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73 年 11 月。初名《山西师院》。 1985 年 1 月,随着山西师范学院的升格,《山西师院学报》改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委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自 1973 年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理论界和编辑出版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多次表彰。 1979 年 12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学报“先进集体”奖; 1985 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学报立功嘉奖; 1993 — 2001 年连续九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多次被评为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1999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名列第 12 位), 2000 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主 编:畅引婷副主编:车文明樊增强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041004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山西省临汾市邮电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595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4-1072/C国外发行代号:Q700国内发行代号:22-5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学术争鸣三晋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传播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稿  约《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研究、妇女研究、编辑出版研究、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改革与实践,以及以山西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晋国史研究、山西作家作品研究、山西戏曲文物研究、黄河文化研究等。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学报编排规范的相关要求,凡给本刊来稿者,必须具备以下项目:1、文题:一般不超过 18 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同时附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2、作者姓名及简介:署真名,并在篇首地脚标注: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等。3、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3、摘要:用 200 — 300 字概括文章主旨,以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等,不用评价性和提示性的语句。4、关键词:主要是指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 — 8 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 [1][2] ……以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出处标注同一序号,并用( PXX )标注引文页码。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5.1[ 期刊 ]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2[ 报纸 ] 作者.文题.[N].报名.出版日期(版次).5.3[ 专著 ]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4 论文集 ] 作者.引文文题.[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5[ 学位论文 ]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6 、注释:主要是指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引,在该页地脚注文。7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的文字、图片,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8 、投稿务必写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联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沿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3 年 11 月创刊。其前身是晋南师专时期的《教学动态》( 1963 年创办)和山西师院前期的《山西师院》校报( 1964 年创办),相当于现在的校刊,主要反映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教学动态。 1973 年 11 月,《山西师院》由不定期出版的报纸改为装订成册的期刊, 12 月“创刊号”的出版标志着《山西师大学报》正式诞生。这一期的《编后记》称“《山西师院》是综合性的不定期的内部刊物”,但从此时开始,事实上作为季刊出版从未间断。 1978 年 12 月,《山西师院》更名为《山西师院学报》,开始省内发行。 1978 年第 4 期的目次页和封四都明确标示出“哲学社会科学版”“试刊”的字样,表明《山西师大学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0 年 10 月 15 日,经山西省委和山西省出版局批准,并颁发期刊出版登记证,号码为晋刊第 012 号,通过邮局在国内公开发行,代号为 22-5 。 1981 年 10 月 21 日,经山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山西师院学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公开发行,国外邮发代号为 Q700 。 1984 年山西师范学院升格为山西师范大学, 1985 年 1 月《山西师院学报》遂更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1987 年 8 月,在全国期刊重新登记时,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正式为本刊签发了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072/C 。 1989 年 6 月,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又给本刊登记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ISSN 1001-5957 。?历任主任、主编、总编辑?1973 年 11 月— 1975 年,周敬飞任院刊室主任。?1975 年— 1987 年 2 月,尹世明任学报主编。?1982 年 10 月— 1987 年2月,尹世明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87 年 3 月— 1990 年8月,黄志胜副校长兼任学报主编,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主编;谢恒山、曲家源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89 年 7 月— 1995 年 5 月,黄志胜副校长、邵璧华副校长、宋守鹏副书记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5 年 5 月— 1999 年 4 月,宋守鹏副书记、谈浩良副校长、齐峰副校长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陈建中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7 年 7 月— 1999 年 4 月,畅引婷任社科版副主编。?1999 年 4 月— 2003 年 4 月,齐峰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和社科版主编;畅引婷任编辑部主任,兼社科版常务副主编。?2002 年 2 月至今,畅引婷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2003 年 4 月至今,常乃军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畅引婷任社科版主编,樊增强任副主编。?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除社会科学版外,还出版有自然科学版、体育科学版两个学报, 1992 年创办的教育科学版(省内发行)于 2000 年 1 月停办。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政策和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独创,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等特点,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他同时又是车式形意拳第四代传人,国家武术三级裁判。他出身于山西长治的旧式梨园家庭,自幼习过些许戏曲武功,以后又学过多家拳术。本科学的是中文,硕士研究生研究的是元明清戏曲小说,博士读的是戏曲史和戏曲学。 1991.8~1994.1.在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任编辑。获该校1992年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2~2000.1.在山西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 1997~2000.1.任山西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室教研室副主任。1998.5.12.在山西大学中文系被破格评为副教授。2000.2在江南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 2004.9.11.~2007.6.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博,并获得博士学位。除专注研究古代戏曲外,旁涉竞技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研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玉楼梦〉叙事艺术论》,《韩国学》,2004年,民族出版社。《同相异质 各臻其妙——〈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阳学刊》,2004年5期。《千秋遗恨杜十年 万古流芳成春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春香传〉比较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特刊。《〈谢氏南征记〉女性形象论》,《韩国学》,2003年,民族出版社。《幸福在高不可攀处吟唱——论简·奥斯汀的婚恋观》,《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大学生读书之心态分析》,《教育与教学研究》,1999年第4期。《〈红字〉中的象征》,《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名著改编之浅见》,《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离开雷锋的日子〉成功之由》,《火花》,1997年第10期

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以其阵容整齐的师资队伍,完善合理的学科机制,丰富高质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文物藏品,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在从分散的、零星的研究向具有独立的方法论、学术工具、理论方向及研究课题的系统化学科的转变,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成熟。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前贤已做出了重大贡献,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仅标志着这一学科在戏剧戏曲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它的广阔前景与辉煌未来。 车文明,男,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山阴县人,中共党员(1986)。1978年高中毕业后担任民办教师。1979年入山西省朔县师范学校学习,1981年毕业后回原籍任初中教师。1984年考入山西师大中文系,1988年毕业留校,在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齐森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研究科研修。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333省级人才,“三晋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社会兼职: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曹飞,男,1963年出生,山西阳泉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包括:《艺术美学》、《文艺理论》、《戏曲文物考察技术》、《摄影与摄像》。主要从事山西戏曲文化研究,先后参加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项目、中法国际交流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若干项,出版专著两种,合作出版著作四种,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民俗曲艺》(台湾)、《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王星荣,1954年生,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人。1972年12月高中毕业后任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3月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至临汾蒲剧院从事《蒲剧艺术》杂志编辑工作,曾任副主编、主编,1997年5月获副编审技术职务。1998年10月调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任副教授, 2006年为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教授技术职务,2011年为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独著专著2部,参与撰写出版专著6部,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戏剧报》(即《中国戏剧》)、《戏剧电影报》、《戏友》、《蒲剧艺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戏剧评论等30余篇。延保全,1964年生,山西省昔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8—199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戏曲文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戏曲》 副主编。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著有《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鸣凤记评注》;主编有《平阳宋金元戏曲文物研究》;参加编著有《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全元曲》校注、《全元曲》点校、《中国曲学大辞典》等。在《文艺研究》、《文物》、《民俗曲艺》(台湾)、《戏曲研究》、《文献》、《中华戏曲》、《民族艺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福才,1950生,山西省浑源县人。1978年于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现任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中华戏曲》编委,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六十种曲评注》之一种《绣襦记评注》(第一作者)、《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第二作者),在《文物》、《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民俗曲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王志峰,女,1994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本科学位,1998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后,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负责中国戏曲学会会刊《中华戏曲》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0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为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戏曲》编辑部副主任。范春义,山东省安丘市人。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在安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跟从徐振贵先生学习戏曲学,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习,跟从程章灿先生学习古典文献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201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获得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现为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黄竹三,1938年生,广东省开平市人。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1965年研究生毕业。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0年任讲师,1986年于山西师范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兼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华戏曲》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会顾问。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二等奖。窦楷,男,教授,编审。汉族,1928年2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师,教研组组长。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编辑,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顾问,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戏曲》副主编。现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师大老年科协常务理事,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平定县张三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冯俊杰,1943年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1982年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戏曲》主编。著有《郑光祖集》校注、《琵琶记评注》、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主编《六十种曲评注》(与黄竹三先生合作)、《太行神庙与赛社演剧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专著《戏剧与考古》、《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神庙剧场考》等。近年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中国文化报》、台湾《民俗曲艺》和韩国《中国戏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山西省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曾宪梓三等奖、山西省优秀教师奖。 杨太康,1936年生,山西平陆人。196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并留系任教。1972年,系撤销,调山西师大教务处,曾任师资科科长。1980年,开始考察、研究戏曲文物并筹建戏曲文物研究组,1984年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长至1989年。1987年10至11月,曾至美国田纳西州奥斯丁·彼依大学和麻萨诸塞州的布里奇沃特学院搞中国戏曲文化展一月并作八场讲座,副研究员。从1979年起,在《山西师院学报》《蒲剧艺术》《曲苑》《民俗曲艺》(台湾)等刊物发评论、论文多篇 ,并著有《三晋戏曲文物考》 一书。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8-12 陕西财经学院编辑部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主编;6-11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选派的高访学者赴德国中央银行学习;6-12 作为国家教育部选派的高访学者赴英国SUSSEX大学学习;1-1999 陕西财经学院工作,任工商学院院长、兼学报编辑部主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 1997年起担任产业经济学博士生指导教师;9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工作,任经济与金融学院(即原陕西财经学院)院长,继续担任《当代经济科学》杂志主编;7----10 曾作为学校高访学者赴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访问学习并担任MBA导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73 年 11 月。初名《山西师院》。 1985 年 1 月,随着山西师范学院的升格,《山西师院学报》改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委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自 1973 年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理论界和编辑出版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多次表彰。 1979 年 12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学报“先进集体”奖; 1985 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学报立功嘉奖; 1993 — 2001 年连续九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多次被评为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1999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名列第 12 位), 2000 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主 编:畅引婷副主编:车文明樊增强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041004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山西省临汾市邮电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595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4-1072/C国外发行代号:Q700国内发行代号:22-5 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学术争鸣三晋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传播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稿  约《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研究、妇女研究、编辑出版研究、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改革与实践,以及以山西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晋国史研究、山西作家作品研究、山西戏曲文物研究、黄河文化研究等。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转发教育部关于学报编排规范的相关要求,凡给本刊来稿者,必须具备以下项目:1、文题:一般不超过 18 个汉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同时附有相对应的英文题名2、作者姓名及简介:署真名,并在篇首地脚标注: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等。3、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3、摘要:用 200 — 300 字概括文章主旨,以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等,不用评价性和提示性的语句。4、关键词:主要是指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 — 8 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 [1][2] ……以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出处标注同一序号,并用( PXX )标注引文页码。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5.1[ 期刊 ]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2[ 报纸 ] 作者.文题.[N].报名.出版日期(版次).5.3[ 专著 ]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4 论文集 ] 作者.引文文题.[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5[ 学位论文 ]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6 、注释:主要是指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引,在该页地脚注文。7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的文字、图片,本刊不负任何连带责任。8 、投稿务必写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联系。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沿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3 年 11 月创刊。其前身是晋南师专时期的《教学动态》( 1963 年创办)和山西师院前期的《山西师院》校报( 1964 年创办),相当于现在的校刊,主要反映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教学动态。 1973 年 11 月,《山西师院》由不定期出版的报纸改为装订成册的期刊, 12 月“创刊号”的出版标志着《山西师大学报》正式诞生。这一期的《编后记》称“《山西师院》是综合性的不定期的内部刊物”,但从此时开始,事实上作为季刊出版从未间断。 1978 年 12 月,《山西师院》更名为《山西师院学报》,开始省内发行。 1978 年第 4 期的目次页和封四都明确标示出“哲学社会科学版”“试刊”的字样,表明《山西师大学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0 年 10 月 15 日,经山西省委和山西省出版局批准,并颁发期刊出版登记证,号码为晋刊第 012 号,通过邮局在国内公开发行,代号为 22-5 。 1981 年 10 月 21 日,经山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山西师院学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中国国际书店)向国外公开发行,国外邮发代号为 Q700 。 1984 年山西师范学院升格为山西师范大学, 1985 年 1 月《山西师院学报》遂更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1987 年 8 月,在全国期刊重新登记时,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正式为本刊签发了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072/C 。 1989 年 6 月,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又给本刊登记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ISSN 1001-5957 。?历任主任、主编、总编辑?1973 年 11 月— 1975 年,周敬飞任院刊室主任。?1975 年— 1987 年 2 月,尹世明任学报主编。?1982 年 10 月— 1987 年2月,尹世明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87 年 3 月— 1990 年8月,黄志胜副校长兼任学报主编,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主编;谢恒山、曲家源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89 年 7 月— 1995 年 5 月,黄志胜副校长、邵璧华副校长、宋守鹏副书记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曲家源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5 年 5 月— 1999 年 4 月,宋守鹏副书记、谈浩良副校长、齐峰副校长先后兼任学报总编辑;陈建中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兼社科版主编。?1997 年 7 月— 1999 年 4 月,畅引婷任社科版副主编。?1999 年 4 月— 2003 年 4 月,齐峰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和社科版主编;畅引婷任编辑部主任,兼社科版常务副主编。?2002 年 2 月至今,畅引婷任学报常务副总编辑。?2003 年 4 月至今,常乃军副校长兼任学报总编辑;畅引婷任社科版主编,樊增强任副主编。?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除社会科学版外,还出版有自然科学版、体育科学版两个学报, 1992 年创办的教育科学版(省内发行)于 2000 年 1 月停办。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政策和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独创,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等特点,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本刊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编辑方针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力求保持其学术性特点为根本,以学术价值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准。本刊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成果,其主要栏目有:应用数学,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数理统计学,高能核物理,理论物理,结构化学,应用化学,运城盐湖卤虫研究,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山西地方区域性地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现本刊发行国内外,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各自然科学类科技工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自 1986 年创刊以来,始终将提高刊物质量放在编辑工作的首要地位,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的磨练,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编辑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人员与作者队伍,同时本刊所发表的许多科研成果,也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数学物理栏目被国家一级检索期刊《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摘录率高达 90% 以上;生物学栏目所开辟的“运城盐湖卤虫研究”专栏独具特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以山西地方区域研究为特征的地理学栏目,对山西地方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自被批准为正式学报以来,随着期刊影响的不断增大,《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已成为:《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 - 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 CAJ-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主办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主 编:武海顺副主编:王剑波张献明地址:山西省临汾市 041004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山西省临汾市邮电局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449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4-1263/N国外发行代号:Q1778国内发行代号:22-179 数学研究物理研究化学研究生物研究地理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  约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是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 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与资源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科学和科学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工作者、高等学校师生等 。2 来稿要求1 来稿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 ( 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学位和研究方向等 ) 、中文摘要、关键词 (3~8 个 ) 、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如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请在文稿首页注明,并列出批准文号。2 摘要应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一致,包括题目、作者姓名 ( 汉语拼音 ) 、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正文用第三人称,英文摘要请用打字机打出或用印刷体书写。3 来稿标题应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用字规范,节段序号分别用 1 ; 1 ; 1 表示,并打印在 16K 纸上,来稿请附华光、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或 Word 编排的软盘 。4 物理量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 ( 包括黑正体、黑斜体及白正体、白斜体 ) ;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5 文中图、表选取最必要的,切勿过大,插图请用绘图纸清绘,墨色要黑,线条均匀,图中文字、符号用印刷体,并与正文一致 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 除制版用图外,文稿中还应附有底图。6 参考文献务必规范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 文献序号以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期刊书写次序为:作者 论文题目 期刊名 ( 外文可缩写 ) ,年份,卷号 ( 期号 ) :起止页码;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图书书写次序为:作者 书名 版次 ( 初版不写 ) 出版地:出版单位 , 出版年 起止页码 译文、译著务请注明原作及译者姓名。作者为多位时,请写出前三位作者姓名,其后的作者可缩略为等 外文文献请用打字机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3 本刊为季刊,多数稿件要寄往校外专家审查,如 6 个月内接不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因编辑部人力有限,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4 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来稿时说明 稿件一经刊用,酌致稿酬,并赠送刊物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及有关数据库,相应稿酬与印刷稿费一并支付,不愿意录入该光盘发行者,请在来稿中注明。5 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历史回顾与期刊演变 改革开放之初,高教学术事业百废具兴,尽快创办我校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以促进我校自然科学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在当时就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在学校领导和学报编辑部领导的关心下, 1985 年 9 月成立了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筹备组,筹备组由学报编辑部主任、社科版主编尹世明领导,成员有:高仁恒、马志正、王剑波、张海霞,由此拉开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编辑出版工作的序幕。 1985 年 9 月至 12 月,编辑人员深入各系开始组稿, 1986 年前半年编辑、排版, 1986 年 10 月创刊号正式与读者见面。 1987 年,为提高学报的影响和开创学报工作局面,学校任命年仅 33 岁的侯晋川教授为主编。 1988 年初,为加强自然科学版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任命王永明同志任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高仁恒、马志正同志为副主编( 1989 年 9 月,王永明同志调离学校)。 1997 年 7 月,为加快学报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和处理日益繁重的日常工作,加强学报编辑工作的规范管理,学校任命王剑波同志为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1997 年 9 月,为了自然科学版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了以侯晋川教授等 16 人组成的编委会。 1999 年 9 月,自然科学版成为正式期刊,学校对编委会和编辑部进行了改组,成立了由侯晋川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武海顺、王剑波同志为副主任委员兼副主编,由各理科系学术骨干共 17 人组成的新一届编委会。 2003 年 5 月,随着我校自然科学学术研究的高速发展,学校对编委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组成了由 23 人组成的编委会,其中校内委员 20 名,校外委员 3 名。?18 年来,自然科学版的发展得到了历任学校领导陶本一、谈浩良、黄志胜、邵壁华、齐峰、常乃军同志的鼎立支持,也得到了历任学报领导尹世明、曲家源、陈建中、畅引婷同志的关心与支持。 18 年来,自然科学版从筹备、创立到发展,走过的每一步无不倾注着历任编辑的心血,先后在学报自然科学版担任编辑的有王剑波( 1985 , 9 —今)、张海霞( 1985 , 9 — 1991 , 3 )、王言( 1987 , 4 — 1989 , 7 )、茹英杰( 1988 , 9 — 1991 , 7 )、段麦英( 1995 , 4 —今)等同志,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自然科学版学报的今天。《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创刊于 1986 年,原刊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刊号仍延用山西师大学报刊号晋刊 012 号,刊期为半年刊,自办发行,工本费 0 。 65 元,印数 1000 册。 1987 年期刊实行全国统一标识,《山西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被批准为省内期刊,刊号为:山西省期刊登记证第 0058 号,半年刊,每期 96 页, 16K ,工本费 1 。 20 元,自办发行。 1991 年,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号变更为:山西省报刊准印证第 0170 号。 1992 年刊号变更为: JK14 — 1029 ,季刊,每期 80 页, 16K ,工本费 2 。 50 元,自办发行; 1995 年 7 月,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号改为:山西省内部期刊准印证第 0303 号,季刊, 16K , 80 页,工本费 2 。 50 元,期印数 1000 册; 1999 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统一刊号为: CN 14-1263/N ,国际连续物刊号为: ISSN 1009-4490 ,季刊, 16K ,每期 96 页,定价 5 。 00 元,期印数 1200 册。 2004 年第一期开始页码增至 112 页,定价 6 。 00 元。?《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自创刊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遵守国家的有关出版法规,有明确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专业范围。《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是反映本校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促进我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加强我校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贯彻科教兴国方针,推动山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其办刊宗旨。?

什么官都不是,政府机关才有官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学。1982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潍坊学院社科系副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现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专业学科带头人,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文学、新闻学等领域的研究,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新闻评论学、深度报道与新闻策划;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人文科学方法论、媒介文化研究、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业务等。

主要科研成果(市厅级以上):  已完成项目: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一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一项、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一项、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一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四项;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山东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  在研项目: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一项;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及子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子课题一项;参与济南市科技攻关计划一项;参与山东省、济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各一项。  获奖情况: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新产品奖4项;申报国家专利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3项。  论文著作:  1、作为执笔人共发表、交流学术、教研论文30余篇,分别发表在《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EI)、《中国给水排水》(EI源刊)、《膜科学与技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国家核心期刊上。  2、主持编写国家行业标准一部;参与编写国家标准一部、国家行业标准8部;参编、校稿著作一部。  荣誉称号:  2次荣获中国膜工业协会先进个人;3次荣获中国膜工业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烟台市跨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入选烟台市“高层次专家库”;烟台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籍贯:山东泰安    学历:大学 学位:学士  职称:助教   工作分工:田径专业课、  公共体育课   所在教研室:田径教研室  个人简历  9-6在天津体育学院学习  7至今在济南大学体育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科研成果:论文: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第19卷第1期 第一位

  • 索引序列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