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

发布时间: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的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Watson和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仅阐明了DNA分子的结构特征,而且揭示了DNA作为执行生物遗传功能的分子,从亲代到子代的DNA复制(replication)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及高度保真性,为遗传学进入分子水平奠定了基础,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里程碑。遗传信息贮存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中。DNA是巨大的生物高分子,一般将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枣染色体所包含的DNA总体称为基因组(genome)。同一物种的基因组DNA含量总是恒定的,不同物种间基因组大小和复杂程度则差异极大,一般讲,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体其基因组构成越大、越复杂。

双螺旋结构是比较稳定的结构,特别是在进行dna等遗传密码的复制时不容易破损,如果一定要理解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来解释,就是说不适合保存遗传物质的结构被淘汰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

富兰克林,是一位物理学家,她提出的是DNA的二级结构即双螺旋,她通过X光衍射证明DNA的这一物理特性。短暂的一生:富兰克林1921年生于伦敦,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但父亲并不支持她这样做。她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专业是物理化学。1945年,当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她深受法国同事的喜爱,有人评价她“从来没有见到法语讲得这么好的外国人”。1951年,她回到英国,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取得了一个职位。  在那时候,人们已经知道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是对于DNA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甚了解。  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加入了研究DNA结构的行列———然而当时的环境相当不友善。她开始负责实验室的DNA项目时,有好几个月没有人干活。同事威尔金斯不喜欢她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但他在研究上却又离不开她。他把她看做搞技术的副手,她却认为自己与他地位同等,两人的私交恶劣到几乎不讲话。在那时的剑桥,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女性甚至不被准许在高级休息室里用午餐。她们无形中被排除在科学家间的联系网络之外,而这种联系对了解新的研究动态、交换新理念、触发灵感极为重要。  富兰克林在法国学习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中派上了用场。X射线是波长非常短的电磁波。医生通常用它来透视人体,而物理学家用它来分析晶体的结构。当X射线穿过晶体之后,会形成衍射图样———一种特定的明暗交替的图形。不同的晶体产生不同的衍射图样,仔细分析这种图形人们就能知道组成晶体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富兰克林精于此道,她成功地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此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研究,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看了那张照片。根据照片,他们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两条以磷酸为骨架的链相互缠绕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氢键把它们连结在一起。他们在1953年5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端。  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她分辨出了DNA的两种构型,并成功地拍摄了它的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但她并不在意,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当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此外,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后人为了这个永远不能有答案的问题进行过许多猜测与争论。 英国为了纪念她对发现DNA结构的贡献而设立了一个奖章。据报道,英国贸易与工业大臣帕特里厦。休伊特在一次关于女性与科研工作的讲话中说,她将通过英国皇家学会设立“富兰克林奖章”,奖励像罗莎琳德。富兰克林那样在科研领域做出重大创新的科学家。这一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以得到3万英镑的奖金。休伊特说,男性和女性科学家都可以角逐富兰克林奖章,但她希望该奖项能够重点起到提升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形象的作用。  历史上对于女科学家的歧视并不仅有这一个例子。1967年,苏珊。贝尔和她在剑桥大学的导师休伊什共同发现了脉冲星,但是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只发给了休伊什。迄今只有10位女性获得了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科学界对女科学家的歧视依然存在,种种社会原因使许多有科学才能的女性缺少发挥其专长的机会。  设立富兰克林奖章,是休伊特为使更多英国女性进入科研岗位而进行努力的一部分。据调查,英国约有5万名毕业于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女性在当全职家庭妇女,其中大部分是在生育孩子之后放弃了工作。暂时中断事业后重新开始工作的女性,有三分之二的人大材小用。休伊特对这种惊人的人才浪费感到不安,于去年初发起一项“让母亲回到工作岗位”的活动,加紧制定促进女性参与科研事业的战略,鼓励有理工学历背景的女性从事合适的工作。

颁奖时,富兰克林去世了,诺贝尔奖不颁发给去世的人。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我简单地说(楼上真是又长又臭,估计楼主也没有心情看完吧),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它的提出就如马克斯·普朗克的同量子理论开创了量子力学一样,是生命科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成就之一

不是肯不肯定的问题,而是已经发现了,因为你问的是“生命”,而没有指定是否高级。太阳系里好几个地方都发现微生物了。 至于高级生命,诺大个宇宙,实在没有道理只有地球适合生命的存在。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DNA双螺旋(外文名DNA double helix)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相关信息: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Watson和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仅阐明了DNA分子的结构特征,而且揭示了DNA作为执行生物遗传功能的分子,从亲代到子代的DNA复制(replication)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及高度保真性,为遗传学进入分子水平奠定了基础,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里程碑。遗传信息贮存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中。DNA是巨大的生物高分子,一般将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枣染色体所包含的DNA总体称为基因组(genome)。同一物种的基因组DNA含量总是恒定的,不同物种间基因组大小和复杂程度则差异极大,一般讲,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体其基因组构成越大、越复杂。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争议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  在对DNA分子的结构的研究中,于1953年摘取桂冠的是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沃森和克里克及同事富兰克林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最初的模型是碱基在外面,但这个模型很快被否定了;后来又构建了碱基对在里面的模型,但碱基配对的方式又被一位化学家否定了。  直到1952年春天,奥地利化学家查可夫访问剑桥大学,两位科学家才得到将碱基配对的方式改为现在的A—T、G—C配对的方式。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引起极大轰动。  1962年,沃森、克里克的威尔金斯三人因此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就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过程。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Watson和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仅阐明了DNA分子的结构特征,而且揭示了DNA作为执行生物遗传功能的分子;从亲代到子代的DNA复制(replication)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及高度保真性,为遗传学进入分子水平奠定了基础,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里程碑。基因组DNA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中。DNA是巨大的生物高分子,一般将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枣染色体所包含的DNA总体称为基因组(genome)。同一物种的基因组DNA含量总是恒定的,不同物种间基因组大小和复杂程度则差异极大,一般讲,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体其基因组构成越大、越复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DNA的结构与功能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方式进行了阐述,宣告了DNA结构的正式发现。DNA双螺旋(外文名DNA double helix)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相关信息: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

  • 索引序列
  •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
  •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的
  •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了
  •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引起争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