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环境催化论文

环境催化论文

发布时间:

环境催化论文

在这个崭新的21世纪中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通常的情况下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但是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种类繁多,分类一般为境环要素分/ 人类活动分/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     若按境环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若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若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水是生命之源,是极其宝贵的,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 一般所指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     不断恶化的水污染,不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就是赤潮,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了赤潮。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一方面,赤潮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另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水污染也是造成淡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目前正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的水资源供应危机。     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据调查,利比亚和印度目前的水资源开采量分别是其合理利用量的4倍和两倍,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今后的农业生产。泰国首都曼谷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城市地面出现下沉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比现在增加3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面对城市人口激增与十分有限的水资源,人们将束手无策。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     我国的前景也另人担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     随着工业的普及,废水排放量增长速度极快。2000年就达到666亿吨。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也不断增加,2001年也达到783亿吨。由于废水处理事低(估计仅为20%~30%),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了水资源。我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     我的家乡也遭到了污染。     二十年前,家旁的那条小河是多么清澈透亮,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嬉戏,这地也有着父母们美好的童年记忆,这里就像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抚慰着孩子,父母常常回忆起那些时光。     可在如今的今天,小河面目全非,一加加化工厂,排列在河道旁,一条条金属管树立在一起由一条大管子排除,他们愚蠢的以为排除后,自己的管子就脏了,就清洁了,可他哪里想到他排除的化学材料却漂浮在河道上,正散发臭味,影响着自己!     他们只想着自己眼前的利益,完全不管这身边的环境,毫无节制的排放着。     一条条河道被污染,为我国本就缺乏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全国各地到处都是这样的状况。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从工厂中排出的污染物     不断排放着脏水

请留下邮箱,传递论文,文章无法直接罗列

催化剂  定义:又叫触媒。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catalyst)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  初中书上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我们可在波兹曼分布(Boltzmann distribution)与能量关系图(energy profile diagram)中观察到,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物在不改变的情形下,经由只需较少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的路径来进行化学反应。而通常在这种能量下,分子不是无法完成化学反应,不然就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化学反应。但在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催化剂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同一种物态(固态、液态、或者气态)。例如:如果反应物是气体,那么催化剂也会是一种气体。笑气(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惰性气体,被用来作为麻醉剂。然而,当它与氯气和日光发生反应时,就会分解成氮气和氧气。这时,氯气就是一种均相催化剂,它把本来很稳定的笑气分解成了组成元素。  多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在生产人造黄油时,通过固态镍(催化剂),能够把不饱和的植物油和氢气转变成饱和的脂肪。固态镍是一种多相催化剂,被它催化的反应物则是液态(植物油)和气态(氢气)。  酶是生物催化剂。活的生物体利用它们来加速体内的化学反应。如果没有酶,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就会进行得很慢,难以维持生命。大约在37℃的温度中(人体的温度),酶的工作状态是最佳的。如果温度高于50℃或60℃,酶就会被破坏掉而不能再发生作用。因此,利用酶来分解衣物上的污渍的生物洗涤剂,在低温下使用最有效。  催化剂分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呈现在不同相(Phase)的反应中(例如:固态催化剂在液态混合反应),而均相催化剂则是呈现在同一相的反应(例如:液态催化剂在液态混合反应)。一个简易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包含了反应物(或zh-ch:底物;zh-tw:受质)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反应物内的键因十分的脆弱而导致新的键产生,但又因产物与催化剂间的键并不牢固,而使产物出现。目前已知许多表反应发生吸附反应的不同可能性的结构位置。  仅仅由于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和质量并不改变的物质就叫催化剂。催化剂跟反应物同处于均匀的气相或液相时,叫做单相催化作用;催化剂跟反应物属不同相时,叫做多相催化作用。  人们利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这被称为催化反应。大多数催化剂都只能加速某一种化学反应,或者某一类化学反应,而不能被用来加速所有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并不会在化学反应中被消耗掉。不管是反应前还是反应后,它们都能够从反应物中被分离出来。不过,它们有可能会在反应的某一个阶段中被消耗,然后在整个反应结束之前又重新产生。  使化学反应加快的催化剂,叫做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叫做负催化剂。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无机酸作正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钒作正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是固体,反应物为气体,形成多相的催化作用,因此,五氧化二钒也叫做触媒或接触剂;食用油脂里加入01%~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种负催化剂(也叫做缓化剂或抑制剂)。

牛人帮你解读催化方面的杂志(对大家投稿很有帮助)lichao5263我对Topics in Catalysis和Catalysis Today杂志感兴趣。现在我已经在Topics in Catalysis实现零的突破,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Catalysis Today上发表文章。这两本杂志发表会议专辑、祝寿专辑和专题文集。也就是说参加某些会议,比如北美催化学会、美国化学会、国际均相-多相催化关系会议等,有可能有会议论文可以发。一般,有名人物的邀请报告大会报告发表在Topics in Catalysis、Catalysis Today杂志上,其它百余篇口头报告和墙报发表在Studies in SurfaceScience and Catalysis上,甚至没有地方发表。能轮到发表是好事情,但是这些专辑的缺点是发表前的等待时间非常久,至少一两年。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投稿比较慢,别人都得等他。所以很多人选择写那种“自由体”文章,即用点已经发表的旧数据,用点没有发表过的不能独立成文的废数据,用点以后即将发表的新数据“凑”成一篇文章。论档次么,个人感觉Topics in Catalysis比Catalysis Today更好一点,因为前者选择文章更精,是个贵族杂志,很多有名的人都在上面发文章,而且档次不高的学术会议也包不到Topics in Catalysis发表会议论文专辑。Topics in Catalysis上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的。有的象典型的科研论文,有的象Accounts,有的是“自由体”文章。和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上的文章相比,Topics in Catalysis上的文章更具有自由度,更加随便一点。有的文章虽然报道了部分新的数据,但是连实验部分也没有的:原来,新的实验是塞到小综述里面,作为小综述来讲的。有的文章实验结果部分和发表在其它催化杂志上的结果部分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在Introduction部分讲了很多背景知识,用了一些时髦的卡通图说明大气环境污染的途径,说明这一个领域发表文章数目的柱状图,这显然是把开会时秀的图也用上了。这在其它严肃催化杂志上是不可以的。还有的文章要么纯粹讲催化剂量子化学结构模型,要么用某种单一的仪器进行表征,要么综述文献,要么单一地讲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连活性曲线也没有的。而Catalysis Today上很多文章介绍最新实验的居多。但有的专辑比较偏,比如介绍反应器的文章,介绍等离子体在催化中应用的文章。Catalysis Letters虽然名字叫“催化快报”,但是其实文章长度的自由度比较大,从3页到15页都有的。一般要求6页,但是我也看到有的文章看起来象是被Journal of Catalysis退稿了才发表在Catalysis Letters。个人感觉Catalysis Letters发表的文章良琇不齐,有的差的文章只相当于催化学报上文章的水平。大部分文章具有一定新颖性,但是做实验并不全面。好比说有的文章就只有动力学曲线,有的有机催化的文章只用表告诉读者什么反应多少产率,有的文章催化剂表征也没有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更适合发表报道新催化剂用于和工业生产有关的反应,如费-托合成、加氢脱硫水气变换、蒸气重整、烷基化。一个目前正在热起来的方向为固体催化剂的有机催化,如精细化学品的选择氧化、手性催化等。大体上,如果作者能在文章中说最近某化学公司公开了某反应的流程,但是对催化剂配方没有详细报道,本文详细研究这个反应,这样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有时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还报道改性的中孔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的催化。仔细阅读了2007年1月27日的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多上是没有专门的讨论部分的。大体上,典型的文风是这样的:报道一个有工业应用价值反应的新催化剂,测试了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效果,运用各种仪器进行表征,并进行初步解释。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和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具有同质性,区别是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更多发表均相催化、金属有机催化鼓励的方向是离子液催化、超临界催化、emulsion催化。这里面发表的多相催化的文章和在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上发表的文章没有非常大的区别,细微的差别就是如果反应是别人不感兴趣的探针反应,如异丙苯裂解、异丙醇脱水,更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固载型的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也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如果只是报道催化剂合成,没有报道反应活性的文章不适合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现在做光催化非常热门,很多文章泛滥,投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投不中的光催化文章可以考虑送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总体感觉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比较朴素,发表普通的文章。最近一年该编辑部修改了办刊方向,更加强调机理研究,不欢迎纯粹催化剂制备和表征(而没有详细反应)的文章,想必投稿更困难,每期发表的稿件也少了很多。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主要发表环境催化,如汽车尾气催化、臭氧分解、氯化有机物催化燃烧、污染水的湿氧化、光催化、加氢脱氯等。Catalysis Communications我从来没有投过。要求是最多只能引35篇文献,图不能超过5章,没有Supporting Inform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是催化类最好的杂志,也是名流经常出没的杂志。浏览每一期杂志,发现上面经常出没的都是一些大头,比如Iglesia、Lercher、Baiker、De Vos、Jacobs、Corma、Niemantsverdriet、Davis、Li等人。一般无名小辈发表文章非常困难。不过最近该杂志也有不少中国人名字在那里出没。通过阅读一些最新文献,发现现在Journal of Catalysis固然保持一种工作非常细致的传统,一个新的动向是更加强调新颖性。比如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学的方法合成出各种形状的CeO2,测其催化活性;有的材料工作者用材料方法把金属颗粒包在沸石“胶囊”里面达到特定的催化目的;有的催化工作者用emulsion介质做手性催化;有的催化工作者研究了金催化剂的别人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有机催化反应,拓宽了金催化剂的应用;有的催化工作者说金块也有催化活性的,打破了以前的成见。以上这些就是创新性。这些文章的数据未必很多,但是具有创新性,也一样能发表。并且这类文章比较general,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有点向JACS的长文章的风格靠拢。可以说,大概有些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文章就是投Angew Chemie投不中才发Journal of Catalysis研究简报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否则审稿人就要说你可以投Catalysis Letters的。至于长文章,光催化效果好,只有几条活性曲线,是投不中那个杂志的。一般,要刻苦工作一年才能出篇Journal of Catalysis长文章。

工业催化催化剂论文

认为是一种可以引起许多环境问题的一大类空气污染物。越来越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同它们的毒性和致癌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这就要求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销毁它。催化燃烧是在低温下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转化成CO2和H2O的有效方法。如铂,钯,钌等贵金属是众所周知的高活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催化剂。普遍认为一种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应注意两件事情:气温较低活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一个从300°C 升至1300°C 的催化反应器中存在温度梯度而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燃烧催化剂需要能覆盖这个温度变化的范围。当操作温度超过1000° C时,将会导致催化剂在活跃点烧结,其催化活性随之下降。通常情况下,最常用的支持是氧化铝,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保证足够的热稳定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开发一个新的,热稳定,低成本的材料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的支持和催化剂,是非常需要的。自己打的,蛮辛苦,望LZ采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_^ 也希望你能采纳为最佳答案!百度搜索:麦拍拍

请留下邮箱,传递论文,文章无法直接罗列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的选择性。催化剂可使相同的反应物朝不同的方向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一种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加速一种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使用铜和镍两种催化剂,在相应的条件下分别生成甲醇和甲烷+水。

-html -01-0017-pdf -html

环境化工论文

绿色催化剂的应用及进展摘要]对新型绿色催化剂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杂多化合物在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总结和评述。[关键词]杂多化合物;绿色化工催化剂;展望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环氧化产品应用的不断增加,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工艺简单、污染少、绿色环保的环氧化合成新工艺显得更为迫切。20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化学[1,2]的兴起,为人类解决化学工业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实现传统化学工艺无害化的主要途径。杂多化合物催化剂泛指杂多酸及其盐类,是一类由中心原子(如P、Si、Fe、B等杂原子及其相应的无机矿物酸或氢氧化物)和配位原子(如Mo、W、V、Ta等多原子)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桥联方式进行组合的多氧簇金属配合物,用HPA表示[3-6]。HPA的阴离子结构有Keggin、Dawson、Anderson、Wangh、Silverton、Standberg和Lindgvist 7种结构。由于杂多酸直接作为固体酸比表面积较小(<10 m2/g),需要对其固载化。固载化后的杂多酸具有“准液相行为”和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同时还具有高活性,用量少,不腐蚀设备,催化剂易回收,反应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逐渐取代H2SO4、HF、H3PO4应用于催化氧化、烷基化、异构化等石油化工研究领域的各类催化反应。1杂多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液态烃为原料制取乙烯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增长,而产生的副产物中有大量的C3~C9烃类,其化工综合利用率却仍然较低,随着环保法规对汽油标准中烯烃含量的严格限制,如何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的情况下,生产出高标号的环境友好汽油已是我国炼油业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催化裂化副产物C3~C9烃类的催化氧化、烷基化、芳构化以及C3~C9烃类的回炼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催化裂化C3~C9烃类的开发与应用将有着强大的生产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催化氧化反应杂多酸(盐)作为一类氧化性相当强的多电子氧化催化剂,其阴离子在获得6个或更多个电子后结构依然保持稳定。通过适当的方法易氧化各种底物,并使自身呈还原态,这种还原态是可逆的,通过与各种氧化剂如O2、H2O2、过氧化尿素等相互作用,可使自身氧化为初始状态,如此循环使反应得以继续。用杂多酸作催化剂使有机化合物催化氧化作用有两种路线是可行的[7]:①分子氧的氧化:即氧原子转移到底物中;②脱氢反应的氧化。将直链烷烃进行环氧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途径之一。Bregeault等[8]研究了在CHCl3-H2O两相中,在作为具有催化活性的过氧化多酸化合物的前体的杂多负离子[XM12O40]n-和[X2M18O62]m-以及同多负离子[MxOy]z-(M=Mo6+或W6+;X=P5+,Si4+或B3+)的存在下,用过氧化氢进行1-辛烯的环氧化反应时,负离子[BW12O40]5-、[SiW12O40]4-和[P2W18O62]6-都是非活性的,并且许多光谱分析法表明它们的结构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PMo12O40]3-表现出很低的活性,而[PW12O40]3-、H2WO4和[H2W12O42]10-都表现出高活性。反应中Keggin型杂多负离子[PW12O40]3-被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而形成过氧化多酸{PO4[WO(O2)2]4}3-和[W2O3(O2)4(H2O)2]2-,而这两种活性物种在环氧化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烷基化反应石油炼制工业上,烷烃烷基化、烯烃烷基化及芳烃烷基化反应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组分的环境友好工艺。但以浓硫酸和氢氟酸作为催化剂的传统烷基化工艺因氢氟酸的毒性和浓硫酸的严重腐蚀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C4抽余液是蒸气裂解装置产生的C4馏份经抽提分离丁二烯后的C4剩余部分,其中富含大量的1-丁烯和异丁烯。如何利用C4抽余液中的异丁烯和1-丁烯是C4抽余液化工利用的关键。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也用来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异戊二烯、叔丁酚、叔丁胺等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1-丁烯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a-烯烃,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共聚单体,也用于生产聚丁烯、聚丁烯酯、庚烯和辛烯等直链或支链烯烃、仲丁醇、甲乙酮、顺酐、环氧丁烷、醋酸、营养药、农药等。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LLDPE工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以来,随着LLDPE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对1-丁烯的需求与日俱增,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刘志刚[9]等用浸渍法制备了Cs+、K+、NH4+的SiPW12杂多酸盐类和SiO2负载的SiPW12杂多酸,在超临界条件下评价了它们对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它们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小顺序是当阳离子数相同时,Cs+盐>K+盐>NH4+盐。(NH4)5H5SiW12O40尽管催化活性不高,但对C8产物的选择性达到48%;C5H5SiW12O40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其对C8产物的选择性却只有47%。3异构化反应汽油的抗爆性用异辛烷值表示,直链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重要手段。C5~C6烷烃骨架异构化旨在提高汽油总组成的辛烷值,反应受平衡限制,低温有利于支链异构化热动力学平衡。为达到最大的异构化油产率,C5~C6烷烃异构化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和高效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烷烃骨架异构化是典型的酸催化反应,最近发现有较多的固体酸材料(其酸强度高于H-丝光沸石)可用于轻质烷烃骨架异构化,其中,最有效的有基于杂多酸(HPA)的催化材料和硫酸化氧化锆、钨酸化氧化锆(WOx-ZrO2)。2绿色催化剂绿色化学对催化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2]:(1)在无毒无害及温和的条件下进行;(2)反应应具有高的选择性,人们将符合这两点的催化剂称之为绿色催化剂。由于一些杂多酸化合物表现出准液相行为,极性分子容易通过取代杂多酸中的水分子或扩大聚合阴离子之间的距离而进入其体相中,在某种意义上吸收大量极性分子的杂多酸类似于一种浓溶液,其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使得某些反应可以在这样的体相内进行。作为酸催化剂,其活性中心既存在于“表相”,也存在于“体相”,体相内所有质子均可参与反应,而且体相内的杂多阴离子可与类似正碳离子的活性中间体形成配合物使之稳定。杂多酸有类似于浓液的“拟液相”,这种特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既可以表面发生催化反应,也可以在液相中发生催化反应。准液相形成的倾向取决于杂多酸化合物和吸收分子的种类以及反应条件。正是这种类似于“假液体”的性质致使杂多酸即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也可作相转移催化剂。陈诵英[10]等用二元杂多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为溶剂,催化氧化三甲基苯酚(TMP)合成三甲基苯醌(TMBQ),这与传统方法先用发烟硫酸磺化TMP,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体氧化剂氧化得到TMBQ相比,能减少排放大量废水以及10 t以上的固体废物,且其摩尔收率可达86%,大大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刘亚杰[11]等采用一种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HRP-24)合成二十四烷基苯。HR-24属于一种大孔、细颗粒、强酸性的固体酸催化剂,大孔和细颗粒有利于大分子烯烃的扩散,且不容易被长链烯烃聚合形成的胶质堵塞孔道,而强酸性可使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就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和压力较低的情况下(120℃和1~2 MPa),烯烃的转化率和二十四烷基苯的选择性都接近100%。Furuta等[12]采用Pd-H3SiW12O40催化乙烯在氧气和水存在下氧化一步合成了乙酸乙酯,简化合成工艺,与绿色化学相适应。刘秉智[13]以活性炭负载磷钼钨杂多酸为催化剂,用30%双氧水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苯甲醛收率可达8%。与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相比,其具有催化活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廉,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对设备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合成工艺路线,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前景。3展望虽然绿色化工催化剂理论发展逐渐得到完善,但大多数催化剂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催化剂性能不稳定,制备过程复杂,性价比低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但从长远角度考虑,采用绿色化工催化剂是实现生产零污染的一个必然趋势。环境友好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既能保持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的优点,又克服了酸催化反应的腐蚀和污染问题,而且能重复使用,体现了环保时代的催化剂发展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进一步探明负载型杂多酸的负载机制和催化活性的关系,进一步解决活性成分的溶脱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催化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为工业化技术提供数据模型,使负载型杂多酸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2][3][4][5][6][7][8][9][10][11][12][13]王恩波,胡长文,许林多酸化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70-195.夏恩冬,王鉴,李爽杂多酸氧化-还原催化应用及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7,21(3):20-Aubry C,Chottard G,Bregeault J,et Reinvestigationof epoxidation using tungsten-based precursors andhydrogen peroxide in a biphase medium[J]Inorg C,1991,30(23):4 409-4 刘志刚,刘植昌,刘耀芳SiW12杂多酸盐在C4烷基化反应中应用的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05,23(1):17-陈诵英,陈蓓,王琴,等环境友好氧化催化剂杂多酸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2001,(2):98-刘亚杰,温朗友,吴巍,等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合成二十四烷基苯[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12):18-Futura M,Kung H H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J],2000,201:9-刘秉智固载杂多酸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醛绿色新工艺[J]应用化工,2005,(9):548-Anastasp,Will IGreen Chemistry Theoryand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TThe atom economy:a search for synthetic effi 2ciency[J]Science,1991,254(5037):1 471-1 Misono M,Okuhara TChemtech[J],1993,23(11):23-KCatal Rev-Sei E[J],1995,37(2):311-温朗友,闵恩泽固体杂多酸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石油化工,2000,(1):49-

在现代社会中,化工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其中的 企业管理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化工企业管理 论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工企业 管理论文 篇一   试谈化工企业 成本管理   摘要: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企业低成本竞争制胜的关键就在于,抓好成本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文章主要论述了化工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并提出了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成本控制的 注意事项 ,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化工企业 成本管理 探析   一、化工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1、化工企业的特点   化工企业是连续性生产的流程型企业,在实际生产的各个管理过程中,生产流程过程的计划、调度及监控等等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化工企业来讲,一定要保证生产线的稳定和持续安全的发展,并做好环境保护 措施 ,这也是化工企业得以降低产品消耗、降低成本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2、化工企业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化工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产品开始供大于求,不得不降低产品的价格,同时也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价格的优势,但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要求化工企业要适当的调整产品的结构和阶段性的厚利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与升级,已对一些企业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尤其传统的制造业受到了更大的影响。近期由于下游需求的骤然减少,使得国内化工市场的很多产品价格快速下探,如据相关媒体调查 报告 ,青岛化工、化肥行业就因下游对化工产品需求的减少而销售困难,最后导致企业减产,有些还停了工,造成开工率严重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当前化工企业产品价格的下降,出口的不畅、产品滞销、前期高位买进原材料,加之人工、管理成本上升,已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在考验着化工企业供应链的问题,企业为了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成本,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并制定企业控制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并落实。   二、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1、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是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的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在企业生产消耗之前及各个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了预防手段和相关措施,以保证企业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形为。企业在做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耗费均要进行计算并调节,同时也严格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寻求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径。   2、成本控制的意义   日本佳能公司中国区新任总裁小泽秀树曾坦言,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做了严格控制,在保证优质产品的同时,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润。对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而言,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其首要工作便是正确认识“成本”的意义。   成本控制不等于节约,其反而是一门花钱的艺术,如何把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这是我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体到化工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强调节约和节省,但 国际 上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以节约成本控制为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去实施,即不是削减成本,而是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   三、成本控制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1、成本控制的途径   (1)剔除成本管理的症结   化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内部,并做好深入研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剖析及时解决,现有化工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的症结是:对成本缺少细致的研究,导致成本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企业成本指标没有进行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企业没有形式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没落实到人。因此,化工企业要想剔除以上成本管理的症结,就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各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及各层次和岗位入手,深层的、系统的进行统筹安排,将成本控制定位在系统工程范围内。   (2)建立高效的良性控制体系   化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就应建立成本效益中心,并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落实到人,明确成本控制目标责任,使成本控制工作达到处处有责任人,都能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成本指标和 考核 目标,这需要做到: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做好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 教育 ,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使其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当中来,使他们勇于承担降一分成本即增一分效益的责任;企业还应明确收支指标,利用科学的预测确定责任成本和利润指标,并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并将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并建立良性的成本动态管理,做好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控制,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期企业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3)找准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即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据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从而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找准成本控制的入手点对症下药,其中可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入手,或从可控制费用入手,又或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   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人手,若将成本简要地分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一般来说,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为60%-80%,人工费用占5%~10%,其他成本占10%-15%,则牢牢抓住所占比例较高的成本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便比较容易达到。   从可控制费用入手,将产品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相对而言),不可控成本一般指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和部分企业管理费用等企业决策而形成的成本,常在企业建立或决策实施后已经形成,因而企业更应从材料用量、物料消耗量、材料进价、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资金非等可控费用入手,进行企业成本控制。   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入手,在成本控制制度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靠制度和激励与约束的方式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把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相连,用奖惩方法把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化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2、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成本控制要讲究三大原则,即全面介入原则、例外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其中全面介入原则即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例外管理原则指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经济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获取更多的成果。在化工企业实施生产管理时,应遵循上述三项原则,同时加强 财务管理 和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成本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成本控制还应做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切实保证财务核心作用的良好发挥;正确处 理财 务管理与 会计 核算的关系,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重点,抓好会计核算工作,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职能和作用;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积极性,培养财会人员善于理财、善于管理的能力;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宗旨,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合理筹集、分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力求投入小、产出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创新管理思想,站在管理的高度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取得更大的产品价值,充分运用现代成本控制方法强化企业竞争力,指导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成本含义仅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如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但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化工企业应将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并要树立整体思想,将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环保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作用下,化工企业思考通过何种方式促进整体功能的实现,在环保管理中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当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出发,围绕环保管理在化工企业中的特殊管理模式运用,从多方面构建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技术运用,促进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经济要素   化工企业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企业发展,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处理,从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围绕化工企业与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角度,从防腐材料的选取、环保意识的建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等多方面,形成化工企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模式。   1 简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民生福祉的客观需要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工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尤其是在企业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环保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加是民生问题,因此,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因素。   2 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处理好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化工企业只有更好的处理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问题,在构建良性发展的氛围中树立更好的发展环境,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只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促进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分析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   1 意识不浓厚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主要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也没有形成浓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具体的措施运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知识敷衍形式的采取一些措施,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的技术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一些企业主对环保的意识没有形成,造成环境保护在企业生产中的负面效应增加,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2 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   随着低能耗建筑节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很多产品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利用低能耗建筑节能理念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投入产出的比例,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时候,产品的作用已经远远低于所消耗的资源,虽然从资金方面看,可利用的资源在资金使用上比较低,但是从一定程度影响了新能源的作用发挥。   3 探讨环保管理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1 依托 科技 改进环保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在改进环境的措施上,思考如何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把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让环境保护作为新兴的科技技术产品,实现经济的加快增长。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 健康 发展。   2 高温和隔热部位的防腐蚀涂料系统构建   火电厂的碳钢管道会涉及到高温部位,需要使用耐高温涂料进行防护。新建火电厂的碳钢管道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温度范围,可选用相应的耐高温涂料。 化学 固化类涂料,如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产品,最大可以耐120℃的高温,因此,在120℃以下,可以采用通常的防腐蚀涂料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在100℃以上,浅色的涂膜会发黄,不过这并不影响其防腐蚀性能。醇酸铝粉耐热漆以及有机硅酸改性的醇酸树脂漆可以耐200℃的高温。   3 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在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中,既要形成全面化的环保管理意识,对环境保护加强重视,同时也要从实际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围绕环境保护与化工企业的个性需求,在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环境保护的设备更新、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强资金的使用,构建环保的发展空间。并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上,将经济效益的追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共赢。   4 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实现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下,将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常规性的工作监管,融入舆论监管与现场检测的管理模式,深入到化工企业的每一个工程环节、生产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监察 工作计划 ,在环境监测的配合下,提供各项环境破坏的真实性数据。并形成联合执法组,对有严重超标、产品不合格、污染严重等一些现象的,及时做好记录,监察部门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或者信访问题时,可提前1天 通知 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迅速监测下,给予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 结语   从当前化工企业的现实发展来看,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围绕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运用常规化、常态化的环保管理方式,时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实现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曹树星,闫小林既有居住建筑计量采暖系统改造的能效探讨[J]山西建筑,2010(01)   [2]姚远 对几种绿色环保型墙体保温绝热材料的介绍[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3]李晓莲发展绿色安全节能适用技术提高墙体保温材料使用寿命[J]城市住宅,2010(10)   [4]万晓霏,唐平龙,张栋煌外墙保温技术及环保节能材料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篇三   浅谈化工企业环保管理   摘要:随着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进一步实施,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不再只是 口号 ,各种环保政策纷纷出台,环保企业屡见不鲜。在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那些重污染类的企业除了关门大吉之外,就只有顺应社会需求,加强环保管理这一条路了。对于化工企业这种污染源多、污染程度大的企业,必须根据保护环境国策的指导,探索出新的环保管理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就如何改进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人们越发的重视环境保护。煤化工企业是一个新兴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一直处于血雨腥风中,承受着巨大的谴责和非议。面对此种困境,化工企业只有利用现代化科技,以环境保护为管理目标,尽力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从排放、处理上减小污染程度。加强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环保与生产二者齐抓,将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科学、有效的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体系。这样才能将化工企业改造成环保型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   一、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重要性   (一)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必要落实的。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化工企业想要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进行环保管理,实现化工企业发展与经济环境发展相协调。   (二)环境保护关乎民生福祉   人们在享受着化工企业带来的各种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饱受着化工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危害。过度索取和破坏 自然 环境,为了经济效益不断牺牲环境和资源,由此造成的恶果,必然是由人类自己承担。所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成为了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化工企业不但肩负着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还承担着环境保护的重任,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加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造福人民的客观需要。   (三)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现阶段,化工企业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并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要先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化工企业不能再单一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必须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齐头并进,寻求最优方案。正视环境保护管理问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处理好生产过程中的废气等问题,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化工企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是化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化工企业中环保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决策者环保意识不浓厚   化工企业普遍都将经济效益作为企业重点,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忽视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投入不够,导致化工企业在环保道路上越走越偏。虽然已经有了开始进行环保管理的化工企业,不过依旧只是少数,而且也是近期才进行的。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决策者从心里就没给予环境保护足够重视,在环保管理具体措施运用时,一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二只采取知识敷衍形式的措施。从领导层面就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更不要说企业内部的员工。只是走形式的环保措施,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怎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真正目的。只会不断增加化工企业的负面效应,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二)盲目开发新节能产品   随着低碳节能口号越喊越响亮,各种新能源技术不断推广。一些化工企业盲目追求低能耗的建筑,大量的打着低能耗的幌子的产品 孕育 而出。化工企业想要通过生产此类建筑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却忘记计算生产过程中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之间能否达成所预期的效果。在生产此类产品的同时,所消耗的资源已经远远大于产品所能达到的作用,既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又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出现。   三、化工企业中环保管理   (一)提升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是要加强化工企业决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会在生产产品、经营企业时,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才能在环保工作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尽管环保管理工作在投入之后短期之内是很难看到明显的回报,但其回报都是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体现出来。一个化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完全是由企业决策者来掌舵的。化工企业想要不再以短期的利润作为企业的重点,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企业,而是以支持环保而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这些 决定 权都掌握在企业决策者手里。因此,只有化工企业的领导对环保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化工企业才能将环保工作做的更好。   (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支持环保   化工企业想要做到经济与环保二者齐抓,在改进环境方面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通过提升科技水平的方式使经济发展对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同时,将科技创造出来的先进环保成果变成促使经济可以继续增长的先进的生产力,如此良性循环才是最优方案。其次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参考其它行业的先进 经验 ,高标准严要求,禁止环保未达标的化工企业进行市场。最后环保部门要积极推动环保所运用的设施,要其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逐步建立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保产业运行体系。   (三)构建起一套绿色环保管理体系   除却化工企业要拥有相当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客观条件上将化工企业的工作出发由原本的经济改变为环境保护,不过在考虑环境保护需求的同时,不要忘记节能减排。化工企业要加大在环境保护的设备、人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构建起一整套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   想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真正的有效开展,就一定要建立起全面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化工企业所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严密监管,环保这个概念深深的植入到化工企业的所有工作和生产环节当中。建立起完整的整治制度,要做到赏罚分明,针对违反环保制度的,经检查发现后针对问题进行专项的整治;而环保工作做好的,必须给予适当的鼓励或金钱奖励。并且与环境监测部门相互配合,这样一旦化工企业有超标排放、污染严重等现象的,第一时间反馈给监察部门,严重处罚违反规定的化工企业。   (五)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环保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还有制定出相应的衡量标准和规范,而且市场现在还不存在专门的化工企业所使用的环保设备。这样就会诱使环保设备生产厂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用其他行业的环保设备冒充化工企业的环保设备。化工企业首先要了解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的进行 市场调查 ,从价格、运行成本、技术含量、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考察,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产品,不可盲目听从厂家宣传。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是需要不断努力攻克保护环境这一巨大难题。毕竟化工企业是无法脱离环境保护的,所以,不断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时时刻刻铭记着环境保护的职责,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真正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化工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本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 a("conten");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论文

这个问题范围也太大了,如果写论文用的话,还是去知乎找吧。

-html -01-0017-pdf -html

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寿命,价格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合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催化剂设计——活性组分在颗粒、反应器和膜中的最优分布》(译著,化学工业出版社)(3)《化学反应工程学》(王安杰,周裕之,赵蓓,化学工业出版社) [1] Anjie Wang, Toshiaki Kabe, CC, 2067-2068, 1999[2] Anjie Wang, Yao Wang, Toshiaki Kabe, Yongying Chen, Atsushi Ishihara, et , J C, 199, 19-29, 2001[3] Anjie Wang, Xiang Li, Yongying Chen, Difei Han, et , Chem L, 474-475, 2001[4] Anjie Wang, Yao Wang, Toshiaki Kabe, Yongying Chen, et , J C, 210, 319-327, 2002[5] Anjie Wang, Yao Wang, Yongying Chen, Xiang Li, et , S S S C, 142, 795-798, 2002[6] Xiang Li, Anjie Wang, Yao Wang, Yongying Chen, Yihui Liu and Yongkang Hu , C L, 84(1-2), 107-113, 2002[7] Atsushi Ishihara, Jeayoung Lee, Franck Dumeignil, Ryuichirou Higashi, Anjie Wang, Eika W Qian, and Toshiaki Kabe , J C 217, 59–68, 2003[8] Xiang Li, Anjie Wang, Zhongchao Sun, Chu Li, Jing Ren, Bei Zhao, Yao Wang, Yongying Chen, Yongkang Hu, A C A 254(2), 318-325, 2003(邀稿)[9] Yao Wang, Zhongchao Sun, Anjie Wang, Lifeng Ruan, Mohong Lu, Jing Ren, Xiang Li, Chu Li, Yongkang Hu, and Pingjing Yao, I E C R, 43, 2324-2329, 2004[10] Jing Ren, Anjie Wang, Xiang Li, Mohong Lu, Lifeng Ruan, Jia Yan, Yongying Chen, Yongkang Hu, P P-A C S, D P C, 49 (3), 283-286, 2004[11] Anjie Wang, Lifeng Ruan, Yang Teng, Xiang Li, Mohong Lu, Jing Ren, Yao Wang and Yongkang Hu, J C, 229, 314-321, 2005在读硕士、博士人数:20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12

环境污染与环境化学的论文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之我见 目 录   前言……………………………………………………………………………………1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1环境污染概论……………………………………………………………………1  2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2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3  2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3  3制定《公害防治法》促进可持续发展……………………………………5  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  1违法性与否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5  2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7  3因果关系………………………………………………………………………8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8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方式………………………………………………10  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10  1三种民事责任方式在环境案件中的适用………………………………11  2赔偿损失………………………………………………………………………12  3恢复原状………………………………………………………………………12  结 论………………………………………………………………………………14  注释…………………………………………………………………………………21  参考文献……………………………………………………………………………21  摘 要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法律后果。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在我国古代就有萌芽,国外许多国家法律中都有详细规定。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提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应坚持“二要件说”,即“行为违法性”不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弊端,建议完善无过失责任原则。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制定《公害防治法》,明确规定举证责任转移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另外,将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作为《公害防治法》的几种主要民事责任方式,并提出对污染受害者进行救济的几种途径。旨在预防和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无过失责任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前 言  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与环境污染行政责任,环境污染刑事责任并称为当代三大环境法律责任体制,其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最薄弱的体制。研究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立法目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方式、救济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中存在的缺陷,本文将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环境污染概论  环境,按照《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致使环境发生化学、物理、生物等特征上的不良变化,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全球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污染涉及面广,危害十分严重。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海洋、噪声等污染,严重危害了当代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环境权、财产权等,同时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动植物生长,造成基因突变,直接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  本文认为,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政治、经济、科技、伦理、法律等多种手段来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其中,法律无疑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应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而保护环境的法律手段也是综合的,需要运用全部法律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刑法、行政法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靠刑法与行政法来保护环境是不够的,因为刑法和行政法在防治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刑法只是保护环境的辅助手段,它既不能消灭危害环境的根源,也不能补偿受害者的损失。环境法中有关环境行政方面的法律规范其着眼点是环境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依法行政,主要执行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在侵权受害时,无法回复和填补受害人被损害的权益,民法在防治环境污染中可以弥补刑法与行政法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局限性。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受到损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2)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污染危害被停止,排除,受污染的环境尽快得到恢复。(3)通过对侵权者进行惩罚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广大群众,使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公民的一项义务,从总体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4)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既可以排除环境污染危害,又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实现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法在调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民法中某些规定在司法实践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中难以把握尺度,其中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常用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错责任原则处理事件,使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本文将从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入手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提出完善性建议,期望有益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法律后果。  民法理论将民事责任分为两大类,一是违约责任,二是侵权责任。《民法通则》第三节侵权民事责任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可见,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中的一种,但与一般民事责任比较,它属于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以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失责任原则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使受害人的损失无法得到赔偿,也不能很好的预防污染的发生。对于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中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民法学者多有论述,本文也将着重论述这二个方面问题。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的涵义,是指行为人因其污染行为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之后,应依据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污染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价值判断因素,即是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失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从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填补。  归责原则在整个侵权法中居于重要地位。侵权法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的填补,因而如何解决损失的分担问题是整个侵权法的重要问题,而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根据和标准,是侵权责任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可以说,侵权行为法的全部规范都基于归责原则之上。[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种,因此,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建立统一的归责原则体系,对确认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十分重要。  2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的弊端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以环境侵权行为为前提,而这种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民法上,侵权行为有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之分。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实施某种行为致人损害时,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主要是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通常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2]而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人损害,依据民法上的特别规定或特别法的规定而应负民事责任,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民法上特别的责任条款或特别法的规定,主要是无过失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方式[3];在免除责任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  这是因为过错责任原则坚持“无过错即无责任”的原则,要求受害人必须举证,证明加害人有过错,方能获得补偿,是以制裁加害人为目的的一种责任原则。这种措施常常使无辜的受害人难以寻求补偿,因而显得对受害人极不公平。而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以消除污染危险、排除污染行为,对污染受害人进行补偿为目的。  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以这种特殊侵权行为为前提,在民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对没有过错,造成污染环境的致害人应承担什么责任也有规定,但存在不足。尽管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环境侵权行为在归责原则上采取无过失责任主义,无论《民法通则》还是环境保护法都有所体现,但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程序法中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性条文。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的第2款和第3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可见环境污染致人损害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但这种无过失责任是以“行为违法性”为前提的,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把“行为违法性”作为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这就容易在司法实践中造成用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失责任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实践中存在着名为无过失责任,但实质上是按过错责任来操作的情况,无法实现无过失责任的法律目的,这是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弊端。下面本文将就“何仕秀诉邓大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4]来说明。  此案中邓大友经镇政府批准建农副产品加工房,该加工房内产生的噪声、废气、粉尘等严重影响了何仕秀等邻居的休息。四川省间中市人民法院审理中要求被告何仕秀负责举证。因被告对粉尘、废气等污染是否超过了国家标准缺乏有利证据而不予支持。本案争论的焦点集中于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的性质究竟为过错归责还是无过失归责。  《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以此规定可判定环境污染致人损害适用于无过失责任原则没有异议。  此案中邓大友的加工房开工后,其噪声、废气、粉尘、震动已影响了何仕秀及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应认定其行为已构成环境污染并且造成了损害后果。这时候,应由邓大友举证证明(即被告负责举证)根本不存在污染损害,或者该污染损害后果是由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过错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否则,邓大友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本案中由原告何仕秀负举证责任,这是与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无过失责任原则相悖的,是不正确的。分析造成这种不正确判断的原因:  (1)我国无过失责任原则虽然在《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实体法中有规定,但大多以行为违法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  (2)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用过错原则处理案件,或者名为无过失责任原则,实际仍是过错责任原则,例如本案中间中市法院仍按过错责任原则实行“谁主 张,谁举证”。  3制定《公害防治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近年来公害事件增多,酸雨、大气、河流等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但以往的环境保护法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按过错责任原则处理事件,使受害人损失无法得到补偿。为了更好地防止污染行为的发生,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进一步实现代内与代际公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公害防治法》,将无过失责任归责原则体现于这部法律之中,更好地实现防止污染、治理公害,清洁环境的目标。本文中所指的公害是指“以由于日常的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或破坏为媒介而发生的人和物的损害”这一概念包含二层意思:(1)公害是人反复进行的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损害。(2)公害必须是以地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为媒介而产生的损害。  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由于环境污染属于环境侵权行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又可称为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也就是指构成具体侵权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  1违法性与否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的主要代表为二要件说和三要件说,两者的分歧是应否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其构成要件。三要件说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1)污染环境的行为具有违法性;(2)有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3)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与污染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5]而主张二要件说的学者认为,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是:(1)须有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事实;(2)须损害与污染环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6]  国内大多数学者都赞成三要件说,但本文认为二要件说更合理。在工业社会,人们的行为更多的受到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约束。违反了强制性标准就是违法,符合标准的行为就是不违法,但是没有违反标准造成损害的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方面。如果多家企业向同一条河流排污水,尽管每家企业排污都不违反标准,但可能导致该河流污染,也同样造成了环境污染的事实。并且损害事实与排污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尽管排放污水行为不违法,也要承担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条规定似乎认为承担民事责任必须行为要违法,这与“二要件说”不相符,建议修订《民法通则》时将此条进行修改。  首先,将行为违法性作为独立的责任构成要件的观点,不符合我国现行的民法观点。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我国民法并没有仿造德国民法的规定,将“不法”、“违法”作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要件;其次,由于污染防治法不可能像刑法那样采取法定主义,对各种侵权行为做出集中的举例规定,尤其是因为侵权行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法律上不可能全面列举各种侵权行为,特别是因为民事侵权行为大多为过失行为,许多损害是因为人缺乏注意和足够的技术等原因造成的,对这些过失行为很难判定其是否具有违法性;再次,由于环境污染侵权纠纷错综复杂,各种致人损害的行为难以用违法性标准进行判断,若把行为的违法性作为责任构成要件,极易使许多致人损害的行为人因其行为的违法性难以确定,而使其被免除责任,这时对于保护受害人利益,充分实现环境污染的补偿职能是不利的。所以本文认为,行为违法可不作为环境污染致害的要件之一。  对于大多数学者提出的二要件说中的“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事实”,本文也有不同看法。提出将“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用“污染环境的危害”来表述。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潜伏时间长等特点,“污染环境的危害”既可以包括污染行为发生之初潜在的危险又可以指己经造成的损害事实。所以二要件说可以表述如下:  (1)污染环境的危害,这里的危害指潜伏的危险和造成的损害事实两方面  (2)污染环境的危害与环境污染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下面针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分别进行论述。  2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 还有呢,先看看大概行的话加我HI给你发过去

境污染的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在远古时代,空气曾被人们认为是简单的物质,在1669年梅猷曾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是复杂的。德国史达尔约在1700年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化学理论,就是“燃素学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所谓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内。例如蜡烛燃烧,燃烧时燃素逸去,蜡烛缩小下塌而化为灰烬,他认为,燃烧失去燃素现象,即:蜡烛-燃素=灰烬。然而燃素学说终究不能解释自然界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它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第一是没有人见过“燃素”的存在;第二金属燃烧后质量增加,那么“燃素”就必然有负的质量,这是不可思议的。1774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才否定燃素学说。拉瓦锡在进行铅、汞等金属的燃烧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金属变为有色的粉末,空气在钟罩内体积减小了原体积的1/5,剩余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动物在其中会窒息。他把剩下的4/5气体叫做氮气(原文意思是不支持生命),在他证明了普利斯特里和舍勒从氧化汞分解制备出来的气体是氧气以后,空气的组成才确定为氮和氧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以后,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续地进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并使空气里的氧气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空气。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的恒定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这些成分所以几乎不变,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空气的可变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区而异。例如,在工厂区附近的空气里就会因生产项目的不同,而分别含有氨气、酸蒸气等。另外,空气里还含有极微量的氢、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气体。灰尘是空气里或多或少的悬浮杂质。总的来说,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由于地球有强大的吸引力,使百分之八十的空气集中在离地面平均为十五公里的范围里。这一空气层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影响很大。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指的是这一范围内的空气污染。工业的发展,向空气排放了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使空气里增加了有害成分。当空气里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严重地损害人类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破坏了某些物质,又会使人的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等等。因此,必须大力防止空气的污染。排放到空气里的有害物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粉尘类(如炭粒等),金属尘类(如铁、铝等),湿雾类(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类(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氮的氧化物等)。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量较多、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是煤、石油在燃烧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主要是汽车开动时排出的。从全球估计,一氧化碳的排出量超过二氧化硫的排出量。

论文摘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探索和调查取证,我们已对化学污染与环境有所了解,并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实践验证。使我们正确的认识到当代化学污染与环境的种种矛盾。同时,对如何减少这一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提出了较为正确的方法。在此,希望能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关键词】 化学生产 环境污染 环保【论点的提出】 面对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之下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一度让人困惑不已。仅从陆地污染来说,那难以处理的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无一例外均是化工生产的产物,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使用过后的处理途径,均是难以权衡的种种矛盾。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为改变现状,用所学的现有知识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法,并对化学学科的知识得以巩固,我们终将论点得以提出。【围绕论点展开的讨论、调查】 在当今社会,概括地说,现如今的环境污染主要为三方面:海洋污染陆地污染空气污染。情况一: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漂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氯氟烃类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防治,减少污染,保护人类。碳氧化合物(COx)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释放而产生,如汽车;摩托,以及工业生产中化工原料的燃烧,CO2能强烈吸收太阳光的红外线,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改变并破坏了生态平衡,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为O2与血红蛋白亲合力的210倍,因而它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急剧增加,如果不治理,吸收二氧化碳的海洋表层将达到饱和,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2057年世界的热带雨林可能全部消失,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充分吸收,在未来的100—150年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20%,平均气温提高5℃,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升高5至6℃,那时地球上将无现在的冬天。除COx以外CH4、NOx和氯氟烃类也能吸收红外辐射,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我们应重视治理。情况二:饮食污染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品种多,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有机砷类、有机氟类、有机汞类等);各种有害金属和非金属(汞、砷、铅、镉、镍、锑、硒、钴、氟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苯并芘、亚硝胺、酸、碱、苯胺等)。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涉及范围较广,污染情况也较复杂。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合理科学施用不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由于近几年大量长期地乱施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劣,肥力下降,同时造成了农业环境的污染,进而给食品带来了污染。为了防止通过化肥、农药、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必须经常进行环境污染物含量的检测管理,加强环保教育,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制定各种农药和作物使用、收获、食用的合理安全间隔期。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和对食品包装材料卫生的管理工作。制订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使之成为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用以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情况三: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 而造成的污染。可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响生物的新 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结论】 经过此次探究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急待于整改处理的紧迫性。我们作为公民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为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生存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致谢】 论文的最后,我们要感谢参与指导、讨论及协助过论文的全体人员;论文中采用的图文及数据资料的提供者;提供信息或帮助收集、整理资料的人员。

  • 索引序列
  • 环境催化论文
  • 工业催化催化剂论文
  • 环境化工论文
  •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论文
  • 环境污染与环境化学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