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献杂志官网

文献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文献杂志官网

sciencedirect

AM期刊官网怎么看最近一周最新文献,直接进去搜素一周最新文献am是Advanced Materials杂志,是工程与计算大学科、材料与化学大领域(包含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等等非常多的子学科,以及非常大量与材料相关的研究领域)的顶尖期刊,在国际材料领域科研界上享誉盛名。

一般来说页眉页脚都有啊,如果页眉页脚不显示出处,在网上搜索一下论文标题就好,而且也可以用Google/百度学术搜索该论文,并且如果有图书馆数据库,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也可以搜论文题目。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电子版)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87)国家标准涉及的文献种类较多,且采用专业用语进行描述,不易理解和掌握。本文根据论文写作及提交时的具体需要拟定,供大家参考。 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 B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文献杂志官网网址

什么是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构成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大综述”中还有一种“超大综述”(这些提法都是我为了论述方便杜撰的)以前在Bhagawati时代,Bhagwati、Max Corden等人做过一些整个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的综述,但这些年我没有见到有谁做类似的东西,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特别是Feenstra的那本,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对于”大综述“,我觉得我们在没有一点原创性的研究以前最好不要写。没有见过几棵树,谈不上去见森林。我现在有了一点点研究体会之后感觉,一个题目,你没有扎进去之前,许多体会感受都是虚的。以前国内文献搜集有困难,早期出来的一些前沿介绍当然就很有意义。现在你如果真正做研究,文献检索不应该成为很大的困难。所以做二道贩子,将人家研究的东西半懂不懂地编译一下,在真正做研究的人中间也不会有什么市场。至少我自己,我也建议大家,不去看没有原创贡献的作者写的综述文章。即使是原创文章的前沿综述,也有一些问题。前一段时间一个老师给我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综述,是这个领域的很活跃的一些作者要出的手册,当时这个老师给我的时候,指着其中一章说:This strand is dying。都是最活跃的作者写的在还没有出版的手册上的文献综述,有的就已经要过时了。所以,赶风头永远是赶不上的。  对于“小综述”,这是人人都可以写,而且应该写的。如果你心中有了题目,就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去尽量搜集最新的文献,这个风头是绝对应该赶的。我个人看法是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具体题目深入下去,对整个国贸理论有时候有具体而微的全息功效,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有一些格物致知的感受。但是,真正要去理解什么脉络,恐怕不是一下子的工夫。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前沿、深入,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条件和功底,会有不同的成果和收获,只要尽责做了,就是好的。参阅:英语文献常用词及其缩写   英文全称 缩写 中文   Abstracts A 文摘   Abbreviation 缩语和略语   Acta 学报   Advances 进展   Annals A 纪事   Annual A 年鉴,年度   Semi-Annual 半年度   Annual Review 年评   Appendix Appx 附录   Archives 文献集   Association Assn 协会   Author 作者   Bibliography 书目,题录   Biological Abstract BA 生物学文摘   Bulletin 通报,公告   Chemical Abstract CA 化学文摘   Citation Cit 引文,题录   Classification 分类,分类表   College C 学会,学院   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 CD-ROM 只读光盘   Company C 公司   Content 目次   Co-term 配合词,共同词   Cross-references 相互参见   Digest 辑要,文摘   Directory 名录,指南   Dissertations D 学位论文   Edition E 版次   Editor E 编者、编辑   Excerpta Medica EM 荷兰《医学文摘》   Encyclopedia 百科全书   The Engineering Index Ei 工程索引   Et al 等等   European Patent Convertion EPC 欧洲专利协定   Federation 联合会   Gazette 报,公报   Guide 指南   Handbook 手册   Heading 标题词   Illustration I 插图   Index 索引   Cumulative Index 累积索引   Index Medicus IM 医学索引   Institute I 学会、研究所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 国际专利分类法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国际标准书号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es Number ISSN 国际标准刊号   Journal J 杂志、刊   Issue 期(次)   Keyword 关键词   Letter L 通讯、读者来信   List 目录、一览表   Manual 手册   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MA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   Retrieval System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医学主题词表   Note 札记   Papers 论文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Precision Ratio 查准率   Press 出版社   Procceedings P 会报、会议录   Progress 进展   Publication P 出版物   Recall Ratio 查全率   Record 记录、记事   Report 报告、报导   Review 评论、综述   Sciences Abstracts SA 科学文摘   Section S 部分、辑、分册   See also 参见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DI 定题服务   Seminars 专家讨论会文集   Series S 丛书、辑   Society 学会   Source 来源、出处   Subheadings 副主题词   Stop term 禁用词   Subject 主题   Summary 提要   Supplement S 附刊、增刊   Survey 概览   Symposium S 专题学术讨论会   Thesaurus 叙词表、词库   Title 篇名、刊名、题目   Topics 论题、主题   Transactions 汇报、汇刊   Volume V 卷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世界知识产权   World Patent Index WPI 世界专利索引   Yearbook 年鉴基础英语》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外报外刊阅读教程,主编端木义万,2003; Reading course for college Eng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编王勇,2000; Reading course for college English Literature,主编王勇,2001; 大学英语新编泛读教材(二至六级统考必备),侯梅雪主编,1994; 大学英语阅读分类技能教程, 庄恩平主编,1994;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王镁主编,李年祥等编, 1990; 大学综合英语系列教程•基础阅读:(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王健主编,2003; Active English Enrichment reading 总主编顾曰国, 黄国文,2000; Active English Enrichment reading (英) Neville Grant, 顾曰国主编,2000; Modern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 吴玉伦编著,1998; 当代英国概况(修订本) 肖惠云主编,2003; 当代国际商务英语阅读 电子资源 于晓言编著 著 汪会武 编1999; The active reader Reading for Sandra Allen [等] 改编王慧莉, 高桂珍,2001; 管理专业英语阅读教材, 冯允成等编,1993; Advertising and the Promotion Industry Maggie-Jo,St John编写 刘宁译注,1998; 计算机专业英语 电子资源 俞光昀,2001; In Print Reading Business English (英) Rod Revell, Simon Sweeney著 陈荣译注,2000; 金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综合阅读成功教程(社会篇),毛荣贵编著,2001; A comprehensive reading cours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龚龙生主编,1998; 科技英语阅读教程,秦荻辉选注,1996; Thirty-nine steps,Buchan,J原著,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研室注释,1984; 《国际金融英语》,主编冯肇伯,1999; 《金融手册》,刘金章主编,2001; 《金融业务英语》,刘伟等主编,1998; ,8599,356000, ,8599,356496, -09-04/5/ /time/world/article/0,8599,405301, -04/04/content_ _ _以下是些英语论文,你可以参考下:)~~英语毕业论文-yilx/英语论文类文章1001篇,里面有很多的:)~-htm英文的毕业论文或:)英语毕业论文[1829]毕业论文的引文[208]毕业论文选题和观点方面的…[139]毕业论文的评价[83]_Sasp?ArticleID=1398朋友,去这里找找,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好运英语文献常用词及其缩写基础英语课程参考文献

外围数据库有:Springer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WorldSciNet数据库 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OCLC FIRST SEARCH 6Emerald数据库 等 用某个高校的电子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中找到这些数据库,随便进入一个就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的文献。一般用的较多的数据库是“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EBSCO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期刊代理商,它代理了全球4万多家出版社的6万种印刷本期刊和4000多种电子期刊的发行。EBSCO公司从1986年开始出版电子出版物,共收集了4000多种索引和文摘型期刊以及2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由9个子库组成。

出土文献杂志官网

1 、金文编校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2 、中国文字学史 (合作)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3 、说文部首形义通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4 、说文解字考正 作家出版社 2005 年。5 、段玉裁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6 、说文部首形义新证 作家出版社 2007 年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 作家出版社 2006 年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古代卷 作家出版社 2007 年 1 、非王卜辞中的“天”字研究—兼论商代民间尊“天”为至上神 载《中国文字研究》 2007 年第 1 辑(总第 8 辑)(人大)《语言文字学》 2008 年第 3 期转载 I2 、殷墟卜辞所见商人亡魂崇拜考 载《中国文字研究》 2007 年第 2 辑(总第 9 辑)3 、殷周禘祭探真 载《人文杂志》 1994 年第 5 期4 、甲骨刻辞卿史御史辨 载《松辽学刊》 1992 年第 2 期5 、释 壅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年6 、读铭小记 载《考古与文物》 1997 年第 4 期7 、金文考释二篇 载《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8 、释两周铜器铭文中的“业”字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9 、天亡簋铭的重新考察 载《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6 月10 、古文字无倾头形“夭”字说 载《古文字研究》第 26 辑 中华书局 2006 年 10 月11 、古文字书编纂中应当注意的一个形体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七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年12 、《甲骨文编》正编笺识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 3 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年13 、释楚简中的“辩”字 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 中华书局 2000 年 7 月14 、释战国楚系文字中从 的几组字 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 中华书局 2004 年15 、释 孪 载《汉字研究》第一辑 学苑出版社 2005 年 7 月16 、《尚书·盘庚中》“戚鲜”考辨 载《文史》 2004 年第 2 期(总第六十七辑)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一)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 年第 2 期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三诂 载《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年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二)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 年第 2 期20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青铜铭文研究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 年第 6 期 ( 人大 ) 《语言文字学》 1999 年第 2 期转载。21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战国文字研究 载《古汉语研究》 2000 年第 2 期 ( 人大 ) 《语言 文字学》 2001 年第 4 期转载。22 、古文字学研究 载《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学博物馆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23 、金石学研究 载《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学博物馆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年24 、宋人在金文文献整理上的创获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2 年第 5 期。25 、也说包山楚简中的“受期”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 年第 4 期26 、 《老子》“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说补证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 年第 5 期27 、穆字的形义探索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7 月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28 、古汉字形义探索三篇 载《中国文字研究》第五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29 、谈谈《说文》言部几个字的义训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2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30 、《说文》“诸,辩也”试解 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 年第 5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七册收载31 、十五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 载《松辽学刊》 1994 年第 3 期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十二册收载32 、谈谈徐承庆对《说文解字注》的匡谬 载《陆宗达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年 《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现当代卷第十二册收载33 、段玉裁对《说文》的改删补研究 载《许慎文化研究》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6 年34 、假设分句主谓之间“而”字新探 载《古汉语研究》 1990 年第 2 期35 、《左传》杜注对句法现象的揭示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 年第 6 期 ( 人大 ) 《语言文字学》 1994 年第 4 期转载36 、甲骨文名词作状语探索 载《东北师大学报》 1998 年第 l 期37 、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动式探索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 年第四、五合刊 又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 年。38 、字形分析和同源词系联 载《汉语词源研究 第一辑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2 月39 、夬系同源词系联 载《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40 、《礼记·内则》“少者执床与坐”解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 年第 6 期41 、《国语》韦昭注匡谬一则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 年第 6 期42 、《 汉语大词典》“甚”释责备义商榷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 年第 6 期

打开智慧之窗1-4册(合作编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汉字与古风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年汉字古俗观奇──先民衣食住行新视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异体字字典(副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无意的辉煌──汉字文化百谈(合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古文字诂林(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常务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汉字的世界(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春秋战国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零距离看远距离——字词春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汉字读本(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新概念成语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甲骨文今译类检(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金文新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铁砚斋学字杂缀,中华书局2006年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文字中国》丛书五册(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汉字艺术(合著),大象出版社2007年字辨百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一~三册(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2011年。汉字的风景(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从部分女旁字看汉民族古代风俗,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1期汉字中所见几个先民崇拜物,国风第1卷第5期《异体字手册》评介,辞书研究1989年4期汉字异体流变说(合著),汉字文化1989年4期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辞书研究1990年3期漫谈汉字形义联系的文化蕴涵,语文学习1992年11月“鱼”与“余”,语文学习1993年6月汉字品格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94年1期在语言与文学的交接点上──语象论,书城杂志1994年4期“宇宙”说源,语文学习1994年5月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汉字方形美学价值论,语言文化学刊15辑甲骨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论汉字体态的汉语范型,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2月部首意义三论,辞书研究1998年2期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读《甲骨文诂林》兼论古文字考释工具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5期隶书字形趋扁因由考,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电脑对汉字的影响,语文建设2000年6期“氓”“流氓”与“盲流”,语文建设2000年12期《左传》“族”字考,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拉氏与孔氏,语文建设2001年2期从《左传》释《春秋》用语看“春秋笔法”的性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古文献与古文化研究专号“公子”的来历,语文建设2001年4期“贴”“帖”辨,语文建设2002年9期简说“古文字三级字符全拼编码检字系统”,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试论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金文原形字整理与金文字库建设,中国文字研究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汉字方形的书法美学内涵,书法2003年3期从出土文献书迹看“捺”的成因,中国文字研究4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常用字字理分类教学构想,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名正·言顺·事成——由“萨达姆·邓·非典”引起的思考,《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应当注重异体字的历时特性,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也说“严在上,翼在下”之“翼”,考古与文物2005古文字论集三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载中国文字研究7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只”字新考——兼说楚简帛文字“人”的一个变体的形成因由,中国文字研究8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古文字异体字辑证,中国文字研究9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汉语大字典》古文字字形收录缺失拾零,辞书研究2008年2期说楚简文字中的*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10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战国出土文献字频的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1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研究12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楚简帛文字内部差异初步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二十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网络时代古文字图书编辑一种探索——“文字网”关联书系编后,编辑学刊2009年3期简说部首的“识字”功能,语文学习2009年5期甲骨文字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5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9年4期西周春秋金文字频研究,语言科学2010年1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4期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韩)汉字研究(创刊号),2009年12月字频视角的甲骨文构件定量研究,(韩)汉字研究(2辑),2010年6月甲骨文字表《屯南》《花东》字形补遗,中国文字研究13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简论甲骨文字频的两端集中现象,语言研究2010年4期, 2010-10“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俭”补释,中国文字研究14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1月用数字化“激活”出土古文献宝藏,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 ——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中国文字研究15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0月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1期出土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刍议,(韩)汉字研究(3辑),2011年6月*为“曰”字避复草写说,中国文字研究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汉字:浸润着历史的精灵,秘书工作2012年5期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楚简“用字避复”刍议,古文字研究29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西周金文用字避复再研究,(韩)汉字研究(3辑),2012年12月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于汉字古文字进入 ISO/IEC 10646 工作进程的建议》,国家语委 2003 年 11 月 20 日采纳。《关于确立古文字字库标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语委 2002 年 3 月 20 日采纳。《解决 GBK 生僻字输入难的对策研究》,国家语委 2001 年 3 月 20 日采纳。

所谓“蛊”,照汉代郑玄的解释是“虫物而病害人者”。又引申为一切毒害。《左传·昭公元年》孔颖达疏:“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蛊。”“蛊”字由皿虫组成,本指生于器皿的虫或器皿被虫蛀坏。逐步引申,谷物腐败所生的飞蛾从及通过其他物体变质而形成的虫也被称为“蛊”。蛊被称为“蛊”。蛊被认为具有变幻莫测的性质和非同寻常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由毒蛊引发的疾病称为“蛊疾”或径称为“蛊”。先秦秦汉人所说的蛊疾有两个特点:蛊疾患者如同被鬼迷惑,神智错乱;毒蛊主要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从体内发作,与蝎螫蛇咬有异。这种巫术不仅危害严重,而且流传甚广,历代文献屡见记载。《周礼·秋官》记载周朝有“庶士”之职,掌除毒蛊。汉代毒蛊盛行,《周礼·秋官·庶士》郑玄注引东汉《贼律》:“敢蛊人者及教令者弃市。”《晋书·郭噗传》:若以蛊为妖蛊诈委者,则当投界裔土。梁·顾野王《舆地志》载:“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饮食中,人不觉也。”晋以后文献记载有犬蛊、奥蛊、蛇蛊、蜈蚣蛊、猫蛊、蜘蛛蛊等。而宋代以后又有人对蛊进行系统分析,把蛊的种类分成——蛇蛊、金蚕蛊、南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蛊、措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等。在所有蛊中最有名的就是——金蚕蛊金蚕蛊:传说中的金蚕蛊形状象蚕(废话:P),通体金色灿烂。唐代人认为金蚕蛊“屈如指环,食故绯锦,如蚕之食叶”,故又称之为“食锦虫”也有人说之所以以金为名是因为:“每至金日,则蛊神下粪如白鸟矢,刮取以毒人”所以取名为“金”古代各地对蛊术的命名不尽一致,如清代广东香山一带习惯将蛊术称为“鬼药”或“挑生”。除以上标目分析的影响较大的蛊种外,还有很多蛊只具其名而内容不详,如《本草纲目》提到蜈蚣蛊,玛蝗蛊,草蛊;明代的《浑然子》也有鼠蛊,鸠蛊的名称。古人早有百蛊之说,毒蛊和蛊术的品类是难以系举的。 制蛊法:有些造蛊者强调必须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日)聚置毒虫,这是受了五月五日毒气最盛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蛊,多于端午日制之,乘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能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虫、蜈蚣之属来制,如果无法解救时,一触便可杀生。” 传说中养蛊的方法、与《通志》上一二载的相类似。《通志》中所记载的.要用一百种虫类,而夷人所要的只有十二种。在养蛊以前,要把正厅打扫得干干净净,全家老少都要洗过澡,诚心诚意在祖宗神位前焚香点烛,对天地鬼神默默地祷告。然后在正厅的中央,挖一个大坑,埋藏一个大缸下去,缸要选择口小腹大的,才便于加盖。而且口越小,越看不见缸中的情形,人们越容易对缸中的东西发生恐怖,因恐怖而发生敬畏。缸的口须理得和土一样平。等到夏历五月五日(端阳),到田野里任意捉十二种爬虫回来问E端阳那天捉回来的爬虫养不成蛊,放在缸中,然后把盖子盖住。这些爬虫,通常是毒蛇、鳝鱼、蜈蚣、青蛙、蝎、蚯蚓、大绿毛虫、螳螂……总之会飞的生物一律不要,四脚会跑的生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虫。这十二种爬虫放入缸内以后,主人全家大小,于每夜入睡以后祷告一次,每日人未起床以前祷告一次。连续祷告一年,不可一日间断。而且养蛊和祷告的时候,绝不可让外人知道。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自己养的蛊就会被巫师用妖法收去,为巫师使用,主人就会全家死尽。即使不被巫师收去,成蛊以后,也会加害主人。一年之中那些爬虫在缸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强大的吃弱小的,最后只乘下一个,这个爬虫吃了其他十一只以后,自己也就改变了形态和颜色。根据传说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叫做“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所变成的。一种叫做“麒麟蛊”,形态与&间相似,大约是青蛙、蜥蜴等短体爬虫所变成的。一年之后蛊已养成,主人便把这个缸挖出来,另外放在一个不通空气、不透光线的秘密的屋子里去藏着。据说蛊喜欢吃的东西是猪油炒鸡蛋、米饭之类,饲养三四年后,蛊约有一丈多长,主人便择一个吉利的日子打开缸盖,让蛊自己飞出去。蛊离家以后,有时可以变成一团火球的样子,去山中树林上盘旋,有时可以变成一个黑影,在村中房屋间来往。蛊的魔力最大的时间是黄昏。每次蛊回家之后仍然住在缸中。吃到人的这天,主人就不必喂它东西了。据说养蛊的好处并非要蛊直接在外面像偷盗一样偷宝贝回来供主人使用,而是要借重蛊的灵气,使养蛊的人家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如果主人想要经商,借重蛊的灵气,可以一本万利。如果主人想要升官,借着蛊的灵气,可以直上青云。反过来说,如果偶一不慎,被受蛊害的人家知道了,去请专门的巫师来把蛊收掉,蛊的主人便会诸事不宜,全家死尽。养蛊的人家,除了日常要虔诚服侍之外,到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要对蛊作隆重的祭礼。这个祭礼延续三天,即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在这三天之内,主人要每天都用新鲜的猪一头、鸡一只、羊一头,煮熟以后,到晚上星宿齐观天空之时,全家把猪羊鸡搬入养蛊的秘室中去俯伏祷告,祷告完毕,将猪羊鸡砍碎,投入缸中。据说蛊的食量很大,魔力很高。祭扫的时候,外人不得参加,消息不可泄漏,否则又有身家性命的危险。除了聚虫互咬一法外,各种特殊的毒蛊又分别有特殊的制造方法。癫蛊:多是山中人所为,把蛇理土中,取菌以毒人。措蛊:又谓之“放蛋”,更有调之“放瘠”、“放蜂”的,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蛔虫、头发等研为粉末,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为毒的泥鳅。蛤蟆蛊:唐代医家说:“颜色乍白乍青,腹内涨满,状如虾蟆;若成虫吐出如蚵蚪形,是蛤蟆蛊也”蛤蟆蛊的特征是蛤蟆成精为怪。石头蛊:用石头施以蛊药而成。蔑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岭南卫生方”:制蛊之法是将百蛊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杀,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蜴蛊和□螂蛊:蜴蛊即蜥蜴蛊,可能是指百虫互食后独存的蜥蜴,据说蜴蛊患者有面色黄赤、腰背沉重、舌上肿胀等症状;□螂蛊“颜色多青,毒成吐出似□螂。”在文献记载中,这两种病例较为少见了。什么是蛊: 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是一种古老而神秘、恐怖的巫术,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中。蛊,从字形上看,就是将许多虫子放在一个容器里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曰:“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本草纲目·虫部四》中解为由人喂养的一种毒虫,“取百虫入翁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蛊的制作和种类: 蓄蛊者多为妇女,是妇女的专长。《滇南杂志》:“云南人家家蓄蛊……人家争藏,小儿虑为所食,养蛊者别为密室,令妇人喂之,一见男子便败,盖纯阴所聚也。”周去非《岭外代答》:蛊毒为“妇人形披发夜祭”,《滇南新语》:为夷女所悦。蛊的种类很多,通常有:金蚕蛊、疳蛊、癫蛊、肿蛊、泥鳅蛊、石头蛊、篾片蛊、蛇蛊等等。其中金蚕蛊最凶恶。旧时在福建一些县乡,养金蚕的迷信活动较盛。据说金蚕是一种无形的虫灵,它能替人做事,最勤于卫生,大凡室内很干净的人家便认为是养金蚕的人家。金蚕的制作方法是:选用蛇、蜈蚣等12种毒虫,埋于十字路口,经49日(或另一个神秘日数)取出存于香炉中,成为金蚕。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既能使饲养者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蚕亏欠多少,否则金蚕要求花钱买人给它吃,不然则作祟。养金蚕家若不想再养它,可以将其转嫁出去,曰“嫁金蚕”,方法是用包包银两、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蚕),放在路上,贪财者自然会拾取。金蚕可以致敌人死亡,通常是腹肿、七窍流血而死。疳蛊,又称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广东、广西民间流行。制法是在端午日捉蜈蚣、小蛇、蚰蜒、蚂蚁、毒蜂、蝉、蚯蚓等加头发,晒干后研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蛊,放饮食中可毒害人。癫毂在苗族中流行,多将蛇埋土中后生菌类,用以害人成癫;肿蛊则使人腹部肿大;泥鳅蛊,是用蛊粉与竹叶浸泥鳅与人吃,使之中毒;至于石头蛊、篾片蛊均又蛊药泡制而成,放于路中害人,据说可进入人身体作祟成恶疾。 施蛊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 蛊女施蛊多是下在饭菜中,《赤雅》:“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块食物上。下蛊有的是下虫本身,优点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刘南《苗荒小记》:“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 患蛊者的症状和验证方法: 刘锡蕃“中蛊者,或咽喉肿胀,不能吞饮;或面目青黄,日就羸瘠;或胸有积物,咳嗽时作;或胸腹胀鼓,肢体麻木;或数日死,或数月死”。验证之法:可令其嚼生黄豆,无腥味则中蛊,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在嘴里含一块鸭蛋白,其上插一枚银针,如果鸭蛋白和银针变黑,则中蛊。预防和解蛊方法:凡是蛛网灰尘之家,疑为养蛊之家,忌往来;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后盛饭的,疑为施蛊,要特别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随身携带大蒜,可防蛊,蛊入酒难治,出门不饮酒可防蛊。解蛊破蛊的方法:服雄黄、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泻毒;又云金蚕最怕刺,可入药治蛊。古旧医书上多均有医蛊偏方,五花八门。破蛊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妇女携布袋卖刺梨于小孩吃,多中蛊者,久为群儿识破,买时先呼而问曰:中有蛊否?答曰:无,则不为害矣。然后可购买。另外,据说蛊怕谓,取谓入养蛊之家,其蛊立擒。放蛊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气,有时也作为一种保护措施,有人怕别人偷食物,便放蛊,便盗者立毙,相反,“杀人多者,蛊益灵。”

医药文献杂志官网

正规杂志名称是《临床医药文献杂志》,不是《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学期刊

看具体省份,基本都可以用的,很多核心也是电子期刊。

引用学术期刊研究室的回答:电子期刊普遍不认可,电子期刊的CN刊号和纸质期刊的CN刊号不一样,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那里可以查不到,只能在电子连续出版物那里可以查到,级别个单位可以用,大多数单位是不认可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并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期刊为月刊,但不属于国家科技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期刊并未被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等核心引证报告收录。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 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中医文献杂志官网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当代医药论丛》《中医学报》《中医正骨》《中医文献杂志》《西部中医药》《中医药管理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医儿科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医药文化》

“扶正抗癌排毒疗法”系列抗癌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杀死癌细胞,活血化瘀,软竖散结,化痰除湿等作用,治疗后,是瘤体变软,缩小,最终可到达消失的目的。 (1) 消癌肿——也就是消瘤体。一个疗程后,瘤体可以变软、缩小,压迫症状减轻;三个疗程后,多 数病人瘤体明显缩小,部分病人瘤体消失。 (2) 消癌痛——癌症到了晚期,或转移、扩散后,容易出现疼痛的症状,有的甚至是剧烈的疼痛。抗癌中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的病人可以在短期见效。因为它是在杀灭癌细胞、消瘤体的基础上止痛的,因此具有高效性和彻底性。 疼痛的主要原因: 是肿瘤对周围神经的牵拉或直接压迫引起的; 肿瘤对脏器薄膜的牵拉引起的; 癌细胞的毒素对组织器官的侵润破坏,刺激神经引起的。“扶正抗癌排毒疗法”系列抗癌药物对于消瘤痛又明显的效果。因为它是在杀灭癌细胞、消瘤体的基础上止痛的,因此具有高效性和彻底性。不成瘾,不反弹。 (3) 消积水——癌细胞如果侵犯脑膜、胸膜或腹膜之后,就容易形成脑积水、胸水或腹水。 常规的办法是抽水或利尿。那只是一种治标的方法,不治本。“瘤痛丸”系列抗癌药物能够健脾胃、益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体内的液代谢的平衡,从根源上消除脑积水、胸水或腹水。积水消除之后,一般不复发,不反弹。

  • 索引序列
  • 文献杂志官网
  • 文献杂志官网网址
  • 出土文献杂志官网
  • 医药文献杂志官网
  • 中医文献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