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党的生活杂志社张书栋

党的生活杂志社张书栋

发布时间:

党的生活杂志社张书栋

法律分析:1、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2、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3、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5、有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 第四十条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党员生活杂志社总编辑张

在水果湖省委大院

《党的生活》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党建月刊,是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各项工作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在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声音,统一全省党群思想,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各阶段的政治任务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发挥着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生活》创刊于1952年,全国统一刊号(CN41-1001/D),国内公开发行。版式采用国际流行的大16开本装订印刷,期发行量40余万份。除立体覆盖河南省村级以上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一定量的读者。其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权威性之高,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且有一定的资料保存价值。 《党的生活网》和《党的生活》电子版由中共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 新闻信息中心 承办总 编 辑:朱巍 副总编辑:高金光 胡雪勤

巴金同志生平 XINHUANET 2005年10月24日 19:57:55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新华网上海10月24日电 巴金同志生平 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同志,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在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待)者底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辉煌的文学创作生涯。1922年冬,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3年到上海求学,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高中毕业后在上海从事社会活动和编译工作。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思念着苦难中的国家和人民。他怀着这份深厚的感情,写下了反抗黑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1928年12月,他从法国回到上海。在这期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托尔斯泰的《丹东之死》、高尔基的《草原的故事》等大量外国文学、思想文化作品;随后,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写下了长篇小说《家》、《春》、“爱情的三部曲”、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出版了《复仇集》、《光明》等多部短篇小说集。1933年参与《文学专刊》的工作。1934年至1935年在日本学习日文。回国后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许多进步作家的创作,为发展进步文艺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1938年后,他在广州、上海、昆明、重庆、桂林、成都等地从事出版工作,并发表了宣传抗战的小说《火》(三部曲),完成了长篇小说《秋》、《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的创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继续在文化生活出版社从事出版和翻译工作。1949年7月,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同志历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华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巴金同志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他先后创作了《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火》、《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长篇、中篇小说以及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散文、报告特写、游记、童话等等。他通晓英、法、俄、德、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翻译了十几部世界名著。《家》对中国封建专制家庭罪恶的强烈控诉与反抗,曾经引起无数青年的共鸣,激励他们走出封建牢笼,参加革命和社会进步运动。《寒夜》反映抗战最困难时期底层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悲惨命运,为被践踏被蹂躏的小人物申诉,表达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良知。1958年至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这是他解放前创作成就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革命老区体验生活,两次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随笔,出版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根据他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他与靳以创办、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之一,数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年近八旬的时候,仍克服巨大的病痛,用坚强的毅力写完了五卷《随想录》,使他的散文创作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90年代后又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他以一部部饱含激情的作品和一颗挚爱祖国人民的赤子之心饮誉海内外,他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他的许多作品先后被译成英、俄、日、法、德、意、瑞典、朝鲜和世界语等近30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巴金同志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的重要领导,重视团结广大作家,关心作家队伍建设,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巴金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全国解放后,他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1950年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1961年4月,出席亚洲作家东京紧急会议,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1962年8月,率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以后又多次去日本访问。1979年4月,他率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问法国,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巴金热”,极大地促进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1981年春,他率代表团出席在瑞典召开的世界语代表大会。同年参加了国际笔会里昂━━巴黎大会。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他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海内外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民主革命时期,他积极参加进步社会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热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皖南事变后,他参加签名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他积极拥护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为新中国的文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晚年虽病魔缠身,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他积极呼吁和组织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并将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稿酬和8000多册藏书捐赠给文学馆。他参与创建中华文学基金会,并一直担任会长。还多次为希望工程、社会慈善事业捐款。因其特殊贡献,1999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831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他连续五届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心人民政协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巴金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为文学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秉性耿直,识大体、顾大局。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把整个身心交给了人民,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巴金同志的爱国情操和高尚品德以及他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完)

党员生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

《党的生活》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党建月刊,是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各项工作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在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声音,统一全省党群思想,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各阶段的政治任务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发挥着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生活》创刊于1952年,全国统一刊号(CN41-1001/D),国内公开发行。版式采用国际流行的大16开本装订印刷,期发行量40余万份。除立体覆盖河南省村级以上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一定量的读者。其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权威性之高,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且有一定的资料保存价值。 《党的生活网》和《党的生活》电子版由中共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 新闻信息中心 承办总 编 辑:朱巍 副总编辑:高金光 胡雪勤

社长 总编辑 编辑(有美术编辑、插话编辑等职位) ,助理编辑、实习生等级别

肯定是社长大,可以这么说 ,如果有副社长,总编可能就是第三把手

我就在报社上班,楼上说的并不完全对,这要针对每个报社的情况,要看报社是总编负责制还是社长负责制。 一般情况下,都是社长是法人,为一把手,总编二把手。 也有的报社不设社长这个职位,或者虽然有社长但只是挂名而已。这样就是总编一把手的。

党的生活杂志社

党的生活网服务党的工作。

党的生活是核心期刊吗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区别: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或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还有一个是南京大学做的CSSCI,现在是12版,一般称南大核心或C刊(据说2年一审核,就是说14版很快会出来了)。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简称科技核心,(据说是4年一审)。核心的权威性要远远高于非核心(即普刊)。一般普刊是具有双刊号的,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还有一个是南京大学做的CSSCI,现在是12版,一般称南大核心或C刊(据说2年一审核,就是说14版很快会出来了)。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简称科技核心,(据说是4年一审)。核心的权威性要远远高于非核心(即普刊)。一般普刊是具有双刊号的,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网页输入壹品优能代发期刊。

《党的生活》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党建月刊,是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各项工作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在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声音,统一全省党群思想,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各阶段的政治任务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发挥着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生活》创刊于1952年,全国统一刊号(CN41-1001/D),国内公开发行。版式采用国际流行的大16开本装订印刷,期发行量40余万份。除立体覆盖河南省村级以上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一定量的读者。其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权威性之高,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且有一定的资料保存价值。 《党的生活网》和《党的生活》电子版由中共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 新闻信息中心 承办总 编 辑:朱巍 副总编辑:高金光 胡雪勤

党的生活杂志社社长

叶圣陶(1894.10.2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团和团也不一样,现在陆军有陆航团,编制也不一样,你看看这个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职务称谓表 一、军政主管军官职务称谓 (一)军委、总部领导 中央军委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 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副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政委,副部长 (二)大军区级以下军事主管军官1、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副司令员、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政委,副校长。副政委,教育长。政治部主任 军事科学院:院长、政委,副院长。副政委,教育长,政治部主任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政委,副校长。副政委,教育长。政治部主任 2、部队军级单位:司令员、副司令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军级院校:院(校)长、副院(校)长、训练部长。政治部主任 3、集团军、空降军:军长、副军长、参谋长 军级要塞区、守备区、二炮军级基地、海军军级基地、航空兵军级单位、军级基地、卫戍区、警备区、省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军级院校:院(校)长、副院(校)长、训练部长。政治部主任 军级科研单位:院(所)长、副院(所)长、科技部长、科技委主任、副主任 4、步兵师、炮兵师、坦克师、守备师、航空兵师、警卫师、预备役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 战略导弹支队、海军舰艇支队:支队长、副支队长、参谋长 师级要塞区、守备区、二炮师级基地、科工委师级基地、海军师级基地、水警区、空军师级单位、军分区、师级警备区:司令员、副司令员、参谋长 师级通信总站:站长、副站长、参谋长师级院校:校长、副校长、训练部长 师级科研单位:所长、副所长、科技处、科技委主任、副主任 5、地面作战旅:旅长、副旅长、参谋长 旅级院校:校长、副校长、训练部长 6、各军兵种建制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 技侦大队、测绘大队、团级舰艇大队、团级飞行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参谋长 团级教导(训练)队:队长、副队长、训练处长 团级舰艇:舰(艇)长、副舰(艇)长、参谋长 团级通信站、团级航空场站:站长(主任)、副站长(副主任)、参谋长团级科研所:所长、副所长、科技处长 人武部:部长、副部长 7、各军兵种建制营:营长、副营长 营级通信站:站长(主任)、副站长(副主任) 营级舰艇:舰(艇)长、副舰(艇)长营级舰艇中队:中队长、副中队长 营级飞行大队、机务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 营级航空场站:站长、副站长 国防科工委营级站、所:站(所)长、副站(所)长 营级教导(训练)队:队长、副队长 8、各军兵种建制连:连长、副连长 连级舰艇:舰(艇)长、副舰(艇)长 连级舰艇分队:分队长、副分队长 飞行中队、机务中队:中队长、副中队长9、各军兵种建制排、排级分队、区队:排长、分队长、区队长 排级艇:艇长 10、空勤各类军官:飞行员、领航主任、副主任、领航长、领航员、通射主任、副主任、射击长、通信长、轰炸主任、空战射击主任、飞行技术检查主任航空兵地勤各类军官:气象主任、航行主任、卫生主任11、海军舰艇部门长:枪炮长、机电长、观通长、航海长、航务长、导弹长、雷达长 12、院校学员队系:队长(主任)、副队长(副主任)13、电台:台长 (三)大军区级以下政治主管军官 大军区级、军级、师级、旅级单位: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团级单位: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政治处主任 营级单位:政治教导员、副政治教导员 连级单位: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指导员 二、机关、院校、科研单位军事行政、政治军官职务称谓 副参谋长、副主任、部(局)长、副部(局)长、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股长、参谋、秘书、干事、保密员、俱乐部主任;纪委专职书记、副书记、委员  院校军事、政治、科技、文化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副主任、教员、研究员;教导团(队)军事、政治教员 技侦主任、技侦站长、侦听员、侦收员、演译员、译电员教练舰艇长、枪炮业务长、航海业务长、机电业务长、观通业务长 军事博物馆馆长、副馆长、主任、馆员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社长、副社长、主任、编辑 广播、电视台台长、副台长三、后勤、科研、技术装备部门军官职务称谓 部(局)长、副部(局)长、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股长、助理员、管理员 医院、疗养院院长、副院长、主任、医生、护士长、护士 仓库主任、副主任院校后勤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员;教导训练团(队)后勤教员 会计、出纳、食堂主任四、军事审判机关军官职务称谓 军事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员、书记员 五、军事检查机关军官职务称谓 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员、书记员 六、专业技术军官职务称谓 高等院校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中等院校教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 科学研究人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 工程技术、其他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技师、技士 实验人员;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 卫生技术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体育人员:主教练、教练、助理教练、运动员 文艺人员:一级演员、二级演员、三级演员、四级演员 图书、文博、档案资料人员: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 农业技术人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 会计人员: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 统计人员: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 审计人员: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助理审计师、审计员 经济专业人员: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经济员 翻译人员:译审、副译审、翻译、助理翻译 新闻专业人员: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 播音人员:播音指导、主任播音员、一级播音员、二级播音员、三级播音员出版专业人员: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技术设计员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回答者: zera415 - 千总 四级 3-24 19:43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回答者: 595413324 - 试用期 一级 3-24 19:47那么急呢 何其芳(1912—1977),男,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有:《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1992年版) 回答者: 66grocery - 助理 二级 3-24 19:59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回答者: 哈哈哈6789 - 门吏 三级 3-24 21:39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回答者: xyp619350243 - 魔法学徒 一级 3-25 12:51何其芳(1912—1977),男,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有:《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回答者: cd0521020cd - 助理 二级 3-26 10:08作家简介: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作家简介: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作家简介: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回答者: nishichei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6 20:16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目录[隐藏]【艺人柯蓝】〖电视作品〗〖电影作品〗【作家柯蓝】〖作品〗 [编辑本段]【艺人柯蓝】 个人档案 姓名:柯蓝 英文名:Michelle 生日:25 家庭成员:爸,妈 生肖:马 身高:170CM 体重:50KG 血型:A型 星座:狮子座 出生地方:北京 主持栏目:《音乐无限》 栏目所属电台:凤凰卫视 最喜欢的人:张小燕 擅长的语言:英语 国语 广东话 上海话 所属经纪公司:北京橙天拾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最喜爱的电影:GongWithTheWind 最喜爱的书:红楼梦 最喜欢的组合:SimplyRed 休闲活动:睡觉、做白日梦、乱跳乱跑、看书、听 最喜爱的颜色:永远的蓝色 做过的职业:模特 曾任多份高级时装杂志的封面模特儿,柯蓝在1994年加入卫视音乐台,深受亚洲观众欢迎。1996年,她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成为《音乐无限》的主持人,让更多内地观众知道柯蓝这个名字。 柯蓝拥有甜美笑容,青春可人,活泼开朗,是观众眼中的欢乐天使。多才多艺的她,既主持节目,又当模特儿,近年更全力向影视界发展,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演出。 掌握丰富娱乐信息的柯蓝,对主持《相聚凤凰台》及《港台娱乐风》的工作,可谓驾轻就熟。[编辑本段]〖电视作品〗 2000年《我们俩的婚姻》 《靠近你温暖我/靠近你,温暖我》 《俏女冲冲冲》 《一家之主》 2005年《午夜阳光》 2006年《戈壁母亲》饰孟苇婷 合作演员:耿乐 刘佳 巫刚 2008年《人间正道是沧桑》饰瞿 霞[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2000年《相约2000年》 《开往春天的地铁》合作演员:耿乐 徐静蕾 《惊情神农架》 2003年《西贡姿色》 2006年《如果没有爱》[编辑本段]【作家柯蓝】 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茅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建国后,在上海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文艺月报》编委等职。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柯蓝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她的作品,《少年旅行队》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编辑本段]〖作品〗 与文秋合写的长篇小说《暴动》(原名《秋收起义》),以及反映海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祖国海岸》,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散文集《起飞的孔雀》、《上海散记》、《火车上的少校》,散文诗集《朝霞短笛》,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儿童文学作品《王孝和的故事》、《雾海枪声》、《马戏团的秘密》、《少年旅行队》等。

  • 索引序列
  • 党的生活杂志社张书栋
  • 党员生活杂志社总编辑张
  • 党员生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
  • 党的生活杂志社
  • 党的生活杂志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