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云南省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云南省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

云南省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截至2013年7月,全校拥有纸质文献资源约310万册(件),藏书量为省内高校之首。图书馆购置重要的中外文数据库42个,其中,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读秀知识库、国研网等,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SCI、JCR、Wiley、Springerlink、MathSciNet、EBSCO、ProQuest、Gale和国道教育等为核心数据资源。此外,图书馆还购置了52万册电子图书,包括方正Apabi、超星、书生之家、金图和维思博文等。建立起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形成了鲜明的馆藏特色,其中:国内唯一专事收藏西南联大文献的“国立西南联大图书特藏室”藏有西南联大时期的珍稀文献6千余册;“西南联大文库”专藏西南联大师生作品和西南联大研究文献1万余册;“古籍特藏室”专藏古籍文献6万余册(包括善本137种2732册);国内知名的“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专藏云南当代作家艺术家作品2万余册;“昆明中日交流之窗”专藏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中交流中心捐赠的日文文献上千册。图书馆还收藏有方志、年鉴等工具书2万余册、《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中华再造善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纳西东巴古籍译注》、《乾隆大藏经》、Gale文学评论系列工具书册等。图书馆还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特藏库”、“西南联大文库”、“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能源环境与生物技术”、“云南民族教育文库”。图书馆与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作,共建“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库”,获赠云南当代作家艺术家作品2万余册;获得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捐赠大型古籍文献台湾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荟要》一套(500册),约合人民币32万余元;获得高教出版社赠书近5000册,约合人民币20余万元;获得丽江市委市政府捐赠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一套(100卷);获得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大教师朱德祥先生家属捐赠的朱先生珍贵藏书近450册。2010年底,图书馆获得教育部支持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三期建设项目,成为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整合了省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技术及队伍优势,通过推广CALIS的各项服务,提高高校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并结合CALIS三期建设目标及已有建设成果,建立了云南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使省中心成为面向全省高校图书馆和读者的“资源整合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宣传培训中心”。2010年10月,图书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经费500万元)。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发挥云南高校图工委、CALIS云南省中心和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组织与协调作用,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取得了实效。主要成就是:1、组织全省14所高校建成与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接轨,具有云南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数据库群。该库群包含17个特色库,现已完成建设任务,投入共享服务。2、购置省内唯一的国际权威大型经典外国文学评论系列工具书500余册,加上原有馆藏,共约3000册,形成全省唯一的大型系列珍贵图书,可供全省高校共享使用。3、购置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硬件基础设施(存储器60T、服务器5台等),支持全省高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及CALIS相关资源的存储和利用,为全省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至此,图书馆存储空间成为全省高校图书馆之首,为120TB(含原有存储设备)

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创造和谐,优质服务”为馆训,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努力做到:(一)文献布局合理,集藏、借、阅、咨为一体,实行全开架服务模式,成为“云南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主要成员,实现了区域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二)为读者提供通借通还、电子资源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论文收录引用检索、影响因子查询、咨询解答、文献推荐购买等多层次服务。(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和课程教学活动,每年针对新生开展《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培训;面向全校师生开设“湖畔讲坛”系列讲座,以及“文献信息检索”、“中小学图书馆研究”等选修课;图书馆还创建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研究室”,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学校支持下,图书馆率先在省内高校中第一家引进国内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技术,对近100万册一线图书进行标签粘贴和数据转换工作,完成了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建设的一期任务,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功效,提升了服务质量,极大地改善了读者自习空间不足的问题,加速了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科技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为你列举10个国内电子数据库: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上线文献数据超过1000万条)2、中西文科技文献服务平台。3、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成果)4、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数字化资源库。(提供17万多种各学科的图书,可在线阅读)5、汉斯出版社中文学术期刊。(提供125本国际开源中文期刊的免费下载阅读)6、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绝大多数文献需要用邮箱传递)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现有期刊资源6908本,会议资源1506个)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科精品期刊数据库,收录精品学术期刊600多种,论文近300万篇)9、中国国家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海量数据查询和下载的数据库,内容包含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数据)10、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平台)

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原文传递,免费且不需要自己查,省事

第一条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特征,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长期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我省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第三条 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照组成方式,可分为多单位参与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子平台的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化平台)和具有单一功能的单一性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单一性平台)。第四条 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科技重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原则,主要依托我省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服务机构等组织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第五条 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外提供科学仪器设备、自然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试验验证、测试考评、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资源管理与技术支撑服务的人才队伍。 (三)开展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活动。 (四)探索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seek68文献馆海量知名中文外文数据库汇总,中文文献下载、解决疑难文献、paperkeey在线改重、机器人自动降重SCI-HUB 提到免费下载外文文献,在科研领域,SCI-HUB,堪称是“谁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下载神器,在我们下载外文文献时提供了极好的便利,但因某个原因,SCI-HUB要经常更改域名,会经常出现链接被封。Library Genesis电子书下载 Library Genesis是一个电子书免费下载平台,提供科技、科学文章等优质的电子书。Library Genesis和SCI-HUB可谓是难兄难弟,因为版权问题,有时文献会下载不了或者页面显示无法连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16年12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建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这是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的学术资源。中国知网数据库 中国知网可以说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了各行各业中外文的数据资源,但收费较高,适合少量文献下载需求的人群。Scintific research从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的出版和检索,以及专业学术期刊、专著的出版发行。内容涵盖物理、化学、医学、生物、数学、通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Google学术搜索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网络应用,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 iData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师生学者共同筹建的用于教学、科研目的的公益互联网项目,一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知网镜像网站。

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名字很大气,但也是一家公司。在他们那里推广专利,收一千多块钱,看似不多,但只是开始,接下来会给你电话洗脑,让你做2万块钱的专家评估。要么弄个屁用没有的专家报告,要么一千多块喂了狗了,自己看着办吧。

数据库登录步骤如下:登录天津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账户,点击进入IHS资源。进入IHS数据库,注册个人帐号,并及时更新用户名等帐号信息进入“IHSStandardsExpert”数据库进行使用。IHS是计算机上定量处理色彩时通常采用RGB表色系统。IHS彩色坐标系统对颜色属性易于识别和量化,色彩的调整(数学变换)方便、灵活,因而往往进行RGB系统一IHS系统的彩色空间变换。所谓IHS彩色变换,是指将标准RGB图像有效地分离为代表变间信息的明度(I)和代表波谱信息的色调(H)、饱和度(S)。也称HIS,在计算机上定量处理色彩时通常采用RGB表色系统,但在视觉上定性描述色彩时,采用IHS系统则更为直观。IHS(Intensity,Hue,Saturation)分别表示亮度或强度(I)、色调(H)和饱和度(S),它们是从人眼中认识颜色的三个特征。亮度是指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一般来说与物体的反射率成正比。色调,也称色别,是指彩色的类别,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征。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洁性,一般来说颜色越鲜艳饱和度也越大。明度I沿着轴线从底部的黑变到顶部的白。色度H由圆柱底面圆的角度表示。假定0°为红色,120°为绿色,240°为蓝色,则色度0°到240°覆盖了所有可见光谱的彩色。饱和度S是色度环的原点(圆心)到彩色点的半径的长度。圆心的饱和度为零,圆周上的饱和度为I。为实现RGB到IHS的变换,要建立RGB空间和IHS空间的关系模型。常见的转换主要有球体彩色变换、圆柱体彩色变换、三角形彩色变换和单六角锥彩色变换4种。IHS算法是图像融合技术中发展很早,现已成熟的一种空间变换算法。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球体变换和三角变换是比较理想的IHS变换形式。从计算量上又淘汰了球体变换,三角变换成为最理想的形式。三角变换的IHS算法可以很好的保留源图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分辨率,运算量也较小,且易于实现。

科技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载

如果万方数据库的某些论文只有导出而没有下载链接的,是因为万方数据库的某些论文没有获得该篇论文的授权。你读者可以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检索查询,再根据查询的结果请求授权复制。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心设办公室,负责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宗旨目标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权威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服务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区;同世界各国著名科技图书馆交流的窗口。主要任务统筹协调,较完整地收藏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 制订数据加工标准、规范,建立科技文献数据库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多层次服务 推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组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数字化应用 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网络服务系统2000年12月26日开通的网络服务系统,是中心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系统通过丰富的资源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满足广大用户的科技文献信息需求。 2002年,中心对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该系统的网管中心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已建成1000Mbps宽带光纤网,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中国教育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总装备部情报所的100Mbps光纤连接。系统功能在原有文献检索与原文提供的基础上,增加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期刊目次浏览和专家咨询等新的服务。组织机构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是中心的领导决策机构,由著名科学家、情报信息专家和有关部门代表组成。主任负责中心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科技部代表6部委对中心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中心设信息资源专家委员会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专家委员会,对中心的有关业务工作提供咨询指导。文献服务文献服务是NSTL的一个主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全文提供、网络版全文、目次浏览、目录查询等。非注册用户可以免费获得除全文提供以外的各项服务,注册用户同时可以获得全文提供服务。文献检索栏目向用户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题录或文摘的查询服务。文献类型涉及期刊、会议录、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和图书等,文种涉及中、西、日、俄等。提供普通检索、高级检索、期刊检索、分类检索、自然语言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全文提供服务是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延伸的一项服务内容,根据用户的请求,以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提供全文复印件。此项服务是收费服务项目,要求用户注册并支付预付款。网络版全文服务提供NSTL购买的网络版全文期刊的免费浏览、阅读和下载。电子版图书的借阅服务,是面向部分西部个人用户提供的一个服务项目,需要申请授权,希望获得此项服务的用户请填写《中国西部地区方正Apabi网上数字图书馆系统个人帐户申请表》。目次浏览提供外文科技期刊的目次页浏览服务(Current Contents),报道内容均为NSTL成员单位收藏的各文种期刊。可通过期刊目次页,浏览期刊的内容,查询相关文摘,进而请求全文。目录查询提供西文期刊、西文会议、西文图书等文献类型的书目数据查询。报道内容均为NSTL成员单位馆藏文献。通过该栏目用户可及时了解文献的到馆情况。

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原文传递,免费且不需要自己查,省事

河南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河南科技学院简介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5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600余种。现有8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设15个教学院(系),4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拥有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单独招生、联合培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 目前有各类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4000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多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60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18人,专任教师871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余人,教授102人,副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337人;博士、硕士635人;“双师型”教师20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96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32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盖钧镒、成卓敏等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性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双师型素质、双基地建设、双技能训练、双证书制度”“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开展了“专业+专项+专证”和“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2001年以来,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8项、河南省教改项目3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9年为0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支撑计划、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课题1070项,获科技成果奖41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学校培育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累计增产效益超过20亿元,国家批准学校以棉花品种等为主体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 2009年在河南省夏收中增产16亿斤,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秋播面积超过3 000万亩,成为黄淮麦区第一大小麦品种,累计增产效益达15亿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与美国布瑞纳大学、韩国江原大学、荷兰农业学生交换及学习访问基金会等开展了合作办学,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更加饱满的进取精神和更加蓬勃的昂扬斗志,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成职教师资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农科优势更加突出,在同类院校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图书馆办公室是馆内办事机构,在馆长领导下,履行如下职责:协助馆长处理馆内日常业务、行政工作,具体组织安排落实各项活动,负责接待来访及对外联系工作,安排筹备有关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负责文件、报刊、邮函件的收发。负责全馆家具设备及各种设施的统计、管理、维护等工作。负责有关文件、报告、总结、通知等的起草、打印;负责对各种档案的立卷和管理;负责保管和使用图书馆印章和介绍信。负责全馆各类财务帐目的管理和有关的审批、报销工作。负责各类统计报表的制订、统计资料的汇总;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各类数据。负责图书馆的各项宣传工作。负责供应全馆办公、业务、清洁卫生及文献修善等所需的各种物品。负责全馆清洁卫生工作的布置、组织、落实和检查。负责全馆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全馆工作人员出勤情况的记录、检查和上报。负责对临时工和勤工助学人员的招聘和管理,并及时上报考勤,发放工资。协助馆长检查各部室各项任务和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汇报。协同工会做好职工福利工作,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负责全馆中外文图书和电子文献的采购工作;负责部分院系中外文图书的采购工作。制订本部图书、期刊及非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加工、典藏等规则。负责全校图书、期刊及非书资料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负责全馆各种载体、文种图书的验收、分类标引和著录、加工及新书报导;负责部分院系中外文图书的验收;负责院系中外文图书分类标引和著录、加工及新书报导。负责馆藏各种载体、文种等文献的统计工作。负责全馆中外文图书的典藏、剔旧、注销工作。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信息技术部担负学校电子资源和四个校区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和硬件维护及客户端系统的技术保障工作,同时承担电子资源及数据库的更新、维护、网络运行安全及随书光盘的手工借阅工作。为确保信息技术部工作的安全、规范、正常进行,制定以下工作职责:负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MIS)的运行、病毒防护、硬件保障及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承担本馆信息化建设和开发任务。负责四校区MIS系统硬件的维护与更新以及操作规范的制定;负责一卡通借阅数据的管理工作;协助信息研究所对全馆人员进行计算机有关知识、技能以及MIS系统应用的培训。负责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及安全策略的制定。根据全馆自动化规划和要求,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提出系统的方案设计报告并负责实施。组织和维护图书馆内部网站,负责图书馆主页的制作及更新。及时更新和发布重要客户系统升级内容及各板块的信息收集和利用。负责图书馆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负责图书馆计算机等设备购置计划及设备安装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负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数据更新和系统维护,并定期统计数据库的使用数据情况并上报。完成各类系统正常运行和特殊操作的各种记录。负责本部门统计和总结工作,随时为馆领导提供相关数据。完成馆里下达的临时任务。 负责中外文报纸、期刊的订购、验收、登到、上架、催缺、整理、装订工作; 负责中外文期刊的分类和编目、中外文过期期刊的登记入库、以及期刊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和维护工作; 负责各阅览室的架位布局、调整及新书验收、上架等书刊管理工作; 负责各阅览室中外文书刊的室内借阅及读者管理工作; 收集读者对书刊的需求和建议、阅读倾向、以及服务效果等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负责读者常见问题的参考咨询工作和阅读辅导工作; 负责读者利用文献的统计、分析工作,随时为馆领导提供有关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材料; 清点各阅览室的图书和报刊,及时修补破损的图书和期刊; 进行书刊的宣传、推荐,开展各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努力提高书刊的利用率。 负责本部门的清洁卫生及安全工作。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负责全馆中外文纸质图书的流通和保管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违章或损坏、盗窃图书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负责办理遗失、污损、超期图书的赔偿手续。负责读者证卡的挂失和解挂工作。负责办理教职工调离、毕业生离校的借阅注销手续。负责流通性藏书的验收、修补工作。协助典藏部门或典藏人员做好书库的划分、图书调拨、馆藏修改、提存、剔旧、清点等工作。负责读者个人、集体、馆际互借等借、还图书手续的办理和图书的催还工作。负责读者咨询解答、宣传教育、图书推荐、借阅辅导、导航服务等工作。负责书库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读者阅读倾向、意见、建议、使用效果的调查、收集、统计、分析,并及时向馆长和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安全和维护工作,做到按时开机、关机,下班切断电源。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献信息检索咨询服务。负责全校各院系的专业调研,选择重点科研课题开展定题、跟踪服务和文献代查服务。同时负责解答读者的业务咨询。开展文献传递服务。负责各院系的读者培训和本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负责学科导航系统建设。负责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学及其相关工作负责研究生的专业课讲授和本科生文献检索课的讲授并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负责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负责新生“怎样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追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创新等进行广泛调研,为馆领导决策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服务。负责科技查新、论文相似性检测、查收查引等信息服务工作。负责图书馆的科研管理工作。为馆内人员从事课题立项申报、成果鉴定、成果报奖等提供材料上报、证书领取等服务。负责图书馆科研成果的登记、统计等工作。收集图书情报学专业学术会议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报奖等信息,及时向全馆发布通知。关注图书馆学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积极带头从事并促进科研工作,为我馆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服务。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索引序列
  • 云南省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 科技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 科技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载
  • 河南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