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地址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地址

发布时间: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地址

所谓的中国教育家联合会、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中国校长协会、中国民办教育报刊社在中国大陆未经任何主管部门批准,根本查询不到批准文件和资料,是否合法一目了然!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是在香港成立的空壳公司,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负责人应该是钱治安吧!由中国教育家联合会、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中国校长协会、中国民办教育报刊社、等单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暨全国民办教育表彰大会”与各电视台\报社没有任何关系,都是花钱作的广告!也没有国家现任领导和官员出席,都是退休的一群人!

我自己不知道,不过在此给你引用几个网友的留言,你看看有没有用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83-008号《中国教育》编辑部 是真是假?”的回答:“请大家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该刊物为非法刊物,老师们不要上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确认的43种非法刊物名录榜上有名。 假的!!!!请注意了,朋友!!我今天也收到了他们邮寄来的论文获奖通知书,要60元。我在国家新闻总署查了,根本没这本书。打当地的114也查不到。我打了他们留的电话,说为什么在新闻总署查不到,他们说了一句“你自己把握一下吧”,然后就就挂掉了!!由此我可以判断,这些人是。”关于“中国教育编辑部在北京吗?电话号吗是多少?”的回答:“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83-008号《中国教育》编辑部联系人:严善春 张庆明电 话:(010)67462122 ”关于“谁知道《中国教育》编辑部的电话啊?”的回答:“电话:(010)63659811 68465837 传真:(010)68465412 ”

《中国民办教育》是201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西平,王佐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组。本书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度,深入探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民办教育持续、科学发展的对策思路。不仅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是各级政府、广大民办和公办学校及社会各界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重要参考读物之一。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等相关专业师生及教育研究人员的参考文献。境外机构也可从中了解到中国民办教育的许多重要信息。

肯定是钱的,一定不要理他,要不你就越陷越深。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

不算吧

北京民族大学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但并不是大学,因为他们没有颁发学位的资质,但是他们的招生人员经常谎称他们学校是二本,这种学校俗称“野鸡大学”,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小心!

《中国民办教育》是201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西平,王佐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组。本书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度,深入探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民办教育持续、科学发展的对策思路。不仅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是各级政府、广大民办和公办学校及社会各界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重要参考读物之一。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等相关专业师生及教育研究人员的参考文献。境外机构也可从中了解到中国民办教育的许多重要信息。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刘青

中国礼仪文化:刘青著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国礼仪文  化 作 者:刘青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ISBN: 9787802322929 开本: 16开 定价: 00 元  内容简介  《中国礼仪文化》主要内容简介:溯礼仪之邦精神源流,看世间风俗千姿百态,品一番独特滋昧;游中华文化最初圣殿,赞礼仪文化俊美丰姿,落几声衷心感叹;寻文明古国礼仪精髓,叹人情世态冷暖变幻,掩几段伤怀心事;赏各族礼仪风情迥异,感中华大地人杰地灵,述华夏儿女情怀。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就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礼仪概述 第一节 追寻礼仪 一、什么是礼仪 二、礼仪的起源 三、礼仪的演变 四、我国各时期的礼仪 第二节 礼仪的分类 一、古代礼仪 二、现代礼仪 第三节 礼仪的特征 一、规范性 二、差异性 三、传承性 四、发展性 五、等级性 六、认同性 七、文明性 八、自律性 第四节 礼仪的社会功能 一、沟通的功能 二、协调的功能 三、维护的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第五节 礼貌、礼节及与礼仪的关系 一、礼貌 二、礼节 三、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第六节 礼仪与修养 一、思想品德修养 二、文化艺术修养 第二章 中国礼仪发展史 第一节 商代时期 第二节 周代时期 第三节 汉代时期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耕籍(藉)礼 二、成年礼 三、傩仪 四、身份内婚制 五、丧葬礼俗 第五节 隋唐时期 第六节 宋代时期 第七节 辽金时期 第八节 元代时期 第九节 明代时期 一、婚礼 二、丧礼 三、冠礼 四、寿礼 五、社交礼仪 第十节 清代时期 一、跪拜礼仪 二、服饰礼节 三、皇宫礼仪 第三章 中国宫廷礼仪 第一节 宫廷礼仪概述 第二节 皇家祭祀 一、祭天大典 二、祭地大典 三、宗庙祭祀 四、封禅仪式 五、其他重要祭祀 第三节 帝王典礼 一、登基大典 二、册封太子大典 三、皇帝婚仪 四、皇帝生日庆 五、上尊号和徽号仪 六、皇家节日典礼 七、皇家礼仪名词 第四节 宫廷政治礼仪 一、朝会礼仪 二、燕见国君 第五节 明清宫廷的生活礼仪 一、皇帝起居 二、喜得龙子 三、宫廷沐浴 四、谥册礼仪 五、内急礼仪 六、板著礼仪 七、皇帝对岳母之礼 第六节 君臣父子之仪 第七节 明清服饰之礼 一、明代皇帝服饰 二、明代后宫服饰 三、清代皇帝服饰 四、清代后宫服饰 第八节 御膳礼仪 一、吃 二、喝 三、制作 第四章 婚庆礼仪 第一节 婚庆礼仪概述 第二节 古代婚礼 一、古代特色婚姻制度 二、三书六礼 三、古代婚礼仪式 四、成婚的个人礼节 五、古代婚俗 第三节 历代婚礼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唐代时期 四、宋代时期 五、元代时期 六、明代时期 七、清代时期 第四节 中国婚礼服的发展 第五节 中国近代婚礼 第六节 现代婚庆礼仪 一、订婚 二、结婚登记 三、现代婚礼的变迁 四、多样化的现代婚礼 五、婚礼致词 六、结婚周年纪念 七、离婚礼仪 第七节 闹洞房礼仪 第五章 个人礼仪 第一节 个人礼仪概述 一、概念与特征 二、个人礼仪的意义 三、个人礼仪的培养与形成 第二节 古代个人礼仪 一、冠礼 二、笄礼 三、坐立行走 四、古代衣着与服饰 五、古代仪容礼仪 六、诞生礼仪习俗 第三节 古代个人礼仪常识 一、古代的姓氏名号 二、古代对年龄的描述 三、古代礼貌用语 第四节 近代个人礼仪 一、剪辫 二、男女平等 三、男女服饰 第五节 现代个人礼仪 一、仪态礼仪 二、说话礼仪 三、个人卫生 四、见面礼仪 第六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 社交礼仪概述 一、简介 二、特征 三、社交礼仪的原则 四、社交礼仪的种类及作用 第二节 称谓礼仪 一、称谓礼仪概述 二、称谓礼仪的种类 三、古代常见的敬辞 第三节 常见的古代社交礼仪 一、行礼方式 二、相见礼仪 三、拜贺庆吊 四、宴请礼仪 五、乡饮酒礼 六、燕礼 第四节 书信礼仪 一、书信简介 二、书信别称 三、书信传递 四、书写礼仪 第五节 近现代社交 一、称呼 二、介绍 三、社交名片 四、常见礼节 五、邀请信 六、社交进餐礼仪 七、告别礼仪 八、送客礼仪 九、避免不雅仪态 第七章 丧葬礼仪 第一节 殡葬起源 第二节 殡葬礼仪演变 第三节 传统丧葬礼仪 一、停尸 二、初死 三、报丧 四、吊唁 五、入殓 六、丧服 七、择日 八、哭丧 九、做“七” 十、下葬 第四节 葬后习俗 一、葬后祭祀 二、守孝习俗 三、清明祭扫 第五节 现代殡葬概况 一、殡葬改革 二、设施建设 三、殡葬管理 第六节 现代殡葬仪式 一、报丧条与讣告 二、送至殡仪馆 三、殡仪馆事宜 四、灵堂的布置 五、讣闻的刊发 六、收礼与签名处 七、死者装容 八、出殡仪式 第八章 部分少数民族礼仪文化 第一节 阿昌族 第二节 白族 第三节 保安族 第四节 布朗族 第五节 布依族 第六节 朝鲜族 第七节 达斡尔族 第八节 傣族 第九节 德昂族 第十节 东乡族 第十一节 侗族 第十二节 独龙族 第十三节 鄂伦春族 第十四节 俄罗斯族 第十五节 鄂温克族 第十六节 高山族 第十七节 哈尼族 第十八节 哈萨克族 第十九节 赫哲族 第二十节 基诺族 第二十一节 京族 第二十二节 景颇族 第二十三节 柯尔克孜族 第二十四节 拉祜族 第二十五节 黎族 第二十六节 僳僳族 第二十七节 珞巴族 第二十八节 满族 第二十九节 毛南族 第三十节 门巴族 第三十一节 蒙古族 第三十二节 苗族 第三十三节 仫佬族 第三十四节 纳西族 第三十五节 怒族 第三十六节 普米族 第三十七节 羌族 第三十八节 撒拉族 第三十九节 畲(she)族 第四十节 水族 第四十一节 塔吉克族 第四十二节 塔塔尔族 第四十三节 土族 第四十四节 土家族 第四十五节 佤族 第四十六节 乌孜别克族 第四十七节 锡伯族 第四十八节 瑶族 第四十九节 彝族 第五十节 仡佬族 第五十一节 裕固族 第五十二节 壮族 ……

可以说是比较值钱了吧!4万元一平尺!当代著名画家,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尤精画竹、出版画集数十部,现供职于文化部诗酒书画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大学客座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专题介绍其艺术作品,并有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作画,被誉为“中国最具个性的画家之一”,澳大利亚《澳洲侨报》赞其为“中国的毕卡索”你说值钱不值钱!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防性原则3,《学记》主张及时施教4,循序渐进原则5,观摩性原则6,启发性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藏息相辅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1,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2,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3,《学记》主张及时施教“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5,观摩性原则儒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善”,这就是“相观而善”的实质。6,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条,要按“喻”的原则教学,就要用启发式,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师如何喻,《学记》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道而弗牵”。二是“强而弗抑”。三是开而弗达。7,长善救失原则教学很可能会有得有失,得与失就是教学结果这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学之失。得和失并不是绝对的,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辨证的。学生学习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蕴藏着得,即转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如果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便能正确地做到“长善救失”8,藏息相辅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就是“正业”(正课)与“居学”(课外作业、课外活动)相结合,学习进修与游戏休息相结合,也就是课内外劳逸结合。教学的这个过程,决不可能永远处于紧张、兴奋或者绝对松散的状态。总要有一张一弛的合理安排,师生都必须有劳有逸,课内外各项教学活动必须相互结合,辨证统一。

《学记》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官学与私学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以及师生关系等, 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其中, 对教育教学原则的阐述, 对现代教育仍有继承和借鉴的意义。 1 教学相长的原则 “教学相长”这句话, 最早见于《学记》, 其中写道:“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说: 虽有好的鱼肉, 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有好的道理, 不学不知道它的精深。所以, 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通过施教才知道自己的贫乏。知道不足, 才能反躬自省; 知道贫乏, 才能自强不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和学各半”,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3 ]。 孔子说:“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如今世?”(《论语·子罕》) , 又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荀子也说:“非我而当者, 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 吾友也; 阿谀我者, 吾贼也”, 他还提出“青, 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认为教师不仅应该而且可以向后辈和学生学习[ 4 ]。《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思想强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 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教学相长的原则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 失去任何一方, 教学过程就不复存在。教师应该认识到,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积极思考。同时, 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也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师生之间应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 启发诱导的原则 《学记》继承和发扬了《论语》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并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机械灌输的现象进行了尖锐地批评。《学记》指出, 教学之所以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是由于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呻其占毕, 多其讯, 言及于教, 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那种做法只能导致学生厌恶学习, 对学习产生困惑。基于此,《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这里所说的“喻”, 即晓喻, 是启发诱导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学, 重在启发诱导。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 是鼓励而不是压抑; 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 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 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为达到“和易以思”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即要求教师的讲解要简约而透彻、精辟而得体, 虽多用譬喻但意思要明确。《学记》启发诱导原则的心理基础是“志”。“士先志”、“辨志”、“游其志”、“继其志”、“强力而不反”, 都是强调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贯彻启发诱导原则的过程中, 教师运用问答法组织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从容, 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这句话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提问的, 如同攻伐坚硬的木材, 先砍易伐的, 后砍最坚硬的部分,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能愉快地接受和理解。不善于提问的, 正与此相反。善于对待学生提问的, 好像撞钟一样, 小击则小鸣, 大击则大鸣, 总给以相应的准确回答, 而且总是先让学生从容提出问题然后再作答,就像钟声慢慢自然消失一样。不善答问的正与此相反。所有这些都是讲述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道理。现代教学中, 启发诱导仍然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5 ]。在教学活动中, 学习是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 只有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当然, 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非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方向、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发挥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 豫时孙摩的原则 《学记》认为: 豫、时、孙、摩,“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豫”,《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豫。”意思是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事先做好准备, 要有预见性。要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之前, 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发然后禁, 则格而不胜”, 即如果发生之后才去禁止, 就会遇到阻力而难以解决。 “时”,《学记》说:“当具可之谓时”。是说教育和教学必须在适当的时机进行, 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必定“勤苦而难成”。这与孔子“学贵及时”的思想是一致的。 “孙”,《学记》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就是说教学要有顺序,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来安排教材的知识深浅、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反之, 就会“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 虽终其业, 其去必速。”如果教学不循序渐进,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痛苦, 并且会抱怨老师, 只会痛恨学习的困难而不知道学习的益处, 即使勉强完成学业, 知识的遗忘也必定很快。 “摩”,《学记》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是要重视教学中的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以提高教学质量。孔子有:“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和“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的主张。荀子有“降师亲友”的主张。《学记》提出通过师友间的相互切磋, 才不致于偏颇和闭塞,即“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同时,《学记》提出要防止学生结交不良的朋友, 以致影响学习、违背师训,并将“乐群”、“取友”作为考查学生学业成就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践证明, 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 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在今天的教育工作中, 我们应将豫、时、孙、摩批判地继承, 灵活地运用。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 在教学之前, 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 要注意防止干扰教学的现象发生。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所教知识和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及学习与思维习惯深入了解,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及时施教,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活动。此外,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还应通过互相交流及时调节或强化教学活动, 深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 4 长善救失的原则 《学记》曰:“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任职学业,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这里所说的多、寡、易、止, 是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缺点: 贪多务得, 就会不求甚解; 所习太少, 就会孤陋寡闻、限制智力发展; 浅尝辄止, 就会放弃刻苦钻研, 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 畏难而退, 就会失去信心, 不能进取。这四种缺点,是由学生的不同心理所引起的。因此, 老师要摸清学生学习的各种心理状态, 在“知其心”的前提下去帮助学生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故《学记》说:“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救失”是教育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 既揭示了正面教育的意义, 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教学内容要因学生的才智和理解能力而定。“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论与·雍也》)。孔子善于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记》指出:“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弗”。如果教师的施教方法违背了教学规律, 最终会导致学生勉强结业, 所学知识也会迅速遗忘。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 重视因材施教, 善于因势利导, 利用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将学生缺点转化为优点。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同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长善救失, 扬长补短,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赖与激励的良好氛围,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6 ]。 5 藏息相辅的原则 孔子曰:“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游于艺”即游思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劳逸结合的教育思想。《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 不能安礼。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焉, 息焉游焉。夫然, 固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强调正课学习必须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指出适当娱乐能使学生驱除疲劳、精神焕发, 有助于学习的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排除课堂教学受教学任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来自教育内部因素影响与制约的干扰, 千方百计改革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课外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 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发展自身的潜力。学生学习要劳逸结合, 让学生在休息娱乐中, 保持心情舒畅, 在开拓眼界中提高学习兴趣, 获得新的知识。 《学记》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文献, 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但是它揭示了教育与教学的客观规律, 系统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经验, 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理论, 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应充分挖掘《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古为今用, 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曾智昌1 论《学记》的诞生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J ]1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8 (4) : 691 [ 2 ] 毛礼锐1 中国教育史简编[M ]1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51 [ 3 ] 高春华1《学记》注译[J ]1 中国大学教育, 2003 (3) : 231 [4 ] 蔡明星1《学记》之论教师及其启示[J ]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 (3) : 301 [ 5 ] 岳欣云, 董宏建1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学记》[J ]1 天中学刊,2001 (2) : 1071 [ 6 ] 陈 雯1《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J ]1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 (10) : 471 (编辑: 兰和群) 2004 年 第1 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 刘青 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

可以上国家出版总署查询。根本就没有这个刊物。都是。。。

北京民族大学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但并不是大学,因为他们没有颁发学位的资质,但是他们的招生人员经常谎称他们学校是二本,这种学校俗称“野鸡大学”,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小心!

简介··有人介绍过了··就不说了··但现在已经没有5年制高职了··你可以到官方网站查询我们学校信息··那里写得很清楚,也很真实,非常详细如果有机会来这学校,不错的选择··我的英语都提高了很多··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官网网址

为了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全国民办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招生和学籍管理以及就业工作,保障非学历教育学生就业信息的公开和完善,准确反映民办高等教育的供求状况,引导民办高等教育的供求合理调整并实现均衡,经过多次与教育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有关专家和领导探讨研究后,决定联合成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指导委员会,建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服务平台。这个才是真正权威的民办高校学生信息网!

引擎搜索:民办教育网带党徽的那个网站是正规的,首页最下面的网站信息写的主办单位是北京民科院的就对了,可以查询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毕业证信息。

所有正规学历(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包括网络教育、成大、电大、自考、民教等)都可以在新华社学信网查询,只要不能在学信网查询的学历都是假的,是教育部不承认的,也不能在全国任何一间学历鉴定机构出具鉴定证书。

是不是这个啊?

  • 索引序列
  •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地址
  •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
  •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社刘青
  •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
  • 中国民办教育杂志官网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