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发布时间: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看看近几年南审在你们那的招生情况,网上应该可以查到,或者看看高考的白皮书,南京的天气比较糟糕!基本上没的春秋天夏天很热,没有空调很难过冬天很冷,没有电热毯取暖器之类的,一样难过夏天酷热(三大火炉)、冬天湿冷!还时常下雨~

还不错。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0年12月转制为审计署直属高属高校。2000年2月,学校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同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审计学院

-zs/asp?bigid=%C0%FA%C4%EA%B7%D6%CA%FD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原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历经多年改革建设,依托新的发展机制,南京财经大学的知名度迅速扩大,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数学学院、体育部等18个教学院系(部),1个民办本科学院红山学院。共设有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个,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英语语言文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硕士学位二级学科22个,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税务、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资产评估、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工作、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动画、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业工程、生物工程等38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烹饪工艺等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了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学科齐全,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类专业相互依托,支撑配套的学科专业布局,在林立的江苏高校中拥有明显的结构优势。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0余人。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学校拥有较为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现有在职教职工1719人,专任教师1073人,其中教授150人,副教授43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683人,其中博士220人。教师中有2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余人获省部级专家、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学校现有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统计学等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实验室等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等2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经济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食品科学与工程1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会计学、贸易经济等3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法学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等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等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0多项,并多次成功举办高水平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学校设有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粮食经济研究所、南京都市圈发展研究中心等2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校园学术氛围日趋浓厚。学校出版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南京财经大学学报》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 学校设有中国粮食流通管理培训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质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理学院、江苏省财税干部培训中心、广告设计事务所、科技开发服务部等社会服务机构,2001年底,学校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十五”期间首批承担工商管理培训的56所资格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为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省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各种研究和咨询项目100多项,培训干部7000余人。学校工科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开发的30余项研究成果转让给相关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60余所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关系和广泛的学术联系。 学校现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3004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174万册;建有近200个多媒体教室,100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微机实验室,学生用计算机5522台;校园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绿荫掩映,花香四溢。 面向新的世纪,全校师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南京财经大学建设成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重点,法、工、文、理等学科特色明显,在省内院校的相关学科处于领先水平,跻身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省属重点大学。本人是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的!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查询方式如下:1、打开百度搜索,在搜索栏中输入“学龄网”,找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权利网官方网站(学龄网),点击进入。2、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龄网)官网后,找到“高等学校学生成绩”项,点击进入。3、输入后,输入相应的信息。4、审核通过后,即可查询成绩单。

具体方法如下:一、打开百度搜索,在搜索栏输入“学信网”,搜索后找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官网并点击进入。二、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官网后,找到“高校在校成绩”一项,点击进入。三、进入高校在校成绩后,输入相应信息。四、登录验证通过后,即可查询到成绩单。

是的,准确来说目前并没有完全合并成为一个学校。但是已经是由武汉科技学院管理。武汉科技学院东湖校区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是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在教育部正式批复之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人、财、物统一管理,干部按管理权限任用。省委组织部任命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谢国华同志为武汉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参加武汉科技学院校级领导班子的工作并兼任湖北财专党委书记。武汉科技学院院长张建钢同志兼任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学校对内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为建国初期的中央税务干校中南分校,后几经变动,1988年由湖北省财政学校升格为大专,定名为中南财经大学湖北财政分校。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序列。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历尽沧桑,数度更名,它的发展变化过程,始终紧连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一、从中央税务干部学校中南分校到湖北省财政金融学校1951年春,为了适应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对专业干部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在汉口成立中央税务干部学校中南分校,并于当年2月1日开学,首批招收干部学员和青年学生共315人,学习时间为4个月。1953年,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经国家财政部长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财政干部学校,负责中南地区财税干部培训工作,直属当时的中南财政部领导。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大行政区,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管理体制,同年10月,学校移交给湖北省财政厅管理,更名为湖北省财政干部学校。1957年,学校迁往武昌,与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干部学校合并为新的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干部学校。1958年,中南银行干部学校并入,定名为湖北省财政金融干部学校,校址在武汉市武昌区荆南街8号。1960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学校更名为湖北省财政金融学校,同时保留湖北省财政金融干部学校的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同年9月招收首批普通中专学生130人。由于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学校新生只进行了入学教育即停课。1963年恢复招生。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学校招生计划列入全省统考招生范围,招收中专200人。1978年起学校招收大专生,当年招生100人,开设财政、银行两个专业。二、湖北省财政学校时期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理顺学校管理体制,1979年6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湖北省财政金融学校一分为二,成立湖北省财政学校和湖北银行学校两所中等专业学校,分别隶属省财政厅和省人民银行领导。湖北省财政学校选址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1981年,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在校内设立湖北省财政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学校预期规模为800人,其中全日制中专学生600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干部中专学员200人,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财政系统在职干部,学制两年半。开设财政学、税收、基建财务、企业财务、会计学、基建财务与信用等专业。学校还负有全省财税干部轮训和成人教育职能,主要任务是培训全省财政系统干部以及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1982年秋季,学校招收首批普通中专学生100人、财税干部中专学员150人。为了加快全省财税干部的培训速度,经省财政厅同意并报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于1985年成立函授中专部,开设税务、企业财务会计两个专业,学制三年,当年招生1000人,主要是来自全省财税系统的在职干部和企业财会人员。为了配合函授中专教育的开展,学校创办了《财会中专函授》(双月刊),指导函授中专生的学习,也为教师和学员交流教学研究和学习心得提供了一块园地。三、中南财经大学湖北财政分校时期20世纪80年代,全省财政系统普及中专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全省财税干部的专业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不能完全适应湖北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1988年7月,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在湖北省财政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南财经大学湖北财政分校,实施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学校升格后,仍然隶属省财政厅领导,教学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副省长林少南同志亲自为学校新校名揭牌,由此揭开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学校校园面积51亩,建筑面积26167平方米,教室和学生宿舍均可容纳1000人;拥有图书资料9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数十种;拥有比较完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和专业模拟实验室,可基本满足专科教育的需要。学校的正常经费由省财政厅核拨;基建项目根据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由省财政厅向省计委申报;基建投资由省财政厅筹措解决。学校从1988年秋季开始招收普通专科学生,开设财政学、税收、审计学、会计学、投资管理5个专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00人,学制三年。当年招收首批专科学生100人。招生及毕业生分配主要面向全省。此外,学校还根据省财政厅的要求,每年举办多期财政干部专业培训班。学校拥有教职工214人,其中专职教师84人,兼职教师6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讲师20人,讲师29人。教师队伍的结构基本符合专科教学的要求。四、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时期1993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专家评审会议通过了对学校独立设置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的论证答辩。1994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在中南财经大学湖北财政分校的基础上独立设置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成立后,仍然隶属省财政厅领导,教学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的指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名初期,学校占地面积173亩,校舍面积45218平方米,固定资产2593万元,电化教学设备、电子计算机设备和其他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亦有了初步基础。到2005年底,学校占地达到210余亩,校舍面积16万余平米,固定资产3亿元,建有计算机实验室、语音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模拟实验室、电化教学中心、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馆藏图书3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建有电子阅览室。学校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设施完备,能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有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有普通大专、本科自学考试、大专函授、中专函授、校外办班及短训等多种办学形式,大专在校生人数达1412人。招生形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走读自费、跟班就读、捐资助学等7种。到2005年底,学校形成以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教育为主干,兼办函授教育、财经财会职业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体系,本专科在校生达到5063人,其中本科210人,专科4853人。学校在职教职工39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00余人,正、副教授8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0余人,“双师型”教师20余人。学校开设财政、税收、投资管理、审计、会计、国有资产管理、涉外会计、金融等8个专科专业,农业财务管理、财经文秘、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等4个专科专门方向。到2005年底,学校开设专业增加到财政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本科专业,财政学、税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会计学、审计实务、投资与理财、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物业管理等14个专科专业,以及涉外会计、注册会计师、网络财务、税务电算化、财经文秘等5个专门方向,共有财政税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审计学、经济管理和经济信息等6个系。学校还设有社会经济发展、财政科学、高等教育等3个研究所,出版《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正式期刊)。成人教育。学校采取函授、自学考试、短期培训等办学形式开展成人教育,开设财税、财会、投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与电算化、涉外会计等5个成人教育专业。成立了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自修学院,举办财经与税收专业专科段自学考试。随着办学发展,学校设函授教育部门、湖北省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阅卷中心。函授教育分本、专科两个层次和脱产与不脱产两种形式。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等。学校200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3%,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湖北财专面临着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2004年9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组织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在湖北财专举行论证会,一致同意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武汉科技学院。10月20日,经省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并致函教育部,将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武汉科技学院,合并事宜等待教育部的批复。2005年10月11日,省财政厅领导在财苑宾馆召集两校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提出了加快实质性合并步伐的具体意见。次日,武汉科技学院主要领导同志向郭生练副省长汇报了会议的精神。郭省长作出明确的指示,湖北财专隶属关系由财政厅划转教育厅,并委托武汉科技学院管理,按照“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运行。随后,省政府批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体制问题的批复》(鄂政函〔2005〕185号)的文件,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由湖北省财政厅划转到湖北省教育厅管理,并由省教育厅委托武汉科技学院代管。

回答 首先,你需要登陆自己的学信网! 提问 报告编号是在哪啊 回答 点开自己的学历认证 点开自己的学历认证与成绩验证 自己点进去,他自动会有编号的!这个编号是随机生成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对,你想查询什么成绩? 提问 就这个大学绩点 报告编号怎么也找不到 回答 报告编号,写你自己学位证上的编号 提问 就8位我学位证好多号码 回答 如果不对,那就填写毕业证上的编号 你自己的学号呢? 一般是七位数字,这个报告编号是在对学历进行了学历认证申请后,认证通过后打印学历认证纸质报告上附带的。 报告编号只可能出现在“学信网--学历认证”频道里,查询学历认证报告时需要输入报告编号,报告编号只有在学历认证中心做过书面学历认证的、有书面学历认证报告的才能获取此报告编号。 先进性学历认证,学历认证上的编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更多19条 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南京审计学院是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一所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83 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1991年由审计署直属;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审,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与中国审计事业同步发展,“为审而立、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办学管理体制调整后,审计署依然一如既往地全方位支持南京审计学院事业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前审计长李金华担任我校名誉院长,历任审计长、副审计长以及一批业务骨干担任学校荣誉教授,经常亲临讲坛;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审计长担任我校荣誉教授,每年来校讲学。学校依托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优质的区域资源转化为学校的办学资源,进而转化为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有浦口和莫愁两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浦口新校区校园山水相间,树石相融,遍植松竹梅菊。楼宇采取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行走其间,移步换景,见湖光潋滟,闻书声朗朗,呈天人合一之境。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留学生近两万人。设有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审计学、金融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金融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其中,教授近百名,博士近四百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审计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会计[审计]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理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2个(审计学、金融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金融创新研究);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审计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设有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现代审计理论研究中心、“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工与超边际研究所等独立科研机构,其中“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现代审计理论研究中心” 为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出版经济类核心期刊《审计与经济研究》和《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审计监察机构、高等学校和行业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创办了多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国际著名会计师组织――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合作,开展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培训,2007年被ACCA总部授权为“黄金级培训机构”。2007年,我校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定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合作伙伴(IAEP)“合作级”院校,成为IIA在全球认定的42 所高校之一。借助IAEP项目平台,与全球知名高校开展互聘师资、互认学分、交换学生和科研合作。 学校秉承“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精神,以“特色、质量、国际化”为办学理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握人才成长的时代特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审计”教育观,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二十多年来累加为全国审计、金融系统、政府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以及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与输送了四万多名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专业

看看近几年南审在你们那的招生情况,网上应该可以查到,或者看看高考的白皮书,南京的天气比较糟糕!基本上没的春秋天夏天很热,没有空调很难过冬天很冷,没有电热毯取暖器之类的,一样难过夏天酷热(三大火炉)、冬天湿冷!还时常下雨~

我就是南京审计学院的学生,我们学校在南京浦口和南京莫愁有两个校区,浦口那儿是新校区,学校很美很美,中国除了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以外,就输南审最好看了。南京审计学院分数不低,就算是三本分数也是比较高的。至于南京的天气,夏天很热,冬天也挺冷的,不过什么事习惯就好。

南京审计大学代码为1128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商务部“援外学历学位教育”承办单位,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截至2020年3月,南京审计大学占地面积2178亩,建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6万余名。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设有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教学部),审计科学研究院、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等11个特色研究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0年12月转制为审计署直属高属高校。2000年2月,学校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02年4月,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5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万人计划”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财政部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3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工程180余人,获得审计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以及欧、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被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五年来,教师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逾1000人次,参加联合国审计62人次;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2000人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德·泽尔腾教授和迈伦·舒尔斯教授,世界审计组织秘书长、奥地利审计院院长约瑟夫·莫萨博士,美国审计长基恩·多达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等870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截至2019年5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著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学术资源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特色专业及学科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财政学、投资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行政管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数学、物流管理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与经济统计学省级品牌专业:审计学、金融学省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应用经济学学科“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南京审计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是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为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因审而立、为审而存、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学校始建于1983年,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共建高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与中央军委审计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经过37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特色高校。学校现设有设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审计学、金融学、财政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依山而建,小桥、流水、森林、湖泊应有尽有,但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距离南京市中心约1小时车程。学校设立润园、泽园、澄园、沁园书院,探索书院和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南审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攀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6万余名。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拥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占地145公顷。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位于浦口校区。另外学校还有一个“先锋润泽书局”,如果想不出浦口就可以感受到先锋的魅力的话,这儿可以满足你对摄影的执着热爱与追求。一楼是买纪念品的地方,二楼是咖啡厅。地下一楼是书店,文化气息很浓,许多人都来这儿拍照打卡,是学校最有文艺范的地方。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查成绩需要准考证号的

可以通过支付宝查询,具体办法如下:1、首先打开手机点击【支付宝】,如下图所示。2、点击最上方的【搜索框】进入,如下图所示。3、输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搜索,如下图所示。4、点击【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官方选项进入,如下图所示。5、之后点击【高考专题服务】的功能进入,如下图所示。6、接着点击【成绩查询】的功能进入。如下图所示。7、进入成绩查询界面后,并点击【查询】进入,如下图所示。8、最后输入【要查询的考生证件证号和考生密码】,并点击【查询】即可。

省市 出分时间 成绩查询渠道北京 6月23日中午12时 今年高考成绩查询方式有3种。考生除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免费查询成绩外,也可拨打电话12580按语音提示输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查询,免收信息费,只收取基本通话费。考生还可登录“市民主页”(/kaoshi),点击“我的服务”栏目下面的“教育”频道,再点击“高考成绩”,输入准考证号、考生号和手机号,就可查询本人的高考成绩。天津 预计6月23日 天津招考资讯网()河北 6月23日 6月23日零时左右,河北省考生可通过网络、短信等形式免费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届时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将公布。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山西 6月24日左右 考生可通过四种方式查询高考信息,这是昨日从省招考中心了解到的。一是登录山西招生考试网()。点击“普通高考”按钮,输入考生号和登录密码,进入管理和服务平台,可查询成绩信息。二是通过“168”查询。三是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查询。四是考生也可携带本人准考证及身份证到所在县(市、区)招办查询。内蒙古 6月23日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 6月26日左右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吉林 6月22日左右 吉林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招生信息网()/黑龙江 6月24日 黑龙江省招考办发布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日程,6月24日公布高考成绩,考生可通过“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黑龙江教育信息网”(和各市、县招考办下发考生高考成绩单三种渠道进行查询。))上海 6月26日 高考成绩仍然采用成绩通知单投递(考生免付投递费)、网上查询(免费)等多种方式;录取信息查询则以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查询、招生学校网站或声讯电话查询、录取通知书投递的方式进行。江苏 6月25日 成绩和录取情况查询网址:或浙江 6月23日左右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安徽 预计6月24日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福建 6月24日左右 福建省招生考试院()江西 6月23日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山东 6月25日前 网上查询。登录"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查询网址为:。168声讯台查询。用户拨打16866通过电话查询高考成绩,查询时需要输入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的后4位以作验证。河南 6月25日 网站免费查询。河南省教育厅网站()、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6月25日零时开始查询高考成绩。湖北 6月23日 湖北招生信息网()湖南 6月26日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广东 6月26日前后公布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西 6月22日左右 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海南 拟在6月25日 海南省考试局网站()重庆 6月24日 考生可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或重庆招考信息网(,输入报名号和准考证上的密码查询成绩、军检合格信息、个人排位情况、各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四川 6月22日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贵州云南 6月24日 云南招考频道()西藏陕西 6月25日 考生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获知高考成绩:一是通过报名时登记的手机,获得省招办专用短信平台发送的成绩信息;二是凭自己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三是到报名的县(区)招办查询。)甘肃 6月22日左右 今年甘肃省高考成绩预计于6月22日左右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县(区)招生办公室查询,也可以登录省招生办公室网站免费查询,网址:和。此外考生也可选择电信168信息台和移动12580信息台等付费查询。和普通高考生不同的是,三校生考试成绩由省教育厅职成处负责公布;藏文民语类过渡接轨考生,省招生办将“双记总分”的两种成绩通知考生本人。考生的成绩以县(区)招生办打印的成绩通知单为准。青海 6月26日左右 青海招考信息网()宁夏 6月20日左右 宁夏教育考试院()新疆 6月25日左右 新疆招生网()

2010年6月考试成绩查询结果:考生姓名:牛旭博学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考试类别:英语四级准考证号:412571101106906您的成绩总分:325听力:122阅读:103综合:40写作:60

  • 索引序列
  •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专业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入口查询成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