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语言研究集刊入选2021-2022CSSCI

语言研究集刊入选2021-2022CSSCI

发布时间:

语言研究集刊入选2021-2022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cssci集刊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来源期刊经常更新,需要到南京大学网站查询都包含哪些期刊。如果你需要在CSSCI上发表文章,要注意发表的时间段内,该期刊被CSSCI所收录,否则无效——即不会被索引。

《现代语言学》可以投你说的。而且周期很短。 是一本关注语言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语言学领域最新动态,研究进展及前沿报道、学者讨论和专业评论等多方面的论文。

cssci集刊2021英语研究

1、创办单位不同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2、用处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3、影响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扩展资料:所有入选CSSCI期刊/集刊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刊载人文社会科学原创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等一次文献为主的中文学术期刊/集刊;2、 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应具有CN号,港澳台及海外出版的期刊应具有ISSN号,学术集刊应具有ISBN号;3、按既定出版周期准时出版,符合期刊编辑出版规范,文献信息著录完整、规范。以下期刊/集刊不列为遴选范围:1、属自然科学类期刊(集刊);2、以刊载文艺作品、译文和知识普及性文章以及动态资讯等为主的期刊/集刊;3、转载类、文摘类期刊和年鉴等期刊/集刊;4、凡有下列情形的期刊/集刊不予入选:1)存在违反国家期刊出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情况的期刊;2)存在学术不端或缺乏学术诚信行为的期刊/集刊;3)上一年度引文差错率过高的期刊/集刊。学术期刊参加遴选需向中心提交近两年出版的样刊。学术集刊参加遴选需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近三年出版的样刊和“学术集刊基本信息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ci 和cssci的区别一句话总结来说,一个是美国的核心检索 美国定的评价体系 ,sci其实是一种数据库,但是通常会把sci检索的期刊直接称作sci 期刊,也就是sci核心;cssci是南大核心,中国人文社科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的集合,由南京大学出的;一个是美国妈生的,一个数据库,检索收录各类期刊;一个是中国妈生的,出了的一个核心期刊集合目录,期刊数量固定的,每年目录会变化;原始的解释如下: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9年)12年度数据,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我的回答通俗易懂,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不清楚可以继续追问,资深期刊行业从事7年多编辑,为你解答

英语专业学术核心骑行有好多些。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来源期刊或来源文献,不仅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而且将包括欧美等各国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在国内,只要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正式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又是学术性的期刊,都可参加评选。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CSSCI今后也将关注和收录学术集刊(具有正式书号的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

2021-2022cssci期刊目录

《法治论坛》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也就是c刊。(C刊多指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缩写为CSSCI)。《法治论坛》杂志创办于2006,是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是由广州市法学会主办的大型法学理论公开出版物。

2021年4月26日,2021-2022年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即南大核心)正式发布,现在我们就来细细评点今年南核目录变化吧!从已公布的期刊目录来看,共有28种期刊发生变动。其中,新增25种,有21种期刊是由原扩展版“升格”而来,4种为新晋期刊。

汉语史研究集刊Cssci2020-2021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荣誉奖励(1) 工作获奖1975年 参加实战演习训练荣立个人三等一次1976年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78年 评为三台县民兵先进个人1981年 川北教育学院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艺术与传播学院优秀党员1992年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及光华奖学金一等奖1993年 评为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光华奖学金二等奖2010年 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 获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 科研获奖1986年 《郝疏尔雅及声训初探》获西南师大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1990年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获楚雄师专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 《银雀山汉墓竹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一等奖1995年 《论政府公共关系》获四川省政治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1995年 《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获中国文化语言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5年 《电影与人生》获四川省电影评论学会二等奖1996年 《图书市场调查初探》获四川省新闻出版科研三等奖1998年 《版权三论》四川省版权局优秀论文奖1999年 《选题二谈》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科研一等奖1999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最佳图书奖2000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推十书·已刊稿》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出版通论》 西南交大第七届优秀本科教材三等奖2012年《考据学论稿》 四川省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编辑工作获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版权贸易优秀成果奖《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组稿、责编)四川省最佳图书《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史》(组稿)《中国教育史要略》(责编)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三等奖《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中论校注》(责编)《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研究》(组稿)《道教斋醮符咒仪式》(组稿)《楚辞文化研究》(组稿)省优秀图书奖:《宋词精华》(责编)《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责编)《文化视野中的诗歌》(组稿、责编)《贾岛诗集笺注》(组稿)《三国志校笺》(组稿)《甲骨文动词语法研究》(组稿)优秀川版书《怎样做个好公民》(组稿)《文化力论》(组稿)科学研究1、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上古蜀语考论(2)主持全国高校古委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考据学研究(4)主持教育部、四川省共建重点科研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5)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郭沫若文字学方法论稿 主持(已结)(6)主持四川省文化厅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文官管理研究(7)主持西南交大研究生创新教材项目:中国语言学史(8)主持西南交大本科教材编写项目:古代汉语2、参加科研项目(1)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文学的传播模式研究(2)主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 (已结)(3)主研教育部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 (已结)(4)主研四川省重大委托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走廊论证报告论文成果一 论文(一)CSSCI来源、中文核心及重要学术期刊1、《周礼·考工记》齐语拾补——《考工记》为齐人所作再证 古汉语研究 42、“东夷非夷新诂”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论文集 53、黄色·黄帝崇拜与道教起源 宗教学研究 1-24、汉代的图书和图书馆 文史知识 125、目录学史二题 四川图书馆学报 36、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  37、章太炎的语言学和佛学(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 78、《管子》诸家韵读献疑  管子学刊  29、古合韵评议 汉语史研究集刊 710、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补订 汉语史研究集刊 111、“齐东野人”之语 文史知识 12、千种典籍惠学林 出版发行研究 813、高扬学术出版大旗 人民日报(海外版) 414、选题策划已进入定位 出版发行研究 315、从信息到选题到资本的飞跃 编辑之友 316、版权的贸易属性探论 中国版权 317、《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 周易研究 118、《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二) 周易研究 219、东夷非夷证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720、赵振铎先生辞书学思想述学 汉语史研究集刊 1021、周易参同契作者地望的文献学初探 宗教学研究 122、“蜀语”名义阐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23、开辟比较宗教学的新视野 宗教学研究 124、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 周易研究 225、黄侃方言学思想表微 汉语史研究集刊 626、辞书之钤键在大众化精品 辞书研究 227、中上蜀语研究三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628、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光明日报 1129、中国语言学·文献方言学的研究与思考 商务印书馆 830、中国音韵学·郝疏尔雅转语研究述论 江西人民出版社 631、二重证据法不始于王国维论 台湾《经学研究集刊》第9辑 1032、大众化精品辞编纂出版简论,《中华字典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3、考据学:辞书编纂的津梁,《中华字典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4、“蜀左言”新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435、“《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商兑” 台湾大学经学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3(二) 学术论文(普通期刊)A文献与语言研究1、郝疏《尔雅》及其声训初探  楚雄师专学报  32、“远”非“还”之讹(二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3、《六书音韵表·四》合韵字研究  楚雄师院学报 24、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  楚雄师院学报 35、试论章太炎的右文观  楚雄师院学报 16、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上) 楚雄师院学报 27、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 楚雄师院学报 48、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下) 楚雄师院学报 19、汉民族文化学的滥觞  楚雄社科论坛 210、古汉语中的“以为”  语文教学阵地 411、“救时宰相”杨廷和 巴蜀史志  312、章太炎“假借引申说”述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13、嘉惠后学的好书:评《音韵学纲要》    太行学刊  314、临沂汉简《孙膑兵法》韵例 曲靖师院学报   415、《研究生论丛·临沂汉简<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川大出版社 316、先哲精神·章太炎的转注理论述评 杭州出版社 1217、读《先秦两汉医学用语》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018、小话古籍出版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219、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信史 巴蜀史志   120、开拓汉语史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新书报 321、眠眩同源词谱 楚雄师院学报 522、古籍出版:机遇大于挑战 新书报 2023、《中国图书年鉴(1997) 名家名著导读丛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 124、《中国图书年鉴(1999) 汉语史研究集刊(1)》湖北人民出版社 125、《中国图书年鉴(2001) 汉语史研究集刊(2)》湖北人民出版社 1026、近十年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727、近十年四川方言研究综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828、近十年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029、中上古时期蜀语文献资料综述 文史杂志 530、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631、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232、《推十书导读·刘咸炘论辨伪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3、赵少咸和他的《广韵疏证》 中华书局《书品》 134、“和谐”释义考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43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偏误及预应理论试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736、赵少咸《广韵疏证》简介 台湾《声韵学会通讯》20辑 637、中上古蜀语诸家论述纂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38、活字典笺译《论语》:博而返约 中华书局《书品》 439、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版本考据学条例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0B传播学研究1、当代公关的大趋势1、―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上) 四川财贸经济 42、―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中) 四川财贸经济 53、―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下) 四川财贸经济 64、谈天说地话广告:广告特点面面观 四川财贸经济 85、广告的形形色色 厂长经理日报 236、一条短新闻的价值 厂长经理日报 7、“鸽子事件”与制造新闻 厂长经理日报 158、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 厂长经理日报 189、拒绝欺:公关广告的制作要求 四川财贸经济 1110、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公关广告的策略 四川财贸经济 1211、广告的形形色色: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 四川财贸经济 912、CI策划与公关策划形相似,实不同 四川财贸经济 413、茶+酒=广告人 广告大观(综合版) 114、人品与文品 蜀报 3115、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图书市场调查初探 四川民族出版社 816、版权三论 新书报 817、论政府公共关系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18、策划不能没有是非 市场与消费报 2119、策划不能愚弄公众 市场与消费报 2820、策划不能离开国情 市场与消费报 421、策划不能鼠目寸光 市场与消费报 1122、不说话的黛安娜王妃 市场与消费报 1323、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选题二谈 四川教育出版社 1024、出版人语 出版参考 325、礼仪文化教育中应重视的两个领域 教育改革与发展文论 826、学术出版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1127、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之比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528、策划编辑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1129、学书谫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2三、著作:出版著作22部,其中独著、主编11部,参编11部1、《先秦两汉齐语研究》(独著) 巴蜀书社 82、《白居易诗选注》(独著) 巴蜀书社 73、《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独著) 巴蜀书社 44、《周易集解》(整理,第二) 巴蜀书社 55、《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第一) 巴蜀书社 16、《古代汉语读本》(第一) 巴蜀书社 17、《华阳国志译注》(第一) 四川大学出版社 58、《出版通论》(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49、《推十书·已刊稿》 (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10、《道教征略》(第二)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311、《考据学论稿》(独著) 巴蜀书社 612、《济公全传》(整理,第一) 巴蜀书社 513、《公共关系实务》(主编,第一)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214、《古汉语精要》上、下册(合作)  云南大学出版社  315、《世界文学发展纲要》(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16、《世界文学作品选》(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17、《经纪人策略方法与技巧》(合作) 四川大学出版社  718、《现代公共关系学》(合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1219、《骈文精华》(合作) 巴蜀书社 1020、《张献忠剿四川实录》(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421、《中国野史集粹》(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622、《说唐全传》(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6主持出版项目 类 别 名 称 个人作用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三国志校笺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贾岛诗集笺注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广韵疏证 全国古籍规划办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蕙风词话·蕙风词笺证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樊川文集 策划组稿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文类的传统学科,很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都有博士点。根据我几次的考试经验来看,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一个是考试成绩,一个是联系导师,还有运气的问题了。对考试来说,想通过基本录取线,一般没问题,专业课难度不是很大。英语有些学校初试就有考听力,有的还会另外划线,这个要注意的。除北大、社科院之外,英语难度一般在六级左右,有些在四、六级之间,熟悉历年题型,多加练习,没问题,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这是拉开差距的一门,也是一些考生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注意。联系导师,当然是越早越好,有时联系晚了,也许就没名额了,不过这也是不一定的。录取时,即使分数上线,也是不一定录取的,导师的权重还是比较大的。各高校对于博士毕业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发cssci的要求似乎是3篇,暨南的要求是4篇,而中山大学的要求是1篇。此外就是学位论文了,字数多在10万到20万之间。正常学习的话,一般3年都可以按时毕业,也有一些会延缓半年,一方面有发文没有完成,另一方面是学位论文没有做好,认真努力就可以了。现在古代文学的毕业生就业很难。看了很多招聘,很多都要求是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导级,即使没有,大多也会有重点院校,科研成果突出的要求,有的还会有性别要求。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会好些。一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能去地级市院校或是专科就不错了。因为这个专业,各高校都不缺人。有些高校对招人还有方向的要求,比如今年湛江师院招古代文学老师,要3个,一个是先秦到汉魏段,一个是唐宋段,一个是近代段。每个学校、每年的情况都不同,往年有阵元明清段最热。而去高校当辅导员或行政的话,有时觉得很浪费。有些高校对辅导员和行政的要求,会严格限制硕士,或是有年龄要求。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了。祝你心想事成,事事顺心!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创办之初,便设有中国文学系。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1939年,中文系又称中国文学系。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瀓江和广东坪石、梅县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46年,语言学系成立。1953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又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与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语言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54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多年来,中文系本科只设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先后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鲁迅、郭沫若、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钟敬文、赵元任、罗常培、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起、冼玉清、黄海章、楼栖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 1994年12月,我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3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和高教司批准,本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2004年6月,经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和教育厅批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我系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本科教学。如加强对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改革基础课课程体系;认真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切实建设好一批省、校级重点课程。坚持固本培元,加强学生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同时,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我系一贯坚持倡三风(自觉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抓三文(作文、古文、英文),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系长期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强化写作训练”和“全程导师制”计划,要求一年级学生写作百篇作文,二年级学生写作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学生写作学年论文和参加教学实习,四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学生在学期间,其写作和学习活动,均有导师进行全面指导。这个计划已实施多年,颇有成效。我系的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分别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我系在校本科生达500多人。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准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近400人,其中博士生160余人。 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我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系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现有8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招生),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以及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均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深厚,学术梯队整齐,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及文体学的重要基地。中国戏曲史是本学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由王起、董每戡在20世纪50年代奠基,迄今已成为全国戏曲研究的中心。近年来,以该学科为主体完成的《全元戏曲》(十二卷),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2001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学科还出版了一批研究古代戏曲、小说及诗文的专著,在学界有较大影响。古代诗文与诗文理论亦是本学科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文体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古文字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甲骨文、战国秦汉文字及相关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问题;二是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方面;三是现代汉语研究方向。该学科在研究成果、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该学科出版的《金文编》、《长沙楚帛书文字编》、《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等著作,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致力于打通现当代文学的时限、海内外文学的地限,文学和文化的界限,具有创新意义。该学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1903——前夜的涌动》等著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文艺学学科包括文艺理论与批评、美学、文艺美学等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一批富有特色的成果。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该学科在方言学、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比较研究,尤其关注妇女、性别与文化再现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文献和岭南文献。该学科在元明清戏曲、小说、诗文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色。民俗学学科是与人类学系共同建设的博士点学科。该学科继承了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又进行了创新,在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该学科整理出版的《中山大学典藏民俗学丛书》,让海内外学界得以重新全面审视中国民俗学最早生成时的勃勃生机。

语言研究集刊期刊点评

你说的是《语言文字应用》吧?发稿难度大。 此刊是北大、南大双核心期刊。季刊,创刊于199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应用学术刊物,是国家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本刊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标准化,集中发表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努力促进语言文字应用学科的发展。主要栏目:语言文字规划、语言文字规范、推广普通话、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语言学、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基础研究,并追踪报道国内外有关语言文字应用的热点问题。文章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笔谈、资料等。 《语言文字应用》面向语言文字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主要读者对象包括:语言文字研究部门、信息处理部门、编辑出版部门和文秘系统的专业人员,高校中文系、计算机系、外语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大学生,中等师范和中学的语文教师、各级语委的业务干部以及其他语文爱好者。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2009年《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2008年《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05年《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明清吴语词典》,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003年《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话题与焦点新论》,徐烈炯、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998年《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徐烈炯、刘丹青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南京方言音档》,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徽州方言研究》,平田昌司主编,刘丹青为第三作者。日本东京好文出版,1998。1996年《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汉语语言学》,钱乃荣主编,刘丹青编撰第8章,并任编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1994年《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邵敬敏主编,刘丹青副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990年《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987年《语言学概论》,刘宁生、刘丹青、马景仑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2013年《汉语方言领属结构的语法库藏类型》,《语言研究集刊》第十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粤语先”、“添”虚实两用的跨域投射解释》,《语言暨语言学》专刊50号,台湾中研院。《汉语特色的量化词库:多/少二分与全/有/无三分》 ,《木村英树教授还历纪念 中国语文化论丛》 ,日本白帝社。《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两大任务:语法库藏与显赫范畴》,《方言》,2013年第3期。《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民族语文》,2013年第3期。《民族语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严艳群、刘丹青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2年《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方言》,2012年第1期。《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语言学论丛》第45辑,商务印书馆。《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白鸽、刘丹青、王芳、严艳群合作),《语言科学》,2012年第4期。《汉语差比句和话题结构的同一性:显赫范畴扩张力一例》,《语言研究》,2012年第4期。《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下)》,《语言学研究》第1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of content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 A category shift and its typological In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41-1, 2011年《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上)》,《语言学研究》第10辑,高等教育出版社。《“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与信息结构》,《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叹词的本质——代句词》,《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2期。《河南光山方言来自“里”的多功能虚词“的”——共时描写与语义演变分析》(王芳、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2011年第2期。《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4期。2010年《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论动词型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构式的语义透明度和句法地位——当代流行构式个案二则》,《东方语言学》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人称范畴>导读》(刘丹青、强星娜合作),《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第1期。Anna Siewierska《人称范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导读》,Lindsay Whaley《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话题优先的句法后果》,载程工、刘丹青主编《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普通话语法中的东南因子》,《汉藏语学报》第4期,商务印书馆,2009。《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中国语文》,2009年第1期。《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下)》(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2008年《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4期。《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属性》,《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谓词重叠疑问句的语言共性及其解释》,《语言学论丛》第38辑,商务印书馆,2008。《话题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载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Syntax of space cross Chinese dialects: Conspiring and competing principles and In Dan Xu () Space in Languages of China: Cross-linguistic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 Springer, 2007年《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燕赵学刊》春之卷(创刊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漫谈语法比较的研究框架》,《中国语教育研究》(韩国),2007年第6号。《话题标记走向何处?——兼谈广义历时语法化的三个领域》,载沈家煊、吴福祥、李宗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2006年《名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6。《差比句与等比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载云贵斌主编《语言学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焦点(强调成分)的调查研究框架》,《东方语言学》创刊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05年《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中国语文》,2005年第1期。《从所谓“补语”谈古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参照系》,《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刘丹青、刘海燕合作),《方言》,2005年第2期。《语法调查和研究中的从属句问题》,《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句类和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小句内句法结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3期。《汉语否定词形态句法类型的方言比较》,《中国语学》(日本)252号,2005。2004年《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深度和广度: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追求》,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理论语法与语言教学在何处相会》,载张洪明、谢家浩和唐秀玲 主编《语言理论与语文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4。《汉语里的一个内容宾语标句词——从“说道”的“道”说起》,《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话题标记从何而来——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载石锋、沈钟伟主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view ofSinitic Grammar: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edited by Hilary C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Identical topics: A more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topic prominen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2003年《苏州方言“勒X”复合词》,《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单向性与双向性——以北部吴语的同义多功能虚词“搭”和“帮”为例》,载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汉语研究(一)》,商务印书馆,2003。《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载戴庆厦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载戴昭铭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002年《赋元实词与语法化》,载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东方出版中心,2002。《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中国语文》,2002年第5期。《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4期。《上海方言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文本统计分析》,《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2001年《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研究》,《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方言》,2001年第4期。《试论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刘丹青、唐正大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语言研究》,2001年第2期。《方所题元的若干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研究》(香港)总9期,2001。《汉语方言语序类型的比较》,《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创刊2期,2001。《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载范开泰、齐沪扬主编《语言问题再认识——张斌先生从教50周年暨80华诞庆祝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0年《汉语相互性实词的配价及其教学》,载沈阳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语法研究的对象语言与参照语言》,《语法研究与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粤语句法的类型特点》,《亚太语言教育学报》(香港),2000年第2期。The interaction among factors on language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pproaches on linguistics: Review of Interac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Chinese VO Construction by Her One-So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28, N1, 1999年《语序共性与歧义结构──汉语歧义的类型学解释》,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吴江方言的代词系统及内部差异》,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代词》,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998年《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刘丹青、徐烈炯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刘丹青、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1997年《红楼梦》姨类称谓的语义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港式中文词语小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1997年第4期。《虚岁与实岁的优劣与选择》,《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7年第1期。《苏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动词谓语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996年《词类与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王夫人和薛姨妈谁长谁幼? ──语言和方言的证据》,《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6年第1期。《东南方言的体貌标记》,载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出版,1996。《苏州方言的体范畴系统与半虚化体标记》,载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汉语语法单位分级理论的再探讨》,《汉语学习》,1995年第2期。《无锡方言的体助词“着”和“则”(仔)》 ,《中国语言学报》总第6期,商务印书馆。《苏州方言变形形容词研究》(谢自力、刘丹青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5期,商务印书馆。《“当代吴语研究”述评》(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1992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3)》,语文出版社。《创新、突破、飞跃与缺憾──评于黄本<语言学概论>》 ,《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1994年《试论汉语语法的宏观研究》,载邵敬敏主编《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潘文、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唯补词”初探》,《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南京青年流行语》(刘丹青、黄粤宁合作),《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华夏出版社,1994。1993年《<南京方言词典>引论》,《方言》,1993年第2期。《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一》,《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科学精神: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紧迫课题》,《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他、她、它”三分法的弊端、根源与对策》,《语文建设》,1993年第4期。《专名翻译规范化的两大课题──统一与保真度》(刘丹青、石汝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汉语称谓中的长幼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2期。《汉语称谓中的男女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4期。1992年《吴江方言g声母字研究》 ,《语言研究》,1992年第2期。《“到”的连词用法及其语义》,《汉语学习》,199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2期。《<南京方言词典>引论》 ,《方言》,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四)》,《学语文》,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三)》,《学语文》,1992年第1期。《文化语言学的新收获──读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语文研究》,1992年第1期。1991年《从“娶”与“嫁”的语法对立看汉民族对婚姻的集体无意识》,《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从状态词看东方式思维》,《东方文化》第1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农业文化的语言映证》,《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6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二)》,《学语文》,1991年第6期。《试论“可数文化”与“不可数文化”——“文化”概念与文化学科研究对象新探》,《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同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3期摘录。《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一)》,《学语文》,1991年第4期。《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苏州方言的发问词与“可VP”句式》,《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文化研究中的“语言导入”》,《东南文化》,1991年第1期。1990年《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序列》,《南京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5期。1989年《论“有的”及其语用功能》(刘丹青、段业辉合作),《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二)》(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3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2期。1988年《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1987年《汉语宏观研究的五大课题》,《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汉语学习》,1987年第4期。《当代汉语词典的词与非词问题》,《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1986年《运用方言研究语言学的其他学科》,《语文导报》,1986年第12期。《“面粉”纵横谈》,《汉语学习》,1986年第5期。《苏州方言定中关系的表示方式》,《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汉语相向动词初探》,《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名词短语的构成和分类》,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几类比较特殊的短语》,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句型分析及主谓句的类型》,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1985年《试论两类“同位语”的区别》,《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期。《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85年第1期。《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莫彭龄、单青(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白”到底代表几个语素?》,《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2期。1984年《小议指人名词用“什么”提问的现象》,《汉语学习》,1984年第1期。《论“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张拱贵、刘宁生、刘丹青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983年《三种补语,三种否定》,《语文月刊》1983年9期。另收入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亲属关系名词的综合研究》,《语文研究》,1983年第4期。《吴江方言声调的初步调查》(张拱贵、刘丹青合作),《南京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试论吴语语法的研究及其意义》,《江苏省语言学会1982年会论文选》,江苏省语言学会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出版1983。1982年《对称格式的语法作用及表达功能》,《语文知识从刊》第三辑,北京市语言学会编,地震出版社,1982。

  • 索引序列
  • 语言研究集刊入选2021-2022CSSCI
  • cssci集刊2021英语研究
  • 2021-2022cssci期刊目录
  • 汉语史研究集刊Cssci2020-2021
  • 语言研究集刊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