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

发布时间: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

中国纪检监察

中国纪检监察报旗下没有周刊、杂志。中央纪委创办的报刊有《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和《党风廉政建设》杂志。俗称“一报双刊”。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汇总

《中国纪检监察》现为大16开本64页半月刊,设有:本刊特稿、工作视窗、监察论坛、企业广角、标兵风范、警钟长鸣、监督顾问、百花文苑等8个板块约40个栏目。月发行量达90余万册,在国内业务指导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报》面向全党、全社会,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全面及时报道全国各地、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动态和经验。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大全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报》面向全党、全社会,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全面及时报道全国各地、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动态和经验。

中国纪检监察报旗下没有周刊、杂志。中央纪委创办的报刊有《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和《党风廉政建设》杂志。俗称“一报双刊”。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怎么写

做党的忠诚卫士,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一)纪检监察信息概述一、纪检监察信息的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纪检监察信息是指以纪检监察机关主办的信息刊物为载体,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协助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实行科学决策和指导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为服务目的,与纪检监察工作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信息。二、纪检监察信息的特点。政治性。主要包括鲜明的政治立场、准确的政治观点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政策性。突出表现在宣传党的政策,并为深入落实党的政策反馈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以利于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全局性。它涉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全方位反馈,为党委、纪委中心工作服务。典型性。抓典型是各级党委、纪委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正面典型和经验可以指导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反面典型和问题可以帮助党委、纪委及时采取措施修正决策失误和偏差。超前性。它收集、加工、传递应在决策实施以前,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保密性。必须坚持保密原则,这是由纪检监察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负面性。纪检监察工作中经常涉及案件、群众上访以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带有负面色彩的问题,这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三、纪检监察信息的种类。对于纪检监察信息来讲,多是从内容上来划分的,一般可以分为综合性信息、调研性信息、经验性信息、负面信息、动态性信息,预测性信息等。四、纪检监察信息的作用。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的监测作用。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超前预测作用,成为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二)纪检监察信息的报送内容纪检监察信息工作质量的优劣,上级采用是一项重要标准,也可以说,采用才是硬道理,特别是被中纪委采用。我总结归纳了纪检监察信息报送应当重点关注的十方面内容,这些都是中纪委和省纪委比较关注的问题,以此为大家提供思路。一是紧紧围绕为领导机关决策服务报送好反馈信息。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领导要靠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来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做出科学决策。任何一项重大决策出台后,领导机关都需要了解决策或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走样,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等。报送此类信息应当关注决策落实、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三个方面的内容。二是认真反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进展、新做法、新成效、新情况。这四个“新”是报送工作动态类信息的重要标准,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一些新的做法和经验,需要信息工作人员努力挖掘上报。三是敏锐捕捉倾向性、苗头性、政策性问题。纪检监察信息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鉴别力,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关注党的建设和重大方针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反映的问题一定要准确、真实,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为夸大或缩小事实。四是努力开发大要案特别是典型案件的信息。查办案件是反腐败斗争成果的重要体现,案件类信息中纪委和省纪委采用率较高,报送的重点是一些性质严重的基层干部案件,特别是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执纪部门的腐败案件,金融领域案件,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案件等。五是注意倾听群众呼扬,反映社情民意。纪检监察信息应当及时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下情上报,让领导掌握真实的民意。六是特别关注干部人事工作方面的不正之风问题。重点是贿选、买官卖官、干扰选举、违反选拔程序、不按民主集中制原则临时动议搞一言堂等方面的问题。七是及时报送需要让上级领导机关了解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情况。有些报送的内容尽管与纪检监察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或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的信息,也应当及时上报。八是全面报送纪检监察机关及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好的做法、经验,出台的规定、办法,取得的成效以及亟待解决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纪检干部因公执纪受到诬陷、恐吓、威胁,因公殉职;冒充纪检干部敲诈、行、订书;纪检干部违纪违法;做好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等。九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报送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一些敏感信息。互联网目前以成为第一大媒体,所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社会对互联网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信息也越来越引起中央及中央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三)纪检监察信息的撰写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一般是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常采用的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即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段,次要的放在第二段,再次要的放在最后。不同类型的纪检监察信息有着不同的基本结构,不是每篇信息都具有这几部分,有的动态性信息或较短的信息,用题目代替导语,也有的信息导语与主体没有明显分开,背景也往往不独立成为一部分。1、导语。纪检监察信息的导语就是在信息开头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即用最简要的语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揭示主题思想,唤起读者的注意。要求要精炼、准确,具有概括性。2、主体。主体是信息中叙述和展开事实的主干部分,也是决定信息质量和价值的关键部分。从主体各部分反映的内容看,其基本结构形式有:①动态信息,包括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某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机关的重要活动、重大部署、工作动态、敌情、社情、灾情、突发事件等,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做法––效果”,或“情况––处理结果”。②经验信息,即介绍可资借鉴、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也可把“经验”和“做法”揉在一起,使主体成为成果––做法(经验)两个部分,或是把“成果”写进导语中,主体就是“经验”或“做法”介绍。③负面信息,这类信息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问题––原因––建议(意见)”,或“问题––原因”,或“问题––建议(意见)”。如果为案件类信息,可采用违纪人员基本情况(全面)――案情――处理结果。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以上哪种信息,都力求短小精干,要在几百字中把一个问题讲具体、讲透彻、讲准确。要做到能几百字表达清楚的,不用一千字,能用一千字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一千几百字,力求多一字不要,少一字不行。在主体的行文上,要把握好三个字。一是行文要“准”。内容反映要准确,观点归纳要准确,政策依据要准确,绝不能用个人观点代替政策。二是写信息要“全”,即信息的要素要全,时间、地点、数量,反映什么问题,已经做了什么事,这些要素不能少。三是文字要“精”。信息写作有句行话叫“砍头斩尾紧肚皮”,也就是说,信息写作引言、导语要精炼,概括性极强,对主体没有影响的导语,甚至可以不用,直接进入主体,这是“砍头”;结束时一般不要用“总之”,“总而言之”等无关痛痒的语句,这是“斩尾”;“紧肚皮”就是中间的文字表述要尽量减少文字、精练文字。总之,写作要从每一篇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主体结构,结构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3、结尾。纪检监察信息的结尾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恰当的结尾可以使信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进一步体现主题思想。⑴小结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内容加以概括、小结,使读者更加明确信息的目的,加深印象。⑵指向性结尾。指明信息反映的问题,发展的趋向,引起读者的关注。⑶评论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问题加以评论,表明立场、观点,帮助读者尽快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别是反映问题或预测性信息,在结尾时进行评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4、标题。标题是信息的眼睛和脸面,是给阅读者的第一印象,是全篇信息的“画龙点睛”之笔,通常所说的题好文一半就是这个意思。标题的制作应当体现五个原则:准确(不能文不对题);标新(立意要新颖,不人云亦云);鲜明(观点要明确);简练(言简意赅,精练明快);生动(讲究表现力,引人入胜)。标题归纳有四种数字型、词汇型、杂合型、短语型。(四)纪检监察信息的写作方法一、动态性信息写作。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来看,纪检监察动态性信息可分为四种类型:会议动态信息、工作动态信息、社会动态信息和思想动态信息。动态性信息的写作必须尊重事实、善于捕捉、快写快报、简明扼要。二、负面信息写作。负面信息具有滞后性、阶段性、时效性特征。负面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所以,如实地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下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善于把握全局,敢于暴露矛盾,剖析问题实质,报真情说实话,增强报送负面信息的针对性、可用性,这是各级纪检监察信息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此外,报送负面信息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和信息处理艺术,切实保证负面信息的质量。一要专题专报,观点明确。二要弄清情况,吃透实质。三要适度把握定性定量。定量分析要避免夸张式虚报。定性分析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四要巧选角度,讲究艺术。五要信息反馈、分析务求深入,一针见血。六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征得上级领导同意。三、调研性信息写作。经过深入系统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这就是调研性信息。 调研性信息是在掌握初步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追踪、深化,形成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它要求对情况有全面的反映,对问题有透彻的分析与判断,对工作有精确和恰当的对策与建议。其写作上一是要反映的事物和问题要具有典型性;二是调查的情况要客观;三是调查的内容要有思想性;四是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实用性。四、经验性信息写作。正确理解经验性信息的含义应把握三点:一是经验性信息来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它不是对实践活动的简单素描,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提示。二是经验性信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概貌。无论是反映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还是一个部门的全面工作经验,还是反映某一单项工作的经验,都要力求做到相对完整。这是经验性信息区别于其它信息的重要标志之一。三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启迪和借鉴作用。这是经验性信息的核心,也是目的所在。一条经验性信息的质量好坏、价值高低,关键在于它的指导作用。经验性信息按其用途可分为指导性经验信息、启发性经验信息、创造性经验信息三类。经验性信息在于启发他人、指导工作,因此写作上有一定难度。要采编好经验性信息,首先要求信息工作者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既要吃透上级精神,又要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要了解面上情况,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其次,经验性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因此,必须交待情况、述说做法、反映效果,从事实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阐明规律。在撰写过程中应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深入挖掘上下功夫,搞好深度加工,切忌浅尝辄止;要选好角度,突出特色。二是要在精细加工提炼上下功夫,要有新颖的主题,精炼的文字。三是要注重典型导向。五、突发性信息写作。如重大自然灾害、重要的社情、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等。突发性信息历来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信息。也是信息工作人员应重点收集、报送的信息。突发性信息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字:快,也就是说,这类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否则,这条信息一文不值。六、综合性信息写作。综合性信息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写作周期,数据要全面、详实,能够充分的说明要阐述的主题。综合性信息的写作过程的本身就是将零碎、分散的材料集合在一起,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

纪检监察信息写作  (一)写作的基本要求:标题新颖醒目,简练概括,做到平中见奇,吸引人的眼球,对全文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文章内容要做到主题突出,立意新颖,层次分明,结构严密,要求口子要小,内容要精,敢言人所未言之言、人不敢言之言。  (二)主题的提炼:主题就是信息的中心思想,它是纪检监察信息的灵魂。信息材料的取舍、结构安排、词语使用,都要围绕表达信息主题的需要。一般来讲,信息与机关公文对主题的要求是一致的,一则信息只有一个主题,即主题的单一性。确定信息主题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抓问题。抓问题就是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来写信息,从而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否则,信息只能是无的放矢,缺少竞争力和命中率。抓问题并不是一定要写负面信息,而是指针对问题正面写。(三)纪检监察信息标题:文章好写,标题难求。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以市纪委来说,每年各县(区)上报的信息上千条,面对大量的信息,决定取舍,首先只能从信息的标题看起。标题对路、新颖、才能引起编辑人员的注意和重视。因此我们写信息,一定要在标题上下功夫,要反复提炼,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  1、标题可采用的方式:①直述内容的方式,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引导作用。②概括归纳型的方式,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③评论建议的方式,把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④题文承接的方式,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 2、标题常见写作通病:⑴文不对题。标题反映的是一个内容,主体述说的是另一个内容。此类通病经常出现在信息内容较多、作者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实际上信息要求一文一题、一事一报。拟定标题的过程,也是作者选择报送主题的过程。⑵标题太长。标题词语罗嗦,不够简洁,显得臃肿累赘。标题字数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⑶晦涩难懂。标题内含有生僻字、难懂的字,让人一时难以理解,有哗众取宠之嫌。⑷用词不准。标题的选词要客观、准确,有分寸感。特别是对于近义词的选用要注意准确性。如估价成绩时,是用“显著”、“优异”,还是用“优良”、“良好”;反映灾情程度时,是用“特大”、“重大”,还是用“很大”、“较大”;反映范围大小时,是用“全部”、“大部”,还是用“局部”、“部分”,都应当认真掂量,注意区别。一般情况下,信息标题应当就实避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避免出现“效果显著”、“形势喜人”“开门红”、“上台阶”等模糊的带有形容性字词。  3、一条好的标题应做到:①题文一致,即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②突出精华,突出最新鲜的事实,突出最重要的事实,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③简洁明快。④音节整齐,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  (四)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纪检监察信息的结构一般是由导语、主体、结尾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常采用的是一种“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即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段,次要的放在第二段,再次要的放在最后。不同类型的纪检监察信息有着不同的基本结构,不是每篇信息都具有这几部分,有的动态性信息或较短的信息,用题目代替导语,也有的信息导语与主体没有明显分开,背景也往往不独立成为一部分。  1、导语。纪检监察信息的导语就是在信息开头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即用最简要的语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揭示主题思想,“立片言以居要”,唤起读者的注意。  纪检监察信息导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⑴概括式。把信息中最重要、最鲜明的事实,用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在信息的篇首。⑵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篇,作为导语,提示信息内容的意义和目的。⑶设问式。在信息的开篇就提出问题,具体事实在后面主体部分叙述。这样可以把信息所要解决的问题更突出、更尖锐的提到读者面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⑷评论式。在导语中对信息的内容进行重点评论。有的在点名题旨以前,简要地说明原委,交待动机,借端生由,引人入胜;有的首先判别是非,鲜明的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有的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褒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予以正面回答。这样的导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⑸议论式。就是在导语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阐明事理,把具体的问题典型化,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理性议论。这样的导语具有指导性。⑹对比式。一开头就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把信息所要叙述的事实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对比材料是多方面的,包括典型事例对比、概括事实对比、数字对比、语言对比等。总之,信息的导语是多种多样的,不管用何种形式的导语写信息,都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恰如其分,自然、鲜明地为突出主题服务。导语常见写作通病:⑴说正确的废话。主要是经验材料中经常出现的虚话套话,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等等,说了半天不见主题。⑵入题太慢。与说虚话空话类似,信息穿靴戴帽,导语过长,或者导语内容与标题内容基本一致,有些重复。信息讲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把事实说清楚,最忌文字拖沓,虚话、套话、空话连篇。 2、主体。主体是信息的重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用充分的事实材料和典型的事例把导语中所概括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或结论,加以详尽地展开进行阐述,体现主题。 安排纪检监察信息主体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五种:⑴重点表现法。就是以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沿着一条主线写,突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这种结构可以用少量的文字,突出地体现主题,给人以鲜明、畅达感。⑵时序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反映的问题或事件所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可以使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给予读者鲜明的印象。⑶因果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材料的内在联系,按因果的关系,来考虑信息主体的层次结构。⑷并列表现法。以几个不同的问题或几个事件并列地表现一个主题。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些表现上看来互不相关的事情或问题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问题,统一在一个主题思想下,增大信息量,对于综合性的信息尤为适用。⑸分层表现法。一则信息有若干个材料,每个材料各表达一层意思,每层意思之间有轻有重,而且能排列一定的次序,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对这样的信息采用分层表现法安排主体结构,集中体现一个主题,使该信息产生一种递进的逻辑力量。总之,要从每一篇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主体结构,结构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 主体常见写作通病:⑴层次不清。整体谋篇布局没有明显的主线,或者不按正常的结构顺序排列事实,逻辑关系混乱,先后倒置,轻重倒置,因果倒置,使人读后理不清头绪。信息对于有层递关系的内容,一般要本着“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展开来写;对于有并列关系的内容,平等排列时要把最新鲜、最重要的放到前面;对于叙述事物的信息,也必须按着一定顺序,或以时间先后,或以事物发展过程,或以内容轻重缓急为序。总之,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人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⑵面面俱到。鉴于信息篇幅短小、时间要求快捷的特点,每篇信息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即只有一个主题贯通首尾、统领全篇。写信息不能贪大求全,不要总是担心说得不够全面,把摊子铺得太大,在大问题里套小问题,这样会显得繁琐。⑶详简不当。信息需要简练,在表达上哪些需要简述,哪些需要详谈,要根据信息所表达的主题来把握。详简不当,会使读者在理解信息主题上发生偏差,影响信息的表达。⑷词句罗嗦。信息文稿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本意。在用语上,要注意砍掉多余的枝叶,善于把长句缩短,多句合并,有些情况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择举一个即可,不够典型、尽人皆知的事例应当删去。⑸格调不庄。信息是为领导服务的,其内容必须端庄、平实。端庄,是指语言风格庄重严肃。信息句子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问句。信息词语多用书面语,少用口头语、方言、俗语和俚语。平实,指写作手法平铺直叙。信息一般不用描写、抒情、夸张等修辞手法,不用倒叙追忆,旁敲侧击,隐晦曲折等写作方式,不说生僻话、客套话或绕弯子话。当然,庄重平实也并不意味着呆板、生硬、单调,一些“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如能巧妙运用,会使信息增色不少,更有韵味。 3、结尾。纪检监察信息的结尾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恰当的结尾可以使信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进一步体现 主题思想。⑴小结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内容加以概括、小结,使读者更加明确信息的目的,加深印象。⑵指向性结尾。指明信息反映的问题,发展的趋向,引起读者的关注。⑶评论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问题加以评论,表明立场、观点,帮助读者尽快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别是反映问题或预测性信息,在结尾时进行评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结尾常见写作通病:⑴头重脚轻,缺少结尾。信息中只摆问题,不作分析,不提建议,不表态度,让人一时吃不准问题的性质,难以作出判断,降低信息效用。⑵画蛇添足。意尽言不止,使信息重复、拖沓,耽误领导阅读时间,造成信息干扰。⑶老套子。千篇一律,结尾公式化、概念化,或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令人生厌。

纪检监察刊物目录

一 综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节录)(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2002年11月1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5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通知 1995年1月7日 中发[1995]3号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3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5号发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监察部印发《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1998年10月13日 监发 [1998]3号最高人民法院 监察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若干问题的规定监察部关于实行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的通知1998年6月7日 监发[1999]3号附1:监察文书格式印制 使用说明附2: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式样128关于监察文书格式标准文本的补充通知2000年9月29日 监发[2000]8号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1991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第十七次部务会议通过 199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令第1号发布施行)监察机关实行回避制度暂行办法(1992年11月11日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16日监察部第5号令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反腐败斗争中注重抓好经济犯罪大案要案查处工作的通知(1994年6月9日 中办发 [1994〕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的通知(1997年2月4日 中办发 [1997]5号)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中共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1991年7月23日)中共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机关提高办案效率防止案件积压的暂行办法(1989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关于处分违犯党纪的党员批准权限的具体规定(1983年7月6日)……二 控告申诉三 案件检查四 案件审理五 部门协作六 其他

中国纪检监察

  • 索引序列
  •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
  •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汇总
  •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大全
  • 纪检监察刊物栏目题目怎么写
  • 纪检监察刊物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