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怎么样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怎么样

发布时间: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怎么样

查询一下刊号ISSN什么的

你到学校图书馆或院系资料室查一下 就可以了或者到 中国期刊网 中国知网 这样的学术期刊类网站上查找一下你是新生,建议你多看到图书馆或资料室看看专业学术期刊,并且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比较好的期刊的投稿方式或投稿要求等都记录下来,对你以后发文章很有好处问问导师或师兄师姐怎么发文章,或者写写文章,自己投投,你就会很清楚了提醒一下,一般情况下,很多研究生楼下会有好些发文章的广告之类的,不要往那里投稿,那些好些都是学生代理做的,为的是在中间收些中介费,都是要掏钱的,不要给他们,自己认真去投正规刊物,不要把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成果都浪费掉了

《比较教育研究》于1965年创刊,1992年兼作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

新版(第七版)有六十本左右。例如:《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其中几个通过期刊之家(qikanzj)是可以进行投稿的,

三个月出刊。期刊当月截稿后,最快三个月出刊。有些期刊来稿比较多,可能五六个月。《比较教育研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78/G4,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

你好,我上个月刚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发表论文不能着急,首先要看你单位有什么要求,每个单位要求不一样,别发表完了,单位不承认,那才窝火,选择期刊的时候,一定要确定是双刊号齐全,而且在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和知网能查询到的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工作人员的答复:“凡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检索窗口中检索不到的期刊就是非法期刊。”发表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地方。省级刊物:主管单位是省级,比如卫生厅,教育厅,等等。发表的刊物有《新课程》《吉林教育》《海外英语》等。国家级刊物:主管单位是部级得刊物,比如:卫生部,教育部。发表的期刊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新课程研究》等。核心期刊:分为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每4年评定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进入其目录的刊3、物,无论主管单位是什么级别,均为核心期刊,如:《教学与管理》《职教论坛》《成人教育》等。以上刊物都是双刊号齐全,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的期刊,但是还要找一个正规的论文发表途径,我上次是在道恒论文网发表的,百度一下就是,魏老师很负责,印象还不错,当然去不去还是取决于你,我只是推荐。最后祝你发表成功!

教育探索吧探索知识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好吗

第一个和我发表的是一样,只是期数不一样,封面颜色不一样!第二个是半月刊,不太清楚,是不是改版了,我的04是第一个版本!现在野鸡其看很多,知网上查询即可!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政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语文)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建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外语)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地理)历史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通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化学)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生物)中学生物教学

作为社科类核心期刊和中国比较教育学会的代会刊,《比较教育研究》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教育界公认有一定影响的刊物。刊登内容包括:国外教育思想及流派、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国外教育先进理论、实践、经验、动态,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 复合影响因子:780综合影响因子:545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2)、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三年重评一次。从第九版2021-2023目录里摘一部分吧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学报外国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理论与实践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当代教育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科学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考试人民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物理教师物理教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高校教育管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大学教育江苏高教重庆高教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思想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分割线------------------------下边这几个是特别推荐、相对容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教育学刊高教探索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几率高。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好发表吗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正常读研没有这个要求,只是看未来要去干什么,可能会要求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比如说出国留学之类的。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需要的。发表论文程序:投稿---初审---外审---主编审---录用---编辑加工(交版面费)---发表。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时至22时。考生可在9月24日至9月27日进行网上预报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定于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于12月28日进行。

自己投的话都比较难的。。周期要好长的。。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创办于1965年

比较教育学(comparative education)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基本特征  ①国际性。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②可比性。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③综合性或跨学科性。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因此,需要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熟习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对各国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具体分析和综合比较。编辑本段主要功能借鉴性功能  是比较教育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库森、萨德勒以至康德尔、埃德蒙·金等都非常注重比较教育的借鉴功能。特雷舍伟书说,人们研究比较教育,就是希望能借鉴他国的经验来寻求解决本国问题。比较教育的借鉴方式有很多,有宏观借鉴与微观借鉴、直接借鉴与间接借鉴等。而在教育方法、教学形式、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借鉴主要是微观上的直接借鉴。认识性功能  比较教育有很强的认识性功能,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排除陈规陋习提高现代教育思想意识的作用。首先,比较教育的跨学科、跨国家的研究框架, 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审视教育的视野,对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有重要作用。其次,比较教育的多元研究特点,能激发世界教育的多种观点碰撞冲击,有利于打破本族中心主义的文化壁垒,冲破特定民族文化的封闭屏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再次,比较教育提供大量信息和国际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将有助于提高本国国民的教育认识水平,认识教育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功能,形成国民正确的现代教育观。交流性功能  比较教育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功能。开展比较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在教育信息、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发展上的交流和借鉴,建立兼容多样化特征的全球性教育体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教育的互动和合作:世界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比较教育以开放引介使本国有机会获得世界教育的最新信息,尤其能使后进国家处于巨大发展压力之下从而促其改革,并有利于各国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建立起互学互动、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比较教育可通过提供最佳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建立先进样板,促使后进国家采取借鉴较高水平的发展模式,提高教育改革力度,达到较快的赶超;也有利于转变思想,打破封闭,推行开放,建立多元化教育体系;有利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和建立多边合作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教育研究机构都非常重视交流和合作的功能,强化国际间教育的互动作用,包括从《学会生存》 到 《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世界》都非常强调国际合作和相互之间的必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推行。预测性及决策性功能  比较教育也将具备预测教育发展的功能,在教育规划和教育战略研究方面发挥作用。霍姆斯认为比较教育具有预测功能,他认为,比较教育要善于从研究中导出科学规律,这些规律来自对客体发展的概括,能达到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科学方法具有注重客观性、注重证据、注重检验结论和注重反省争鸣的特性,因而可提供相对准确的预测功能。比较教育在努力寻找教育发展规律、共同原则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就是自身具备了预测教育发展和参与决策的功能。比较教育的预测和决策功能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⑴某一教育改革的实施及目标前景,通过预测的分析教育发展多种原因的可能变化以及实施的改革将产生的可能结果, 制定改革方案, 并作出实施决定。⑵某一教育发展的趋势,比较教育根据研究,解释教育发展与社会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据此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作出相应的决策。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或者教育发展战略,比较教育研究将在教育发展的预测和决策两方面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⑷某一教育问题解决,例如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毕业生分配问题或某一专业的设置问题,比较教育都能够从教育发展或者国际或者地区间的背景提供相应的诊断性预测,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发展性功能  战后,随着新独立国家积极推行现代化策略,比较教育开始介入其中,并提出“发展与教育”的概念,旨在寻求教育如何使后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尤其注重研究后进国家推行现代化与发达国家在形式上的区别,在推行教育现代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便形成了以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行教育现代化为对象的“发展教育”这一新的领域,强劲地表现出比较教育在探讨发展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发展进程,揭示发展与教育的内在联系,提供推进国家的决策建议的重要作用。   比较教育的功能还表现在其他诸方面,例如教育人的功能、改造创新文化的功能等。编辑本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17~1917)。这个阶段以 “借鉴” 为主要特点。1817年法国教育家M-A 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他对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四点创造性的建议: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搜集工作。②采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这些建议对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阶段(1917~1945)。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国际性的对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美国教育学家IL坎德尔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于1933年所著《比较教育》一书对当时比较教育的教学与研究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中国曾把该书译成中文。作为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的教科书。苏联教育理论与活动家НК克鲁普斯卡娅也研究了美国、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教育经验,这对苏联教育的发展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阶段(从1945至今)。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国际教育经验为基础,加深和扩大研究成果。表现在:①扩大与新建研究机构。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汉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等机构。1970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成立。到80年代该学会曾分别在渥太华、日内瓦、伦敦、东京,召开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②比较研究方法多样化。在前一阶段,坎德尔等人的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占优势;在这一阶段,除历史法外,许多教育家把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引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编辑本段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应用多种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常用的方法分两大类:①以区域研究为主进行比较。②以问题研究为主进行比较。此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历史法、社会学法、统计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使比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义。编辑本段特点  比较教育的研究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由于各国的教育制度不同,指导思想 比较教育学各异,如何解决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统一对比标准"问题,还需要比较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闯出新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缩短,教育学术的交流日渐增加,比较教育学(Vergleichende Pädagogik)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法国的教育家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他是最早系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者。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理论科学。它之所以是一门应用科学,在于它提供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办理教育的丰富经验,可以作为改进本国或本地区教育实务的范例。它之所以是一门理论科学,在于它揭示了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的形成条件或制约因素,探索了教育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因而使借镜有理论可资遵循,不至于成为盲目的实行。既是应用科学,又是理论科学,也是比较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一大特色。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广见闻,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本身工作的认识;可以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镜;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应吸收系统论、控制论、资讯论的方法,以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实务性作为研究的基本原则。编辑本段分类  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等。在进行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适当配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研究结果。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教育问题已经像政治、经济等问题一样,成为全球性和彼此互相影响的问题,因此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研究比较教育学,以了解各国教育的现况,相当具有重要性。编辑本段作用  比较教育研究能为纯粹的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研究提供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指出世界上这种或那种教育实践推广程度的大小;   (2)揭示在不同的教育制度中采用同一种教育实践时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差异或细微区别;   (3)具体阐述是哪些因素致使某些国家采用某种实践或措施取得胜利而另一些国家却走向失败;   (4)对不同意识形态或政治环境下同一种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进行对照和检验;   (5)调查某种具体的措施或方法在国际范围或国际组织中被认可的程度;   (6)证明某种预定的教育革新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革新,真正的新事物。编辑本段范例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 比较教育学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对此观点,笔者在数百余名教育工作者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02%的人表示赞同,46%的人表示不同意。另有47%的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在进行中美教育比较中,笔者的调查显示:9%的人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使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对此观点,有58%的人不赞同。另外,有92%的人认为,由于这两种教育模式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所以难以融合;有12%的人认为,由于这两种教育模式在具体操作上有着相矛盾的地方,所以难以融合。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阶段不许学生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的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因此,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下,美国学生比不过中国学生,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中国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学生了。显然,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   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学习我们,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以抓创新来补不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编辑本段学科建设新视角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它具有跨国性或国际性、跨学科性、可比 比较教育学性、综合性、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并存、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等特征。教学对象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尤其是外国教育的基本知识。既要继承也要创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习研究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改进本国的教育。因此,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呢?顾明远先生的一些观点为广大的比较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第一,要加强比较教育的理论建设。理论建设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方面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成果来分析研究当代教育问题,另方面要研究透切比较教育学者已经提出的理论,结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加以反复验证。   第二,比较教育要改变以往的研究重点,将研究外国教育转移到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外教育的比较上。   第三,在方法论研究上,顾先生认为要把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研究停留在描述性研究和定性研究上,所以强调加强实证研究是必要的。比较与借鉴相结合  比较法是社会科学研究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它对比较教育来讲更有重要的意义。比较教育的特性之一是跨国家或跨地区、跨文化性,也就是要对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因此比较法就是比较教育研究最重要的常用的方法。但教材上八国教育(国别教育)部分只分别介绍了美国、苏俄、日本、法国、德国、印度、中国教育的概况,并没有对它们之间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学制与教育进行比较。在发挥基础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综合运用归纳式与演绎式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方法多样互补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惟有综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比较教育的主要发展阶段有史前时代,比较教育的史前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当不同国家的人们因旅行、贸易、战争和传教等活动而互相往来时,就出现了教育与文化的交流。这种交流最初可能只是口头传递,并逐渐发展到书面描述,从而实现各国教育的交流。  到中世纪及其以后,由于人们跨国界的贸易、旅行、考察和外交活动的扩大,有关不同国家教育的描述、比较和评论也日益增多。马可波罗就是个代表。  我们所说的教育比较,都还没有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严格说来还不能看作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比较教育。直到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促使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但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计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该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因此,人们也把这一时期称为“借鉴时代”。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阶段——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借鉴时代作为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它的开始就是以1817年朱利安在巴黎《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的,“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也是在这部书中首次被正式使用的。  借鉴时代的另几位重要的比较教育学家是法国的库森(VictorCousin,1792~1867)。1831年,身为外国教育情报调查人的库森,受法国教育部长之命考察普鲁士的教育,并把考察结果写成了《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为法国政府制定初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法——1933年的《基佐法案》(Loi de Guizot)提供了重要参考。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督察长霍拉斯·曼(HoraceMann,1796~1859),1842年访问欧洲归来,撰写了一本著名的《第七年报告》。这是一份对欧洲各国教育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考察以后提交出来的报告书。日本的文部大臣田中不二□考察欧美教育制度后,编写并整理了《理事功程》。  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作为改进该国教育制度的借鉴。   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也被称为因素分析时代。  要改革教育必须根据该国的具体情况,参照国际的教育经验,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地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各国的教育。在比较教育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也称作“因素分析时代”。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Michael Sadler,1861~1943)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的。  萨德勒是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撰写了28卷的《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自1897~1914年陆续发表。这些报告,详细地描述了欧洲各国、美国以及英属领地的教育状况,分析了不同地区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总结了教育经验,并指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该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对这个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深受萨德勒的影响,他的研究工作更加典型地反映丁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的特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33年出版的代表作《比较教育》(1954年出版的修订本更名《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一书中。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史上第二个系统阐述理论与方法的学者,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得出工种主要目的。  第一,“报导--描述”的目的。他向读者提供各国教育制度的“情报”,并按问题把事实加以分类,例如分为教育制度、教育行政、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师资培训等。他认为事实的报导是不够的和有局限性的,但却是比较研究过程中必要的一步。  第二,“历史--功能”的目的。按照康德尔的意见,比较教育不仅要描述事实,而且要说明特征。他指出,不应把教育作为孤立存在的事业来看待,它应同国家背景,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研究。  第三,“借鉴--改善”的目的。康德尔希望通过考察外国和该国的教育制度,研究比较教育的学生能够养成一种更可取的哲学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改进该国的教育制度和培养对“民主”制度的忠诚。  与康德尔同时代的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还有德国的施奈德(Friedrich Schneider,1881~1974)和英国的汉斯(NicholasHans,1888~1969),他们的比较教育观点基本一致。其中汉斯的思想更接近于康德尔。1947年,汉斯在英王学院任职期间撰写了《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一书,书中他根据影响人的发展的天资、社会和训练等因素,把一个民族的发展看做一个人的成长,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分作三类:自然因素(包括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等因素)、宗教因素(包括天主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清教传统等因素)和世俗因素(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因素),并对每一种因素又做了进一步的细致分析。在研究工作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康德尔、汉斯一样,施奈德也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但与前者强调注重教育以外的影响因素不同,施奈德在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教育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在1947年发表的《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中,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国民性、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宗教、外国影响等外部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他认为,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消极性和积极性、必然和自由、统一件和多样性练两极辩证法的相互作用;二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辩证作用。  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学已经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比较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研究的规模还不够广泛,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 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从50年代起直到现在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这一阶段也被称为“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比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层出不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和研究领域的扩大等方面。更详细的请访问或看钟鲁斋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的《比较教育》。

  • 索引序列
  •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怎么样
  •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
  •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好吗
  •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好发表吗
  • 比较教育研究这份期刊创办于1965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