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经济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经济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经济的参考文献

- 中国经济增长的组织基础--经济组织创新 作者:迟兴臣,赵振华,任宏, 期刊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2000年 第03期 -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思路: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 Rising Farmers' Income in China: From Angle of Farmers'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作者:江时强,张秀生, 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2007年 第06期 -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作者:郭再欣, 期刊 新西部(下半月)NEW WEST 2007年 第11期 - 略论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制度选择 China's Agriculture Growth and the System Choice 作者:王树春,王艳平, 期刊-核心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年 第12期 - 创新渔业组织制度 推动渔业经济增长 作者:高健, 会议 2007首届中国渔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技术交流大会2007首届中国渔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7年 -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革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Theory and Rural Micro-Economic Organization Change in China 作者:梅德平, 期刊-核心期刊 江汉论坛JIANGHAN TRIBUNE 2003年 第06期 -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 作者:何广文, 会议 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6年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在创新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depend on innovation 作者:匡国珍, 期刊-核心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 2006年 第02期 - 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 the Mainsta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conomy 作者:杨晓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2年 第06期

1.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2.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3.谭宗台主编:《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杜海燕:《中国农村工业化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版。6.刘迎秋、王建等;《中国经济成长:格局与机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7.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8.李建伟:“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载于《经济研究》1998年9期。9、卢文:《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载于《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11期。10.王光伟:“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现实思考”,载于《研究生论坛》,1989年博士生专号。

关于经济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3] Heider, ER& DCO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271-[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 50-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1 从国内来说  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2 从国际来说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1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2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2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3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  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  [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关于经济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1 从国内来说  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2 从国际来说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1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2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2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3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  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  [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3] Heider, ER& DCO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271-[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 50-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关于经济的论文可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3]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  [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  [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  [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  [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  [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  [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  [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  [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  [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  [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  [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  [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1 从国内来说  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2 从国际来说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1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2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2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3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  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  [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 中国经济增长的组织基础--经济组织创新 作者:迟兴臣,赵振华,任宏, 期刊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2000年 第03期 - 中国农民收入增长思路: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 Rising Farmers' Income in China: From Angle of Farmers'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作者:江时强,张秀生, 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2007年 第06期 -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作者:郭再欣, 期刊 新西部(下半月)NEW WEST 2007年 第11期 - 略论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制度选择 China's Agriculture Growth and the System Choice 作者:王树春,王艳平, 期刊-核心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年 第12期 - 创新渔业组织制度 推动渔业经济增长 作者:高健, 会议 2007首届中国渔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技术交流大会2007首届中国渔业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7年 -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革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Theory and Rural Micro-Economic Organization Change in China 作者:梅德平, 期刊-核心期刊 江汉论坛JIANGHAN TRIBUNE 2003年 第06期 -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 作者:何广文, 会议 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6年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在创新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depend on innovation 作者:匡国珍, 期刊-核心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 2006年 第02期 - 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 the Mainsta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conomy 作者:杨晓玲,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2年 第06期

关于经济学的参考文献

2008年的春天,世界经济形势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呈现融融暖意,相反,次贷危机愁云仍未消散,美国经济仍在低谷徘徊,并将拖累欧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全球范围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问题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从目前形势看,世界经济还需走过相当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次贷危机:已接近尾声?次贷危机自从去年夏天大规模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危机一直在扩散之中,其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美联储大手笔提供流动性,不断为金融机构慷慨输血,美国的一些大金融机构的危急形势已有所缓解。近期的美国股市开始走稳向上,金融市场开始显现些许活力。美国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级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就要过去。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乐观地预计,次贷危机很快就要结束,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重拾升势,美元也将重新走强。不过,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信贷市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明显缓解,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场作为麻烦的源头,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单户型住宅销量下降5%,创199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边缘,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仅为6%(按年率),房价仍持续下跌,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产品出现问题,甚至使大量优质按揭进入负资产状态,从而对金融市场形成更猛烈的冲击。此外,在欧洲,由于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现在可能才刚刚展现。有专家预计,在可预见的几个月里,次贷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美国房地产的寒流已明显波及欧洲市场,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多年飙涨之后正开始下挫。欧洲经济已显现疲态,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月度调查显示,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创2005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德国、法国的商业景气指数4月份也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欧国家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影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尤其是美国超量提供流动性,美元不断贬值,推动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新兴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经济稳定增长明显受到威胁。因此,可以说,在作为次贷危机风暴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一些大金融机构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发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只是影响有多严重还有待观察。油价和粮价:还要狂飙多久?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一再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已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社会动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油价和粮价持续上升的原因,解释各种各样,且争议一直不断。关于油价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对原油的需求增加;由于地缘政治、气候异常、采油成本上升以及产油国增产不积极等因素,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增加;此外,美元贬值、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也对油价上升有推动作用。而事实上,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的比例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倒是各金融机构近年来纷纷进军商品交易业务使得石油市场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有分析人士指出,油价上涨,的确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将资金转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动价格上升,进而又进一步鼓励了投机行为。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3亿吨。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引起某些地区出现减产,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使粮价波动加大。甚至有人说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的粮食生产饲料。但原油价格上涨其实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提高了产粮成本;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玉米。有资料显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工业消费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业消费的增量已达2469万吨水平,相当于整个东南亚玉米饲料消费总量(1540万吨)的60倍、欧盟27国整个饲料消费量(4819万吨)的33%。可以说,饲料消费的增减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各类投机行为无疑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生力军。必须看到的是,最近数十年来,美国和欧洲政府对农产品实行的大额补贴,已让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等地转移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粮价的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尤其是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而高油价和高粮价对美国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采取行动遏制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投机资金制造价格泡沫的黑手就不会停歇。中国经济:逆风起飞才有新辉煌美国为拯救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泛滥和美元贬值,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经济结构下,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就能逆风起飞,迎来更为持久的新辉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可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扩大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不以牺牲劳动力福利、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出口。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在目前情况下,要有效增加就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可能比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再者,切实加强对热钱的监管,结合我国国情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年底和今年以来,流入我国境内用于短期套利的热钱数量惊人,热钱一旦回流,必然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科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弹性。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资金流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缓解结构性流动性过剩。此外,要把发展农业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目前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尽管如此,当今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产出占国家GDP的比例并不高,对解决就业问题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经济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要树立粮食安全国家大战略观,摒弃“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政治幼稚观念;摒弃所谓“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短视观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长远的眼光统筹城乡发展,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耕地,有序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3]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  [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  [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  [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  [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  [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  [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  [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  [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  [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  [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  [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  [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经济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初学者的论文 (Paper)?2015-04-28 pgl147258 【周皓南的回答(5票)】:第一次答题,能力所限,还请各位知友多多包涵。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答的,原因很简单:何为“值得”,何为“初学者”,每个答主们都可能因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和阅读范围,给出不一样的回答。就这点来说,不能说任何答主的回答是不对的。首先,和题主同为初心者,我觉得经济学作为一门高度体系化的学科,是不能脱离教材和知识结构说事的。所以,题主可以,也应该去继续阅读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其次,阅读paper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掌握方法,那么就如 @Jichun Si 所说,没有知识基础便不可能知道如何应用方法;而如果是对经济学的各方面作一些大略的了解,或是像 @SlowMover 所说,尝试去掌握一些idea的话,读他推荐的几本期刊都是不错的。[我也不完全同意SlowMover对于methodology的想法,不过也不需要说太多,下面一段会提到一点,这件事情本身在学界应当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对于初学者,避开这种争议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不过我依旧认为搭建数理模型本身便是一种idea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方法问题,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expected utility theory和prospect theory对于数理模型和公理假设的运用]而同时经济学作为一个知识学科的一大特点又是:如何定义所谓的知识结构?上面有答主说到了Gary Becker。我在还没有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时便深深敬仰其学术成就,即使当时还不能完全读懂他的任何著述。但是,作为芝加哥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Gary Becker的理论也必然是基于一些会被其他学派challenge的理论上的。简单的问题:如果让米塞斯绘制一张经济学的结构图,他的答案会有多少和Becker或是小卢卡斯不一样,甚至相矛盾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此处也就暂且说这么多。对于初学者,我个人觉得阅读经济学书籍的时候可以适当把各学派的观点糅合一下,但也可以只看芝加哥/奥地利的。并不是特别影响收获方面的东西。我在芝加哥大学本科学习中级微观的过程当中还是很注重文献阅读的,我觉得读paper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合适的文献可以让我知道,自己在芝大上课做的题目到底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它的语境是什么?它的思想源于何方,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拓展阅读这些paper也是非常好的精神调剂=。=(我在上面说到的prospect theory实际上便是我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题,但我们并没有在课上了解到。这样一来,Tversky和Kahneman的文献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好的拓展阅读吧)介绍具体东西之前吐一个槽。我觉得直接扔journal list是一个不太好的回答,原因是因为journal本身涉及到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对于题主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举两个例子:我个人认为最近看到的AER上面的文章已经很少有能直接让初学者看明白的东西,或是让初学者觉得“我好像上课的时候/自己读书的时候读到过它”的内容了;但同时,最近的RES上面有介绍对于一个status quo constraint的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的发展,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适合初学者的paper,原因很简单:我看到了围绕价格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utility maximization,我可以通过这篇paper看到这个核心概念的发展,和一些所谓“原理”所没有考虑到、或者值得去考虑的核心问题。这里的东西写得很快,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会回头好好写一下)。不过,大多数上面提到的journal都可以选取一些文章看看的,这里不多说。鉴于题主的阅读范围主要涉及最基本的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以及一些计量(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这样读。。),下面就推荐一些我觉得这一方面最有价值的paper,以及我比较推荐的阅读方法。我的标准很简单:奠基性的一定要读,开拓理论框架的也是值得一读的。(这其中我也算上了一些书的excerpt,我是觉得除了一些经济学史书籍比如斯蒂格利茨的The Roaring Nineties,没有必要推荐全书,特别是一些“流行经济学”书籍)Gary S Beck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第一章 最最简练但又最最精妙的对于理性选择的论述。值得注意的点是:什么是purposive 这个pdf谷歌的出来。与之相对应的:Gary Beck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Theory。jstor可查。Irrational Behavior是不是真的irrational到无法用理性的模型取推测?Becker的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前两篇东西(最多再加上一个risk-aversion)的应用:Becker & Murphy,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jstor可查。上面有人说到了Becker的核心成就(把“非经济学”的东西纳入到经济学范畴当中),我其实是不完全同意的,看上面三篇paper就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了。而且,做Becker这行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说芝加哥另一位诺奖得主Theodore W Schultz。他的Economics of Fertility (1974)值得一读,nber可查。同样,关于经济学,或者说价格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弗里德曼有一篇非常不错的paper。1966年的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问题就来了:你说弗里德曼这篇paper是在说idea还是在说methodology?很多时候这两个概念是不分家的)我觉得楼主在未来的阅读当中可能会接触到更清楚的也更深层次的概念,如果要对这些概念(主要是价格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有了解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paper,限于能力,如果我的介绍有任何问题,请不吝指出:Liabson (1997),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讲intertemporal choice里面的non time-consistent discounting问题,是intertemporal问题在中级之上的非常好的拓展。Rosen (1999) Potato P 这位能力足以拿诺奖,但却英年早逝的芝加哥学派少壮派经济学家努力告诉我们Giffen good本身的存在性是有疑问的。(很好的衔接了曼昆吧~)Arrow (1950) A Difficulty in the Concept of Social Welfare。这篇就不用多说了吧~阿罗的paper虽然初学者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里面的数理逻辑是可以把人领进经济学的神奇殿堂的。Samuelson (1977) S Petersburg P 萨缪尔森老人家写的对于圣彼得堡悖论的历史总结。非常好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引发冯诺依曼思考expected utility theorem的历史悖论怎样产生、如何解决、有什么新的发展。Kahneman & Tversky (1981)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和哈耶克老爷子一脉相传的一篇东西——Invisible hand and welfare economics by S因为我本人对于货币理论了解实在不多,所以也不敢大肆推荐相关的paper。但是还是可以介绍一些的,这次直接拿上课的syllabus截屏了——主要是trevor gallen给的,一些关于经济增长模型的介绍。最后再推荐两本书:Friedman的Capitalism and Freedom以及Becker的Economic Theory。大概就这么多了。做research空隙写出来的东西,请多多指教。----------------------------------------------------------------------回复 @SlowMover :我还是比较赞同针对我的回答补充的部分的。就像我的答案最开始也说了,这个题目因为本身提法太模糊,所以必然会有同等“正确”,但是不一样的解释或者不一样的方向的,也是因为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特点,答题者给出的答案会受到答题者经验、阅历的限制。我确实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受到chicago school的影响比较深,也是因为他们的approach (姑且说是从methodology的角度)我比较能够接受,也觉得这样的approach为经济学构建了一个比较rigorous的学科体系。至于chicago school的问题,heckman和list之间的divergence确实很有意思,在此不提。shiller如果跟fama和hansen并在一起,他的那句话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算是客气”(这方面我读的就比较少了,仅是个人推断)。其实我的答案给的paper推荐倒是挺少涉及到所谓methodology和idea的纠缠之中的。比如becker的economic approach,这就是我觉得最基本的可以给初学者看的idea(也是我在学中微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第一篇paper。顺带,当时)。包括后面的irrational model,即使这是个模型问题,“取平均”照样也是一种思想,就跟我们看baby rudin的证明一样,尝试从methodology里面看到一些sparks of idea,未免也不是一件坏事。再多说几句,我现在看paper的时候也是会有意跳掉各种数学证明,甚至很多时候会把建立模型的所有部分都跳过不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也不是没有坏处,要看他看的是怎样的paper。举个例子,Willig (1976) 在AER上面发了一篇Consumer surplus without apology。核心概念就是用一堆数学说明CS是可以rigorously(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反映CV和EV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除了最开头以外通篇都是数学。。。这样的paper从methodology的角度必然是不适合初学者看的,但是,即使idea非常明白,初学者能够接受,也只是停留在“接受”的层次而已,因为其实初学者不知道衡量welfare的这几个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除了计算时候调整一下curve和upper lower bound。如果真的沉下心去看一篇paper,那么必然能够从method当中获得和经济学思维有关的收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是觉得method和idea的问题初学者大可不用选择性的去刻意扬弃,看paper的时候采用一种integrated approach,各取所需即可。最后随便说几句 petersburg那个例子——如果说idea是marginal utility递减我倒觉得不如直接说人们大多数时候(“在一定的规则下”)是risk-averse的。这就涉及到idea有多少个层次的问题了。总的来说因为不知道题主的需求,所以也很难说拆解paper需要拆解到什么程度。毕竟这也不是一道“how to read an economics paper”的问题。最后的最后。。因为SlowMover要被recursive method这本书虐。。等我到了SlowMover的层次以后求带~233333【komarikamikita的回答(4票)】:You do not need paper, but you need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UPDATE其实说到给初学者推荐PAPER,第一想到的是这个:The Mystery of the Vanishing Benefits: An Introduction to Impact Evaluation从一篇里学到的知识/指导思想支撑我高分过了3门考试……——————————————————————————————————————————以前参加过一个Scientific Writing Workshop,搬运一下当时导师推荐的文献来源(见最后)。虽然这些期刊看着超专业怪唬人的,但大部分有一定数学和计量基础的话就能看懂。知乎之前有个问题:如何评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Gary Stanley Becker 的学术成就?用经济学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统一分析模型,并让所有学科都为其所用,为模型提供合适的参数和假定。现在很多PAPER都是走这个路线(不过也有可能是我的专业方向是这样,曾经选了个发展经济学的seminar,阅读材料把什么科教文卫、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blabla的都包括了,这·些·都·是·经·济·学·论·文……后来还上过研究恐怖主义、青少年犯罪、移民与社会问题之类的课也是一样),如果题主不是想要钻研理论,这些读起来还挺轻松有意思的。发现全新的视角或者是看到作者对数据做了非常巧妙的处理时真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点上32个赞。当然如果志在理论的话……还是多看经典教材吧。Good general journa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o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o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 Econometricao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o Economic JournalGood specific journal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o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o Journal of Financeo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o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o … Journals specialized in survey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o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Working paper NBER Working Papers (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o CEPR Working Paperso IZ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o Working Papers of the IMF, ECB, World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of good universities【JunAccount的回答(2票)】:推荐看journal of economic 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大牛写几篇,高屋建瓴,语言通俗。【米笑的回答(2票)】:半夜被吵醒,来逛知乎看到这个,哎呀你们这些人呐,人家要推荐给初学者的paper,你们就搬出顶尖期刊都是好文来敷衍人家,太坏啦。初学者嘛,可以看看的paper,我觉得该是满足,第一,数学少的。第二,文章有意思但不难理解,第三,文笔不错的。JPE,JEL神马的,人家非专业,不一定会去一期一期借来看。然后我突然就想到这篇文章了,觉得写得不错,还挺适合初学者的:Roth, A E (2007) Repugnance as a Constraint on 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3), 37-话说,权力的游戏第四季不是刚结束嘛,我特别喜欢这戏里面小恶魔在庭前慷慨激昂的一番呈词,当时看完后我就想起这篇文章了。然后免费下载的我只找到这个working paper的版本:pdf看了一下这个的开头,与我当年在JEP上读得最终版略有用词上的不同,但内容应该是一样的。若是你学校图书馆有订阅,那就用上面给的cite去搜索,没的话就看上面的网址链接吧。就酱,希望你喜欢~【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推荐看Debreu的monograph- theory of ------以及我觉得很多人列的经济学所谓入门的书籍没什么读的必要…有那功夫不如学学数学【城市猎人的回答(1票)】: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 更新描述或封面作者: 罗卫东 编选ISBN: 9787308056137这本书里边大部分都是论文。我推荐其中的一篇《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 哈耶克。【NeiLHG的回答(0票)】: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法律方面的兴趣。当初因为看经济法所以接触了大学里一门经济学与法律的课程,收益很多。推荐张五常的书目。都是一些有趣的生活小例子阐述了背后的经济学理论。【Mephisto的回答(0票)】:不要自以为这两本基础入门书籍就可以帮你读很多paper了……而且读paper是很浪费时间的学习手段。通常paper都是长篇大论证明了几个结论,而教科书里会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教给你(如果不是适合当下阶段的,教科书也会告诉你)。如果你是想入门经济金融领域,以下教科书不错推荐教科书:Principle of Micro/MacroeconomicsIntermediate Micro/MacroeconomicsPrinciple of Corporate FinanceStrategies and Games入门会计学统计学(如果会了就不用了……)【邹邹1990的回答(0票)】:经济学的烟酒僧表示看paper也头痛啊,初学者就应该先看入门级的教材然后不断升入。掌握经济学的各种方法论,原理,知道如何运用。然后针对性的看相关的paper,看paper应该是带着问题,寻求答案的思路去阅读思考。【SATBBB的回答(0票)】:paper读得越多,越觉得扎实基础的重要。不过learning by doing could be a way。【顾志耐的回答(0票)】:只学了曼昆那本书离能看明白经济学五大期刊上的Paper的距离还是有点远的,这里我也认同 @Jichun Si 说的,在开始的阶段还是去读一些教科书为好,因为教科书已经把成书的时间之前的经典理论都涵盖了。如果实在想读Paper,建议还是从文献综述读起。上面提到的JEL上面的文献综述都很不错。我在这里再给一点别的思路,列一些上面几位都没有说过的领域。如果你对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些这个领域的文章。这个领域有很多经典的论文,并不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思想很深刻,有助于对用经济学的思想审视这个世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一些我自己读过的RH Coas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这两篇经典论文可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奠定了产权经济学的开端。接下来推荐一下我特别崇拜的经济学家 Mancur 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Mancur Olson的理论经常是前人从来没有说过的,令人眼前一亮,读完之后可以让人对社会的组织结构有新的认识。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很多论文也比较好懂,而且读起来可能更有意思一点。这样的论文重点在于实验设计,后面会用一些统计学的方法去检验结论,如果你有统计学基础,读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对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前景还存在疑虑。【雨田雨辰的回答(0票)】:以下主要是对金融研究的学习,转自我给另一个题主的类似回答:首先,我觉得题主可以尝试先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历史。这个过程可以帮助题主可以理清每一个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意义,从而使题主更容易整理出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在这里,我有一本书推荐题主看看,邵宇和刁羽的《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这本是主要是针对资产定价相关理论的。这本书在前言部分,总结了现代金融学从1900年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到黄和达菲的有限证券市场的动态阿罗-德布鲁均衡的相关发展历史,通过阅读这一部分,题主应该会对现代金融学的体系发展和每一个理论所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一步,这本书的微观金融学部分很好的将这个历史中的主流金融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具体说来,总结了投资者行为(即投资者效用最大化)衍生的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市场无套利定价条件在不同模型假设下的表达、B-S方法和风险中性定价在衍生产品定价方面的应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等。每一个方面都是资产定价领域的重点问题。而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数学部分则很好的总结了需要用到的数学基础。其次,我认为题主可以基于不同的金融分支阅读各领域自身的总结性文章。在这里,我有两篇推荐题主阅读。首先,是哈佛的John Y Campbell今年写的《Empirical Asset Pricing: Eugene Fama, Lars Peter Hansen, and Robert Shiller》。这一篇文章主要总结了上世纪70年之后基于SDF的当代资产定价理论,非常详尽,适合题主对当代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大致的学习,并且Shiller的理论是Behavior Finance方面的先河,现在很多热点的information economics问题都是从这一个分支逐渐发展出来的。第二篇文章是B Espen Eckbo的《Corporate Takeovers: Modern Empirical Developments》。这一篇文章总结了公司并购方面的实证研究的建立,对于题主对并购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好处。这一篇文章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部分都是基于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利于题主在学术生涯中形成问题导向型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并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其他的参考读物,我认为题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阅读各个领域的经典教材。比如,Bodie的《Investments》对资产定价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介绍,Stephen A Ross的《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对于公司金融学相关知识有所介绍,还有Hull的《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对于衍生品定价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个人认为,题主的数学本科背景很适合这个方向的发展,恰好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很初步,未来空间辽阔,金融工程技术的掌握一定可以获得政策红利)。当然如果题主读了上述综述性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参考文献中的原始论文。主要可以读一读Markowitz、Sharpe、Fama、Merton、Black & Scholes、Ross、Breedon、Duffie & Huang、Fama & French、Shiller等人的文章。由于重要理论实在是太多,不在这里赘述。BTW,我也不认同 @Jichun Si的看法,你现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多多的看一些总结性读物和原滋原味的论文,从中间获得最直接的idea,methodology是后话,但学术思想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一般学术思想都在introduction里面进行了逻辑上的陈述。至于methodology,则可以逐渐的通过看同一个field的论文去总结对于相似问题,academia都用了什么统一的方法。以上。主要用于抛砖引玉。

  • 索引序列
  • 关于经济的参考文献
  • 关于经济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经济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经济的论文可参考文献
  • 关于经济学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