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政法学院期刊查询入口

上海政法学院期刊查询入口

发布时间:

上海政法学院期刊查询入口

对江西来说是二本!这个学校是从上海大学分裂出来的,一般般,上海区地区属于二本下游学校

上海政法学院是一本

上海政法大学是二本院校,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是上海市外的青松路7989号,另一个是3源路175号。上海政法大学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营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上海政法大学创立于1984年,原名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后来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2004年与上海政法大学独立。

上海政法学院1所一本类的重点类院校,并不是二本类院校

上海政法学院期刊查询

上海政法学院是一本

上海地区目前有13所法学院/系,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九所法学院进入全国前100名。上海政法学院就是以前的上海大学法学院,2004年从上海大学分出去的。特点:上海大学法学院分拆而成,刑法与司法制度是其强项,有3个硕士点,暂无博士点。简介:2004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将上海大学法学院划出与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组成上海政法学院。现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和刑法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是市教委重点学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监狱学、社会工作、法学、国际政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等6个专业和项目是上海市教委批准建设的本科教育高地,监狱学、社会工作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认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和刑法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上海政法学院代码是1183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院介绍上海政法学院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合作组织检察官培训基地、司法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合作交流基地、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重点培育院校和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留学中国”海外预科教育联盟成员、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成员。                                    上海政法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其后的上海法律专科学校;199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成立上海大学法学院,开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1998年,开始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政法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院校。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设有15个二级院部,40余个本科专业(方向);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院部,40余个本科专业(方向)。师资力量据《上海政法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540人,外聘教师261人,教师总数671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54人,2018年,获批“高校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项目”1项、浦江人才计划1人,1名教师获晨光学者项目资助,1名教师获曙光学者项目资助。教学成果据《上海政法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获得司法部教学成果奖2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7项。2018年,学校教师共发表教材5部,所承担的决策咨询项目研究获得各项奖励17项,其中,包括“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6月3日,学校有上海市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特色学科及专业上海市高原学科:法学。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法学(行政法学、监狱学、环境资源法)。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监狱学、社会工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                                    学术研究截至2020年,学校有1个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重点研究基地,33个研究中心。馆藏资源据《上海政法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末,学校馆藏图书为1030414册,生均图书93册。馆藏电子图书为1774520册,电子期刊、图书等数据库为6545个,各类数据库近40个。有中外文期刊1300种,135种报纸,8种文献信息资源库。对外交流据《上海政法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中美人文项目培养院校”、“留学中国”海外预科教育联盟成员,并获批设立预科教育中心。2013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2018年与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合作成立的汉语言培训与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与世界10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高校,以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留学海外英语语言培训中心,以及“3+1”“2+2”“2+1”等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项目。

上网搜。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1999年以来,在市委党校厅局班、中青班、正处班、全日制硕士生和市内外有关党政机关、培训机构开设专题讲座或课程数十次;曾多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创优奖(各两次)。现主持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各1项,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国家重大战略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省部级课题4项。在《学术月刊》、《政治学研究》和《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著作6部,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塑——对中国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监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新世纪中国特大城市公共行政发展》,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政治文明:历史的纬度与发展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加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和温哥华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障碍,《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2期;上海《文摘报》摘要;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东北亚研究》,1998年第3期;合著1:村民自治: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治回应,《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7期;观美国的政治游戏:总统绯闻案,《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分离议事层与工作层,建构走向自治的居委会,《五里桥:一个发展中的新型城市社区》,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合著2:社区参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新驱动力和生长点,《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合著2:政府机构改革的法治化取向,《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4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译文:公共行政现代化与高级行政管理者,《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合著2:《问题与对策:国际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0期;基层民主从乡村走向城市,《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8期全文转载;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治理: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3期;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的构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9期全文转载;合著1: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多重要素,《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1期;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3年第6期;政治发展视野中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全球化、民主与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志愿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的形成,《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社区志愿活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生成与转换:社会转型期的政党权威,《浙学学刊》,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执政党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与社会整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4期;和谐社会与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2期;和谐社会视野下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8期;社区公共治理与和谐社会的组织化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反思与借鉴:治理视野中的中国政党研究,《浙江学刊》,2009年第3期;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执政党的组织嵌入,《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执政党的嵌入,《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志愿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合法性视角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论点摘编;政权系统中党的组织建设:历程、特征及其有效性分析,《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政党在国家构建中的人事嵌入:从革命到执政的纵向考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政治发展中的政府诚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政党权威中的“内整合”与“选择性激励”:集体行动的分析视角,《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转型期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价值、重点与构架,《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三重要素及其科学整合,《探索》,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合著1:欧盟一体化发展对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启示与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微博打拐中的公共治理,《学习时报》,2011年第3月7日;渐进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价值、动因与阻力,《学术月刊》,2011年第5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1年第15期;浦东综改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路径与启示——一种类过程--事件分析,《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10期;走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五个认识误区,《学习时报》,2012年1月9日;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解放日报》,2012年12月3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共政策制定水平,《上海人大月刊》,2013年第7期;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整合与公共政策制定,《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9期;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学习时报》,2013年10月14日;“退出”是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策略,《文汇报》,2013年12月23日。 《转型期政党权威的重塑与挑战——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罗峰教授》,《现代领导》(上海),2012年第11期。

《银贵钱贱对1843-1856年中国外贸的影响》,《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1840-1849年的清朝财政》,《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第2、3期连载。《铜钱小史》,《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甲午战后清朝财政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4期。《中国会党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萍浏醴起义与洪江会》,《史林》1988年第1期。《塞防海防与清朝财政》,《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19世纪60-90年代清朝财政结构的变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清末内债的举借及其后果》,《学术月刊》1997年第3期。《“朱九涛考”补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青莲教的源流及其与天地会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早期青帮的起源和性质》,《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从陈宝琛论清流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从官制改革到丁未政潮》,《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康有为寓所金顶庙考》,《京华史迹揽胜》,文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法华古寺话风云》,《京华史迹揽胜》,文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贯道前期历史初探》,《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收入《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1992年7月版。《辛亥革命与游民社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收入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中华书局1994年3月版。《开埠初期上海游民社会研究》,《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关于清代厘金创始的考订》,《清史研究》2006年第3期。《清末〈各省厘金创办年月及人名表〉的订正与评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关于上海历史教科书问题——对北京几位历史学家批评的回应》,《开放时代》2009年第1期。《国民性认识与孙中山的民权道路》,《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台北国父纪念馆丛书,2008年12月版。《论孙中山民主理论的发展》,《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统一”——兼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苏沪行政关系》,《史林》2002年增刊,并收入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华书局2002年版。《己亥建储与义和团运动》,《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收入《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义和团兴起初嘉祥县的民教冲突形态研究》,《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收入义和团运动与华北社会暨直隶总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义和团运动·华北社会·直隶总督》,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晚清财政与经济变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风雨八十载——魏建猷传》,姜义华主编《史魂——上海十大历史学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3~389页。《纵观金融历史风云,把握市场经济脉动——“20世纪的上海金融”读后》,《近代中国》第十五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民国时期一个文坛巨子乩笔下的灵界》,《民间宗教》第1期,台湾民间宗教研究室编,1995年,第37~56页。《清代天地会的钱币与鉴别》,《中国钱币》1999年第3期。

上海社科院期刊查询入口

成立于1956年10月,当时属中国科学院;1959年9月,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是研究上海历史的重要中心,主要任务是根据上海地区的特点,开展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以上海史为重点的各项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现设有古代史室、近代史室、现代史室、上海史室、社会史室、思想文化史室六个研究室。 经四十年的积累和几代研究 者的不懈努力,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9年则出版了十五卷本、近六百万字的《上海通史》。 被评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成果一等奖,又获得国家图书奖。历史所还相继编写出版了《近代上海大事记》、《现代上海大事记》、《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道契》、《上海近代经济史》、《上海地名小志》、《百年上海滩》、《上海旧影》、《百年上海城》等有关上海研究的成果和资料汇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史林》(双月刊),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历史学专业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深受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好评。 历史研究所的目标,一方面是继续发挥近代史、上海史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江南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扩大与国内、国际学术界的联系和交流,为本国和世界的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机构设置:办公室、资料室、上海史室、古代史室、近代史室、现代史室、思想文化室、社会史室。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站查看。《中国社会科学》(月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系月刊。主要发表咨询服务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免费的期刊文献查看途径:谷歌学术免费检索文献,适合查找外文文献,部分文献可以直接下载。百度学术免费检索文献,适合查找中文文献,和谷歌学术一样部分文献可以直接下载。iData号称知网镜像,每天免费下载有篇数限制。中国国家图书馆部分文献免费下载。

上海音乐学院期刊查询入口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南京钢琴考级结果查询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网站: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网站: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网站:

  • 索引序列
  • 上海政法学院期刊查询入口
  • 上海政法学院期刊查询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查询
  • 上海社科院期刊查询入口
  • 上海音乐学院期刊查询入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