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钢琴文献研究论文

钢琴文献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钢琴文献研究论文

闻闻论文网可以写钢琴的毕业论文,我在那里定过一篇论文,质量不错,一周就好了,呵呵。下次的发表论文也准备找他们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 →Ⅳ→Ⅴ →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开题摘要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问题陈述研究的基本原理假设建议使用的方法预期的结果研究的意义目录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介绍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研究问题与假设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钢琴教学研究论文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钢琴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指的就是指法训练上的问题,认为钢琴是弹出来的。当然,在钢琴教学中技法技能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些技术技法优势建立在熟练的指法上的。但是,钢琴技术不仅仅只是这样狭隘的理解,关于技法方面必须要全面的去理解,这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和演奏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训练中存在着诸多环节,比如说乐谱识认,声色音色的辨别、多声部的训练、钢琴踏板的问题、教学中整体与细节的把握,演奏者的心理等等,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乐感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钢琴教学者,在本文中将就乐感的培养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钢琴学习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就钢琴学习而言,学声乐感的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钢琴和学习语言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感觉才能让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激发出来,才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钢琴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进而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步入成功的坦途。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刚如果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学习钢琴的兴趣就会慢慢缺失,最终失去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而对于乐感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享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在和谐愉悦的演奏过程中体会到乐曲的精髓所在。因此,就这点而言,钢琴练习的质量与练习时间并无多大关联,重要的是自身乐感的获得。乐感的培养与提高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此可见一斑,应该将其贯穿到钢琴教学全过程中。学生的乐感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优质的钢琴学习也就属于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乐感  想象力和表现力是每个人内在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充分挖掘出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喜爱自己的学生,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导,既要富于耐心还要细心。妖要经常给予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喜欢上钢琴,通过不断地练习积极的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2、重视乐感培养的同时也要兼顾与乐感丝丝相扣的音乐技能问题  钢琴技艺与乐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钢琴指法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乐感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钢琴曲目联系中只顾技术上的问题,将乐曲感悟方面的注意力转移分散,最终导致乐感的严重缺失。没有情感的钢琴演奏就没有生命力,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演奏;而没有熟练的指法技巧也就无从谈起情感的表达。钢琴演奏的目的是表达情感,而技巧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把技巧熟练掌握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演奏中,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乐感。  3、欣赏因乐感而生,良好的音乐知识能更好的辅助情感的表达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有其句法和情感表达规律的语言。钢琴教学这要多引导学生听音乐,了解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知道它们的风格、流派,从不同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品味出各自蕴含的艺术情操,以培养分辨音乐好坏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乐感及音乐欣赏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  学声乐感的培养和加强是钢琴教育中需要引以重视的问题。钢琴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钢琴学习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乐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悟到钢琴演奏的魅力。参考文献:[1] 段小伟 钢琴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2] 杜也萍 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艺术教育, 2005,(02) [3] 苏日娜 论钢琴教学之八忌[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3)

钢琴演奏的论文文献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 →Ⅳ→Ⅴ →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可以帮你下载参考文献。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钢琴类论文

留邮箱等传

没有。钢琴论文和其他的科研相关的学术论文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它不需要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依旧是需要围绕着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的。比如演奏方面的话你可以拿出一个比较具体的作品去对比分析其较有代表性的不同演奏家的演奏处理。讨论分析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以及他们当下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对演奏风格的影响等。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钢琴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指的就是指法训练上的问题,认为钢琴是弹出来的。当然,在钢琴教学中技法技能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些技术技法优势建立在熟练的指法上的。但是,钢琴技术不仅仅只是这样狭隘的理解,关于技法方面必须要全面的去理解,这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和演奏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训练中存在着诸多环节,比如说乐谱识认,声色音色的辨别、多声部的训练、钢琴踏板的问题、教学中整体与细节的把握,演奏者的心理等等,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乐感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钢琴教学者,在本文中将就乐感的培养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钢琴学习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就钢琴学习而言,学声乐感的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钢琴和学习语言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感觉才能让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激发出来,才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钢琴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进而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步入成功的坦途。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刚如果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学习钢琴的兴趣就会慢慢缺失,最终失去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而对于乐感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享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在和谐愉悦的演奏过程中体会到乐曲的精髓所在。因此,就这点而言,钢琴练习的质量与练习时间并无多大关联,重要的是自身乐感的获得。乐感的培养与提高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此可见一斑,应该将其贯穿到钢琴教学全过程中。学生的乐感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优质的钢琴学习也就属于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乐感  想象力和表现力是每个人内在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充分挖掘出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喜爱自己的学生,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导,既要富于耐心还要细心。妖要经常给予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喜欢上钢琴,通过不断地练习积极的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2、重视乐感培养的同时也要兼顾与乐感丝丝相扣的音乐技能问题  钢琴技艺与乐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钢琴指法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乐感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钢琴曲目联系中只顾技术上的问题,将乐曲感悟方面的注意力转移分散,最终导致乐感的严重缺失。没有情感的钢琴演奏就没有生命力,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演奏;而没有熟练的指法技巧也就无从谈起情感的表达。钢琴演奏的目的是表达情感,而技巧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把技巧熟练掌握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演奏中,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乐感。  3、欣赏因乐感而生,良好的音乐知识能更好的辅助情感的表达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有其句法和情感表达规律的语言。钢琴教学这要多引导学生听音乐,了解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知道它们的风格、流派,从不同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品味出各自蕴含的艺术情操,以培养分辨音乐好坏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乐感及音乐欣赏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  学声乐感的培养和加强是钢琴教育中需要引以重视的问题。钢琴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钢琴学习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乐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悟到钢琴演奏的魅力。参考文献:[1] 段小伟 钢琴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2] 杜也萍 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艺术教育, 2005,(02) [3] 苏日娜 论钢琴教学之八忌[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3)

钢琴课论文

音乐教育中对钢琴的学习不仅可以培育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美感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钢琴教育,并不一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成为每一个钢琴教育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内驱力。”这一思想对我们研究、指导钢琴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认知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它主要发自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需要开始时只是潜在的,这种潜在的动机只有在不断取得成功时才能表现出来。   幼儿期指的是年龄在三岁到六七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体现为认知内驱力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具有好学的态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对钢琴的好奇心来教授知识。儿童在接触、学习钢琴之前,可以先让他聆听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当他观察到弹奏钢琴的美妙之处,产生强烈的弹奏欲望时,再让他接触、学习钢琴。      二、自我——增强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成就动机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自我——增强内驱力。自我——增强内驱力反映了一个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需求日益加剧,这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种外部动机。它与认知内驱力的不同在于,并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及自尊心的根源。   尽管这种内驱力具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特征,但并不是说在幼儿时期没有这种自我——增强内驱力。在同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有时会问老师一些问题,如“我现在学习钢琴,等长大后我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教学生吗?”或“长大后,我也能像郎朗(国际著名的钢琴家)那样弹得那么好吗?”这恰恰说明在孩子的心中也是具有这种自我——增强内驱力的。尽管这种内驱力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附属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附属内驱力指的是学生为了保持师长们对他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一般说来,这种附属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的比重成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但不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都会给学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不论是音乐知识还是弹奏方法对他们来说都是较难理解的,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要以鼓励或赞扬为主。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应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分寸。上钢琴课时,如果学生弹奏得质量不够好,但听得出是努力练习过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轻易地批评,最好先予以肯定,之后再指出缺点,并帮助学生改正。如果学生弹奏的质量还不错,但没用功,只是依赖个人音乐素质,这种情况就不能盲目表扬,而应当指出其缺点,加以改正。      四、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教师的教育观念   一个学习钢琴的孩子,他将来有可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发展下去,成为一名钢琴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偏离钢琴教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认真地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孩子;其次,不能把钢琴教育当作无休止的对技能、技巧的学习。当然技术是要为演奏准备的,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去弹奏曲子。要让孩子多接触优秀的乐曲,真正让他们体会到弹琴的乐趣,而不要给他们一种弹钢琴就是“痛苦的练习技巧”这样的认识。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钢琴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当真正去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习,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教学方法要灵活贴切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要枯燥、单一,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例如,儿童具有爱玩的天性,我们要尊重儿童这种爱玩的天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适当地与他们做些游戏,但做游戏也不是漫无目的。我们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音,然后让孩子来猜出音高的音名,目的是锻炼孩子听音的准确性,让他们记住音高,或者,在琴键的上方用张纸挡住孩子的视线不让他看到琴键,然后让他在钢琴上找出do、re、mi的位置,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熟悉钢琴键盘及每个音的位置,为以后视奏打基础等等。这些方法能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此外,还可以找一些简易的钢琴四手联弹曲目,让孩子增加对钢琴的了解,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

生命第三境界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翱翔。 无私的爱与奉献是人类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础。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有爱的支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有能力做得更完美时却已经来不及了。 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能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不幸的人。 施人余荫总让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结果由自卑变成了敌对。施恩虽不图报,却要小心避免结怨,好的愿望还需有好的方法才会有好的结果。 大人物之所以高大,是因为你自己在跪着;你仰慕他们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与价值。 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对健康的生命而言,任何多余的东西就是负担。 有人说,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这话真不假。上帝吝啬得很,决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你美貌,就不肯给你智慧;给了你金钱,就不肯给你健康;给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点苦难当你遇到这些不如意时,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顶好的办法,就是像那个老师那样去自励自慰: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不过上帝特别喜欢我,所以咬的这一口更大罢了。 只不过有许多时候,上帝是把苦难放在表面,而把才华用各种方式藏了起来。 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便如同偷窃自己。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也许,我们曾不满足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的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每天都没有停下脚步,差别只在于是“西行的马”,还是“原地打转的驴”。 心存恶念,即是地狱;一心向善,就是天堂。 更好的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没有明确的方向,就会原地转圈子,沙漠中如此,人生道路上也如此。 我们收获的就是我们播种的东西。 在舒适和一帆风顺的环境中成长,最后收获的只能是浅薄。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惟一的选择。但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精致、美丽与富有、贫穷等物质条件并没有必然联系。%BE%B3%BD%E7++%D7%F7%CE%C4&ct=17&pn=0&tn=ikaslist&rn=10为了爱的执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走过了八年的从教生涯。回望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细数往昔的故事,长叹:生活原来给了我们那么多感动,为了真情付出得到的感动,我们追求,我们执着…… 刚刚工作,信心百倍。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第一次,我满怀欣喜的到教室宣读作文比赛通知,学生们被奖品诱惑着,他们高声议论着,谈笑着,逗闹着,不管我是多高分贝的叫喊,也不管黑板擦敲击讲桌的声音有多刺耳,他们自顾自的说着,笑着,我无计可施愤然拂袖而去,出了教室门我的泪潮水般涌出,看来让我来爱他们真难。老教师抚着我的肩膀,安慰着倍感委曲的我:“他们都是孩子,我们也都从那时候过来的,谁那时不淘气?”仅此使我茅塞顿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因而,我懂得了教育孩子要从爱开始。从此,我以大姐姐和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当年气我的大男孩如今都是我的朋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心事愿意倾诉给我。每逢寒暑假,教师节,他们成群结队地来看我,他们始终惦记着我,而他们也成了我一份不变的牵挂。不可想象的是:我只是教了他们两年的科任教师,然而我们心灵相通,他们是我从教伊始的收获与骄傲。 每天简单重复的忙碌或许使我们遗忘了身边小事的影响,忙忙碌碌间错失了很多生动。一次小考试,杨婷抄袭同桌的卷子被我抓了个正着,当时我什么也没说。下课后把她叫到走廊,她红着脸,低着头,紧张的等待着我的严厉批评。我说:“这是个小问题,教师上学时也有过这样的错误,相信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重重的点了点头,深深的给我鞠了一躬。后来她在一次题目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的作文中写到:“可就是这次认错,我的心中搁下了这位年轻老师的位置。”这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可能我们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影响他的一生。我深刻的体会到:成功的教育缘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发自内心的爱。 一点点学着爱学生,慢慢的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是学生充实着我们原本简单的每一个日子,升华着我们的思想。1998年二十六岁的我得了卵巢囊肿,五月初就发现左下腹有硬块,但工作忙没当回事,挨到放暑假去医院检查时当即就留住院,肿块已达17×9cm了,第二天就安排了手术,医生担心的说:“再晚就有生命危险了。”手术拆线后的第二天正逢学校返校,我捧着肚子浑身是汗地搭车赶到学校,艰难地爬到楼上班级看学生,还没长好的刀口因运动张裂,炎炎烈日下,虚弱的我汗水活着血水渗透了薄薄的上衣,回来后伤口便化脓发炎,很久不能愈合,时至今日肚皮上仍留着这份纪念。秋季开学,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很庆幸我没因个人小事耽误过学生,包括我人生中最大的喜事——结婚。我是明天的新娘,今天上午却还站在三尺讲台上,而我的婚礼要在外地婆家举行,自己的人生大事,我还什么也没来得及问,什么也没来得及想,包括远道而来的同学都没能好好安排,而妈妈却是一身疲惫,满嘴大泡地出席了我的婚礼。婚礼过后便一身素服赶来上班,我的学生们还不知道他们那么渴盼的老师的婚礼已经成了过去。我也想用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和新婚的爱人卿卿我我几天,或者到什么地方旅游一次,但我手中托着87名同学的命运,他们即将开始他们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旅游的机会很多,孩子们的中考只有一次,我耽误不起。我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行为上的神圣。 是啊,老师是灯塔,指引学生夜航的路,纠正他们偏离的航向;在他们成功时,用殷殷教导使他们认识到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他们失意时,帮助他们重拾旧梦,自己的孩子病了,我们顾不上,自己的父母面前,我们很难尽孝,花前月下的留连中看不到我们的身影,苦了自己的一个孩子,照顾了几十个别人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光荣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难处,但是,只要我们一踏进校门,面对那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未来的希望,家里再大的事也成了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成了大事。满腔豪情绽放在我们脸上的是始终不变的笑容。在我们教师的心灵深处,始终有对教育事业的满怀忠诚,对学生的滚烫爱心,为了爱的执着,我们坚韧,我们刚强,我们付出,我们奉献,我们无怨……这便是教师的灵魂。我们用青春,热血,生命铸造着祖国教育事业的辉煌,书写着我们平凡而壮美的人生! 教师节演讲稿:用双手弹奏出最美的乐章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教师的生活,正如一首歌中也曾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的确,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却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和发展,因此,在我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就暗下决心,决不能愧对“教师”这神圣的名称。 还记得初为人师的我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但是面对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学生,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但是教师的职责再一次唤醒我,越是这样的学生,不就越需要老师来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吗? 于是,我就细心观察每位学生,因材施教,我大胆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学生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我的钢琴课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我撰写的钢琴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课间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从无数个童心未泯、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成才的渴望。 在我所教的幼师班里,有位叫孟欣的学生非常好学,她的理想就是考入高等的音乐学府,但是她的家境却十分困难,买不起钢琴,望着孩子求知的目光我决定每天晚上带她到我家里来练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不知道多少回被年幼的儿子称为坏妈妈,终于,在三年后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她拿着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时,我却比她先流出了幸福的泪水,我也再一次感到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带给我的无限欣慰和自豪。 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公正、平等的对待他们,曾经在音乐班有个男生,平时上课时不爱练琴,检琴时经常不及格,可是在一次检琴中破天荒地弹的很好,我给了他一个高分,而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课下他对我说:“王教师,那天你表扬我,我一晚上没睡觉。”望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笑又憋住了,说:“希望你再接再励,坚持下去。”“谢谢您,王老师。”说完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的心也像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打那以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时认真练琴,还经常向我提出问题,于是我就经常鼓励他,给他讲育童学琴的故事,最后,由一名后进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好学生,还在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重要啊!花朵需要阳光的哺育,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地赋予我的学生,论财产,我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我却富有,我拥有无数学生对我的爱的回报。每年元旦、春节那纷纷扬扬的明信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笔无价之宝,又哪里是金钱所能买到的呢?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给这神圣的事业,用双手弹奏出最美的乐章%D6%B4%D7%C5++%D7%F7%CE%C4&ct=17&pn=0&tn=ikaslist&rn=10

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样的关注下,音乐教育被摆上了更高的台面,学童的年龄越来越小,钢琴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这不仅仅带动了整个钢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许多人心中留下怀疑的隐患,这些都迫使我们以清晰的思路来进行冷静的反思。   音乐,对于个人成长与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点不容忽视。而在近几年,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不难发现,一时间“钢琴热”成了普遍现象。反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这其中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也因为一个个钢琴家如朗朗、李云迪的出现,带动了大家对于钢琴的好奇与推崇心理,更因为全面素食教育的开展使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带动了如此局面:钢琴启蒙教育飞速发展,儿童学琴的年龄越来越早,钢琴培训机构飞速增长,教师随之增多等等。一方面,真的很庆幸钢琴得到这样的重视,这在早期的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上是没有的,不过出现这一现象有着它的必然性,并且这也正是“乐器之王”应有的礼遇;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从一个现象背后进行反思,毕竟钢琴教育功利化的现象也在随之普及,这种状况的背面,有着什么样的隐患?最为大众,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目前的钢琴教育方法下,很多学童在匆匆学完一系列教材以后,你去问他(她)诸如“钢琴有多少个黑键?”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无以应对,它们居然无以应对?!所以,盲目的学琴考级背后,我们有必要首先把钢琴这个“乐器之王”拿出来好好鉴赏一番。在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钢琴被世人誉为“乐器之王”,这其中有它的必然。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之大、内部结构之复杂,还由于它美妙动听的音色以及更广泛的用途,这些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钢琴大约是在1709年由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发明。现代钢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直立式钢琴,一为三角平台式。钢琴基本上有88个琴键,2~3个踏板,最重要的踏板有两个,一个在右,叫强音踏板,促使所有断音装置被解除,令任何弦被击时能自由地震动,直到踏板被解除;在左边的叫柔音踏板,是一个能造出柔和声音的踏板。就是这些,构成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无论你懂不懂音乐,不可否认的,正就是这些黑白色看似呆板的木质品,在带给我们绝妙感受的同时,丰富了生活,点缀了生命。就如音乐家海顿曾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在当下,钢琴早已不被挂上“奢侈品”的标签,人们时常从电视里看到它,从路边听到它的声音,喜爱和学习它的人日益增多。最近还有了这样的报道,在冰城哈尔滨中老年学钢琴的人数,约占全市学钢琴总人数的30%,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那么人们是本着什么样的目的去朝着钢琴蜂拥?记得英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数字、音符”。学习钢琴能很好地开发人类的智力,演奏钢琴时调动了人体手、眼、耳、脚、口、脑、身等多个器官,锻炼了人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与此同时,培养了人的气质,锻炼了人的毅力等等,好处是数不胜数。如果就这些出发点来引导人们学习钢琴,算的上是好的开始。但就目前看来,出现的情况另有,部分家长把钢琴考级放在首位,来逼迫孩子学琴,使得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让教师指导起来费心而成效不大。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心,把琴行等教育机构看成托儿所,把孩子放之不管不问。暂且不论孩子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就家长的行为而言,已经给孩子的教育抹上了难看的一笔,这对孩子自身和对钢琴教育本身都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即使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鉴于钢琴学习对少儿的全身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家长是完全有理由让他们体验到音乐殿堂的美妙之旅,这些都应该在不阻碍孩子个性发展和不破坏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的前提下进行。   就中国的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它正是融合了欧洲钢琴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传统,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首先,在学琴的初期,我们会使用到许多例如哈农在内的国外教材,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例如布格缪勒之类的钢琴家,作曲家。大多在这些之后,我们才会接触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作品,而往往这些民族的精华都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从赵元任《和平进行曲》到贺绿汀《牧童短笛》,王建中《百鸟朝凤》等,这些美妙的作品,都标志着中国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的日益成熟。它们以其新颖的创作收手法,独特的民族特特点,经典的艺术形象,悠扬的意境,理应得到更多的解读与重视。这是在钢琴教育中是首先应该得到重视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钢琴热”的社会浪潮下,教师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师的指导方面,现今许多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就创新而言却乏善可陈。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怎样教好学生合理高效利用练琴时间,这是一个较少被谈及的点,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暂不说当今社会教师的专业程度,就算在一个再好的老师教导之下,课后不去细细消化所学所得,依然是成效不大。其实在练琴学琴的过程中,好的听力才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听些丰富的国内外作品,学会鉴赏品味,是热爱、并学习音乐的首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学会运用耳朵,去听音色、强弱、感情处理等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练琴的效率,并给以后的视唱练耳等专业基本功打下基础。由此也可看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即使是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应该把课堂的少量时间用来教会学生欣赏聆听。   已然,耳朵只是个渠道,它给了音乐一个通向心灵的路径。在钢琴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还有一点,吴英莲在《音乐教育发展中钢琴教学的重要作用》中谈到“在钢琴教育中,注意教书育人”这点是非常难得的。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钢琴教师在实施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始终不离开育人这个最终目标。所以在此“钢琴热”的社会浪潮之下,也呼吁社会上的教师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家长们带着一张张笑脸,捧着一份份希望到来的情况下,细心的了解每一个孩子,能够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能够用心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这家公司在去年制造了10万架钢琴——珠江钢琴公司。这几乎意味着在工作日的每分钟就有一架钢琴被制造出来。工作人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量。这里有3千名员工奋战在8条生产线上,这种感觉更像是在汽车工厂,而不是在生产钢琴这种精细的、需要触感的物件。钢琴教育是一项长久性的且投资较大的教育,这样的消耗给大多普通家庭带来的压力并不小。并且它在时间上的消耗也不少,有人做过统计,一个合格钢琴手需要 5万小时的琴上训练,这样的训练时间对于孩子来讲也是无形的压力,从小学琴的孩子会出现,不想上钢琴课,不想练琴,缺少与同学间的沟通,性格内向等等情况,这些都是不难发现的。在这样的家长儿童双方受累情况下,钢琴却还不是只要努力刻苦练琴就一定会有成果的。一个音乐家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拥有欣赏美的眼睛与心灵,还要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来在学琴的过程中接触到更高雅的更好的教育,关键还要有一个良师。这其中就有两点是可遇不可求的。就连成年人想学好钢琴都要有非凡的自制力,更何况孩子。所以,在发现孩子并非学琴的“料”的时候,家长不该指责或盲目攀比,而应该尽快找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不要进行无谓的盲目投资。   我们不难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愿,也不难理解孩子有着爱玩的天性。在“钢琴热”的浪潮之下,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细心的发现孩子小小的愿望与兴趣点,不盲目跟风,才是家长们应该做到的。而对于孩子而言,就像一颗小草,细心的培育下,请给予满满的相信,它们便一定会还您一片草原。

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为了爱的执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走过了八年的从教生涯。回望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细数往昔的故事,长叹:生活原来给了我们那么多感动,为了真情付出得到的感动,我们追求,我们执着…… 刚刚工作,信心百倍。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第一次,我满怀欣喜的到教室宣读作文比赛通知,学生们被奖品诱惑着,他们高声议论着,谈笑着,逗闹着,不管我是多高分贝的叫喊,也不管黑板擦敲击讲桌的声音有多刺耳,他们自顾自的说着,笑着,我无计可施愤然拂袖而去,出了教室门我的泪潮水般涌出,看来让我来爱他们真难。老教师抚着我的肩膀,安慰着倍感委曲的我:“他们都是孩子,我们也都从那时候过来的,谁那时不淘气?”仅此使我茅塞顿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因而,我懂得了教育孩子要从爱开始。从此,我以大姐姐和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当年气我的大男孩如今都是我的朋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心事愿意倾诉给我。每逢寒暑假,教师节,他们成群结队地来看我,他们始终惦记着我,而他们也成了我一份不变的牵挂。不可想象的是:我只是教了他们两年的科任教师,然而我们心灵相通,他们是我从教伊始的收获与骄傲。 每天简单重复的忙碌或许使我们遗忘了身边小事的影响,忙忙碌碌间错失了很多生动。一次小考试,杨婷抄袭同桌的卷子被我抓了个正着,当时我什么也没说。下课后把她叫到走廊,她红着脸,低着头,紧张的等待着我的严厉批评。我说:“这是个小问题,教师上学时也有过这样的错误,相信你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重重的点了点头,深深的给我鞠了一躬。后来她在一次题目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的作文中写到:“可就是这次认错,我的心中搁下了这位年轻老师的位置。”这句话深深的震撼了我,可能我们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影响他的一生。我深刻的体会到:成功的教育缘于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发自内心的爱。 一点点学着爱学生,慢慢的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是学生充实着我们原本简单的每一个日子,升华着我们的思想。1998年二十六岁的我得了卵巢囊肿,五月初就发现左下腹有硬块,但工作忙没当回事,挨到放暑假去医院检查时当即就留住院,肿块已达17×9cm了,第二天就安排了手术,医生担心的说:“再晚就有生命危险了。”手术拆线后的第二天正逢学校返校,我捧着肚子浑身是汗地搭车赶到学校,艰难地爬到楼上班级看学生,还没长好的刀口因运动张裂,炎炎烈日下,虚弱的我汗水活着血水渗透了薄薄的上衣,回来后伤口便化脓发炎,很久不能愈合,时至今日肚皮上仍留着这份纪念。秋季开学,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很庆幸我没因个人小事耽误过学生,包括我人生中最大的喜事——结婚。我是明天的新娘,今天上午却还站在三尺讲台上,而我的婚礼要在外地婆家举行,自己的人生大事,我还什么也没来得及问,什么也没来得及想,包括远道而来的同学都没能好好安排,而妈妈却是一身疲惫,满嘴大泡地出席了我的婚礼。婚礼过后便一身素服赶来上班,我的学生们还不知道他们那么渴盼的老师的婚礼已经成了过去。我也想用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和新婚的爱人卿卿我我几天,或者到什么地方旅游一次,但我手中托着87名同学的命运,他们即将开始他们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旅游的机会很多,孩子们的中考只有一次,我耽误不起。我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行为上的神圣。 是啊,老师是灯塔,指引学生夜航的路,纠正他们偏离的航向;在他们成功时,用殷殷教导使他们认识到有比脚更长的路;在他们失意时,帮助他们重拾旧梦,自己的孩子病了,我们顾不上,自己的父母面前,我们很难尽孝,花前月下的留连中看不到我们的身影,苦了自己的一个孩子,照顾了几十个别人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光荣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难处,但是,只要我们一踏进校门,面对那么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未来的希望,家里再大的事也成了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成了大事。满腔豪情绽放在我们脸上的是始终不变的笑容。在我们教师的心灵深处,始终有对教育事业的满怀忠诚,对学生的滚烫爱心,为了爱的执着,我们坚韧,我们刚强,我们付出,我们奉献,我们无怨……这便是教师的灵魂。我们用青春,热血,生命铸造着祖国教育事业的辉煌,书写着我们平凡而壮美的人生! 教师节演讲稿:用双手弹奏出最美的乐章 “紧张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周末”,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教师的生活,正如一首歌中也曾唱道:“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的确,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职业却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和发展,因此,在我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就暗下决心,决不能愧对“教师”这神圣的名称。 还记得初为人师的我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但是面对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学生,面对简陋的教学环境,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但是教师的职责再一次唤醒我,越是这样的学生,不就越需要老师来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知识,使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吗? 于是,我就细心观察每位学生,因材施教,我大胆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建立起平等、团结、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终于,学生们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我的钢琴课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质课,我撰写的钢琴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课间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从无数个童心未泯、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成才的渴望。 在我所教的幼师班里,有位叫孟欣的学生非常好学,她的理想就是考入高等的音乐学府,但是她的家境却十分困难,买不起钢琴,望着孩子求知的目光我决定每天晚上带她到我家里来练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错过了多少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不知道多少回被年幼的儿子称为坏妈妈,终于,在三年后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她拿着沈阳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时,我却比她先流出了幸福的泪水,我也再一次感到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带给我的无限欣慰和自豪。 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公正、平等的对待他们,曾经在音乐班有个男生,平时上课时不爱练琴,检琴时经常不及格,可是在一次检琴中破天荒地弹的很好,我给了他一个高分,而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课下他对我说:“王教师,那天你表扬我,我一晚上没睡觉。”望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想笑又憋住了,说:“希望你再接再励,坚持下去。”“谢谢您,王老师。”说完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的心也像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打那以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时认真练琴,还经常向我提出问题,于是我就经常鼓励他,给他讲育童学琴的故事,最后,由一名后进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好学生,还在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该是多么重要啊!花朵需要阳光的哺育,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地赋予我的学生,论财产,我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我却富有,我拥有无数学生对我的爱的回报。每年元旦、春节那纷纷扬扬的明信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笔无价之宝,又哪里是金钱所能买到的呢?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给这神圣的事业,用双手弹奏出最美的乐章 。

  • 索引序列
  • 钢琴文献研究论文
  • 钢琴教学研究论文
  • 钢琴演奏的论文文献
  • 钢琴类论文
  • 钢琴课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