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2019·荆门)“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该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WTO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利也有弊,但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它是一把双刃的剑。  2、牢牢记住一个原则:只要主权在手,就不会对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造成伤害。  3、中国既要承担义务,又要享受权利,必须要遵守WTO的基本原则:①要实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加入世贸组织,有15项多边协议,中国要承担义务。  4、给我国提供的机遇主要有:①可以享受低关税待遇或最惠国待遇,扩大出口;②有利于利用外资;③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④使我国经济更加开放,加速四化建设;⑤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⑥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⑦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国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⑨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5、挑战主要有:一部分落后的企业、产业、产品会被淘汰;②对没有改制的国有企业压力大;(逼迫企业改制)③企业真的挑战在于制度竞争,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结构性失业;④对目前政府的职能提出挑战。(大市场小政府);⑤负传递效应。(国外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也会进来)  加入WTO对农业、金融、电信、企业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对小麦、棉花、豆油近期不利,对玉米长远不利;对蔬菜、畜牧业、养殖业(特别是对养虾)有利;对林业、旅游业、中草药、竹子有利;对茶叶、棉麻扩大出口;农业最大的问题是深加工不行。  2、对汽车制造业冲击大。对冰箱、彩电、洗衣机、服装、纺织品、鞋、玩具有利;对啤酒、日化有利。  3、对电信、银行、保险公司提出严峻挑战。  4、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提出严峻挑战。  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即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是德、法、意、荷、比、卢六国于1 957年6月签订罗马条约,协议自1958年1月1日起成立共同市场。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  欧共体的影响:  1 加快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2 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注意:西欧各国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 为后来的欧盟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的区域性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样本!这时西欧两大死对头(德和法)也开始了合作。“欧洲钢煤联营”就是他们合作的代表。

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标志着中国13年"入关""入世"谈判的基本结束。虽然还有中国与欧盟等国的谈判,但中国加入WTO的主要障碍已经扫除。原因当然不是由于WTO受美国控制,而是美国提出的市场准入条件比任何一国都高。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面对美国资本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竞争的话,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协议的签定预示着中国加入WTO的大局已定。 中国加入WTO在即,国内自然掀起了一股"WTO"热潮。各行各业也都纷纷开始研究中国入世对本行业的影响。用当前流行的术语来说,我们必须面对WTO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的最大机遇是什么?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看到各行各业的具体问题,还要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当说,加入WTO对中国的最大机遇是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加速自己的经济发展,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面对入世加速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为什么加入WTO,有两个大的背景需要考虑。一个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另一个是中国改革的大背景。90年代以来,世界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在不断加速。什么是全球化?简单概括,全球化就是人们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消费。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无疆界经济的过程,其表现之一是生产的全球性。换句话说,生产者可以不再局限于本国的资源,而利用全球资源来从事生产。我们以前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觉得我们能够用自己的东西就用自己的,自己实在没有的再通过进口来用别人的。现在的生产者不必过多地考虑本国资源的局限性,而是哪里的资源便宜就用那里的。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也意味着中国更全面彻底的开放。我们通常只把可以扩大出口称之为机遇,却很少想到我们的进一步开放亦是一个加速经济发展的机遇。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并不只是所谓的"加入WTO的代价",开放市场本身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在封闭经济中,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来为自己提供粮食,不得不通过支付昂贵的价格来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图通过抑制消费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事实上,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代表全球资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中东也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我们进口粮食、石油、木材和纸浆等,实际上就是进口土地、矿产和森林,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非常有利。 从理论上说,如果中国不加入WTO也可进口这些资源产品,但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没有机制上和法律上的保证,任何一国中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是不易开放的。局部的和行业的利益往往会被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加入WTO,承诺市场开放,撤销保护,看上去对本国资源产品生产行业不利,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合理利用稀缺资源,有利于长期持续发展。 其次,开放市场,融入全球经济,迫使企业面对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效率。人们通常把面对竞争作为一种"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而从一国经济整体来看,可以更多地把加强企业间的竞争看作为一种提高效率加速发展的"机遇"。靠中国自己来加强竞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目前不少行业仍由国有企业垄断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加上保护民族工业的理论,使得这些行业长期受到保护,没有效率。打破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垄断光靠国内的改革是不那么容易的,而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服务和资本进入中国的市场,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个竞争的经济体制。因此,开放市场虽然给中国企业带来冲击,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亦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究竟向何处去?对此,目前在理论上仍然争论很大。加入世贸组织,则给了中国一个确定下一步改革目标的机遇。我们可以不必再沉溺于理论上的争论,而不得不面对全球化的现实来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能否迅速而成功地完成我们的体制改革则是对政府的最大挑战。 中国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全球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帮助中国企业参与竞争的动力。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就不得不改革现有的体制。为了让我们的企业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要积极去改革现有的体制。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体制的趋同。原来各国的经济体制比较复杂,有计划经济,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又有国家干预多的和国家基本不干预的。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对原来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方向不是加强计划,而且加强以市场为主的经济调节。不仅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进行了体制转轨,一些本来就是市场经济但不太开放的国家,包括日本、印度、韩国、以及南美的许多国家,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使原来比较封闭的、政府干预比较多的经济向开放的、自由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的改革并不都是自愿的,如韩国、日本的改革也非一帆风顺,但一国若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不得不更加自由,更加开放。道理很简单,大家在一起竞争、合作,必须要遵守同一个游戏规则,所有的企业都要在同一个规则下面来进行操作。WTO的原则之一是"公平竞争",含义是在同等的条件下竞争。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不能有政府补贴,除非大家都有补贴。因为大家都享受政府补贴的可能性不大,其结果一定是谁也不能补贴。同样,竞争的领域里不能有政府的投资,有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投资会被看成为不公平竞争。如果国有企业竞争不过外国私有企业,外国企业也许不在乎国有企业得到什么样的补贴,但一旦国有企业比私有企业更有效率,国外企业就会从体制上、政策上挑毛病。中国企业也许在目前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我们应该有将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准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在体制上、企业产权改革上下功夫。 从积极帮助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目前的体制不仅制约中小企业的壮大,也妨碍大型企业的发展。在中国的大企业中,虽然资产不少,但企业的产权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一个企业运行的好坏,仍然主要依靠上级机关的监督管理、企业领导的个人素质以及政府政策的倾斜。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监督机制。 在政策的有效保护下,这些企业或许尚能维持经营,但在外商投资进入后的直接竞争(包括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中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则令人不敢乐观。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体制的制约。世界500强为什么没有中国的企业,中国为什么没有象微软那样的企业,并非因为中国没有企业家,也并非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目前的法律制度、金融机构、产业政策等都还没有为企业家创造出一个能够大展鸿图的环境。面对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如何能够加速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的企业发展创造条件,的确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和严峻挑战。 中国离WTO越来越近了,等待了13年的大门即将为中国打开。对于中国入世的问题,要从全民的利益,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来考虑。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不再是贫穷、落后、保守的中国,我们已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我们不应老想着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有信心向一个发达国家努力。阻碍我们进步的主要因素不是我们的能力和资源,而是我们的观念与体制。入世的最大意义不是某些具体行业的得失,而是要建立一个有助于发挥我们潜力的现代经济体制,从而使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机遇是可以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输出廉价产品,挑战是脆弱的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威胁和攻击

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国加入WTO论文

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第18次中国工作组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同时也结束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的全部工作。很快中国就会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将会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此,美国、欧盟和亚太及其他地区各国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美国和欧盟态度乐观,亚太地区国家包括日本喜忧参半。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从中收益颇多 据对外经贸大学的的有关专家介绍,中国正式入世之后,农业和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将大幅度降低,到2005年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美国和欧盟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关税的降低以及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能够促进其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对中国出口,使得农场主和生产商从中大大获益。而且部分产品配额的取消和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也将促进贸易的增长。 美国商会主席曾称:至2005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实会推动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增加140亿美元。专家称,中国市场的开放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在几年内逐步开放电信业、保险业、流通业、银行业、证券业、旅游业、建筑业、法律服务等各个服务领域,美国与欧盟的各服务行业供应商都很看重中国市场对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纷纷表示要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拓展在中国的业务领域。 亚太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入世有喜有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忧虑重重 日本企业界认为中国入世会使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贸易环境有所改善,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都会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中国入世会增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从而对日本的国内产业形成压力。中国入世后,低成本的吸引力会促使日本的产业向中国转移,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 东南亚各国的态度更为悲观。专业人士称,首先是出口的影响。由于东南亚各国的电子产品与半导体出口导向政策,使得各国经济对电子产品的出口有很深的依赖。近期美国经济增长趋于停滞,导致全球需求萎缩,IT产品的定单明显减少,已经使这些国家的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GDP增长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入世会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产生很大的压力。其一是因为入世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其二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可以享受MFN基础上进入发达成员市场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一些发展中成员在美、欧、日、加等市场的份额。其次是吸引外资方面。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动荡不定,而我国的经济一直持续稳定的发展,入世之后中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会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今年的直接投资会降低。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预计:全球的国际直接投资可能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降低至2001的8000亿美元。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可能会对这些国家的吸引外资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中国入世之后吸纳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能力增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从中能够获益多少是个未知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格局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首先,入世能够拉动中国和各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增长。中国入世会促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份额的大幅度上升,有预测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将从1995年的7%上升到2005年的3%。2000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在世界商品贸易中出口排名第七,份额为9%,进口排名第八,份额为4%。中国的入世对国际贸易的流量和流向在长期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投资方面,中国的投资环境会随着入世而空前改善,市场的开放度提高,开放领域扩大,特别是服务业的外资软环境的改善,以及中国广阔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会在长期影响国际投资流动的去向。有国际银行家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资本市场,在十五年内,中国将跻身于世界三大资本市场之列。当然目前中国要花大力气处理政策法规、银行结构、外汇管制和企业管制等问题。 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稳定,入世可以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投资机会,刺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带动直接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国企改革遇到很大的困难,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日,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势头趋缓、总额下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短期吸引外资的增长幅度比较缓慢。 专家称,中国入世也将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中国入世之后贸易环境、投资环境和现有的许多政策法规都将发生重要的改变,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战略也会随着入世后中国的调整而调整。是采取出口战略还是进行直接投资,需要依据中国入世之后的具体变化而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促进今后几年内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将必须重新考虑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位置,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组织结构都会有重大的调整。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入世后法律法规的完善、市场机制的规范化发展等都是跨国公司决定其生产、研发、营销等战略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有很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放在中国。还有更多的对中国入世后发展充满信心的跨国公司决定调整其生产的区域分布,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1.农业。现在议论比较多的领域,首先是农业。对于美国的农产品,首先是允许染有TCK病的小麦进口。但这宗进口的解禁其实对我国的影响并不大,本身也并不是WTO的问题。影响比较大的是在加入WTO以后,提高“大宗商品配额”,即每年进口粮食的“配额”增加到2100万吨。在这2100万吨进口的数额之内实行的是1%一3%的低关税;2100万吨配额以上的进口继续实行高关税,但要逐步从目前的30%一40%的水平降到2004年的17%的水平,有些将降到14%。对中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恐怕首先是这2100万吨的配额,因为我国目前每年只进口300多万吨粮食,即使在最初两年进口配额只有700-1200万吨,进口的增幅仍然较大,这在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困难、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和我国农民的收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第一, 2100万吨的进口仍然只占我国粮食总消费量的2%-3%左右,占市场交易量(进入市场的部分)的10%左右,不会左右我国的粮食市场。第二,粮价的下降,对农民的收入有影响,但中国目前70%的粮食属于农民自给自足的部分,受影响的主要是那些出售到市场上去的30%的商品粮,对市场价格影响较大,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第三,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会对农产品价格体制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第四,较低的国际粮价抑制国内粮价的提高,对于农民当前的收入是会有影响,但是对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到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中去则会有用积极的影响。因为粮食价格降低,平均工资水平就可以降低,有利于工业的发展;通过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的农村人口进入工业、第三产业的速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较高收入的就业机会的可能性也就会增加。因此,如果我们承认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太可能继续依靠农业收入的增加,而主要将靠工业、非农产业的发展的话,那么,尽管这一点会在短期内形成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的冲击,但是从中、长期来讲,对3亿农业劳动力和7亿农村人口是有好处的。当然,如果加入WTO,应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尽量减轻在短期内对农民收入冲击的负面影响。就具体品种而言,在农业方面可能造成较大冲击的是大豆和棉花。根据《中美农业合作协定》,到2004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配额将达到330万吨。按中国大豆的出油率14%-15%来推算,进口330万吨豆油相当于进口2200万吨大豆,这个进口量大于国内大豆总产量。从而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将构成很大压力,其次是棉花。去年我国棉花进口量为20万吨,签署《协定》后,棉花进口马上就要变成74.3万吨,到2004年则要达到89.4万吨,而我国目前的棉花库存达500万吨,因而压力也较大。2.汽车业。很多人认为一加入WTO,汽车的关税就会降到0,从而对中国的汽车业将是致命的打击。实际上,即使今年加入WTO,汽车价格也不会马上下降。我们承诺的条件是,到2008年(美国要求到2005年),汽车保护关税由目前的80%-100%下降到25%。这么长的过渡期,国内的汽车行业有时间来发展壮大、并逐步和国外厂家竞争。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轿车价格也只比国际市场高出20%-50%。因而,加入WTO,价格将不是最大的冲击。投资、服务方面的冲击可能要大于价格冲击。在投资方面,我们曾规定,整车、发动机生产,外资不能超过50%,这一规定在加入WTO后会逐步取消。这个冲击是很大的;另外,与汽车制造相比,中国在销售服务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大。在研究开发(R&D)上,中国与国外的差距也非常之大。国外象丰田、通用这样的大公司,每年研究开发经费高达50-60亿美元,而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经费加起来才不过十几亿元人民币。设计开发一个全新的车型需要研发经费20亿美元,改型要1一2亿美元,中国的研发经费只够改型,可以说,在这个方面还无法与国外竞争。现在看来,我们唯一可以与国外竞争的可能是汽车的维修服务方面。台湾由于有了很健全的国内汽车维修服务体系,因而在汽车保护关税降得很低的情况下,其汽车进口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总之,加入WTO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将是全面的、但也决不会一下子被冲垮。我门有喘息的时机, 要抓住这个时机,完成转型,使中国的汽车业上一个新台阶。3.电信业。电信业实际上也并不是让外国公司长驱直人。我国承诺的条件是在6年内取消对传呼机、流动电话进口的限制,在2年内允许外资进入移动电信业务,4年内可以进入基本电信业务。加入WTO后,在基础电信业,允许外资占到25%;增值电信业允许外资占到30%。但是这些“进入”在品种、地区、程度、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移动电讯、基本电讯业务这个领域里,不是让外资独家经营,而只是允许他们参加合资企业的投资。目前美国在这方面的要价是,要求国外公司能控股60%,至少为51%;外国公司可以直接进行国际出口,从而绕开中国的国际出入总局。这个目标与中方有分歧。现在要谈判的、没有确定的,就是允许他们将来可以持有多大的股权,是否可以有控股权等。在增值服务业、传呼领域里可以持股51%,但在其它方面并不是这样。因此,我们承诺的主要还是允许他们来办合资公司,来参股,而不是由他们来控制我国的电信业。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也是我们发展电信业的需要。过去我们的一些电讯公司也进行了合资方面的尝试,就是想通过合资及时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因此,这对我们来说,利大于弊。当然外国公司会得到一定的收入,但这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冲击并不是很大,相反可以加速我国电信业的发展,跟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4.金融业,另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领域是金融业,金融业实际上和电信业的情况差不多。在银行业,目前谈判的,首先是在各地允许外商开展业务,主要是从现在开始可以在各地设立分行。但是这个业务主要是他们能对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做外币的业务。一定时期之后,会允许他们经营三资企业和外国人的一些人民币业务,目前在上海、深训已经在逐步放开。但这种人民币业务,主要是外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允许他们经营中国居民的外币业务,也还并不允许他经营中国居民和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而如果外币不能和人民币直接兑换,很多人还会愿意把外币存在中国银行。而且,外资银行在什么地方可以开展业务,还是需要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从这个角度看,应该说限制是很大的。第二,金融领域里的另一个开放是允许外资搞合资银行,股份可以占到50%,也有一定的限制。5.保险业,保险业的开放速度可能稍微快一点。人寿保险公司外商持股比例入关时可以达到50%,一年以后可以达到51%;在非人寿保险和再保险领域,外商将获准在合资保险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且在两年内可以成立全资的分支机构,经营一定范围内的保险品种,也不是所有的保险业务都可以由他们来经营。6.关税。这是另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领域。中国一方面同意降低农产品的关税,另一方面也同意在2005年把工业产品的关税从1997年的24.6%降低到9。4%左右。在有些领域里降得比较多,比如化工业、医药产品降到跟其他国家一样5%-6%的关税;汽车业从现在的80%-100%降到2005年的25%,汽车零件的关税降到10%。应该说降的幅度比较大。但是这个影响我们也要通盘考虑。中国过去名义关税比较高,但实际征收关税的比重很低,每年只有3%-5%,还不算走私(关税高,走私的动机就强)。在全部进口产品中,由于我们实行了各种关税的减免、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大中型企业进口先进设备的优惠政策等等,以及对原材料、来料加工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所以实际上我们关税征收的比重并不大。并不是说降低关税就没有影响,而是说它的实际影响比起数字所显示的程度可能要小。此外,降低关税的影响要作整体分析,不能仅就对某一利益集团影响出发进行判断。比如,象汽车这样的工业,关税的下降,对整车组装业的冲击较大,但对零部件生产厂家可能有利,整个汽车工业的就业可能会有较大的增加。另外,还有一个对于降低关税的认识问题。目前我国的关税水平为16.8%,我们承诺2001年降到15%,2005年降到10%。现在,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为14%,发达国家为3%,WTO成员国为6%。可见,中国的降税是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不是让步;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关税的保护作用在逐步下降。例如,我国签署了信息技术贸易协定(ITA),这意味着到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关税将降到0。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全球化要求其零部件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如果关税不降到0,人家就不会到你这儿来生产,也就谈不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需要努力赶超的国家。从各方面来看,毫无疑问,加入WTO是有成本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对有些领域是有冲击的,但是它的冲击并不像现在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而且有3-5年的过渡时期,有些领域有6年的过渡时期,还是给我们留出了一些调整的余地。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加紧我们国内的体制改革,加快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对非国有经济开放各个领域,加强在各个领域里发展国内的竞争,提高各个领域的管理能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就不仅仅是全球化规则的接受者,而且可以参与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还可以借助世贸组织这个讲坛解决贸易争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推动下,WTO马上要开始下一轮的谈判,核心问题是如何扩大各国对美国等国占优势的农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开放。中国如果现在不加入WTO,不仅将来加入更加困难,而且使我们在新一轮谈判中没育发言权,不能加强发展中国家这一边的谈判力量,这会使新一轮谈判的结果对我们更加不利。这也是需要考虑的“未来因素”。加入WTO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对国际上做一定的承诺,可以促进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国内经济各个领域市场竞争的发展,而且现在我们面临内需不足的情况,加入世贸组织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增长可能会有积极的、正面的促进和推动。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更加开放,贸易会有所增长、出口会有所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卜对国际市场做出了更多的承诺,外国投资者会觉得中国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这样对国内经济的回升也是有好处的。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这样的正面促进对于负面冲击的抵消作用,即使从短期看,加入WTO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更不要说从长期看,中国总是要走向世界,总是要进行改革开放,通过开放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

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们应该从WTO对中国农业的规定和要求出发,重点分析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分清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判断WTO对中国农业乃至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 肉类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同时削减肉类关税,关税减让到2004年完成。 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3%逐步调整到2005年1月1日的6%。我国农村人口大约为9亿。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农村有劳动就业能力的人口估计达到6亿人左右,根据劳动力与土地的正常配比,农业只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另外5亿左右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就业上去。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小,但是从人均拥有量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显得十分稀缺,劳动力大大过剩。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现为土地资源稀缺。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十分不经济,每个农户土地面积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顷。美国的耕地面积差不多是中国的2倍,而农场数量只有200万,不到中国的1%,农场平均规模超过100公顷。欧盟的农地面积与中国相同,但只有740万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规模将近20公顷,同样大大高于中国农户土地面积的平均拥有量。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水平。以国际期货价格为比较标准,假如1998年国际期货价格为100 ,那么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应该是: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猪 68、原糖183。很明显,在9种主要农产品方面,8种已丧失价格优势,只有生猪还有价格优势。(三)主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普遍比较差。1、大米:从1990年到1996年一直处于净出口的状态,其竞争力系数也一直维持1。大米是我国在粮食作物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米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这种比较优势也在逐渐消失。2、小麦:中国小麦1991-1997年一直从国外进口,其竞争力系数争定在-1。3、玉米:出口竞争力系数1990-1995年为-1,1996年后,中国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长,1997年的出口竞争力系数竟达到999。但是入世后,对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是复杂和多方面的2、基本判断从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状况看,形成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面,特别是粮、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呈现下降形势,相比之下,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产品出口形势较好。虽然少数品种进出口形势有所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维持原有的格局,即出口竞争能力结构照旧,土地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六)分析结论三、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作用分析从各个省市来看:1、福建、上海、广东、天津、山东、浙江、北京等7个省市,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将从促进出口中获利较大,但是将面临较大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压力;2、新疆、内蒙、黑龙江、陕西、青海、宁夏、山西、云南、安徽、甘肃等10个省市,因在国内具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面临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压力较小,但是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发展中得益也较少;3、海南、广西、辽宁、江西、河北、湖北、吉林等7个省市,由于在劳动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不但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大,而且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小,形势相对比较有利;4、湖南、江苏、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6个省区,在两类农产品生产上都缺乏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小,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大,形势相对不利。(二)因农业各子行业对生产要素要求存在差异,生产要素能得到满足的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各子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或劣势存在差异,从而受WTO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各子行业的影响作用大体形势为:3、畜牧饲料业:正负效应同时存在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不但是猪肉生产大国,也是猪弱消费大国。中国加入WTO后,有望通过低价的进口饲料来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猪肉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相比之下,其它肉类产品尽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优势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受疯牛病等因素影响,扩大出口前景具有不确定性。饲料行业,由于所用原料主要来自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但是,如果部分企业使用低价的进口谷物来生产饲料,成本有望下降。问题是,饲料成本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密切相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竞争力差的局面难度较大。就我一个,顶哦

WTO是世界上唯一的多边贸易组织,目前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加入WTO究竟有何利弊得失?怎样正确认识?如何趋利与除弊? 一、加入WTO的利弊得失 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总的看,利大于弊。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入WTO,将为实施这一战略任务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WTO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开放市场,可以将我国一些长线产品和产业转移出去;通过我国对其他成员方开放市场,可以利用外国资金、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世贸组织的规则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将会推动我国改革的进程。同时,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将推动外贸、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等方面深化体制改革,以适应这些领域逐步开放的需要。 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加入WTO,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可以充分表达和反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还可以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减少与其他国家发生正面摩擦和冲突,有效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有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需要寻求稳定、透明、可预见的多边贸易机制的保障,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好地趋利避害,保护和壮大自己。加入WTO,我国与其他成员方均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相互开放市场。这将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同时,加入WTO还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扩大出口。加入WTO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设厂办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加入WTO,我们既要享受应有的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就免不了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首先,进一步开放市场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过去在市场开放方面,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自主地决定市场准入、削减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施。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关于市场开放的规定,这对我们开放市场的速度和步骤会形成一定压力。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程度上受到WTO规则的制约。我国现行有关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全符合WTO规则的规定,虽然这也是我国深化对外经贸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们在观念和体制上都存在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政府机关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再次,多边争端解决的裁决也可能出现对我不利的结果。世贸组织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受其惠;利用得不好,则受其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有待完善,还有一些政策规定和企业行为与WTO规则不一致,再加上对WTO规则了解不够,经验不足,即使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还是有可能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打输官司”。

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的论文

大数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文章的话,大数据面临的机遇肯定就是以后发展越来越快的话

回答 内容如下: 1、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影响 2、大数据下地质项目资金内部控制风险 3、医院统计工作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改进 4、大数据时代下线上餐饮变革 5、基于大数据小微金融 [鲜花][鲜花] 更多5条 

帮你写,就这样。这样的记叙文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求事情具体、生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要求这个事件表现的是这个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或者这个人的多个特征在这个事件中慢慢呈现出来。

大数据时代应如何应对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更多冲击,要想与时俱进,并不断的提升,那就要摒弃原来的传统思想,大胆努力的接受大数据带来的新挑战。想要弄清楚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变化,那就要先知道大数据是什么,这样方可以更好的迎接大挑战,应对时代带来的变革。大数据是指海量的数据,这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无法用传统的数据来处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性,许多疫情的报告都来源于大数据。  大数据的应用并不是那么简单,其引发的是模式的变革,其应用不仅仅是发电、输电,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这对于人们的生产过程以及商品交换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整个变革过程的技术手段就是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其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将使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大灵气无法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也无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但却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力。  国际上对于大数据的定义了四大特征,那就是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以及巨大的数据价值。基于大数据的全国的数据信息总量每两年就翻番。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所产生的运营数据,数据越大结果越好。成功的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潜能。  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人们放弃了因果关系而选择了相互联系。在未来的几年内,大数据将成为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有力基础,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数据的竞争,所以,解决数据资源的搜索与共享将成为当务之急。以互联网行业的代表阿里巴巴和谷歌为例,前者的服务器都达到了上万台,而后者则超过了五十万台,这就是数据的差别。  大数据是一种运营模式,数据的膨胀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数据增涨的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对于人们和企业的重要性会越发突显。

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国高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的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武器、新装备,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建成科技强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航天科技、“四新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四个领域。以芯片和元器件、超级计算、新一代信息网络、大数据、云操作系统、区块链、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加速发展,人类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万物互联时代,将对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未来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带来决定性影响。基因组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人造光合作用、分子模块育种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生物经济蓬勃发展。新能源(氢能、人造太阳能等)、新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碳化硅等)、新制造(增材制造、柔性制造、纳米制造等)、新通信(5G/6G通信、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突破,将对全球竞争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胜算带来全局性、革命性、决定性的影响。

机遇和挑战并存,存在的地方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扩展资料: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一、主动积极地参与全球范围: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努力在周边营造一个中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多边合作带” 。现在北方和西北方周边已有稳步迈进的上海合作组织。南方和东南方周边则有十分活跃的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如能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基础上促成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则将为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周边环境。二、以全球战略合作来促进中国与其它大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历史经验证明,就中美关系谈中美关系,双方往往在台湾、人权、贸易等问题上陷入僵局,而以全球战略合作来促进中美关系,则效果要好的多。

  • 索引序列
  • 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 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 中国加入WTO论文
  • 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的论文
  • 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