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殖与发育杂志投稿经验

生殖与发育杂志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生殖与发育杂志投稿经验

A、通过分析可知,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不是婴儿的出生,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D正确.故选:B.

青蛙的生殖、胚胎发育和变态(见图)青蛙的生殖期是在每年的4—5月间。 蛙类行体外受精,较鱼类进步之处是具有“抱对”现象。“抱对”持续数小时,甚至多达数日之久,雌蛙在抱对的刺激下,随即排出贮存在子宫里的成熟卵子,与此同时,雄蛙也将精液排出,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抱对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证了卵子和精子的同时排出。观察表明,没有抱对,雌蛙的正常产卵就不能实现。此外,由于雄性在拥抱雌性时,两性的泄殖腔孔紧相靠近,因此精液可直接排在卵上,这就会增加了卵的受精机会。蛙一次排卵可达5000粒。 青蛙的卵外包被着胶质膜,遇水即膨胀,且彼此相连,结成大团的卵块,蟾蜍的卵则包在长条状的胶质膜内,状似长串的“粉条”(见图)。 胶质膜能起保护卵的作用,又能使卵有较为良好的发育条件。柔韧的胶质膜是对机械性刺激的最好的缓冲物,特别当卵粘附成大团时,还可以避免被动物所吞食;胶质膜也阻碍卵与卵之间的接近,因而使卵有更充分的氧气条件;透明的胶质膜可以聚集阳光的热量,提高了卵孵化时的温度。因此,胶质膜是一种适应于水中繁殖的进步性结构。 受精后约3—4小时,受精卵即开始分裂,蛙的卵裂为不等的全分裂,这是由于卵黄分布的不均匀,因而卵裂的情形和文昌鱼有所不同。卵黄集中在卵的下部,呈黄白色,称为植物极卵的黑色向上的部分,称为动物极黑色素较多,对于吸收日光热力,促进卵的发育是有益的。动物极细胞分裂的快,细胞小;植物极细胞分裂的慢,细胞大。在卵裂到相当多的细胞时,即形成囊胚,其中的空腔,称囊胚腔由于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故逐渐将植物极的大细胞包入,同时植物极的大细胞内陷,外包与内陷相结合,形成原肠胚。原肠腔逐渐代替了囊胚腔。原肠胚发展到后期,在胚胎的背面开始形成神经管,这一时期的胚胎即称为神经胚。从神经胚继续发育,胚胎约长到6mm时,即冲破胶膜孵出成为独立生活的蝌蚪。三胚层分化成各器官系统的情形和前述大致相似。 蛙卵从受精到发育成幼体——蝌蚪约经过4—5天。刚孵出的蝌蚪先以前端的吸盘附着在水草上,随后即能在水中自由游泳。蝌蚪有一条侧扁的长尾作为运动器官,也有与鱼类相似的侧线器官。头的两侧最初具有3对羽状外鳃(见图), 以后,外鳃消失,在外鳃的前方产生具有内鳃的鳃裂,被鳃盖褶包起,以一个鳃孔通体外,作为呼吸器官。蝌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和鱼近似(见图): 没有四肢,用尾游泳,有侧线,用鳃呼吸,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弓为4对,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在蝌蚪期由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前肾管作为输尿管,已具有雏形的生殖腺。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如矽藻、绿藻等。消化道呈螺旋状盘旋,其长度约为体长的9倍,各部分的分化不明显。蝌蚪的上下颌具有角质结构,有齿的功能,另外在口的上下部皆生有横列的细齿,其数目和排列方式,随种类而异,是进行蝌蚪分类的一个标准。此外,口外缘具多数小乳类,可能为味觉感受器。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即开始变态在变态期,是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转变为适应陆栖的深刻改造过程。在外观上,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成对的附肢代替了鳍。内脏各器官以呼吸器官的改变最早,当蝌蚪尚用鳃呼吸时,在咽部靠近食道处即生出两个分离的盲囊,向腹面突出,成为肺芽。肺芽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其前面部分互相合并,形成气管。随着肺呼吸的出现,其循环系统也相应地由单循环改造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第四对人鳃动脉(相当于胚胎期的第六对动脉弓)发育成为肺动脉。心脏逐渐发展成为两心房一心室。排泄系统出现了中肾,代替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变态后的幼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消化道由原先呈螺旋状盘曲的肠管转变成为粗短的肠管(见图)这时肠管的长度仅为体长的两倍。 胃、肠的分化也趋明显。随着尾部的消失,蝌蚪的体长大为缩短,此时,幼蛙就能到陆地上生活了。由孵化出蝌蚪到变态完成,大的需时3个月左右。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3年。 下面将蝌蚪与成体列表加以比较。 表1 蝌蚪与蛙成体的比较 青蛙一生的转变,有助于使我们了解最初上陆的动物身体结构是如何改造的;也反映了它们的祖先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即由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反映了脊椎动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由水栖到陆栖类型的过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有机体的胚胎向成熟的有机体的逐步发育同植物和动物在地球历史上相继出现的次序之间有特殊的吻合。正是这种吻合为进化论提供了最可靠的根据。”

生殖与发育医学杂志投稿经验

创新医学网的绿色通道,你可以了解一下,专业的投稿机构,挺权威的,稿件有问题的话,还有专家老师免费帮你修稿

说实话,自己投稿发表论文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找代理成功率很高很多!医学杂志投稿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一般的话你这样的发表医学类的SCI,建议你发表这些: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652   Gene 319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146  CLINICAL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075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764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599  Medical Oncology 468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542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551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34  NEUROL SCI 783

首先,要确定好发什么级别和研究方向的文章,然后找到相应的期刊、杂志。然后投稿过去,等到收录用通知即可。 但是,想发医学类核心期刊,确实是比较困难,原因: 1、为了评审核心期刊,应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各类审核,多数想要寻求发展的期刊,不断压缩版面,稿件质量精益求精,这导致论文被退稿或返修的几率大幅增加。 2、面对年审等突发时间,杂志的刊期会出现突发变动,可能原本已经计划出刊的文章会推迟见刊,作者应为各种因素预留时间,避免因意外情况导致的延期出刊。 核心期刊正常的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且审核严格,退稿、返修几率更大,这意味着在流程上耗费的时间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竞争更加激烈,即使被录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找些代理机构还是要快些。我去年评职称,就查阅了中文中文期刊在线,发了篇临床医学的,见刊还是蛮快的。

生殖与发育医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A、通过分析可知,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不是婴儿的出生,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D正确.故选:B.

青蛙的生殖、胚胎发育和变态(见图)青蛙的生殖期是在每年的4—5月间。 蛙类行体外受精,较鱼类进步之处是具有“抱对”现象。“抱对”持续数小时,甚至多达数日之久,雌蛙在抱对的刺激下,随即排出贮存在子宫里的成熟卵子,与此同时,雄蛙也将精液排出,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抱对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证了卵子和精子的同时排出。观察表明,没有抱对,雌蛙的正常产卵就不能实现。此外,由于雄性在拥抱雌性时,两性的泄殖腔孔紧相靠近,因此精液可直接排在卵上,这就会增加了卵的受精机会。蛙一次排卵可达5000粒。 青蛙的卵外包被着胶质膜,遇水即膨胀,且彼此相连,结成大团的卵块,蟾蜍的卵则包在长条状的胶质膜内,状似长串的“粉条”(见图)。 胶质膜能起保护卵的作用,又能使卵有较为良好的发育条件。柔韧的胶质膜是对机械性刺激的最好的缓冲物,特别当卵粘附成大团时,还可以避免被动物所吞食;胶质膜也阻碍卵与卵之间的接近,因而使卵有更充分的氧气条件;透明的胶质膜可以聚集阳光的热量,提高了卵孵化时的温度。因此,胶质膜是一种适应于水中繁殖的进步性结构。 受精后约3—4小时,受精卵即开始分裂,蛙的卵裂为不等的全分裂,这是由于卵黄分布的不均匀,因而卵裂的情形和文昌鱼有所不同。卵黄集中在卵的下部,呈黄白色,称为植物极卵的黑色向上的部分,称为动物极黑色素较多,对于吸收日光热力,促进卵的发育是有益的。动物极细胞分裂的快,细胞小;植物极细胞分裂的慢,细胞大。在卵裂到相当多的细胞时,即形成囊胚,其中的空腔,称囊胚腔由于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故逐渐将植物极的大细胞包入,同时植物极的大细胞内陷,外包与内陷相结合,形成原肠胚。原肠腔逐渐代替了囊胚腔。原肠胚发展到后期,在胚胎的背面开始形成神经管,这一时期的胚胎即称为神经胚。从神经胚继续发育,胚胎约长到6mm时,即冲破胶膜孵出成为独立生活的蝌蚪。三胚层分化成各器官系统的情形和前述大致相似。 蛙卵从受精到发育成幼体——蝌蚪约经过4—5天。刚孵出的蝌蚪先以前端的吸盘附着在水草上,随后即能在水中自由游泳。蝌蚪有一条侧扁的长尾作为运动器官,也有与鱼类相似的侧线器官。头的两侧最初具有3对羽状外鳃(见图), 以后,外鳃消失,在外鳃的前方产生具有内鳃的鳃裂,被鳃盖褶包起,以一个鳃孔通体外,作为呼吸器官。蝌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和鱼近似(见图): 没有四肢,用尾游泳,有侧线,用鳃呼吸,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弓为4对,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在蝌蚪期由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前肾管作为输尿管,已具有雏形的生殖腺。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如矽藻、绿藻等。消化道呈螺旋状盘旋,其长度约为体长的9倍,各部分的分化不明显。蝌蚪的上下颌具有角质结构,有齿的功能,另外在口的上下部皆生有横列的细齿,其数目和排列方式,随种类而异,是进行蝌蚪分类的一个标准。此外,口外缘具多数小乳类,可能为味觉感受器。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即开始变态在变态期,是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转变为适应陆栖的深刻改造过程。在外观上,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成对的附肢代替了鳍。内脏各器官以呼吸器官的改变最早,当蝌蚪尚用鳃呼吸时,在咽部靠近食道处即生出两个分离的盲囊,向腹面突出,成为肺芽。肺芽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其前面部分互相合并,形成气管。随着肺呼吸的出现,其循环系统也相应地由单循环改造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第四对人鳃动脉(相当于胚胎期的第六对动脉弓)发育成为肺动脉。心脏逐渐发展成为两心房一心室。排泄系统出现了中肾,代替前肾执行泌尿功能。变态后的幼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消化道由原先呈螺旋状盘曲的肠管转变成为粗短的肠管(见图)这时肠管的长度仅为体长的两倍。 胃、肠的分化也趋明显。随着尾部的消失,蝌蚪的体长大为缩短,此时,幼蛙就能到陆地上生活了。由孵化出蝌蚪到变态完成,大的需时3个月左右。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3年。 下面将蝌蚪与成体列表加以比较。 表1 蝌蚪与蛙成体的比较 青蛙一生的转变,有助于使我们了解最初上陆的动物身体结构是如何改造的;也反映了它们的祖先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即由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反映了脊椎动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由水栖到陆栖类型的过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有机体的胚胎向成熟的有机体的逐步发育同植物和动物在地球历史上相继出现的次序之间有特殊的吻合。正是这种吻合为进化论提供了最可靠的根据。”

生殖与发育医学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是什么类型的?小说,散文,杂文,评论,还是……论文?= =投稿想不想要稿费,还是纯粹为了发表评职称积累资本之类的?

达晋编译-专业的SCI论文服务机构为您解答:一般的话你这样的发表医学类的SCI,建议你发表这些: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652   Gene 319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146  CLINICAL & TRANSLATIONAL ONCOLOGY 075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764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599  Medical Oncology 468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542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551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34  NEUROL SCI 783

生殖与发育杂志投稿

还在傻乎乎的想学微生物啊,你有没有考虑过学完了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即使你考上了研,前途也一片黯淡。从过来人的角度我劝你赶快转行,跳出这个火坑。以下是一个学生物的前辈的肺腑之言,这里转发一下。虽说这位前辈好像应该是在欧洲的留学生,但欧美的学生物的都惨成这样,你以为国内的就会好到哪里去。况且这些欧美的生物博士们找不到工作全都回国,国产的土硕士,博士怎么和这些人竞争。清醒些吧,还在学生物类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赶快转行,早转一天,少痛苦一天。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你搜一搜就知道了。 [转帖]反正粘上生物这两个个字就注定要比很多其他专业悲催很多。主要是90年代开始太多鼓吹生物技术怎么怎么样,什么21世纪重要科技支柱之一,整个世界上太多的人去学生物了。造成目前的就业状况是僧多粥少,职位竞争的状态已经不是能用激烈来形容了。几年前的统计,美国有70-80%学生物方向的留学生最终都转行了。欧洲稍好一些,但也不会好到那里去。中国? 转行的更多吧。中国的生物产业本来就比欧美弱很多。由于工作机会稀少,大部在国外学生物的只能不停得待在学校往下读书,上完硕士上博士,上完博士再做博士后。而这时,只有少数非常出色的人可以在学校继续待下去当助教,副教授,还有少数优秀的人可以找到公司研发部的位置。剩下的,如果想在国外待,只能想着转行,或者干脆放弃在国外的一切,回国找个大学的工作。而现在在国内学生物的也是人满为患,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只要发过5片文章以上的海龟博士了,再过几年天知道会什么样子。而在生物博士里成为少数非常出色的人你知道意味着什么? 必须每天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写文章,很多周末还要泡在实验室里。基本天天就像在高三的生活。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好导师,在一个不差的课题组里。只有这样,你的发表文章数才可能比别人多,走在别人前面。相比同龄人在别的行业,这么努力的人一般是为了向经理,总裁奔的,若只是当个一般员工,朝九晚五的生活就行了。而在生物这个行当,这么努力只是为了保住位置,否则就等着喝西北风吧。所以一旦踏入生物这个行当,你就要准备好和朝九晚五的生活说拜拜,否则还是趁早离开。总之,如果自己真的是对生物专业有极大的兴趣爱好,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那么加入这行还行。如果只是想给将来找个稳定职位混口饭吃,那么千万别糊里糊涂得踏进来,如果不幸你已经是生物专业了,试试一年内能不能找到工作,如果找不到,那么尽快转行吧。不要再傻乎乎的去读博士,读博士后,越往后拖,你越后悔。其实不光是微生物,象学植物的,动物的,生物化学的,分子生物学,生物纳米材料等,都是越往上学越窄的路,大部分人只能憋在学校,想从学校出来的很多人最后只好转业。这些专业毕业找到合适位置相当难。首先,欧洲现在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一直没有缓过来。大多数公司都是处于缩减,或最多持平的状况,这就意味着总体上公司的职位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多。市面上能看到的职位招聘,大部分都是由于职员跳槽,或产假,或退休而空出来的,所以新人要进入这些位置只能凭运气等。你只能求老天保佑那些和你背景相似的前辈们出各种问题离开那个岗位,然后你才有机会挤进去。对于博士及博士后来说,还有条路是待在大学里混。但目前大学的状况实在不乐观。2009年,欧洲多国政府就宣布消减各个大学的经费。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学校很多的系里,n个博士争那么一个博士后位置,而几个博士后争那一个副教授位置。但没想到最后有了副教授的头衔一点用都没有,政府只给你这个系每年那么些钱,所以规定了你这个系能有几个教授,几个副教授,再多出来的副教授怎么办呢? 只好让他们自己去申请研究经费来养活自己,研究经费的申请比要饭还难,一般研究经费申请的中率不到10%。申请不到研究经费的副教授就只能失业了。说到最根本这么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僧多粥少,目前的就业市场状况用数字打个比方的话,如果市场上有10000个IT类的工作,那么会有11000人竞争这些职位,总会有1000多个人被挤出来,所以你会听到很多学IT的说工作难找。而生物呢? 市场上只有500个职位,却有2500人在竞争,这个情况已经不是能用惨烈来形容的了,所以会有70-80%学生物的人最终只能选择转行。这些数字比例大概符合欧美的情况。国内具体什么情况,由于没人做过这方面统计,所以无法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国内生物行业的发展比欧美差得多得多,所以职位只能更少。而国内各个大学却有那么多生物类专业,真不知那么多人将来学出来都干啥。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生物这个大专业内部太细分化,而且相互不兼容。做动物的没法跳到植物,做生理的没法跳到分子。比如你是微生物方面的硕士或博士,你看到了一个动物药理学方面的招聘职位,你想进去连门都没有,那当中的鸿沟堪比学哲学的想直接去当软件工程师一样。在生物这条路上,越往上走路越窄,当中如果努力不够,或者是努力了但结果不好,最终的结果就是走投无路。化学方面能比生物好一些,但还是存在兼容差的问题,比如你做有机化学的很难转到药物化学等等之类。而对比象IT及电信行业,内部的兼容性很好,较容易从这一块跳到那一块。而IT及电信类的职位市场比生物和化学类的多得不知几个数量级了。所以,选专业一定要选好,如果有学弟学妹们已经走入生物领域的,如果这不是你们的兴趣专业,我劝你们尽早离开,越往下拖越痛苦,等你真正到了博士后而才发现走投无路,还不如到餐厅或超市打零工时,只会痛不欲生,终日以泪洗面的。

到医学助手软件上去查,上面有国内中文医药期刊的全部信息。下载地址:

以“干细胞生物学与克隆”为主题的第313次香山科学会议1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同济大学教授裴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裴雪涛、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重要进展令人振奋 裴钢在题为《生殖与发育研究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战略部署》的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生殖与发育是各物种个体形成与进化的基础,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的关键科学问题。生殖与发育研究既是经典生物学的重点,也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中心之一。生殖与发育和干细胞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和突破,1997年多利羊克隆成功,1998年实现了人类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也许是巧合,就在本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的当天11月20日,日本和美国研究人员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各自独立进行的研究,首次利用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培育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突破被誉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里程碑。而在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多个报告中,研究人员都不约而同地看好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 “学界对这一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不仅因为它能避免人体胚胎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更由于它突破了以往只能利用卵子和胚胎的取材限制,其高效、便利为再生医学应用打开了大门,为未来干细胞用于个体治疗带来了希望。”裴端卿说。裴雪涛则认为,利用iPS细胞将有望在不使用胚胎或卵母细胞的前提下,制备用于疾病研究或治疗的胚胎干细胞成为可能,从而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并将极大地推动该领域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 另一项让科学界倍感振奋的研究是,11月14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称,经过10年努力,使用了15000多个卵子之后,美国俄勒冈州健康和科学大学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利用细胞核转移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并提取出两个干细胞系,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研究小组在实验中总共利用了来自14只母猴的多达304个卵子,成功率仅为7%。而在此之前,“唯一被成功克隆胚胎并提取到胚胎干细胞系的动物是老鼠”。专家对此评价说:从老鼠到灵长类的猴子,就像冲破了一道屏障。 与会专家认为,生殖与发育和干细胞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学领域,并将在细胞治疗、组织器官移植、基因治疗、新基因发掘与基因功能分析、发育生物学模型、新药开发与药效、毒性评估等领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研究水平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与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华医学期刊等等,有很多的。

  • 索引序列
  • 生殖与发育杂志投稿经验
  • 生殖与发育医学杂志投稿经验
  • 生殖与发育医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 生殖与发育医学杂志投稿经验分享
  • 生殖与发育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