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

发布时间: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精神文化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内发论代表人物有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双生子爬阶梯实验。外铄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和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到)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8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两个年龄阶段+特征的对比)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速度不平衡)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10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同一个人)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1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两个以上个体)如有的学生热情,有的则冷漠;有的学生合群,有的则孤僻等等,教育必须因材施教1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很有作为的人。如司马迁遭宫刑而作《史记》,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等。1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5个体主观能动性及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6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17个体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等18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康德、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1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1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22双轨制学制(欧洲)、单轨制学制(美国)和分支制学制(中国)23壬寅学制,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主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24文献的分类:按文献的功能可以分为:(1)事实性文献,即事实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的文献,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2)工具性文献,即为教育研究提供检索资讯的文献包括工具书、学术动态综述、网上检索查询等。(3)理论性文献,即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4)经验性文献,即专门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如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教育参考书、教学大纲等。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2)二次文献,即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3)三次文献,即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和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如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25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法按不同分类方式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教育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问卷法和访谈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在严格控制或特别创设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测定教育现象的变化,研究教育条件与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这些教育经验因其来源于实践,经过了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因而具有生动、具体、鲜活、情境化等感性认识的色彩。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或各地区)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搜集、鉴别和整理,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认识教育发展规律,指导现今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法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育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性研究必须在自然情景下进行;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研究结果多以文字形式表达,辅以图片、照片和录像等。26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7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同性恋教育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即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28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9西方的“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30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3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32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33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形式。34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35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6泰勒 “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内容)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方法)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评价)3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思潮、多元智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8课程的横向结构和课程的纵向结构: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型课程39新课改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0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著名教育家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在他35年的教育生涯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他一生不懈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遗产,被很多教育人称为“活的教育学”。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著作,赠阅好书!时过境迁,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启示我们新的想法。例如,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中小学老师提出了100条卓有成效的建议。他将毕生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点明了教育的核心与要义,告诉我们如何当一名教师。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著作,赠阅好书!教育名家顾明远,窦桂梅、李希贵、李镇西在读过《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这样说……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教育界最熟悉的名字,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有48年的时间,但他的思想一直在世界各国流传,而且至今仍闪发出耀眼的光芒。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形成不是偶然的,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与他的成长密切相关。他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热爱教育。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离开过学生。他担任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到十年级学生毕业;他带领学生到田野到社会去体验劳动体验生活;他研究三千多名学生,探索儿童成长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逐渐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等属于

文献按功能可分为事实性文献、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政策性文献和经验性文献。事实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工具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理论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论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政策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经验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

不知道你说的具体的是哪类的。基 础 篇(30部) 1,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 《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 《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8, 《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 《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 《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 《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 《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8,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 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 《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2, 《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3,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 《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7, 《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28,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9,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拓 展 篇(50部) 31,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2,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3, 《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仲印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4, 《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 《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修订版), 陈学恂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7,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 《中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沈灌群、毛礼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9, 《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赵祥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0, 《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1,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2, 《人的现代化》, (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3, 《自我实现的人》, (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 44, 《宽容》, (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 三联书店1985年版 45, 《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46,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47, 《顺生论》, 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 《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49, 《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0, 《中国的智慧》, 韦政通, 岳麓书社2003年版 51, 《西方的智慧》, (英)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52, 《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3, 《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 《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55,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李洪涛,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6, 《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 刘军宁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 57, 《教育的未来》, 温世仁著, 三联书店2001年版 58, 《朱兰质量手册》, (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美)拉里•博西迪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60,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美)奥格•曼狄诺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61, 《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64,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65,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教师博览》编辑部,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6,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7,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68,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9, 《教育过程》, (美)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70, 《教育的经济价值》, (美)舒尔茨著,曹延亭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1, 《人的教育》, (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2, 《再论教育目的》, (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3,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 (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4, 《学校无分数三部曲》, (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 (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6, 《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美)彼得;诺思豪斯著,吴荣先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7, 《科学家论教育》, 周川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8, 《成功智力》, (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9,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0, 《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实 践 篇(20部)81,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高万祥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2,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3,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4, 《帕夫雷什中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85,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86,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87, 《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88, 《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屠美如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89, 《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毛蓓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0, 《教育诗》, (苏)马卡连柯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91,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92,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9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 左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94,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95, 《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96, 《案例教学指南》 , 郑金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97,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李吉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8,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99, 《青浦教育实验》, 顾泠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0,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钟启泉等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精神文化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内发论代表人物有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双生子爬阶梯实验。外铄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和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到)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8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两个年龄阶段+特征的对比)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速度不平衡)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10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同一个人)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1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两个以上个体)如有的学生热情,有的则冷漠;有的学生合群,有的则孤僻等等,教育必须因材施教1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很有作为的人。如司马迁遭宫刑而作《史记》,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等。1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5个体主观能动性及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6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17个体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等18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康德、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1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1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22双轨制学制(欧洲)、单轨制学制(美国)和分支制学制(中国)23壬寅学制,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主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24文献的分类:按文献的功能可以分为:(1)事实性文献,即事实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的文献,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2)工具性文献,即为教育研究提供检索资讯的文献包括工具书、学术动态综述、网上检索查询等。(3)理论性文献,即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4)经验性文献,即专门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如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教育参考书、教学大纲等。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2)二次文献,即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3)三次文献,即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和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如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25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法按不同分类方式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教育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经常利用观察法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手段。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问卷法和访谈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在严格控制或特别创设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测定教育现象的变化,研究教育条件与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教育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这些教育经验因其来源于实践,经过了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因而具有生动、具体、鲜活、情境化等感性认识的色彩。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或各地区)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搜集、鉴别和整理,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认识教育发展规律,指导现今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法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育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性研究必须在自然情景下进行;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研究结果多以文字形式表达,辅以图片、照片和录像等。26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7古德莱德关于课程的分类: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有人提议在中学开设同性恋教育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即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28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29西方的“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30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3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32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33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形式。34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35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6泰勒 “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内容)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方法)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达到?(评价)3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思潮、多元智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8课程的横向结构和课程的纵向结构: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型课程39新课改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0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属于什么文献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文献可以分为三种等级: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使用价值,但贮存分散,不够系统。2.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理论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3.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线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第一,书籍。主要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工具书和论文集。第二,连续出版物。主要有期刊和报纸。第三,教育档案。主要包括年鉴,教育法令集,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第四,电子资源。主要包括图书目录,电子书刊,数据库和参考工具书。

专著和论文集

在一般的情况下,就论文和专著这两种形式而言,我认为注重论文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应该把论文作为主要的学术评价标准,而学者也应该以论文作为主要的学术成果载体。因为论文的篇幅不是很大,一般是一万字或者几万字,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而现在的学术刊物一般都是双月刊,还有月刊,论文这种形式可以把学者日常研究的成果及时地发表出来。有些学者虽然也在做研究,一开始就确定其最终成果是以专著的形式出版的。在专著的写作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因此在三五年的专著写作期间,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只是最后出版了一本专著。这样一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而应该把阶段性成果发表出来,每年至少要有两三篇论文发表。通过每年发表的这些论文,可以把这种学术进展、学术方向及时地反映出来。三五年以后,研究成果成熟了,再以专著的形式发表出来,这样一种做法是较好的。当然论文也是有长有短的,就一个初学者而言,一开始可能要写一些篇幅较短的论文,比如说三五千字的论文。对短篇的论文能够把握以后,再逐渐地写一万字左右的篇幅较长的论文。最后能够写两三万字论文,基本上硕士论文所要求的篇幅。因此,论文写作是一个由短到长逐渐发展的过程。专著的写作更需要学术积累,因为专著的篇幅比较大。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主要是论文的写作,而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基本上要达到专著的写作程度。就我本人而言,也是从短小的论文开始写起的,例如我发表在《法学研究》1984年第2期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教唆犯的未遂》,只有四千字左右。及至发表在《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的《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一文,长达六万多字,是我迄今为止在《法学研究》发表的29篇论文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尽管论文和专著这两种学术成果的载体存在差异,但它们还是有共同之处,要求写作者对其中的内容把握好,能够顺畅地将学术思想通过论文或者专著的形式表达出来。

论文和专著是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载体,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那就是教科书。但现在学术界对教科书贬褒不一,教科书在我国过去采取主编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是所谓公知,即公开的知识或者公共的知识,这是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知识。因此,对教科书的学术评价较低,认为教科书没有学术含量。当然,最近这些年来对教科书的评价有所改变,主要是出现一些学者个人独著的教科书,而且是学术性的教科书。教科书是对本学科知识的一种体系性的表达,它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学者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对于教科书作者的学术要求是很高的。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一个教授只有到了50多岁才开始写教科书。而且教科书反映一个学者的综合素质,对本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因此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我国也应该向这个方向恢复与提升教科书的学术声誉,尤其是要摈弃教科书的主编制。在我看来,主编制的教科书是没有学术灵魂的教科书。

从表面上看,没多大区别.尤其是医学方面的期刊,这两者连编辑都很难区分清楚. “论著”指的是“议论性著作”(《辞海))“带有研究性著作”(《汉语大词典扔;“论议和 著述,后来对议论性著作也称论著”(《辞源扔。而对“论文”的解释则是“讨论、研究某种问题的 文章,’(《汉语大词典》;“学术论文是较为系统地和专门讨论、研究某些学问的文章”(((写作教 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论文应该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 的新知识,或者一些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怎样写作科学论文)),美M·奥康纳 等著)。从以上这些对“论著”

专著是专门的系列的超过四五万字的是专著一般以一个作者的写作内容参考划分 论文集就是把很多相同方面的论文集合在一起,一般以内容划分不考虑作者 貌似这样

教育专著论文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论文标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  从第二页开始写论文题目和摘要、论文正文。  论文从第二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一般200~300字)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三个到五个),在整篇论文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此外需要把标题、姓名、专业班级、摘要、关键词翻译成英文放在关键词和正文之间)。老师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教学专著是指即教育学专著,指在教育领域内有技术性的专业性的教育丛书。比如《陶行知教育名篇》、《新教育之梦》、《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明日之学校》等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著作。专著,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uān zhù,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著作的别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关于数学: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 索引序列
  •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
  •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等属于
  • 教育专著论文文集属于什么文献
  • 专著和论文集
  • 教育专著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