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是什么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是什么

[span](一)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论[span]1、《性别伦理与合作偏好——女性主义国际合作观述评》,《伦理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span]2、《结构性权力视角下的美韩同盟变迁》,《社会主义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span]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述评: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求实》(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7期;[span]4、《变革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核心原理》,《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9年第1期;[span]5、《试析均势与均势功能的维持》,《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span]6、《 [span]国际体系转型与东北亚多边制度安排构想 [span]》,《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span]7、《 [span]意识形态与美国的朝鲜政策:后冷战时代的视角与认知 [span]》,《韩国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2007年第3期;[span]8、《体系秩序与中朝关系:视域、轨迹与启示》,《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年第1期;[span]9、《安全共同体刍议》,载于《战略与管理评论》(第二卷),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12月版;[span](二)军备控制与东亚安全[span]1、《韩国海洋安全战略调整与海军军备发展》,《国际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2期;[span]2、《近年来日本军工产业转型研究》,《现代日本经济》(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1期;[span]3、《 [span]朝鲜半岛乱局与美朝韩博弈 [span]》,《领导之友》2011年第2期;[span]4、《美韩联合军演的动向及其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span]5、《巧实力·冷处理·多渠道——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的新理念及其走向》,《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4期;[span]6、《俄罗斯东北亚战略评估——地缘环境、主旨目标、战略资源及实施路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span]7、《虚幻的“安全困境”与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变迁》,《日本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span]8、《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评估及其走向》,《美国问题研究》(CSSCI来源集刊)2010年第1期;[span]9、《民族主义与韩国外交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span]10、《从朝鲜2010年元旦社论看其政策走向》,《亚非纵横》2010年第2期;[span]11、《俄韩军事技术合作及其战略问题的研究》,《太平洋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span]12、《 [span]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朝鲜:后冷战时代的知觉与议题 [span]》,《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span]13、《冷战后韩国国家战略的调整与评估》,《当代韩国》2009年第4期;[span]14、《 [span]安全视野下的中俄能源合作 [span]》,《江南社会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9年第3期;[span]15、《中俄能源安全合作的概念体系、逻辑困境与现时问题》,《统计与决策》(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23期;[span]16、《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9期;[span]17、《朝鲜:东北亚的敏感神经》,《领导之友》2009年第5期;[span]18、《朝核危机,尘埃落定?》,《领导之友》2008年第5期;[span]19、《 [span]东北亚新秩序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 [spa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span]20、《后冷战时代朝鲜国家战略论析》,《当代韩国》2007年第4期;[span]21、《 [span]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东北亚安全合作——地缘环境、意识形态与一般原则 [span]》,《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span]22、《 [span]东北亚体系秩序转型与其集体安全合作问题 [span]》,《理论导刊》2006年第11期;[span]23、《 [span]日本的海权观及其海洋领土争端——一种建构主义的尝试分析 [span]》,《日本学论坛》2006年第2期;[span]24、《 [span]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若干内在课题 [span]》,《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span]25、《 [span]驻韩美军基地整合及其动向效应 [span]》,《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span]26、《 [span]朝鲜核危机:解决途径及其安全效应 [span]》,《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3年第4期;[span]27、《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政策科学研究》(韩国)2004年冬季号;[span]28、《整体视角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分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参编;[span]29、《和谐世界论:从国际法角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7月版,参编;[span](三)当代中国外交[span]1、《 [span]冷战后美俄日韩对朝政策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兼论中国对朝政策的知觉定位 [span]》,《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span]2、《论中国维护西部安全的战略选择——上海合作组织及其评估》,《公共管理论坛》2009年第1辑;[span]3、《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span]4、《 [span]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历史流变——一种体系秩序的认知与建构 [span]》,《韩国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2007年第1期;[span]5、《 [span]中朝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战略进路 [span]》,《国际经贸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span]6、《 [span]朝鲜半岛与中国大战略 [span]》,《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1期;[span]7、《建构中国的朝鲜半岛大战略》,《中国评论》(香港)2005年第3期;[span](四)公共管理研究[span]1、《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行政管理》(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span]2、《大众传媒与群体性事件处理:作用及功能》,《长江论坛》2010年第2期;[span]3、《继往开来 再谱新篇——“纪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座谈会”综述》,《中国行政管理》(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11期;[span]4、《 [span]中国行政改革的政治哲学考量:一种价值系统的分析 [span]》,《长江论坛》2008年第1期;[span]5、《 [span]理念转变与党的执政能力提升 [span]》,《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span]6、《 [span]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外部沟通与合作问题 [span]》,《长江论坛》2007年第4期;[span]7、《 [span]法律与制度规范下的美国政府采购 [span]》,《经济视角》2007年第7期;[span]8、《和谐社会与政府治理:观念·模式·路径》,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副主编;[span]9、《地方政府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span]10、《试析日本地方自治体分权改革》,载于《战略与管理评论》(第一卷),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宁学院学报不属于c刊的

辽东学院学报不是c堪呢。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

辽东学院学报不是c堪呢。

1《30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独立完成),载于《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0年第9期。2《生活的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遮蔽的现代性维度》(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3《从批判视阈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期。4《三十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诸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独立完成),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5期。5《“科学发展观”何以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课堂》(独立完成),载于《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8期。6《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国外交与三皇同盟的瓦解》(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1992年第6期。7《迪士累利的怀柔外交与英法对埃及的争夺》(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8《关于英国“自耕农”再研究》(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9《“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一项探索》(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7期。10《现代化:重构自然辩证法的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2期。11《转型及其怪圈:1961-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中国的技术观》(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8期。12《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7期。13《论作为新型现代化诉求的“低熵化发展模式”》(独立完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2期。14《“西化主义”:现代化的误区》(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1998年第6期,《新华文摘》部分转载。15《迪士累利与1875-1878年近东危机中的英俄之争》(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3年第3期。16《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关于英国对弱国外交的一项研究》(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17《用全球史观审视1500年以后的世界》(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1997年第6期。18《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独立完成),载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19《论以现代化为科技哲学新学术生长点的合理性》(独立完成),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期。20《英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阐释与思考》(独立完成),载于《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21《产业精神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独立完成),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22《基于新型现代化视阈的工具主义价值之省思》(第一作者),载于《思想战线》2008年第5期。2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理论构建》(独立完成),,载于《求实》2009年第1期。24《现代性与现代化辨析》(独立完成),载于《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1期。25《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独立完成),载于《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26《“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内涵、维度与特点》(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09年第11期。27《梳理与反思:技术乐观主义思潮》(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00年第6期。28《毛泽东技术观中的政治因素》(第2作者),载于《学术交流》2003年第5期。29《从奴隶制的反对者到废奴主义者——再评林肯对黑奴制的态度》(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1993年第3期。30《以系统思维考量社会管理创新》(独立完成),载于《学术交流》2012年9期。31《近代视野中的“改革”与“革命”辨》(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3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兼论英法俄德美日六国现代化模式》(独立完成),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2期。33《文明与危机:20世纪的双重遗赠》(独立完成),载于《北方论丛》2001年第6期。34《社会变迁与德国技术哲学的缘起与演变》(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35《薛福成的技术观摭论——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个案研究》(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36《西学东渐冲击下中国的现代化思潮——兼论近代中国的技术文化观》(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37《从新型现代化视域审视中国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独立完成),载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3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非线性关系分析及对策预设》(独立完成),载于《历史教学》2007年第1期。39《基础课专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尝试》(独立完成),载于《教育探索》2009年第5期。40《现代化:思政课“三进”之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载于《教育探索》2013年第12期。41《参与-体验式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构建》(独立完成),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42《“MSD教学模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的构建》(独立完成),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43《“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独立完成),载于《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4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回溯提升教学法探微》(独立完成),载于《吉林教育》2007年第1期。45《“学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可操作性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独立完成),载于《科学教育家》2008年第8期。46《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发挥史学的德育功能》(独立完成),载于《函授教育》1996年第4期。47《关于教书育人的思考》(独立完成),载于《教书育人》1999年第4期。48《试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东危机时期英国的对土政策(独立完成),载于《世界史论稿》1991年5月。49《辛亥革命百年祭》(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1年10月20日。50《“道”“技”之间:反思现代技术》(独立完成),载于《中华读书报》2009年10月14日。51《十八大报告:中国走向新型现代化的里程碑》(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报》,2012年11月20日。52《感兴趣,但整体科学素质有待提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本科生科学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第3作者),载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5日。53《关于改革世界近代史教学的几点体会》(独立完成),载于《教学改革文选》1994年10月。54《“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独立完成),载于《高师教学改革论丛》1996年3月。55《试论“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独立完成),“中国第八届理工农医类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论文,2000北京。56《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的思考》(独立完成),“中国第九届理工农医类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论文,2002重庆。57《“新型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发展》(独立完成),“中国科学院现代化与管理高级论坛”论文,2003北京。58《“体用论”话语中的文化辩解说——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潮中技术观转型的文化诠释》(独立完成),“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五大连池。59《技术史:重构中国史学的新学术生长点》(独立完成),“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南充。60 Danger that the technological history lack-one that historiography study think about china,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Collection of thesis and abstract,2004(8)。61《英国科技乐观主义思想摭论》(独立完成),“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5桂林。6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综合国力》(独立完成),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全国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材建设会”论文,2005北京。63《新型现代化视阈中中国综合国力的测度分析》(独立完成), “中国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和教材建设会”论文,2006云南。64《基础课专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心的尝试》(独立完成),“第一届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交流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长春。6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一则示例分析》(第1作者),“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论文,2008大连。66《纵横双向多维整合:中外近代史教学鲜活之途》(独立完成),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武汉。67《导/研究/协调:研究生培养的维度及其关系》(独立完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68《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之争》(独立完成),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暨第十二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论文,2009哈尔滨。69《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公共理论课何以有机衔接》(独立完成), “全国自然辩证法课程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2009南京。70《六M教学模式:新体系框架内博士生思政课建设构想》(独立完成), “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2011郑州。71《人格培育:一个被工具主义遮蔽的研究生培养维度》(独立完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2010哈尔滨。72《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有关问题解读》(独立完成),“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2012天津。73《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需要践行“九个不同于”》 (独立完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会议”论文,2012哈尔滨。7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何以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独立完成), “高等学校思政课教指委分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讨会”论文,2013福州。75《以系统思维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浅议——以教学为基点的相关思考》(独立完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25届年会”论文,2013哈尔滨。76《国学智慧中的生态现代化之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独立完成), “科技与社会(STS)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哈尔滨。77《新型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独立完成),第四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高层研讨会,2014哈尔滨。

共有九千多种,。

宁学院学报不属于c刊的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查询网址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聘以科研为主关键岗二级(2010-2012),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1]2主要教育背景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福建地方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为“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研究”,师从李强教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林志扬教授)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顾问。“2007年暑期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时间:2007年7月23—8月3日。“第七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课程”,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社会学理论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10年7月28日—8月6日。3主持的研究课题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城市社区理论与福州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之研究》,经费0.3万元。2、 —6,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文化教育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3T054。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课题:《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经费1.5万元。4、2—10,主持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福建省“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经费2.0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4009。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专项课题“建设‘和谐福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福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现状与基础》,此课题后列入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大软科学课题。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经费6.5万元,项目批准编号:05CSH005。2009年3月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福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6B113。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2008年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研究》(一般项目)负责人。9、2009年7月,《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管理影响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二等资助(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申请),经费3万。10、2009年8月,《当代闽台农村宗教信仰比较研究》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B106。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12、闽侯县“上街南屿南通”、“青口尚干祥谦”、“甘蔗荆溪竹岐”三镇组团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闽侯县发改局委托。13、11—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CRCS),经费5万美元。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社会政策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编号为:11BSH011。15、2011年6月30日-7月2日,主持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16、2012年7-8月,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委托,开展福建省“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17、2012年11月-12月,受中国人民大学委托,在福州市、长乐市等地开展“城乡居民互助与志愿服务”调查。4获奖情况学术成果类1.论文《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论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获得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专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荣誉类1.2007年10月,家庭获得福州市委文明办组织的福州市第二届读书月“十大书香门第”的称号。2.2009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社科联组织评选的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提名奖。3.2009年获得福州大学第五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5教学改革项目1、校级教改课题《福州大学两课教学网站建设》(第一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0年9月立项2002年9月结题)项目负责人。2、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第三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2004年2月立项。3、校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12月。 4、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社会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5年11月。5、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第五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8年6月。6、校级精品课程《文化人类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1]6著作情况1.《中华姓氏通史·孙姓》,20万字,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22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3、《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42万字,海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7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学术期刊论文1.《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社会》2000年第9期。2.《加入WTO后的中国贫困问题》,《发展研究》2000年第11期。3.《对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的剖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8期。4.《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本文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清代闽西客家商人》,《客家》2001年第1期。7.《明清时期的徽商与福建》,《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8.《宗教·民间信仰·村庙信仰》,《福建宗教》2002年第6期。9.《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与网络文化殖民主义》,《开放导报》2002年第9期。10.《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社区调查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1.《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2.《解读客家传统村落社会——读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13.《“议行分设”与业主委员会发展前景》,《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7期。14.《永定县高陂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东南学术》2003年增刊。15.《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6.《“数字小区”与业主网络“虚拟家园”》,《现代物业》2004年第2期。17.《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民俗研究》2004年第2期。18.《大学生与六合彩——以福州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19.《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0.《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自治的发展前景与实践困境》,《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城市小区物业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10期。22.《社会学“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3.《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与现状》,《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5期。24.《茶村纪事》,《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25.《构建和谐福建的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策建议》,《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6.《福建沿海非法移民发生机制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0期。27.《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8.《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29.《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0.《岗位安全与城市户籍——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性需求的三大层次及应对措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1.《对地下六合彩误区的社会统计学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32.《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33.《化解民工欠薪那些路可行》,《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2期。34.《同在蓝天下的渴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4期。35.《福建村庙文化》,《福建宗教》2007年第1期。36.《闽北茶神张三公》,《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37.《从偷电到私吞水费潜逃》,《现代物业》2007年第6期。38.《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乡村调查为例》,《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39.《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0.《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体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社会建设实践》,《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传统饮食商业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第4期。《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46.《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以福建省沙县依托沙县小吃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台湾民间信仰与农村社区生活》,《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台湾发展“有机茶”的经验与福建茶叶品质提升之路》,《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社会资本与县域经济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教师》2009年第8期《“差生”:外来工子弟正在被“污名化”——对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弟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稳定与农民增收》,《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第4期。《走近上街天主教村落社区》,《福建宗教》2009年第5期。《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民俗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受益者》,《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福州“小小区” 自管之路》,《现代物业》2010年第2-3期。《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福州长安村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3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综合竞争力》2010年第5期。《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工荒:高离职率与无声的抗争——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阶级意识的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宗教与世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内刊)2010年第6期。(二)文集论文1.《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调查报告》,康晓光、洪大用等著《NGO扶贫形式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2.《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吕良弼主编《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研究报告》,福建省发展与改委员会编《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05年。4.《农村民主建设调查(上)》,载王碧秀主编《科学和谐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5.《社会互动集体行动社会运动》,载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6.Folk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China, Oct-2007,University of Wales P《海峡西岸城市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载《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9.《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载李其荣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风险社会》,李斌主编《社会学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载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编《宗教缘·两岸情——加强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三)报纸论文1.《关注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中国改革报》2002年7月1日。2.《城市农民工贫困与保障问题之对策》,《中国社会报》2004年2月12日。3.《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8日。4.《村民集体致富需要好干部》,《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5月31日。5.《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7月26日。6.《转型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10月11日。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8.《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化解决之道》(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2月6日。9.《多方并举破解“工荒”》(专家视线),《福建日报》 2006年3月3日。10.《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4月24日。11.《构筑农村宜居环境》(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5月22日。12.《增强保障为农解忧》(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6月26日。13.《发展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9月11日。14.《重视乡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11月13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年9月1日。《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12-15。(四)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文(2000年以前学术论文)1.《以茶制夷-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止对英国贸易之目的》,《农业考古》1996年第2期。2.《漫话明清福建商帮》,《炎黄纵横》1997年第3期。3.《明清福建民间溺杀女婴习俗形成原因及影响》,《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4.《明清福建商人在国内活动探略》,《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5、《悄然兴起的福建高校饮茶风》,《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6、《在麦当劳喝茶》,《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5.《闽海豪商蒲寿庚》,《福建乡土》1998年第2期。6.《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7.《清代福建地痞无赖与福建社会》,《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8.《说榕》,《福建乡土》1999年第3期9、《周恩来与福建事变》《福建党史月刊》98年增刊。10.《简论郑成功的情报工作的特色》,《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元代建宁喊山造茶诗赏析》,《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1]8教学改革论文1.《浅谈我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0年第2期。2.《“道德重整”与高校“两课”教学》,《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3、《创建“金色阳光”网站,推进两课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1年第1期。4、《做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督导》,《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2期。5、《多校区大学新区校园生活归属感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4期。6、《建设适应东南强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7年第4期。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1个校级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辽东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校级研究中心:辽东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7月,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3126GB。 学术刊物《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8 年,季刊,80页,每季末月15日出版,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材料》 《鸭绿江流域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 《服装与纺织工程》 《建筑与规划》 《农业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 《医药与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该刊已被《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辽东学院学报不是c堪呢。

辽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是什么

啥意思

辽宁大学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院校之一是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朱德同志亲自题写了校名。1978年,学校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8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学校;1997年7月,学校通过211工程主管部门预审,成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学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授予1993-1998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并于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4年5月,学校正式启用占地1403亩的蒲河校区,解决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2005年9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价。

气象学报 高原气象 气象 应用气象学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学 中国农业气象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浙江气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四川气象 陕西气象 山西气象 山东气象 气象与环境学报 气象科技 气象教育与科技 内蒙古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气象与减灾研究 吉林气象 暴雨灾害 黑龙江气象 气象与环境科学 贵州气象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东气象 干旱气象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青海气象 共34个%5Ee_name%5Ec_name&Value=%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NaviLink=%e6%a3%80%e7%b4%a2%3a%e6%b0%94%e8%b1%a1具体你点击上述网址上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看看,你看到每个期刊的信息及其全文内容。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期刊众多,小刊受众不广,大内容有特色。大刊发行量不错,内容大众化。

共有九千多种,。

截至2014年,该校拥有1个校级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辽东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校级研究中心:辽东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辽东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7月,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3126GB。 学术刊物《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8 年,季刊,80页,每季末月15日出版,现设有《化学工程与材料》 《鸭绿江流域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 《服装与纺织工程》 《建筑与规划》 《农业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 《医药与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础科学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该刊已被《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索引序列
  •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是什么
  •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
  •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查询网址
  • 辽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网址是什么
  •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