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名的建筑杂志人物

有名的建筑杂志人物

发布时间:

有名的建筑杂志人物

贝津铭的生平事件,他也是我们非常敬仰的前辈1917 4月26日出生在广州,父亲贝祖贻是中国的金融界巨子。 1919 父亲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举家迁居香港。 1927 全家自香港搬家回上海,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 1935 赴美国宾州费城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1936 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住在353Massachuetts A 1940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在校时曾获Alpha Rho Chi奖,美国建筑师学会奖旅行奖学金 1941 在波士顿史威工程公司的混凝土设计部门工作。 1942 与陆书华结婚。 1943 在国防研究委员会工作。 1945 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一职至1948年止。 1946 获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波士顿Hugh Stubbin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工作。 1948 赴纽约,担任威奈公司的建筑主管,直至1955年方离职。 1951 获哈佛大学旅行奖学金,至希腊,意大昨,法国与英国旅行。 1954 2月贝聿铭来台勘察台中东海大学地形。 1955 在纽约市Polo Grounds宣誓归化为美国公民,成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IMPEI%ASSOCIATES) 1956 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教育客座委员至1959年止。 1958 担任联邦住宅署委员至1960年止。 1959 位在非金属罗拉多州丹佛市的里高中心,荣获美国建筑学会奖,这是贝氏获得的第一个建筑奖。 1960 8月时与威奈公司终止专属建筑师之关系。 1961 荣获美国文艺学院院士建筑纪念奖。 1963 4月时被选为美国设计院中的仲会员,荣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11月贝氏为路思义教堂落成访台,在东海大学建筑系演讲“现代建筑之动向”。德州休士顿莱斯大学创校五十周年纪念,推崇他在住宅设计方面之贡献。贝氏被推选为“民众建筑师”。 1964 荣任美国建筑师学会院。1月贝氏访台。3月6日至3月28日,路州大学举办贝氏作品展,展出作品十四件,担任美国建筑师学会年度建筑奖评审委员。 1966 事务所改组为I。M。PEI&Partners,合伙的建筑师为雷纳德与考柏等。担任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至1970年卸任。 1967 膺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担任纽约市都市设计委员一职至1972年止。 1968 7月9日台湾省建筑学会台北市建筑师公会,台湾省建筑师公会,台北市建筑艺术学会共同在国宾饭店举行茶会,欢迎贝氏来台。 贝氏于11月13日至11月16日之间回台,为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与中国馆设计小组共同呈现设计成果。 贝氏建筑师事务所获得该年美国建筑师学会最佳事务所奖。 1970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 宾州大学颁予荣誉博士。 获波士顿国际学院金门奖,担任美国建筑师学会年度建筑奖评审委员。 1972 纽约都市俱乐部的纽约奖。 1973 荣获纽约都市俱乐部的纽约奖。 1974 4月与美国建筑师学会,一行十五人访问大陆。 1975 荣任美国学院院士 1976 日本《A+U》杂志1月刊行贝氏作品特集。 荣获杰佛逊建筑奖,同时在维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小型建筑展。 1978 荣任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建筑师担任此职,任期两年。 获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学位。 1978 荣获美国室内设计协会Elsie de Wolfe奖。 10月中国大陆邀请贝氏为开发暨都市计划顾问,此为贝氏离开中国43年后,第二回大陆。 11月号雄狮美术月刊,座谈会“I。M。PEI”。 12月2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演讲,这是贝氏第三次回大陆。 1979 荣获美国建筑师学会最高荣誉的金奖。 1月4日至2月6日在华府举办国家艺廊东厢建筑图展。 膺任罗德岛设计学院士。 1981 担任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至1984年止。 荣获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荣誉金奖。 纽约市府颁予文化艺术奖章。 荣获全美专业会社金质章。 贝氏建筑师事务所荣获布兰载大学艺术奖。 获法国建筑学院奖章。 1982 全美58位建筑系院主管票选贝氏为最佳建筑师。 日本“Space Design”杂志6月刊得贝氏专辑。 1983 荣获建筑界至高无上的第五届普利兹建筑奖。 上海同济大学授予荣誉教授。 1985 当选法国学院海外院士。 贝氏建筑师事务荣获芝加哥建筑奖。 回中国参加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周年纪念。 1986 7月4日获美国自由奖章。 担任波士顿美术馆顾问。 获法国文艺奖章 1988 Espuire中文版于秋季在香港发行,创刊号封面人物贝氏建筑师。 美国《前卫建筑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贝氏被以认是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 第一本贝氏作品专书,由法国Hazan出版社发行,全书以法文印行。 获法国荣誉奖。 1989 9月8日至11月29日,达拉斯美术馆为志庆麦耶音乐中心启用,特举办小型贝氏作品展, 9月1日贝氏建筑师事务所改组贝氏Pei Cobb Freed&Partners Architects,简称PCF。 10月27日荣获日本艺术协会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 11月至广西为中国银行庭园挑选用石。 1990 1月关闭在达拉斯的分事务所。 美国建筑师学会刊物Architecture于2月刊出Pei Cobb Freed &Partners P 王天锡所著《贝聿铭》,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魏卡特所著的IMPei-A Profile in Ameican Architecture一书问世。此为第一本有关贝氏的英文专书。 3月22日香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5月5日贝氏与李政道、马友友等华裔美人在纽约成立“百人委员会”,为华裔争取权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颁予金奖。 获美国政府自由奖章。 1991 1月1日贝氏宣布退休,PCF由柯析与新生代主掌负责。 可伯特基金会颁予优秀首奖。 1993 11月2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罗浮宫开馆两百周年纪念会上,颁予获“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Childrens Press出版。 荣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1994 3月与“百人委员会”团员一行二十人,访问中国大陆。 1995 Aileen Reid 所著“IMPei”由纽约Crescent Books出版。 Michael Cannell著“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由纽约Carol Southern Books出版。 1996 萧美惠译Michael Cannel的著作,"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出版“贝聿铭现代主义泰斗”中文版,由台北智库文化出版。

1、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贝聿铭(Pei,Leoh Ming) 美国籍,美国著名建筑学家,他是当前世界成就最高、最负盛誉的建筑大师之一。1917年出生,194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1955年创建贝聿铭事务所至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50年代末60年代初,贝聿铭在继承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的基本建筑原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设计建成一批影响很大的建筑,其中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等表现了建筑形象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建筑事业中极为成功的一例。在巴黎罗浮宫的扩建中,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贝聿铭对北京城市规划提出过重要建议。他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努力探索一条把现代建筑特征与中国民族特色相统一的可行之路,为丰富中国新建筑发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6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现代主义泰斗—贝聿铭 贵人网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贝聿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一九一九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为什么会对建筑有与趣呢,说起来也属偶然。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理想。�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九四五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 ,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 、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理想搭档。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 ,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 一九六零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设计的主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六十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 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中心」始建于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七年落成。它的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 。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 、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 。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 ,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 。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 ,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贝聿铭及其主要作品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是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苏州狮子林贝家,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主要作品: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蒙特利尔 (加拿大)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波士顿 (马萨诸塞州)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的Syracuse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哥伦布 (印地安纳州)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芝加哥,伊利诺斯州 1971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波士顿,马萨诸塞州 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 1978年 - 1982年 印地安纳大学美术馆,印地安纳州的Bloomington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耐尔大学,纽约的Ithaca 1981年 - JP摩根大楼,休斯敦 (得克萨斯州) 1982年 - 香山饭店,北京 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 - 威斯纳馆(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美国麻州。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 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德国柏林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京都琵琶湖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克利夫兰 (俄亥俄州) 2002年 - 苏州博物馆,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哦!曹晓昕晓昕,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器空间建筑工作室(第七建筑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兼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术委员会委员,杂志《a+a建筑知识》编委。中文名 曹晓昕国 籍 中国出生日期 1970年职 业 建筑师毕业院校 南京工学院主要成就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2009年全球青年华人建筑师奖2012年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代表作品 中国文化部部委办公楼曹晓昕,男,生于1970年,1989年7月就读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至今,工作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2003年取得高级建筑师任职资格,2001年取得一级建筑师任职资格。历任三所助理建筑师、建筑师、主任建筑师、副总建筑师。2005年组建建筑工作室,现任器空间建筑工作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七建筑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建筑技术委员会委员,杂志《a+a建筑知识》编委,建筑文化栏目《随昕所遇》主持人、建筑文化推广及展览策划人。作品收录2002年至今个人名录及其作品分别收录在《当代建筑师188》、《建筑师自画像》、《中国建筑新作品》、《中国优秀建筑实例》、《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建筑师大典》、《中国青年建筑师》、《首届中国建筑双年展建筑师名录》、《北京新城》、《创意中国》、《建筑中国·60年人物传》、《20位最具大师潜质建筑师》《中国青年建筑师》、《中国当代建筑大系》、《中国新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2012》、《中外当代建筑汇编》等

呵呵在今天世人瞩目的设计界,谁称得上是一领域的主宰人物。美国《福布斯》杂志不久前评选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十位设计师图1:ChristopherBaileyBurberr图2:JohnVarvatos图3:RalphLauren图4:KarlLagerfeld图5:DomenicoDolceandStefanoGabbana图6:MiucciaPrada图7:IsaacMizrahi图8:ReiKawakubo图9:StefanoPilati图10:ManoloBlahnik参考资料:-08-11-shtml

有名的建筑杂志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建筑界是江苏商报主办的一本,关于建筑类的技术性期刊,专业的建筑期刊,省级期刊,可以为建筑类人才提供发表论文,学术研究的期刊。也可以为建筑类评职称发表论文。

《中华建设》

中文的基本没好的~ 比较能凑合看有 《世界建筑》 《建筑创作》 《建筑师》 《时代建筑》 《a+d》 《世界建筑导报》 另外的比如《建筑学报》《华中建筑》等等,建筑学报是行业顶刊;有些用来花钱发论文的垃圾杂志,看了会降低你的设计水平,少看为妙 近两年有一些外国的好杂志被翻译成了中文版 非常不错 推荐 《domus》中文版,意大利杂志,有建筑、家具及平面设计的内容,70元/期 《a+u》中文版,日本杂志,40元/期 《detail》中文版,德国杂志,建筑细部内容为主,值得一看,40元左右/期 如果能看到这些杂志,上面那些国内的东西可以不看 《世界建筑》介绍国外的作品多,虽然很多都是二手货或者滞后 《时代建筑》关心国内尤其是是上海地区的东西多,毕竟是同济大学办的 纯属转载

有名的建筑杂志有哪些

建筑杂志有很多,看你侧重哪方面啦,给你推荐如下:日本的《a+u》,意大利的《the plan》,当然还有《WA》《archdaily》《建筑创作》也不错,实用性较强!希望上述回答能有所帮助!!!

这个还是蛮多的啊,《中国房地产业》 《建筑与文化》《建筑知识》《中华建设》您是要发表论文还是

有名的建筑杂志封面

工业设计杂志跟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相比比较少,列举几个看过的ID MagazineID全称是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agazine , 由F & W Publications, I出版,美国老牌设计杂志,创刊于1954年,早期名为Industrial Design,后来演变International Design。《ID》是涉及平面、产品、建筑等设计的综合杂志,以各种有关设计评选享名。Form德国设计杂志,1957年创刊,包含产品设计商业设计及艺术等内容。id公社(就是@Hi-iD的博客)07年5月的一篇文章介绍Form杂志所有期刊免费阅读 Intramuros《intramuros》(拉丁语的城内)似乎是法国唯一一本全国性专业设计期刊,主编Chantal Hamaide被誉为法国出版界最有影响力的传奇女性(之一,设计界不多),她在1985年创办《intramuros》并任主编至今。这是一本涉及家居、产品、室内及服装的英法双语双月刊,包含国际设计---当然以法国为主---的最新趋势与分析及各种最新活动,可以说是法国设计界的媒体风向标。(几乎)每一期以一位设计师作为封面,成为这本法国杂志的鲜明特点。且有号外及专刊出版,比如最近10年的年刊--巴黎设计导读是设计迷必备的手册之一,介绍了巴黎最新的时尚与设计、商店与设计团体。Design 设计国产杂志,介绍工业设计在内的很多信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下属刊物(实际上呃,手头上暂时没有我想不起来归谁了)。经营非常困难,曾一度停刊。(实际上设计纸媒刊物这些年经营都很难,全球如此,除了时尚类杂志和建筑类杂志)艺家人国内的工业设计师采访的平台,上面有很多优秀工业设计师,都是拿过红点 if奖项的,设计师会分享自己设计产品的心路以及一些学习方法 很适合初学者的人 。

设计类杂志是以设计为主要内容,例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的定期出版物。   综合设计类   国内比较知名的有:   《艺术与设计》 、《包装与设计》、 《Design360°》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   美国出版《ID》(国际设计)、《Print》(印刷与设计通讯)、《HOW》(设计交流)、《Communication Arts》   英国出版《icon》、《Eye》、《Creative Review》(创意评论)   德国出版《novum》 、《Designers-Digest》 (设计者辑要)   日本出版《idea 》、《 AXIS》      数码设计类   国内比较知名的有:   《数码设计CGWORLD》、《数字娱乐技术CG Magzine》、《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杂志》,香港出版《IdN》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   美国出版《WIRED》(连线)、《Computer Arts》   时尚设计文化类   国内比较知名的有:   广州出版《城市中国》,台湾出版《诚品好读》、《ppaper》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   美国出版《VOGUE》、《BlackBook》(黑皮书) 、《surface》 (外观)、《B&W》(黑白摄影)   英国出版《Wallpaper》(墙纸)、《TaNK》、《i-D》(闭眼)   室内与商业空间设计类   国内比较知名的有:   《缤纷》、《室内》、《家具》、《家饰》、《时尚家居》、《室内设计与装修》(interior Design + Construction)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   美国出版《Interior Design》、《VM+SD》、《ELLE DECORATION (US)》   荷兰出版《FRAME》   德国出版《Style Guide》(商铺设计与指南)   工业与产品设计   国内比较知名的有:《Design产品设计》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   英国出版《T3》(未来技术)、《Stuff》(科技产品设计与资讯)   德国出版《Form 》(工业设计)、

TU是指: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TU)《建筑科学》是由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1]  的建筑科学类国家级科技期刊。本刊是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核心期刊;中文建筑核心类期刊。已被纳入国际CODEN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同时,已被ICONDA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文摘(CSTA)英文版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将于2006年6月起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新增“可持续建筑”版面,原有版面保持不变,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一、期刊信息期刊名称:建筑科学筑科学封面级别:国家级期刊主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创刊时间:1985年国际刊号:1002-8528国内刊号:11-1962/TU邮发代号:2-381二、介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持续建筑集成了建筑节能、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等一系列的技术群,是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当前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典型代表。“可持续建筑”版面着重介绍建筑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在节能和可持续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涉及建筑设计、暖通空调、建筑物理、水资源利用为主的各相关专业,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改造与检验;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创新与应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智能建筑及建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筑室内声、光、热环境控制与室外环境改善;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规范编修工作等主要内容。三、主要栏目1.论坛:重点报道当前热点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讨论;2.计算分析:对国内外本行业内高水平的计算分析类研究论文进行全面深入报道;3.理论&实验研究:对国内外本行业内高水平的理论、试验研究研究论文进行全面深入报道,以“准确,创新,精练和实用”为标准;4.工程实践:国内外工程实践所涉及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章;5.综合信息:最新会议展览,行业消息,编读往来等。四、稿约1.文稿(1) 文稿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清楚、数据可靠、联系实际。论著、综述一般不得超过7000字;其它文稿限4000字以内。可交W0以上版本的软盘,并附打印稿。如提供手写稿,要求抄写在16开格稿纸上,字体工整,标点清楚。(2) 标题层次按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的规定撰写。(3) 文中的计量单位、基本术语和符号,应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国标《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90)或《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的规定书写。(4)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字母旁用铅笔注上“英文”、“希文”、“俄文”等字样。 摘要及关键词(1) 来稿请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单位的译名。(2) 来稿应附不少于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凡属论文还应附相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3) 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以介绍成果、结论为重点,应包括:①文章的目的及重要性;②研究或实践的内容、方法和取得的进展;③主要成果及贡献;④评论文章价值的结论。 图稿文中插图或照片如是电子版应提供计算机文件,如JPG;TIFF等格式。如是手绘版,则应提供两份,一份为制版用图(用电脑或硫酸纸绘制)线条图要精绘;另一份为校对用图,应贴在正文中相应位置。如提供的是一般照片,则应提供清晰原件。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需择主要者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本刊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书写格式如下: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其他要求(1) 来稿请另附第一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与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2) 请注明来稿是否属国家攻关、基金或院部委下达课题,并附该专题号。 注意事项(1) 来稿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2) 请勿一稿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3)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五、读者对象从事建筑行业的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监理及管理人员。六、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2]  获奖情况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七、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建筑防灾、暖通空调、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论坛、规范动态。

世界上有名的建筑杂志

建筑杂志有很多,看你侧重哪方面啦,我自己喜欢的给你推荐如下:日本的《a+u》,意大利的《the plan》,当然还有《WA》《archdaily》《建筑创作》也不错,实用性较强!《建筑实录》(算是建筑杂志的大佬了吧=_,=)EL Croquis是非常好的建筑杂志,就是深了点。国内的话:(不加书名号了好麻烦)建筑技术世界建筑建筑科学 建筑学报 就这些吧,其实多了去了,但是没必要都看,还有专业侧重什么就看什么别信那些贴了一大堆书名的,根本看不过来也没必要。(目前我是第一个回答的还没看到有人贴一大堆)看在我认真回答的份上采纳了吧

文基本没~ 比较能凑合看 《世界建筑》 《建筑创作》 《建筑师》 《代建筑》 《a+d》 《世界建筑导报》 另外比《建筑报》《华建筑》等等都用花钱发论文垃圾杂志看降低设计水平少看妙 近两些外杂志翻译文版 非错 推荐 《domas》文版意利杂志建筑、家具及平面设计内容70元/期 《a+u》文版本杂志40元/期 《detail》文版德杂志建筑细部内容主值看40元左右/期 能看些杂志面些内东西看 《世界建筑》介绍外作品虽都二手货或者滞 《代建筑》关内尤其海区东西毕竟同济办

建筑界是江苏商报主办的一本,关于建筑类的技术性期刊,专业的建筑期刊,省级期刊,可以为建筑类人才提供发表论文,学术研究的期刊。也可以为建筑类评职称发表论文。

  • 索引序列
  • 有名的建筑杂志人物
  • 有名的建筑杂志
  • 有名的建筑杂志有哪些
  • 有名的建筑杂志封面
  • 世界上有名的建筑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