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备受人们关注。 犯罪低龄化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呈现出犯罪低龄化、暴力抢劫犯罪增多、团伙犯罪增多、作案方式成人化、作案手段凶残化和高科技化等特点,尤其是低龄化现象不容忽视。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此外,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犯罪年龄大约是每四年就下降两岁。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4~17岁进入犯罪高峰期。以至于专家指出,14~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 青少年自身特点 看待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应该先分析他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 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青少年生理发展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青少年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尚不完备,认识问题直观、片面,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理智等方面均不够成熟。 由于青少年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自己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独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诱惑与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相对低下,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复杂现象所困扰,加上自身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好胜心,易冲动而不理性的个性特征,常常在已经作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时难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的劝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犯罪,或是自己能够察觉自身的行为欠妥,但在“哥们意气”、“两肋插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片面思想的支配下,感情、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将错就错。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不容乐观。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正在不断变化,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供求失衡,大量青少年劳动力盲目无序的流动,造成了大范围的失业现象,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计困境,也就容易滋长各种违法犯罪。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 其次,不良文化的影响。社会上一些淫秽录像、不健康书刊、不良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化给青少年的心灵造成很大毒害、腐蚀。据统计,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还有宣扬暴力的电脑游戏。今天,许多青少年对电脑游戏的喜爱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而这些游戏中相当一部分是暴力游戏。尽管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的清理整顿,情况有所好转,但一些不健康的电脑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此外,社会上有些人以不正当手段掠取钱财,花天酒地;一些影视片大肆宣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其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最后,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够配套、不够衔接。如学校强调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被搁置一旁。家庭教育失当,父母对子女的放任、溺爱、粗暴等使得青少年缺乏情感教育,更容易受到不良诱惑,以至走上犯罪道路。 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有效监护,净化社会环境,建立绿色网吧,对影视作品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并建立完善的中国少年司法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社会治理研究院 2011年至2014年,何勤华、何明升、高富平、童之伟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中何明升教授的研究成果三次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编制的《成果要报》采纳。 2012年,学校获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2013年,学校立项27项,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并列第2,其中法学类课题立项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也是学校第4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学校立项19项,在政法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科研获奖情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获奖项1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张筱薇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 《中国法学史》 何勤华 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全国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获奖项1 《外国法制史》(第三版) 何勤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 2 《日耳曼法研究》 李秀清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3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郑少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4 《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 刘宪权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5 中国丧服制度史 丁凌华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6 经济法教程 顾功耘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 7 土地使用权与用益物权 高富平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8 竞争法论 徐士英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可持续发展与竞争法关系之研究 2001年 徐士英 2 2 WTO规则与中国竞争法的完善 2001年 林燕萍 5 3 证券犯罪研究 2002年 刘宪权 7 4 宪法控权本质及机制研究 2003年 蒋德海 12 5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2003年 顾功耘 7 6 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 2003年 邱格屏 5 7 自然垄断企业反垄断法调整机制研究 2004年 徐士英 6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法制的完善 2004年 周洪钧 7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2005年 何勤华 7 10 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005年 高富平 7 11 金融犯罪研究 2005年 刘宪权 7 12 和谐社会与理性制度选择 2005年 郑少华 5 13 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我国省际之间利益冲突 2006年 李建勇 8 14 计算机取证相关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 2006年 王永全 8 15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2006年 罗培新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技术创新、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模拟 2005年 唐晓云 16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004年 杜志淳 8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自主创新立法保障研究 2006年 陈俊 5 2 强化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2007年 陈俊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高新科技园区立法研究 2004年 陈俊 3 2 对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与法律规制研究 2005年 王迁 3 3 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 2006年 贺小勇 5 4 从独语到对话:和谐社会法治宣传转型研究 2006年 王永杰 3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印刷型图书170余万册(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二级学院及各研究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64种(外文90余种),电子书46余万册。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配置了总共51种196个数据库,主要数字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法规及司法案例库、正典法律资源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字化年鉴平台、刑事司法资料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Lexis法律数据库、LexisNexis学术大全资源库、Westlaw、HeinOnline、EBSCO、龙源期刊网、方正报纸、网上报告厅、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方正电子书、书生电子书、超星电子书、华图法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等。 学术期刊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中文法律类期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律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学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以法学为主、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学术性刊物;为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法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犯罪研究》(原名《刑侦研究》)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学校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该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经济犯罪研究、专题笔会、实践探索、检察官论坛、境外透视等,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刊主要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

现在为春天房子的越来越多需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减低他们发犯罪率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2003年我国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地纷纷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刑罚执行制度改革。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社区矫正制度明确进行了制定,自此,实施了8年试点工作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成为刑法法条,这对我国的刑罚社会化和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高居不下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从收集到的资料情况来看,很明显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2010年以来,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案件占到违法总人数的一半。在这其中尤其以未成年人为主,而且其犯罪呈直线上升趋势。从中很清楚的可以看出其原因,青少年犯罪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已经上升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制定、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如何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要使这些目标落到实处,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这使得政府逐渐意识到培养更多专业的社会工作团队的重要性。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在社区矫正工作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帮助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或助人的工作,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本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分析比较我国以及西方学者对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研究成果,当社会工作者选择进入社区利用社区矫正的方法去帮助犯罪青少年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工作者主要使用个案的方法开展工作。通过目前的工作方法得出更多的矫正措施并且在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相关部门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制度,能够使个案的工作方法作为一种常态落实到相关社区矫正的工作中。2.现实意义青少年之所以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主要是家庭、学校及社会监管没有对青少年形成合理的监督。当青少年缺乏一定的监督时,就会片面的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经验去建立自己的认知,建立不同于别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青少年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应该做出相对的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实施措施帮助青少年矫正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使其能够重新回归社会。本文重点介绍个案工作方法,利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到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当中,不仅有利于防止青少年犯罪,更有利于系统化高效化帮助青少年犯罪群体再次融入社会。(三)相关概念界定1.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从刑法学角度而言,指青少年实施的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从犯罪学的角度来讲,不仅包括青少年所实施的触犯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而且包括青少年实施的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甚至还包括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等。由于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概括全面,因此本文当中主要运用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来进行有关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问题的阐述。2.社区矫正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四)研究方法之所以在本文当中仅运用到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学识不深并且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全文提供可行性的理论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遏制青少年犯罪新思维》、《犯罪个案研究与启示》、《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和教育对策》、《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研究》、《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社会工作概论》、《社区矫正个案点评》、《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介入策略研究》等著作,搜集与青少年犯罪以及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而归纳整理并且综合分析有可能引起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当中的运用以及解决方法,进而为本课题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材料支撑。2.案例分析法本文当中对以下案例进行说明,在详细分析、了解引起案主犯罪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原因的情况下,综合案例中案主的实际情况,系统化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知识,阐述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的优势、问题以及对策,为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有效改善青少年不良认知与行为以及具体的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提供建议及可行性思路。二、理论基础(一)个案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许多学者认为,“个案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历程,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协助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个人,改善环境,增进实际生活适应能力;调试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试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及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素质”。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用:第一,帮助个人整合社会资源,以便在犯罪青少年自身存在某种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来达到预期效果。第二,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帮助其个人发掘自身潜能。纠正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自我认知,帮助他们理性思考并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肯定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第三,帮助个人以及家庭在遭遇紧急事件的时候能够做出有效的回应。(二)个案工作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人本治疗、行为修正、理性情绪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法、联合家庭治疗作为个案工作理论的六大理论模式,本文我针对案例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选择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与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两种模式进行详细阐述。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作为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分析模式之一,是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经常运用的工作方法。同其他理论分析模式相比较,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包容其他不同的理论分析模式的不同方法。因此,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各种不同理论的影响。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把这些不同的理论模式总结归纳起来,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理论分析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主要从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说,并且这三方面的又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对于求助者来说长期的心里困扰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案主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这些心理困扰很大程度上影响案主人际关系的形成与适应。二是迫于社会环境压力激烈,使得求助早期的问题再一次表现出来,结果导致求助者出现行为偏差。三是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主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而展开治疗,既然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那么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标和宗旨就是要发现求助者的潜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青少年健康地成长。2.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创立。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希望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健康的成长。但为了达到我们所需的要求还需要借助家庭自身的情境作为内驱力。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对人性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机会,这些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自我观念与自我评价作为青少年以及其家庭心理健康的基础,当其拥有较好的基础时,联合家庭治疗法的功能就可以显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良好的自我治疗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另外家庭在青少年成长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甚至起决定的作用,尤其针对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当他们的需求与给予不成正比的时候,青少年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形,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最终结果就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三、案例分析(一)基本资料个人背景资料:王**,男,18岁,高中二年级学生。王**从16岁起就和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受到父母和老师的严厉谴责,后离家出走。2015年王**在社会不良青年的教唆下实施盗窃,2015年8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管制2年,归入社区矫正。家庭基本资料:王**的家庭结构完整且与父母同住。王**从小生活在以父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是一家单位的领导,工作十分繁忙,同王**交流的机会很少。由于受工作影响,父亲的家长作风严厉,对于王**的不轨行为,有时会动用暴力。母亲放弃工作在家照顾王**的饮食起居,在王**的成长过程中,承担了照顾王**的大部分责任,对王**事事包办,处处操心。王**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且两人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观念不一致,互相指责对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的不足之处,经常发生夫妻冲突。社会关系资料:王**在班里跟同学们关系一般,对老师也不太尊重,常表现出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平时对他关注较少,他的成绩也因此越来越差。此外,他经常同社会上的小混混在一起打游戏,深夜回家,母亲也经常因此恼羞成怒,对他严厉指责。(二)问题分析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强调家庭在人的自我观念与行为模式行成中的重要性,反之,家庭关系的紧张是引起个人形成错误的自我观念、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王**认为,自己在家里没有自由权和自主权,母亲什么事情都替他决定,没有征求过自己的意见,让他觉得这是不尊重他。母亲自己的生活都是为了应付家长,自己找不到一点乐趣。爸妈经常为小事吵架,有时还摔东西或者动手打架,这样的场景让王**特别害怕。据了解,王**之所以离家出走,也是不想过这种害怕父母吵架,成天提心吊胆的生活。矫正对象王**由于对家庭教育的不满和父母间冲突关系的反感,曾三次离家出走,最后发生犯罪行为。所以在矫正对象的家庭系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父亲严格又专制,居高临下地以暴力方式对待孩子,母亲对孩子事事包办,看管严格又过于溺爱。父母均过于看重对孩子物质需要的满足而缺乏与孩子的精神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此外,夫妻关系不和,又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分歧,致使家庭成员间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均处于紧张状态。这样的家庭氛围让矫正对象十分压抑,加上对母亲的管教不满,又面对父亲的“暴力威胁”,因此矫正对象对家庭产生了厌恶感,一旦发生家庭冲突就会以离家出走表示反抗。因此其犯罪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关系不良,寻求归属感的过程中被教唆,核心问题是家庭问题。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案主早年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案主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而根据王**的阐述,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因为心理压抑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自己中考成绩不理想,是妈妈花了一大笔钱才进了重点高中院校,为此,妈妈成天唠叨进这所学校多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日复一日,这样的话语让王**备受压抑。由此可见,王**这一系列的情绪冲突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所以导致这种负面的压抑对案主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期中考试王**排名落到了30名以后,回家后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番。父亲回来后,妈妈又将对王**考试成就不满情绪发泄到父亲头上,说他从来不过问孩子学习,根本不顾家,父母之间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吵,王**听到这些由自身引发的争吵,觉得在家里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第二天上学之后就没再回来。这次离家出走两天,在同学家借宿,之后父母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王**。第二次离家出走,王**说是为了避开父母的吵架事件,希望通过自己的出走转移父母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再吵架。这次王**出走了一个星期,直到花光了所有钱后才打电话让母亲去接他。然而,王**的出走都没有使家庭关系得到改善。于是,当父母再次为小事吵起来,王**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家庭里边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又一次离家出走。(三)矫正方案及过程1.矫正模式在这一个案中,我采用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与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来分析王**离家出走的心理活动,再加上矫正对象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其内心情感方面的影响,帮助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克服心理上的适应性障碍,回到正常的家庭系统中。与此同时,此案例中王**出现的离家出走以及在不良社会青年的教唆下实施盗窃的这些问题与他的家庭息息相关。一个家庭当中每个成员有良好的自我观念与自尊才能达成良好的家庭情境,因此,我将关注的重点、改变的目标放在王**的家庭上,运用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来改变矫正对象目前的家庭结构,改善王**与其父母的沟通,缓解紧张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引导矫正对象的父母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从而使王**对自己对父母认知上的改变以及父母双方的改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2.矫正方法(1)矫正目标帮助矫正对象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认知,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家庭与社会生活中;改善矫正对象的家庭结构,缓和家庭矛盾,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了解,从而改善亲子关系。(2)矫正思路及过程第一阶段: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矫正关系。首先,了解了情况后,我主动与王**联系,并跟他进行了几次深入的谈话。在此过程中,我发现看上去很内向的王**其实是一个很健谈的青少年。开始跟他的话题围绕的是学校以及他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日常性生活事件,逐渐转入到一些内在的情感以及内心感受方面。经过两次谈话之后,王**对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不久就跟王**建立了良好的矫正关系。在王**的个人陈述中,我了解到他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对父母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反抗、家庭氛围的反感以及对父母关系的不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放弃了先对王**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案,以家庭关系的改善为主要目标,矫正对象的自我和家庭的认知成长为次要目标,使得王**重新对自己的家庭产生认同感。第二阶段:同矫正对象王**的父母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在我看来,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的抗议。因此我建议王**父母双方能够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一起关注孩子的问题。根据王**父母的反映,他们夫妻二人出现矛盾的大多数原因是如何更好地教育王**方面的。一方面,王**母亲经常埋怨其父亲对家里关心照顾太少,另一方面其父亲对王**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满,他们忽视了彼此之间的争吵对王**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王**就这样日复一日处于父母不断地争吵当中,才会做出离家出走这一举动。实际上就本质而言,夫妻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但是由于教育观念与方式的不一致产生种种矛盾,由此可以从中找到调和家庭矛盾的切入点。我鼓励王**父母双方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对方的心理,在王**的问题上齐心协力,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几次调节加上他们彼此的沟通,夫妻二人的矛盾明显有所缓解。第三阶段:改善矫正对象的家庭结构。由于矫正对象的父亲工作繁忙,忽视了对矫正对象的关爱和责任,因此我建议王**的父亲平时在工作之外能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增进父子双方之间的了解和谅解,让矫正对象慢慢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是真实存在的。从矫正对象母亲的角度,她也需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平时多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矫正对象,尽量减轻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让他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并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小事上支持孩子的观点,重要的事情上给出孩子合理化建议并做出必要的干预。第四阶段:建议矫正对象的父母查看相关的家庭教育讲座,参加社区开展的亲子沟通小组。参与到亲子沟通小组过程中,王**和父母进行了真诚的情感交流,把自己对父母争吵的反抗与母亲对自己教育方式的不满一一倾诉,父母也将各自对矫正对象关爱和期望的情感表露出来,经过沟通,王**与其父母互相了解了彼此的心意并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王**的父母在这次的小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教育子女的更好方式,而且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真正需要是温暖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五阶段:与矫正对象进行再次面谈,跟进其最新的自我认知以及家庭状况。在这次面谈中,我将前边与王**父母沟通的情况向他陈述,让其了解到父母对他的苦心和美好期望,并且鼓励他平时多跟父母沟通交流,遇到一些问题主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征求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告诉他正确处理情绪与离家出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我了解到王**最近的精神状态很好,情绪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王**表示,自从父母从各种家庭教育讲座上掌握了教育子女正确的方式以及参加亲子小组活动之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转变。父亲下班后从以前的各种应酬转变为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回家关心王**的学习状况,还会跟他讨论一些共同话题例如体育运动之类的新闻。与此同时王**说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像以前一样事事都说教一番,表示其实自己知道母亲是因为关心他才会那样,有时候也能理解母亲的苦苦婆心。对于自己之前离家出走的行为,他也明确表示那是自己不对,没有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处于现在的家庭氛围中,他的内心其实是很幸福的,父母的争吵少了很多,而且都很关心自己,一家三口之间形成相对和谐的家庭氛围。(四)矫正效果评估个人认知方面,王**之前认为母亲对自己事事包办,从来不懂得尊重自己,感觉自己没有自主权和自由权,父亲也对自己漠不关心,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的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矫正对象王**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母亲之所以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干预是因为自己的不成熟会在某些问题上走错路走弯路,这正是母亲关心他的表现。由于父亲工作比较忙且自己很少主动跟父亲进行沟通,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才会使父亲跟他的共同话题减少。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王**逐渐改变自己之前的不良认知,并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他的父母各自也都已经认识到了自身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的错误认知,并做出相应的改变。个人行为方面,矫正对象没有再出现过离家出走的现象,跟之前交往的社会青年也没有再联系,对父母开始倾诉自己的情感,也能体谅母亲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主动关心父亲,让父亲在工作时间之外注意身体健康,父子二人的共同语言慢慢增多。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社会治理研究院 2011年至2014年,何勤华、何明升、高富平、童之伟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中何明升教授的研究成果三次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编制的《成果要报》采纳。 2012年,学校获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2013年,学校立项27项,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并列第2,其中法学类课题立项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也是学校第4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学校立项19项,在政法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科研获奖情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获奖项1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张筱薇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 《中国法学史》 何勤华 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全国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获奖项1 《外国法制史》(第三版) 何勤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 2 《日耳曼法研究》 李秀清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3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郑少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4 《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 刘宪权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5 中国丧服制度史 丁凌华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6 经济法教程 顾功耘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 7 土地使用权与用益物权 高富平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8 竞争法论 徐士英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可持续发展与竞争法关系之研究 2001年 徐士英 2 2 WTO规则与中国竞争法的完善 2001年 林燕萍 5 3 证券犯罪研究 2002年 刘宪权 7 4 宪法控权本质及机制研究 2003年 蒋德海 12 5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2003年 顾功耘 7 6 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 2003年 邱格屏 5 7 自然垄断企业反垄断法调整机制研究 2004年 徐士英 6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法制的完善 2004年 周洪钧 7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2005年 何勤华 7 10 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005年 高富平 7 11 金融犯罪研究 2005年 刘宪权 7 12 和谐社会与理性制度选择 2005年 郑少华 5 13 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我国省际之间利益冲突 2006年 李建勇 8 14 计算机取证相关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 2006年 王永全 8 15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2006年 罗培新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技术创新、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模拟 2005年 唐晓云 16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004年 杜志淳 8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自主创新立法保障研究 2006年 陈俊 5 2 强化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2007年 陈俊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负责人经费(万元)1 高新科技园区立法研究 2004年 陈俊 3 2 对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与法律规制研究 2005年 王迁 3 3 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 2006年 贺小勇 5 4 从独语到对话:和谐社会法治宣传转型研究 2006年 王永杰 3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印刷型图书170余万册(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二级学院及各研究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64种(外文90余种),电子书46余万册。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配置了总共51种196个数据库,主要数字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法规及司法案例库、正典法律资源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字化年鉴平台、刑事司法资料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Lexis法律数据库、LexisNexis学术大全资源库、Westlaw、HeinOnline、EBSCO、龙源期刊网、方正报纸、网上报告厅、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方正电子书、书生电子书、超星电子书、华图法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等。 学术期刊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中文法律类期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律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美国、英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学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以法学为主、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学术性刊物;为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法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犯罪研究》(原名《刑侦研究》)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学校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该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经济犯罪研究、专题笔会、实践探索、检察官论坛、境外透视等,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刊主要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刊名: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主办: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年出版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3356CN: 10-1048/D邮发代号: 2-82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时间:2011ps:该刊为普通期刊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法制博览是法学公开正规期刊。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法制博览》杂志是由共青团山西省委主管、共青团山西省委和山西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办的社科类研究性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4-1188/D。本刊是中国人文社科类遴选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以“博览法制,弘扬正气”为办刊宗旨,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荣获“华北十佳优秀期刊”称号,全国百家指定赠阅期刊。欢迎广大法律及相关学科工作者积极投稿。本刊征稿范围以法律法学类为主,各交叉学科为辅。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刊名: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主办: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年出版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3356CN: 10-1048/D邮发代号: 2-82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创刊时间:2011ps:该刊为普通期刊

  • 索引序列
  •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
  •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
  •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
  •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 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