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心得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心得

发布时间: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心得

《文艺理论与批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辑出版的,有左翼的立场;《文艺理论研究》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名义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更学术化一些,近年也逐渐开始偏向前沿问题。两本都不错,口碑上后者更好一点。更好的杂志推荐4、5年前的《读书》,《天涯》,《文艺争鸣》、《南方文坛》,11年后的《文学评论》也不错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 文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其内容大致为: 1.文学的审美特质,包括文学的社会意识性质,文学借语言建构的审美意象及其特点。 2-文学的社会属性,包括文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文学与政治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阶级社会中文学的阶级性、党性和人民性,新时期文学的服务对象等。 3.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包括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文学创作的过程和审美思维,文学审美意象的典型化,文学史上各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等。 4.文学作品的构成,包括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诸要素——题材、主题、情节、结构、语言、体裁、风格、流派、民族特点等。 5.文学发展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其他上层建筑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的规律等。 ‘ . 6.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规律,包括文学鉴赏的性质,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文学批评的性质和标准等。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授观点力求明确、科学、全面。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多读文艺理论著作和文学名著,关心文艺现状,辨别文艺理论是非,分析文学作品得失,提高文艺理论分析能力。 3.本课程采用学生自学文字教材、主讲教师电视授课和辅导教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文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全面系统阐述,是教学的基础;电视授课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等;面授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领会教材、解疑答难、做好作业等。 (四)教学时数 课内学时为63学时,每周5学时;其中录像授课为25学时。教学大纲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绪论,应当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审美特质,明确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审美意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内容纲要: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就文学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晶而言,在再现与表现这对矛盾中,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文学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 正确认识“镜子说”和“自我表现说”。 (二)文学通过审美意象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同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点。 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情境。 审美意象的特点表现为:虚实结合;情理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社会功利与审美愉悦结合。(三)文学用语言构造审美意象根据构造意象的方式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相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第 一 编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应当了解与掌握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的基本社会属性——包括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性、文学的人民性、党性和文学的服务对象等。内容纲要:(一)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的起源:历来有关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起源 于劳动的观点。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学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源泉。(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审美作用;具体包括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愉悦作用。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三)阶级社会中文学的阶级性阶级性是阶级社会中文学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是由作家的阶级性以及文学的描写对象——社会生活的阶级内涵所决定的。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复杂以及文学自身的特点,文学阶级性的表现是复杂的。(四)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政治同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经济与文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经济通过政治制约文学的发展;文学通过政治影响经济。政治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既要反对以政治取代文学的错误,又要反对文学脱离政治的错误。(五)文学与人性文学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历来杰出的文学作品大都表现了它那特定时代的人性的美。人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区别于动物性的人的基本属性;人性是具体的、发展的。在阶级社会里,人性打上阶级的烙印,但又不等同于阶级性。社会主义文学应当努力表现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人性美。(六)文学的党性与人民性文学党性原则的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内容:无产阶级文学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文学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文学要抵制剥削阶级思想侵蚀。文学的人民性的提出。文学的人民性体现在对特定历史时期人民大众思想情感的表达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文学的党性与文学创作自由的关系。文学的党性与文学的人民性的关系。第 二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要求了解与掌握:文学的审美思维及其特点;文学创作的灵感现象及其特点;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不同类型文学的典型化;创作方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的文学和新的创作方法。内容纲要: (一)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思维活动 文学创作的准备。 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 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审美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它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实现审美愉悦。 审美思维的主要特点: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 联想、想象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 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二)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精神现象。 灵感的主要特点: 突发性; 亢奋性; 创造性。 灵感现象虽出于偶然,但来自于强烈的生活感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艰苦的艺术构思。 承认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又不能把灵感神秘化。 (三)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文学的真实性。文学真实(艺术真实)既来自实际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又不同于普通的实际生活,文学真实是“幻中之真”,它通过作家的主观臆造,以虚构的形式揭示实际人生的真谛和本质。 文学的真实具体表现在:事真、理真、情真。 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文学的典型性。典型是优秀的进步文学的标志。所谓典型是指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某些方面,乃至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抒情类作品的典型性,集中表现为审美意象所具有的社会普遍性;叙事类、戏剧类作品的典型性,则主要体现为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应当正确认识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论断。 (四)审美意象的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将来自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典型的过程。抒情类作品的典型化在于审美意象的开拓,通过有限的、具体的审美意象涵盖普泛的人生体验;叙事类作品的典型化则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把动人的个性描写同深刻的社会概括融合为一,通过现象表现本质,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显示一般。典型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五)创作方法及其作用创作方法是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按照一定的观点表达思想感情和再现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作者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创作方法的积极作用:作家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关系到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成败得失;先进的创作方法可以促进作家把握生活的逻辑和人物的命运,以纠正构思中的失误;同一个作家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都可以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六)现实主义 。 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再现生活、塑造典型。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 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强调在对人物和事物的如实描绘中发掘生活的本质; 在人物的塑造上,注意的中心是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要求细腻的描绘,客观的叙述,冷静的刻画,朴素的语言。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庸俗化。自然主义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生物学的观点来分析人及其相互关系,热衷于对社会作记录式的描写。 (七)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对于生活理想的追求,浪漫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 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宁肯弃现实而取理想; 在人物的塑造上,往往赋予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致力于非凡的英雄人物的刻画;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都有恢弘的气势,磅礴的激情,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绮丽的语言。 由于理想和性质的不同,浪漫主义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肖极浪漫主义体现了没落阶级、阶层或社会力量的生活态度,其作品灰色、低沉,散发着神秘主义的气息。 (八)新的文学及其新的创作方法 新的创作方法是随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而 诞生和成熟的。 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完美融合; 歌颂英雄人物和表现群众力量的完全一致; 精确的描写与夸张和想象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 (九)西方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派文学包括许多创作倾向、艺术特征迥然不同的派别,但就总体而言,它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之下,深受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精神分析学说及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西方现代派文学在艺术上的共同特征大体可概括为:着重表现物质环境的压抑; 致力于内心世界的开掘; 强调抽象意念的表现; 对传统艺术手法的摒弃。 象征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派别的概况及其主要特征。第 三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要求了解与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题材、主题、情节、结构;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体裁的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及其特点;文学风格、流派、民族特点。 内容纲要: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包含有作家思想情趣和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内容由题材、主题、情节等因素构成。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文学作品的形式由结构、语言、体裁、描写手法等因素构成。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学创作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题材与主题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题材是指文学作品中用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活材料,亦即作品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题材是有差别的,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思想容量和审美价值。应当提倡题材的多样化,又要重视和强调那些具有较大思想容量和审美价值的题材。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其意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它蕴涵在审美意象之中,不能同意象脱离。 主题具有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不存在万世不变的“永恒的主题”。 题材和主题的关系:主题必须寓于一定的题材之中,靠题材来体现;题材离不开主题的统帅与制约。 (三)情节与结构 情节指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所构成。 安排情节的原则: 情节应服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为塑造人物服务; 情节必须经过提炼和典型化; 情节应有相对的完整性。 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对叙事类和戏剧类作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学创作应注意情节的提炼与典型化。 结构因文学作品体裁的不同而不同。 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通常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部分。 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结构主要是指情感的逻辑结构,为展示主观情感生活、表达作品主题服务。 结构的原则: 结构应服从主题的需要; 结构要注意本身完整和周密;结构应适应各种文学体裁的不同需要; 结构要照顾本民族艺术欣赏的习惯。 (四)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的一般要求: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鲜明性; 语言的生动性。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形象化; 凝练含蓄; 新鲜多样; 富于音乐性。 人物语言与叙事人语言。 (五)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的分类。 诗歌 诗歌的概念。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与情感; 集中地反映生活; 节奏鲜明; 语言凝练; 音调和谐。 散文 散文的概念。 散文的特点: 篇幅短小; 题材广泛; 结构自由; 富有诗意; 手法多样。 小说 小说的概念。 小说的特点: 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 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 充分而多方面地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的概念。 戏剧文学的特点: 分场、分幕、高度集中; 主要依靠人物对白塑造人物、展示情节; 必须有戏剧冲突。 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的概念。 影视文学的特点: 视象性; 动作性; 蒙太奇手法。 (六)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民族特点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它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示出来。 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由某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和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逐步集合起来而形成的文学派别。文学流派的形成既有自然的,也有自觉的。 社会主义文学流派之间的交流与竞赛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文学的民族特点 文学的民族特点是文学面向人民大众,并产生世界影响的重要原因。无产阶级文学应当把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第 四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应了解与掌握: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分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文学发展并非始终同物质生产发展成正比;文学自身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内容纲要: (一)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制约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经济基础;同时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社会心理等也对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社会分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分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的二重性。 文学发展并非始终同社会经济发展成正比。 文学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上层建筑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丰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三)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革新批判,发展就会停止;没有继承吸收,只能回到原始状态。 继承是基础,革新是目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继承文学遗产的目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联系古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对其作出历史的科学的评价; 从社会主义现实出发,研究古代文学在今天的实际意义;对于其他民族文学遗产,要根据本民族特点加以消化吸收。第 五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应了解与掌握:文学鉴赏的性质与作用,鉴赏过程及一般规律,鉴赏中的共鸣现象;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怎样正确开展文学批评。 内容纲要: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与特点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意象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文学鉴赏带有明显的意象再创作的性质。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既有鲜明的直观性,又包含有理性。 文学鉴赏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文学鉴赏要求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二)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共鸣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造成共鸣既有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 (三)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论。它是一门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要求有一定的系统和理论深度。 作为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还经常具有社会批评和政治批评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主要在于分析文学作品,总结文学创作经验,以提高作家创作水平和读者阅读能力;保证社会主义文学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展。 (四)文学批评的标准 进行文学批评要有明确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和阶级的人们用来鉴别文学作品质量高低、艺术上成败得失所依据的准则。 无产阶级文学的批评标准应遵循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 由革命的倾向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相统一而形成的高度典型性; 由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艺术上的创新而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 由批判继承民族文学的优良传统而形成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鲜明的民族性。 (五)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原则: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相结合; 整体把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 动机与效果相结合。文学批评的方法。

差不多吧!也就是理论性的文章,只要针对考题篡写就可以了!~~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

分两个层次来写。在吧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你看着给分吧!

文艺评论是文学写作中文体的一种  一、文艺评论的概念  文艺评论,又称文学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 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 文艺评论的直接对象包括作家、艺术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理论、文艺运动、文艺史以及读者鉴赏接受等一切文艺活动的现象。 文艺评论,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对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文艺创 作的艺术方法和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二、文艺评论的分类  1、按文艺评论的对象:文学评论、音乐评论、舞蹈评论、美术评论、影剧评论、专题评论等。 2、按文艺评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论文式、随笔式、对话式、书信式、诗体式、问答式、评传式、故事式、剧本式、序跋体、评点体、札记、读后感、座谈要记等。 3、按文艺评论的客体和范围:社会评论、作家或艺术家评论、艺术作品评论、接受主体评论等  三、写作要点  1、加强文艺理论素养,掌握科学评判标准; 2、认真分析文艺现象,提出创新理论观点; 3、恰当评论体式,采用适宜表现方式。 四、文艺评论的特征 1、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辨的交融 2、科学认识与美学批评的结合  文艺理论:文艺学的分值学科之一。阐明有关文学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以及 文艺理论  作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科学。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经验的科学概括。 有关文艺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是由文艺理论家站在一定的立场上,运用一定的观点,总结文艺运动文艺发展文艺创作和批评文艺鉴赏的经验而形成

《文艺理论与批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辑出版的,有左翼的立场;《文艺理论研究》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名义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更学术化一些,近年也逐渐开始偏向前沿问题。两本都不错,口碑上后者更好一点。更好的杂志推荐4、5年前的《读书》,《天涯》,《文艺争鸣》、《南方文坛》,11年后的《文学评论》也不错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会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 文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其内容大致为: 1.文学的审美特质,包括文学的社会意识性质,文学借语言建构的审美意象及其特点。 2-文学的社会属性,包括文学同社会生活的联系,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文学与政治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阶级社会中文学的阶级性、党性和人民性,新时期文学的服务对象等。 3.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包括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文学创作的过程和审美思维,文学审美意象的典型化,文学史上各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等。 4.文学作品的构成,包括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诸要素——题材、主题、情节、结构、语言、体裁、风格、流派、民族特点等。 5.文学发展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其他上层建筑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的规律等。 ‘ . 6.文学鉴赏与批评的规律,包括文学鉴赏的性质,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文学批评的性质和标准等。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授观点力求明确、科学、全面。 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多读文艺理论著作和文学名著,关心文艺现状,辨别文艺理论是非,分析文学作品得失,提高文艺理论分析能力。 3.本课程采用学生自学文字教材、主讲教师电视授课和辅导教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文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全面系统阐述,是教学的基础;电视授课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等;面授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领会教材、解疑答难、做好作业等。 (四)教学时数 课内学时为63学时,每周5学时;其中录像授课为25学时。教学大纲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绪论,应当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审美特质,明确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审美意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内容纲要: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就文学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晶而言,在再现与表现这对矛盾中,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文学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 正确认识“镜子说”和“自我表现说”。 (二)文学通过审美意象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同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点。 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情境。 审美意象的特点表现为:虚实结合;情理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社会功利与审美愉悦结合。(三)文学用语言构造审美意象根据构造意象的方式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同其他艺术相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第 一 编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应当了解与掌握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的基本社会属性——包括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性、文学的人民性、党性和文学的服务对象等。内容纲要:(一)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的起源:历来有关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起源 于劳动的观点。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学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源泉。(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审美作用;具体包括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愉悦作用。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三)阶级社会中文学的阶级性阶级性是阶级社会中文学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是由作家的阶级性以及文学的描写对象——社会生活的阶级内涵所决定的。由于阶级斗争本身的复杂以及文学自身的特点,文学阶级性的表现是复杂的。(四)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政治同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经济与文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经济通过政治制约文学的发展;文学通过政治影响经济。政治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既要反对以政治取代文学的错误,又要反对文学脱离政治的错误。(五)文学与人性文学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历来杰出的文学作品大都表现了它那特定时代的人性的美。人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区别于动物性的人的基本属性;人性是具体的、发展的。在阶级社会里,人性打上阶级的烙印,但又不等同于阶级性。社会主义文学应当努力表现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人性美。(六)文学的党性与人民性文学党性原则的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内容:无产阶级文学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文学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文学要抵制剥削阶级思想侵蚀。文学的人民性的提出。文学的人民性体现在对特定历史时期人民大众思想情感的表达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文学的党性与文学创作自由的关系。文学的党性与文学的人民性的关系。第 二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要求了解与掌握:文学的审美思维及其特点;文学创作的灵感现象及其特点;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不同类型文学的典型化;创作方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的文学和新的创作方法。内容纲要: (一)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思维活动 文学创作的准备。 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 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审美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它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实现审美愉悦。 审美思维的主要特点: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 联想、想象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 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二)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精神现象。 灵感的主要特点: 突发性; 亢奋性; 创造性。 灵感现象虽出于偶然,但来自于强烈的生活感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艰苦的艺术构思。 承认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又不能把灵感神秘化。 (三)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文学的真实性。文学真实(艺术真实)既来自实际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又不同于普通的实际生活,文学真实是“幻中之真”,它通过作家的主观臆造,以虚构的形式揭示实际人生的真谛和本质。 文学的真实具体表现在:事真、理真、情真。 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文学的典型性。典型是优秀的进步文学的标志。所谓典型是指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某些方面,乃至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抒情类作品的典型性,集中表现为审美意象所具有的社会普遍性;叙事类、戏剧类作品的典型性,则主要体现为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应当正确认识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论断。 (四)审美意象的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将来自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典型的过程。抒情类作品的典型化在于审美意象的开拓,通过有限的、具体的审美意象涵盖普泛的人生体验;叙事类作品的典型化则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把动人的个性描写同深刻的社会概括融合为一,通过现象表现本质,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显示一般。典型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五)创作方法及其作用创作方法是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按照一定的观点表达思想感情和再现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作者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创作方法的积极作用:作家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关系到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成败得失;先进的创作方法可以促进作家把握生活的逻辑和人物的命运,以纠正构思中的失误;同一个作家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都可以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六)现实主义 。 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再现生活、塑造典型。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 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强调在对人物和事物的如实描绘中发掘生活的本质; 在人物的塑造上,注意的中心是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要求细腻的描绘,客观的叙述,冷静的刻画,朴素的语言。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庸俗化。自然主义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生物学的观点来分析人及其相互关系,热衷于对社会作记录式的描写。 (七)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对于生活理想的追求,浪漫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 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宁肯弃现实而取理想; 在人物的塑造上,往往赋予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致力于非凡的英雄人物的刻画;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都有恢弘的气势,磅礴的激情,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绮丽的语言。 由于理想和性质的不同,浪漫主义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肖极浪漫主义体现了没落阶级、阶层或社会力量的生活态度,其作品灰色、低沉,散发着神秘主义的气息。 (八)新的文学及其新的创作方法 新的创作方法是随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而 诞生和成熟的。 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理想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完美融合; 歌颂英雄人物和表现群众力量的完全一致; 精确的描写与夸张和想象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 (九)西方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派文学包括许多创作倾向、艺术特征迥然不同的派别,但就总体而言,它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之下,深受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精神分析学说及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西方现代派文学在艺术上的共同特征大体可概括为:着重表现物质环境的压抑; 致力于内心世界的开掘; 强调抽象意念的表现; 对传统艺术手法的摒弃。 象征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派别的概况及其主要特征。第 三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要求了解与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题材、主题、情节、结构;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体裁的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及其特点;文学风格、流派、民族特点。 内容纲要: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包含有作家思想情趣和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内容由题材、主题、情节等因素构成。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文学作品的形式由结构、语言、体裁、描写手法等因素构成。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学创作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题材与主题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题材是指文学作品中用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活材料,亦即作品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题材是有差别的,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思想容量和审美价值。应当提倡题材的多样化,又要重视和强调那些具有较大思想容量和审美价值的题材。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其意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它蕴涵在审美意象之中,不能同意象脱离。 主题具有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不存在万世不变的“永恒的主题”。 题材和主题的关系:主题必须寓于一定的题材之中,靠题材来体现;题材离不开主题的统帅与制约。 (三)情节与结构 情节指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所构成。 安排情节的原则: 情节应服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为塑造人物服务; 情节必须经过提炼和典型化; 情节应有相对的完整性。 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对叙事类和戏剧类作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学创作应注意情节的提炼与典型化。 结构因文学作品体裁的不同而不同。 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通常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部分。 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结构主要是指情感的逻辑结构,为展示主观情感生活、表达作品主题服务。 结构的原则: 结构应服从主题的需要; 结构要注意本身完整和周密;结构应适应各种文学体裁的不同需要; 结构要照顾本民族艺术欣赏的习惯。 (四)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的一般要求: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鲜明性; 语言的生动性。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形象化; 凝练含蓄; 新鲜多样; 富于音乐性。 人物语言与叙事人语言。 (五)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的分类。 诗歌 诗歌的概念。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与情感; 集中地反映生活; 节奏鲜明; 语言凝练; 音调和谐。 散文 散文的概念。 散文的特点: 篇幅短小; 题材广泛; 结构自由; 富有诗意; 手法多样。 小说 小说的概念。 小说的特点: 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 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 充分而多方面地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的概念。 戏剧文学的特点: 分场、分幕、高度集中; 主要依靠人物对白塑造人物、展示情节; 必须有戏剧冲突。 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的概念。 影视文学的特点: 视象性; 动作性; 蒙太奇手法。 (六)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民族特点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它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示出来。 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由某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和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逐步集合起来而形成的文学派别。文学流派的形成既有自然的,也有自觉的。 社会主义文学流派之间的交流与竞赛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文学的民族特点 文学的民族特点是文学面向人民大众,并产生世界影响的重要原因。无产阶级文学应当把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第 四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应了解与掌握: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分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文学发展并非始终同物质生产发展成正比;文学自身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内容纲要: (一)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制约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经济基础;同时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社会心理等也对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社会分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分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的二重性。 文学发展并非始终同社会经济发展成正比。 文学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上层建筑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丰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三)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革新批判,发展就会停止;没有继承吸收,只能回到原始状态。 继承是基础,革新是目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继承文学遗产的目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联系古代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对其作出历史的科学的评价; 从社会主义现实出发,研究古代文学在今天的实际意义;对于其他民族文学遗产,要根据本民族特点加以消化吸收。第 五 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编,应了解与掌握:文学鉴赏的性质与作用,鉴赏过程及一般规律,鉴赏中的共鸣现象;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怎样正确开展文学批评。 内容纲要: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与特点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意象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文学鉴赏带有明显的意象再创作的性质。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既有鲜明的直观性,又包含有理性。 文学鉴赏中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文学鉴赏要求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二)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共鸣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造成共鸣既有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 (三)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论。它是一门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要求有一定的系统和理论深度。 作为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还经常具有社会批评和政治批评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主要在于分析文学作品,总结文学创作经验,以提高作家创作水平和读者阅读能力;保证社会主义文学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展。 (四)文学批评的标准 进行文学批评要有明确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和阶级的人们用来鉴别文学作品质量高低、艺术上成败得失所依据的准则。 无产阶级文学的批评标准应遵循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 由革命的倾向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相统一而形成的高度典型性; 由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艺术上的创新而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 由批判继承民族文学的优良传统而形成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鲜明的民族性。 (五)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原则: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相结合; 整体把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 动机与效果相结合。文学批评的方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内刊号:11-1581/J  国际刊号:1002-9583 该刊每逢单月24日出版,全年6期。每期定价人民币00元,全年00元。请向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境外读者请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读者也可直接从杂志社邮购(不另加邮费)。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文艺理论与批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辑出版的,有左翼的立场;《文艺理论研究》在华东师大中文系,名义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更学术化一些,近年也逐渐开始偏向前沿问题。两本都不错,口碑上后者更好一点。更好的杂志推荐4、5年前的《读书》,《天涯》,《文艺争鸣》、《南方文坛》,11年后的《文学评论》也不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文艺现象、引领文艺思潮、评价文艺作品,实现科学理论指导与崇高艺术追求的高度统一。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实践中,着力推出内容积极向上、见解深刻鲜明、富有说服力的理论评论文章,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当坚持和倡导的,什么是应当反对和抵制的。 第二,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增强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对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开展文艺评论工作,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文艺作品更好贴近群众实际,符合群众的文化期待和审美情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断研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趋向新特点,着力把握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新规律,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文艺创作的意见建议,使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接受群众检验、赢得群众认可。要改进研究方法,提高评论水平,注重从广阔的创作实践中选取评论题材,从丰富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中提炼真知灼见,用逻辑和理论的力量打造评论精品,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 第三,大力拓展文艺理论评论阵地,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加强阵地队伍建设,是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环节。要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传播渠道,着力办好党报党刊、专业文艺报刊、都市类报刊的文艺理论评论栏目,办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文艺评论节目,充分发挥其弘扬主流价值、引导文艺思潮的骨干作用。要适应现代传媒发展的新特点,着重抓好网上文艺理论评论工作,鼓励和扶持一批重点文艺理论评论网站,推动网上文艺理论评论有效开展,从而加强对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引导。要加强文艺理论评论队伍培训,强化文艺理论评论专业教育,探索文艺团体、文艺媒体、高校以及社科研究机构共同培养的新路子,着力造就文学、影视、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领域的评论专门人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取得突出成就的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倡导科学真诚的良好风气,开展建设性、有说服力的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确保文艺创作正确方向、提升文艺创作整体水平的一剂良药。当前,在文艺评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的现象,“友情褒扬”、“红包评论”不时出现,甚至以大肆炒作替代文艺批评,文艺批评的思想性、说服力面临下降的尴尬,权威性和公信力面临丧失的危险。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倡导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倡导文品与人品的统一,倡导立艺和立德的统一,发扬求真务实、科学理性的精神,在真诚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形成客观公正、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要正确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与艺术问题的界限,属于学术和艺术的问题,要用民主协商、平等讨论的办法解决;对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错误观点,要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和批驳。

分两个层次来写,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差不多吧!也就是理论性的文章,只要针对考题篡写就可以了!~~

回答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还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 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而且,是写成一篇立论的评论,还是一篇驳论的评论,也需要根据写作目的,从作品实际和读者需要出发来确定。 更多2条 

文学批评主要针对艺术性、思想性或者创造性来写。读后感则纯粹是个人感想,当然也可以写成文学批评。要看具体情况

分两个层次来写。在吧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你看着给分吧!

  • 索引序列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心得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会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