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

发布时间: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

一定要比较的话是SCI的难些。  那什么是SCI、EI检索呢?  1论文进入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意义  1)加大论文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吸引读者,拓宽国内外的读者面,提高论文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  2)引起期刊重视,提高作者论文的采用率;  3)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工作;  4)促进论文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与国际文献接轨;  5)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6)提高作者、期刊、工作单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2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  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见下文)。  2)美国《工程索引》Ei(见下文)。  3)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CA报道的化学化工文献量占全世界化学化工文献总量的98%左右,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收录最全、应用最为广泛的查找化学化工文献大型检索工具。  4)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SA;或INSPEC)  --《物理文摘》(SectionA-PhysicsAbstracts,PA);  --《电子与电气文摘》(SectionB-ElectricalEngineering&ElectronicsAbstracts,EEA);  --《计算机与控制文摘》(SectionC-ComputersandControlAbstracts,CCA);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  5)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Journals,AJ)或РЖ(共220余卷),被称为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统。  6)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orrentBulletinonScienceTechnology,CBST;为印刷本,共12分册)。  现扩充为大型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apanInformationCenterScienceandTechnology,JICST)。被称为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系统。

当然是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会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这本期刊在业界很重要。知网空间、维普、万方都有收录!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啊

《采矿技术》,《现代矿山设备》等期刊;《采矿技术》主要是针对采矿领域技术性的期刊。《现代矿山设备》是以动态信息为主的大型读物。它包括一些最新市场动态,矿山设备,热点聚焦。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投稿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这个是先要问问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要是有的话,那么按要求去发就好了,要是没有的话,那么就是自己选择期刊去发就可以了

一、期间简介: 《煤矿开采》期刊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3677/T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225。是煤炭行业矿井开采新技术、新产品及研究成果的主要发布媒体之一。《煤矿开采》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重点收藏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工程行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与设计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师生。2012年,《煤矿开采》成为双核心期刊,《煤矿开采》期刊连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工程类核心期刊表中位列前茅。 二、期刊资料:期刊名称:煤矿开采创办日期:1991年主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3677/T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225 三、用稿方向: 《煤矿开采》主要用稿方向:专题综述、煤矿机械、煤矿电气、开采技术、选煤技术、安全技术、建井技术、技术交流、地质勘探、煤炭转化、问题探讨、企业管理及国外煤炭。《煤矿开采》是最新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煤矿开采》设有煤矿机械、矿山电气、建井技术、开采技术、选煤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技术交流、技术进步、计算机技术、机电技术、地质勘探、煤炭转化、视频监控和企业管理等栏目。主要刊登煤矿机械、矿山电气、煤炭化学、开采技术、选煤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技术交流、技术进步、机电技术、地质勘探、煤炭转化、问题探讨和企业管理的文章。目前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煤矿开采》还被《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石油文摘》等国内外多家检索机构收录。 在线QQ:2967320272联系电话:0523-82829326责任编辑:朱编辑

采矿技术杂志怎么样

《采矿技术》,《现代矿山设备》等期刊;《采矿技术》主要是针对采矿领域技术性的期刊。《现代矿山设备》是以动态信息为主的大型读物。它包括一些最新市场动态,矿山设备,热点聚焦。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 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分类号】:P5-5【DOI】:cnki:ISSN:1994-03-022【正文快照】: 地质学核心期刊研究刘立学,赵淑琴,徐卫红,王冬翌(图书馆)期刊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最迅速、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期刊的出版品种迅速增加。从本世纪50年代起到60年代,发达国家出版的期刊品种几乎是每10年以倍增速度上升。70年代起,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每年新创刊数量多于停刊数量。80年代以来,新刊增长速度尚在进一步加快。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涌来的期刊,给阅读、馆藏和经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世界上任何情报所、图书馆、文献馆都不可能对所有期刊进行全面收藏,即使国际…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国区域地质》首次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J];地质通报; 1992年04期; 89

v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投稿啊

1、投稿原则欢迎任何领域、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人士投稿。(不可包含任何政治议题或破坏国家主权的内容)本期刊分为《元域宙-理论》何《元域宙-实践》。2、实行会员制无论是科研界、工业界、服务界、直播精英、家庭自主生活人士等等,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本期刊会员,遵守本期刊的发表原则以及规定。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本期刊无关。成为会员步骤:(1) 提交申请意愿登录以下任意管道或通过本期刊任一学术编委提交申请:·《Metaverse》期刊官网:-5431064-4471-/·承办出版社YipChing Publishing House Limited(HKSAR)官网:-5431064-9723-/·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2) 接收邮件,填写会员信息,签署会员遵守协议(3) 期刊编辑部审核会员信息(4) 期刊发送会员编号,接收邮件(5) 通过邮箱或官网投稿(观点、政策、学术论文、创新发明等),请附带会员编号3、稿件形式学术期刊:8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观点:300字以内,简明扼要能表达自我观点。政策:包括提案在内5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4、稿件主题元域宙总体构架;元宇宙的域治理;元域宙的资信体系;元域(宇)宙金融基础设施;5元域宙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元宇宙(元育宙);创新元宇宙;工匠元宇宙;认知(出版、自治)元宇宙;智库元宇宙的域治理;元宇宙的道德生态体验;5、稿件参考内容应用场景研究1、新兴零售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处理流量波动问题,扩展业务运营、降低成本2、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3、新零售解决方案新零售时代下,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4、零售业大资料咨询服务协助零售商迅速规划数码化旅程5、全局资料中台专为大数据建设、管理及应用的全局解决方案6、网上商店专用云端 POS 和远程支付解决方案所有操作集中于同一云端 POS 系统之中7、对话式 AI 服务全管道内置 AI 人工智能驱动、拟人化、多语言对话的聊天机械人8、金融服务云端金融科技为云端商家提升客户满意度9、金融科技数据库解决方案善用专为金融科技而设的云端原生数据库解决方案10、数码信贷透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减低信贷与风险11、外汇建立快捷且安全的全球外汇平台12、媒体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13、体育赛事与盛会现场直播在互联网上流畅直播体育赛事与盛会,与全球观众同步14、农场远程建设将内部算图农场连接云端15、个人化内容推荐建构探索服务,有助客户寻找最适合的内容16、媒体存盘保障您的媒体存盘17、游戏解决方案针对页游、手游等不同场景根据业务需求弹性伸缩的游戏解决方案18、游戏专用云端数据库解决方案19、网上教育迅速建构网上教育平台,专为遥距教学而设的加速全球联网方案 ,在教学系统与遥距学生之间建立快速稳定的环球网络联机20、电信云端电讯解决方案,透过统一数据驱动平台,全程提供贯彻始终的客户服务21、电讯商适用的超级应用程序建构全方位电讯与数码生活风格平台22、内部公用云端符合数据保护法规,极致提升利润23、为各国电讯公司而设的客户互动平台提供多渠道流畅客户体验24、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CT 影像分析,缩短 CT 影像分析时间,弹性高效能运算加速药物与疫苗研发,全基因组定序分析,提升病毒扫描及侦测效率,疫症预测,对疫症进行预测25、用智慧技术数字化运动赛事,降低成本的人工智能体育赛事直播服务,专业的广播转码与讯号分发管理服务,智能互动赛事指南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52名委员来自有色、冶金、黄金、化工、核工业等系统的大型矿山企业和与矿业有关的科研、教育、设计单位及行业管理部门,由长沙矿山研究院院长简富昌任主任委员,长沙矿山研究院副院长周爱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饶绮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彭怀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刘同有、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王春生、中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吴爱祥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于润沧院士为高级顾问,集中代表了我国硬岩开采领域的先进水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成立于1975年,理事长(网长)单位为长沙矿山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集团金属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南京铅锌银矿、黄沙坪铅锌矿、柳州华锡集团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长城铝业公司、云浮硫铁矿等12个矿业企业单位,是一个矿业企事业单位自愿以单位参加的全国性的矿业信息交流共享团体。现有191个理事单位,包括矿山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矿山设备厂商,涉及有色、黑色、黄金、化工和核工业等系统。《采矿技术》是为了顺应广大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要求, 在长沙矿山研究院的支持下,经湖南省、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主管部门批准于2001年创刊的公开出版刊物。《采矿技术》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将取代创办于1975年的内刊《有色金属采矿》,并继承原《有色金属采矿》的优良传统,继续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保持其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 为发展矿业竭尽全力。《采矿技术》正刊为季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综合评述、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矿山机电与系统工程、环境控制与保护、矿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园地等六个主要栏目,将从不同侧面展示我国矿业发展的成就和业绩。《采矿技术》作为采矿学会的会刊和采矿信息网的网刊,其读者群除矿山企业的一般科技人员外,学会的委员和信息网的理事都是它的特定读者,这些特定读者一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投稿要求说明本刊只刊登首发稿。来稿文责自负,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以及防止泄密的需要,作者应自行完成知识产权和保密等相关事项的审查。本刊编辑在收稿后2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并发函通知作者。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论文的传播效果,提高作者及本刊在知识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本刊已加入清华、万方、维普等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使用,在向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同意。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包括上述数据库的稿酬(合著的文章稿酬统一寄第一作者),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相应版权。作者投寄的稿件请附寄相关电子文件。电子文件格式最好是方正书版,Word系统生成的文档格式,其他格式的文件均应转换为f格式或纯文本文件(图片另附)。 文稿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文稿首页下方应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注释文字格式为: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应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避免使用未约定俗成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同单位时,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与作者单位一一对应,同一名作者跨多个单位时,在该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数字区分(数字间用逗号间隔)。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150字。关键词应根据文章内容和创新点,规范写出3~5个。关键词应包罗该文所有主题概念、实际代表文献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手段方法等且专指度高,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x, y, z)、一般函数(如:f(x))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 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如“10毫米”应写为“10 mm”,不应写为“10mm”或“10mm”。叙述性外文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文字的上下角标等、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 复数的虚部i或j)、各种字母的数字运算符(如:微分号d,连加号∑,矩阵转置号T,以及lim, min, max, lg, ln, lb, sin,等等)用正体表示。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数值的表示: 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数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如“π=141 592 6”。层次标题序号: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 2,3,…;二级标题使用1,2,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空1字排文字。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插图的数量: 图应精心设计,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插图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 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35 mm(0p);尺寸线、坐标轴用细线, 细线宽度为18 mm(5p)。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 或“分数”。图的宽度一般不要超过5 cm或15 cm。图中注字一律用7 p字。汉字用正方形宋体字; 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 数据表底线。表格的宽度: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相当于48个字符)以内。表格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本刊要求投稿时参考文献篇数不少于5~10篇,为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建议适当引用本刊和相关期刊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表中: 作者不超过3个的姓名全写, 超过3个的,余者写“, 等”或“, et al”。 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 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专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著:[标引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终止页码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年份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R] 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 文题[EB/OL] …,日期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 [DB/CD]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日期

当然是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会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这本期刊在业界很重要。知网空间、维普、万方都有收录!

  • 索引序列
  •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
  •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啊
  •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投稿
  • 采矿技术杂志怎么样
  • 采矿技术期刊怎么样投稿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