流期刊有哪些?试举出两位代表性的生态学家?
  • 生态学主要期刊
  • 列举国内外的重要生态学专业刊物
  • 列举国内外的重要生态学专业刊物的著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