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

作为国家文物局统编文博教材之一的《中国陶瓷》,由我国已故的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主编,著名古陶瓷专家汪庆正、朱伯谦先生等撰稿。该书全面、系统、详尽地论述了中国陶瓷的起源与发展,共分五编,从中国古代陶器与原始瓷、青瓷

最好的书 就是自己亲自到厂房体验 保证你有体会 比书上说的更有实际

《陶瓷》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代码v524,不是中文核心可以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查询最新版的科技核心目录,那是他们的官方网站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1-15册PDF版本有的。

国际陶瓷期刊送审需要1-3个月。国际陶瓷期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期刊外审是期刊审稿的第二环节,外审是由外部专家组成的,通常有2-3人,审稿组的外部专家一般是专业内对本专业本研究方向颇有研究的专业人士,对文章中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的内容进行审核,以确保文章的专业性、严谨性和客观性。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下载

《陶瓷》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代码v524,不是中文核心可以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查询最新版的科技核心目录,那是他们的官方网站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efbr书名: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作者:马未都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7页数:199内容简介:《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增色不少。《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作者简介: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马未都博客:

《陶瓷》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efbr书名: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作者:马未都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8-7页数:199内容简介:《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增色不少。《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作者简介: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马未都博客:

《陶瓷》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代码v524,不是中文核心可以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查询最新版的科技核心目录,那是他们的官方网站

《中国陶瓷全集》内容太多了各个朝代的都有,文件很大,好几百兆资料呢。

PDF电子版下载:网页链接

陶瓷美术杂志合集在线阅读

从1982年开始,为改变传统绘画技法,受高温颜色釉窑变景象万千之启 示,从山水画着手,开扩泼墨彩研究,通过墨彩的自然晕散与流动来表现自然界变化莫测的物象和意境。按唐人王恰“以其痕迹,为山为石”之说,结构山石林泉,追求天趣,展现其诗情画意。将一些创新的特殊技法移植到陶瓷绘画中,体现了对陶瓷美术创作的新定位及新思考。数十年以教学为中心,进行了广泛的中国画和陶瓷艺术的艺术实践与探索。1961年,总结景德镇绘瓷艺人传统经验,参与编著《陶瓷彩绘》(江西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作为教材,全国发行;1962至1964年,任景德镇《陶瓷美术》杂志编辑;1974至1982年,撰写《产品设计学》、《现代陶艺初探》、《陶瓷壁画实践与思考》等专题文章,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陶瓷研究》,《陶瓷学院学报》等杂志刊载;1983年,应湖北省宜昌市邀请,历时八个月,在长江三峡各地写生采风,设计并绘制了反映长江三峡及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和当地名胜古迹的陶瓷系列壁画:《高峡平湖》、《三楚名胜》、《屈原故里》、《玉泉名寺》、《三游古洞》等大小三十余幅作品;1984年《黄美尧山水画及陶瓷挂盘》个人展览在江苏无锡美术馆展出;1985年至1988年,多次在山东淄博,湖南长沙,铜官等全国各产瓷区指导学生毕业作品的创作设计,并设计制作了大量颜色釉陶瓷艺术作品,1986年至1988年,多次应邀参加华东地区中国画联展,受聘中国画函授大学,讲授中国画论;1988年至1998年调至广东省陶瓷学校,从事美术教学,成为学术带头人,期间继续从事中国画与陶瓷艺术的创作与探索,大量作品先后被无锡美术馆、庐山纪念馆、南昌画院、景德镇画院及美、英、港及新加坡等人士收藏,并在《景德镇日报》、《无锡日报》、《羊城晚报》、《汕头日报》和香港大型刊物《收藏天地》等刊物专题介绍;1998年退休返回景德镇,潜心陶瓷艺术探索与创作;2000年被收入大型国际交流经典《世界华人英才录》;2001年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聘为高级名誉院士,特聘高级画师;2002年作品被收入《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2008年“山水情·黄美尧作品展”个人陶瓷国画作品展览,由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景德镇市政府、景德镇市美协、景德镇陶瓷学院以及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作品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8年为景德镇紫荆宾馆会议厅创作大型瓷板壁画(6米X 2米)《玉林中秀》;2008年作品被收入《景德镇陶瓷》主办的《2008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作品集》;2009年黄美尧个人陶瓷艺术馆在景德镇新枫园开馆,中国美术馆杨馆长和多名陶瓷艺术大师及景德镇市美协领导亲临剪彩;2010年受邀赴台湾台北圆山饭店,参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联展”;2010年作品“青花釉里红”瓷板被收入《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作品集》。2010年10月,作品收入景德镇镇陶瓷商会主编出版的《陶瓷世界》一书;2010年10月,景德镇电视台录制《昌南对话》节目,并在景德镇瓷博会期间播出。2011年7月,《锦绣山河》青绿山水国画珍藏瓷隆重推出。2011年12月,《中国陶瓷》(艺术版)封面人物。艺道堂,为黄美尧教授个人中国画及陶瓷艺术作品创作室,取庄子“艺近于道”之意,多年来,创作出大量的国画及陶瓷珍品,其独创的积墨绘画技法在陶瓷艺术创作中,运用得炉火纯青,已为广大收藏及爱好者喜爱收藏。

艺术传略作品刊载《景德镇陶瓷大全〉、《景德镇历代陶瓷艺术名人集》、《情系瓷都》《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中国陶瓷》、《景德镇高专学报》、《百瓷图》、《景德镇当代美术百家》《世界书画名录》《新民晚报》《南洋商报》《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等书集

  • 索引序列
  •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
  •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 《陶瓷》杂志在线阅读下载
  • 《陶瓷》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 陶瓷美术杂志合集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