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医学报审稿人

中医学报审稿人

发布时间:

中医学报审稿人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宋俊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基础教学逾30年。1978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中医系。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师从于张伯礼院士。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拜于熊曼琪教授门下。曾任伤寒教研室副主任、中医系办公室主任。2007年聘为天津中医药大学131人才工程名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中西医结合学报》、《天津中医药》等多家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长期从事《伤寒论》教学及临床研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伤寒论》循证医学研究。2009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

中医药学报审稿人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45,P<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1)来稿应附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请作者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署名无争议等,稿件刊登后文责自负。基金资助或攻关项目的课题论文需注明基金项目的中文名称及编号。(2)作者在投稿时,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接到收稿回执后6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不反馈审稿意见。本刊对稿件有修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3)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彩图需付彩图印制工本费。(4)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授权书由编辑部提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时间:1-3个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快捷分类:医学中药学出版地区:江苏国际刊号:1672-0482国内刊号:32-1247/R创刊时间:195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综合影响因子:444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学报审稿人

1来稿发至本编辑部电子信箱或登陆本编辑部在线投稿采编平台。不采用稿件恕不返还,来稿请自留底稿。2来稿要有新意,符合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严禁抄袭他人作品或一稿多投,违者经查实将不予发表。3本编辑部有权选择作者投稿在《吉林中医药》杂志或《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刊发,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注明。4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5来稿时请附作者简介(多名作者,只限第一作者),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学历,学位,职称及研究方向。并请注明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以便编辑与您联系。6如系各类基金资助项目文稿,请在论文末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首页复印件,本刊将优先发表。7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在15个工作日内发出稿件录用通知,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通知者,可向编辑部查询或另行处理。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8来稿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如不同意删改事先声明。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9本编辑部两本杂志均被多家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本刊均视为其同意文稿刊登后可供国内外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不另付稿酬。凡有不同意者,请在投稿时注明。10文稿决定录用后,将酌收版面费,杂志社收到汇款后开具收款凭证。2 撰稿1 文字 力求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可靠,表达准确。2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用圆括号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3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已被公知公认常用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ACTH、DNA、HBsAg)。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4 文题名 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5 作者署名和单位 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单位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投稿时要确定一名对文稿负责的通讯作者。在论文末列出通迅作者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或传真号。如来稿未特别注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来稿注明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最高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以及全部作者单位名称的英译。6 摘要 学术探讨、名医经验、医史文献、思路与方法等栏目的文章,均须附指示性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术语。实验研究、方药研究、临床研究文稿的摘要形式使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结构式摘要。7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 的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照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数目一般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吉林中医药》坚持正确学术导向,崇尚“质量第一,学术至上”,提倡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并重,注重老中医经验总结,报导中医药临床与科研的新成果、新方法、新动向。 《吉林中医药》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李才 1944年7月出生,男,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吉林大学药学院实验病理学与毒理学教研室主任、“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病理学杂志》特约审稿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中国中医药科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人

8004甘肃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本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不同术式选择,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6- 56例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51-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1):6- “治未病”与骨质疏松症中医特色健康管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3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10年回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8-712, 单“∞”贴胸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6例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54- 巨大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临床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3)-58- 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广东医学2008,29(6)-1046- 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症45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8,40(5)-73- 飞燕式背伸肌锻炼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慢性腰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207-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96- 局麻下摇摆牵引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及屈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广东医学2008,29(3)-460- 林定坤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8,40(2)-7- 薄智云腹针疗法治疗腰腿痛经验总结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30-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探讨 广东医学2008(1)-166- OBIF棒内固定治疗家兔股骨髁骨折的实验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786- USS脊柱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 广东医学2007,28(10)-1646- 薄氏腹针结合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9)-48- 平衡针配合孙式手法治疗落枕48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7,39(8)-50- OBIF可吸收材料植入对小鼠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河北医药2007,29(6)-542- 孙氏手法合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7,39(7)-53- 孙氏手法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按摩与导引2007,23(6)-7-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新中医2007,39(5)-38-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治疗临床文献的评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4)-34- 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65- 孙氏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的临床评价 按摩与导引2007,23(5)-8-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15- 张力带内固定+爱克曼线修补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18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6)-63- 23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特点与效果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61- 试论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的切入点 新中医2006,38(11)-4- 参麦液关节腔内注射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2006,18(10)-9- 旋转手法结合五籽散外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 陕西中医2006,27(10)-1278- 三仁汤治疗脊柱病术后湿阻发热的临床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45-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广东医学2006,27(4)-476-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运用 广东医学2006,27(4)-494- 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广东医学2006,27(1)-66-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影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15-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虚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6)-21-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1139- 药浴、早期功能锻炼配合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按摩与导引2005,21(9)-32-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68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5)-33-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广东医学2005,26(10)-1391-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3- 腹针疗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5,37(10)-64- 邓晋丰治疗退行性颈腰痛用药特点初探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880- 石仰山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 中医杂志2005,46(9)-664-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4)-444-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初步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758- 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按摩与导引2005,21(8)-29- 从虚论治颈性眩晕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1)-977- 邓晋丰教授以通法治疗腰腿痛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5,37(6)-13- 参麦液对早期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NO、TGF-β1表达的影响 中国骨伤2005,18(3)-142- 石仰山教授从痰湿论治骨伤科疾患经验 中医药导报2005,11(2)-8-8,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骨伤2004,17(12)-753- 关节腔内注射参麦液对膝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2004,16(4)-37-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7)-795- 负重可活动半月板TACK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2)-804- 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60例 中国骨伤2003,16(3)-154- 骶管封闭结合药油盆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8- 改良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结节骨折 中医正骨2002,14(1)-27- 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药学报2002,30(5)-42- 运动疗法对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的防治 广东医学2002,23(9)-947- 腰椎管狭窄征术后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4)-51-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新中医2001,33(1)-29- 牵引推按法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广东医学2001,22(5)-444-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4)-372- 多方位床边持续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9)-80-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油膏治疗跟痛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7)-55- 高能震波结合外敷双柏汕膏治疗跟痛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4)-316- 严重撕脱性断臂再植成功一例报告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3)-129-130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本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人

是统计源,科技核心。。一定要自己官网投稿,或者支持官网查稿的中介,我就被一说可以发表这个杂志的中介给好几千,

两个都不是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2008版)中所列的核心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2008版)中 R2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有20种: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针灸 中成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药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华中医药杂志 针刺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医杂志 新中医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天然药物

《湖南中医杂志》

  • 索引序列
  • 中医学报审稿人
  • 中医药学报审稿人
  • 吉林中医药学报审稿人
  •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