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解放军报社编辑部主任

解放军报社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解放军报社编辑部主任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原主任孙继炼少将已升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成为正军级将领,其前任谭健少将已年满60岁。12月25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在第5至12版推出“解放军报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并刊登署名解放军报社社长李秀宝、总编辑孙继炼的文章《为强军兴军鼓与呼——写在解放军报创刊60周年之际》。这是孙继炼首次以解放军报社总编辑身份亮相官方报道。孙继炼于2012年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2013年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同年晋升少将;此番升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成为正军级将领。解放军报社是总政治部下辖的正军级单位。现任社长李秀宝少将于2015年初由南京政治学院政委转任该职,前任社长禹光2014年底转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这是李秀宝与孙继炼第二次“结缘”。2013年,中国女排前国手、总政治部宣传部原副部长陈招娣因病去世,时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李秀宝接任陈招娣留下的职务,孙继炼则接班李秀宝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卸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的谭健少将,今年60岁(1955年3月生),湖南慈利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高级编辑,2012年开始担任解放军报社总编辑至今,目前已满正军级将领最高服役年限。 谭健至少两次获得由中国记协主办评选的中国新闻奖。2003年,他为第一作者的报道《带兵要与时俱进--四谈密切新时期官兵关系》,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3年,他为第一作者的报道《滑跃14度:中国海军起飞的仰角——亲历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训练生活》,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二等奖。《解放军报》是解放军报社出版的中央军委机关报,创刊于1956年1月1日。1999年10月,《解放军报》发行网络版,2004年10月定名为“中国军网”。

王愿坚,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情节安排巧妙。该片成为“文革”时期最好的影片,伴随一代人成长。

他的另一部重要剧本《四渡赤水》创作于1983年,塑造了红军时代具有雄才大略,平易可亲的军事统帅***的动人形象,它把人物的活动安置在造就英雄性格的典型环境中,真实地表现了他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的指挥艺术,通过剧情的起伏跌宕使人物个性更加深刻鲜明。该片为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他的四个剧本(另两部是《映山红》、《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王愿坚简介 中文名称: 王愿坚 性别: 男 民族: 汉 职务: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曾任) 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曾任)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生卒年: 1929--1991 国别: 中国 作品 正式发表: 四渡赤水(上下集) 星火燎原 闪闪的红星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王愿坚(1929--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情节安排巧妙。该片成为“文革”时期最好的影片,伴随一代人成长。 他的另一部重要剧本《四渡赤水》创作于1983年,塑造了红军时代具有雄才大略,平易可亲的军事统帅***的动人形象,它把人物的活动安置在造就英雄性格的典型环境中,真实地表现了他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的指挥艺术,通过剧情的起伏跌宕使人物个性更加深刻鲜明。该片为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他的四个剧本(另两部是《映山红》、《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参与影片: 草地 RUTHLESS MARSHLAND(1986) 四渡赤水(上下集) CROSSING THE CHISHUI RIVER FOUR TIMES(1983) 闪闪的红星 (1974) 星火燎原1961 (1961年7月)

报社里的总编室主任,级别是中层干部正职。具体是什么职级,要看报社的行政职级。在我国,报社的行政职级分为中央级、省级(含副省级城市)、地市级等等。中央级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厅级;省级报社(含副省级城市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处级;地市级报社的总编室主任是正科级。报社总编室主任是重要业务岗位。其职责是在总编辑和副总编辑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报的编务工作,通常是报社编委会成员。报社的最高领导是社长(通常兼任党委书记),以下分别是总编辑、总经理、副总编辑、各部门主任、副主任、编辑记者、印务及后勤部门职工。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七村人,现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 王愿坚自195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党费》,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 王愿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解放军报编辑部主任李鑫

这里查询到1977年祖国发生18件大事。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通知》1月20日我国在西藏昌都地区发现一批珍贵的恐龙化石1月21日西藏昌都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1月25日杨乐、张广厚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两个主要概念的联系2月17日中国与利比里亚建交3月24日叶剑英要求军队澄清十个问题4月7日我国与约旦建交4月10日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4月22日北海油井泄漏造成大片海面浮油4月23日北海油井爆炸 海洋遭受污染4月30日北海油井爆炸5月30日中国与巴巴多斯建交7月22日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被恢复一切党政军职务7月23日我国首次在四川永川县发现一具比较完整的恐龙化石8月1日中国机械工程专家程孝刚逝世8月12日十一大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9月9日毛泽东纪念堂落成10月21日中国恢复高考 一个月后考试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是顾歌老师啊,他是湖南卫视《变形记》的签约心理专家。同时,也是应用心理学学者、著名心理治疗师顾歌简介(信息来自百度百科专家委员会专家库信息):湖南卫视<顾歌读心闻>节目主持人。上海东方大讲坛特约讲师。中国知名心理学应用和咨询专家,中华全国员工帮助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中国心理治疗与催眠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特聘心理学教授。2007年开始参与上海电视台《百家心-阿庆讲故事》节目录制,开始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心理学健康理念。此后参与的节目制作包括: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十字街头》《星尚》《相约星期六》《中国职场好榜样》等节目心理评委。浙江电视台《非常董事会》《资本相亲会》等节目评委。2010年开始参与湖南卫视《顾歌读心闻》栏目制作,知此又称“顾歌”,是中国第一个设立自己品牌节目的心理专家。   上海世博期间,担任上海世博会心理辅导专家和讲师,为世博会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并刊载于《解放日报》头版。2010年受聘担任由政府主管机构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主任,从事心理学在社会应用方面的科学调研和教学工作。同时兼任中华全国员工帮助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和研究员,将心理学与企业管理想挂钩,把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企业做了许多的有益尝试和研究。中国LAP(Leadership Application Platform领导力支持计划)项目发起人和中国EAP(Enterprise Application Platform员工帮助计划)方面的重要领军人物。先后出版《爱可以不伤》(文汇出版社),《徘徊在富士康的楼顶》(复旦大学出版社),《梦醒时分解梦》(铁道出版社),《谁为职场心伤买单》(铁道出版社),《好心态胜过好工作》(铁道出版社)等著作,在包括《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发表专栏文字四十余万字。  先后担任上海心潮健康机构董事长、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也曾担任上海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发起人,《都市心理报》总编。MSN特约专栏作家和心理专家。 在管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及应用心理学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也曾受凤凰卫视多次采访,参与著名主持人吕秋露薇的《走读大中华--抑郁症》节目采访和制作,是新加坡电视台的新闻评论专家。

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主任

王愿坚(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王愿坚也是部队的指导员。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满意请采纳哦

鲁迅简介 鲁迅[1](25—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望采纳。

王愿坚(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王愿坚也是部队的指导员。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中文名王愿坚  别 名小坚子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  出生日期1929年  逝世日期1991年1月25日  职 业作家  毕业院校解放军  信 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主要成就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代表作品《四渡赤水》(上下集)、《星火燎原》、《闪闪的红星》、《灯光》、《党费》  享 年62岁

王愿坚(1929--25)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其妻是茹志鹃,其女是王安忆。三人均为我国知名作家。主要作品 《灯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动者》《支队政委》《后代》《妈妈》 粮食的故事《赶队》《珍贵的纪念品》《草》电影《闪闪的红星》……   其中他的《七根火柴》,被选入上海两期课改新教材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三单元:人贵有精神,第10课。   《草》,被选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4课。   《七根火柴》,被选入上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3单元第10课   《三人行》被编进,小学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书下册,第8课

解放军报社编辑部

向上级申报1、写好自己的稿件。这两份报刊是军委总政主板的面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发刊的,稿件质量要求极其严格,要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具有推动部队思想建设的好文章才行。要投稿必须是好文章。2、向上级层层申报或邮寄。写好后提交至指导员或单位宣传部门审核,上级会逐层递交给创刊部门。如果对自己文章有绝对信心也可以邮寄到报刊上标注的邮箱或地址。3、等待审核。如果可以的话便会在报刊上发表,不合格那就没有下文了。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咨询你的单位政治主管和部队宣传单位做新闻报道的机关干事和追问我。

解放军报社的通信地址是公开的:北京阜外大街34号解放军报社编辑部(100832)100843《空军报》北京复兴路14号均为编辑部收(投稿一般最好不要指明具体人收,因为每天编辑部有人专门处理来稿并送到责任编辑手上,如果指定收件人反而容易因为当事人出差生病等原因耽误)

杂志报刊都有专门的投稿途径,你找找看

邮箱投解放军报社的通信地址是公开的:北京阜外大街34号解放军报社编辑部(100832) 100843《空军报》北京复兴路14号 。均为编辑部收(投稿一般最好不要指明具体人收,因为每天编辑部有人专门处理来稿并送到责任编辑手上,如果指定收件人反而容易因为当事人出差生病等原因耽误)。建议你先给自己军区报投稿,如果没有人带的话,一年发表一篇都危险,解放军报自然用稿在在1%以下,不是写的不好,关键很难达到那个水平,专职人员太多自然用稿很少。

解放军报编辑部高级主任编辑苏若舟

还有向警予呀。。。

李炳彦,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少将军衔。 1965年2月入伍,曾任师、军新闻干事。1978年6月调解放军报社军事部工作。198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1991年被评为高级编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第二节韬奋新闻提名奖,第三届韬奋新闻奖。 被聘为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军事统筹学会谋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网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军事统筹学会全军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全军新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是我军军事谋略学科的奠基者,学科带头人。 独立,与人合著有《三十六计新编》、《兵家权谋》、《军事谋略学》、《说三国·话权谋》、《纵横捭阖》、《斗智的学说》、《隆中新对》、《草庐谈谋》、《大谋略与新军事变革》(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精品丛书系列)等十多部专著。在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军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主要学术成果已收入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名人录。 2002年11月6日,国务委员,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贺李炳彦同志在军事谋略学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纵横捭阖想看还是鬼谷子的好

  • 索引序列
  • 解放军报社编辑部主任
  • 解放军报编辑部主任李鑫
  • 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主任
  • 解放军报社编辑部
  • 解放军报编辑部高级主任编辑苏若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