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多久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多久

发布时间: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多久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国内杂志都比较慢,耐心等着吧,一般3~5个月。中医杂志比较多,其他的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四川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药学报 、上海中医药杂志 、新中医、时珍国医国药、陕西中医、江苏中医药、四川中医

上海医学杂志审稿周期多久

省级普刊:吉林医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医学新知。国家级普刊:当代医学,中国社区医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实用中医内科。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基层医药,中华全科医学,安徽医学,安徽医药,陕西医学,陕西中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全科医学,中国普通外科,中国妇幼保健,等等

国内杂志都比较慢,耐心等着吧,一般3~5个月。中医杂志比较多,其他的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四川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药学报 、上海中医药杂志 、新中医、时珍国医国药、陕西中医、江苏中医药、四川中医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多长

中医类的杂志比较多,如果您想发表国家级刊物可以通过万方数据库查询一下:-aspx  发表周期比较快,年内都可以发表。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主要看你的文章是偏向于哪一方面的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等等冠以中华**杂志的都是正规的杂志 但是冠以中华**学会杂志就不是了,所以只有冠以中华这2个字的才行

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 简介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包括《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和《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为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系列刊物具有ISSN/CN标准刊号。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登外科学、皮肤科学、儿科学、内科学、眼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技术改进、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专家评论,等等。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主要栏目:论著、综述、 临床医学、诊治经验、管理、专题讲座、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详见各个专科杂志稿约)。本刊发表周期短,免收审稿费。论文发表后颁发论文证书。对省/部级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下述方药,可供临床参考选用。(一)月经先期方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6~17日一潮者,称月经先期。中医又常称之为“经早”、“月经前期”、“经水先期”等。其发病机理,常因脾气虚弱,固摄无力;或肾气不固;或肝郁血热;或阴虚迫血旺行所致。现选介滋阴凉血汤等2首。1.栀芩先期饮【药物组成】黄芩、生栀子各10g,酒大黄、升麻各1g,麦冬、杭白芍各12g,茯苓15g,泽泻9g。【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在月经干净后第5天开始服药,连进7~15剂。若服药期间月经来潮,应停服药。待月经干净后第5天再继续服药。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服药治疗期间,须忌食有刺激性食物。【功效主治】清热泻火,调血固经。主治月经先期。【临床运用】本组116例患者。以月经周期比正常周期连续提前1周以上,或伴有月经量多,色紫红,质稠;或量忽多忽少,色紫红,夹有血块;或量少,色红,质粘稠,或伴有带下量多,色黄臭秽等。其中未婚者42例,已婚者64例。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3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9年。经采用先期饮治疗后,25例治愈(服药7剂,月经周期及量转正常且1年以内未复发者);77例显效(服药1~3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转为正常,3个月内未复发者);4例无效。其中有效共102例,占96.2%;无效4例占3.8%。随访时间均在治疗后6个月至1年。【经验体会】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血分有热,或气虚导致冲任不固所致。临床尤以血分有热为多见。方中黄芩、栀子、大黄、泽泻清热泻火,使热从二便而出。麦冬、白芍养阴柔肝,俾热去而阴不伤。升麻、茯苓升阳健脾,取其下者上治之理。全方重在清热泄火,热去血自安,血安冲自固,冲固经自调。本方性偏凉润,凡属气虚型月经先期者,不宜使用本方。本方对于上节育环所引起的月经先期,也有较好疗效。【方剂来源】马爰华.先期饮治疗月经先期106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88,(7,):304.2.滋阴凉血汤【药物组成】①基本方:生地、玄参、赤芍、失笑散(包)各12g、丹皮9g、旱莲草15g、鹿衔草30g、甘草6g。②加减变化:阴虚甚,加麦冬、北沙参;兼气虚,加党参、升麻炭、仙鹤草;兼血瘀,加茜草炭等;兼气滞,加香附炭;虚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灶心土;兼实热,加大黄炭、炒槐花;月经量特多者,加参三七粉(吞服)。⑧巩固治疗:经血干净期间:阴虚血热为主者,服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偏气虚,服归脾丸、二至丸;偏肾阳虚,服金匮肾气丸、二至丸。行经前期:一般提前1周仍用上述基本方随症加减治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在此期间,治疗重在治本,以求痊愈。【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嘱病人应注意饮食慎忌,如对桂圆、辣椒、酒类等过于辛辣、温热食物,均当慎忌,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功效主治】滋阴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临床运用】本组病例60例,痊愈51例(崩漏19例、月经先期12例、月经过多12例、经期延长9例);显效8例(崩漏6例、月经过多2例);无效1例(妇科复查发现右侧卵巢囊肿,改用手术治疗)。【临床体会】上述四种血症,虽病有区别,但冲任失调、气盛火旺之病机则为一致。故治法上无殊差异。原则上“急则治标”,凉血为宜,凉则火降,以使血平,然过凉血凝,每易成瘀之弊,故勿忘行血。“缓则治本”,滋阴为宜,阴足本固,血证可复。滋阴凉血,补虚泻实,标本兼顾,血止阴复。再继续化裁,慎忌辛辣,温燥之品。如此,则四种血证“异病同治”,多获显效。【方剂来源】周志东.滋阴凉血药为主治疗妇科四种常见血证6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4):17.(二)月经后期方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40~50日一行者,称“月经后期”。中医文献又称之为“经迟”、“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等。常与气血阴阳亏虚、气滞血瘀、痰阻等致使月经不行有关。现介绍加减温经汤1首,以备参考。1.加减温经汤【药物组成】当归、麦冬、党参各15克,白芍、川芎、姜半夏、丹皮、阿胶(烊化)各12克,桂枝、吴茱萸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红糖为引。加减变化:经行腹痛者加苏木、制没药各10克,益母草15克;嗳气、腹胀、乳胀者加青皮、桔叶各10克,全瓜蒌各15克;腰痛者加杜仲、川断各15克;白带多者加白扁豆、车前子各15克,龙骨、牡蛎各10克。【治疗方法】在月经后2周左右连服3~4剂,水煎服,日服1剂。【功效主治】温宫散寒,理气活血,养血调经。主治月经后期。【临床运用】本组40例,室女10例,已婚3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月经周期延长最短者8天,最长者90天。治疗后痊愈28例,显效7例,无效3例(其中2例未坚持治疗)。连续服药2个周期而愈者32例,连续服药3~4个月经周期而愈者6例。服药最少的6剂,最多的15剂。【经验体会】本病多由血寒、血虚、血瘀气滞等所致。病人多有小腹冷痛、不孕症等症,故用本方治疗,效果较好。服药时间多根据月经周期和生物钟而定,一般是在月经过后两周左右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3~4剂,效果最好。【方剂来源】李德新,等.温经汤治疗月经后期40例.河南中医,1988,(6):24.(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方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时后延后在7天以上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文献又称之为“经行或前或后”、“经水不定”等。多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脾虚不运等因素有关。现选介治疗本证经验方1首。1.寒凉止崩汤【药物组成】黄芩、白芍、乌贼骨各10g,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各15g,丹皮、血余、茜草根各6g。【治疗方法】上药除白茅根、旱莲草用鲜者外(干品亦可),黄芩、白芍、乌贼骨宜微炒用。茜草根、血余、丹皮炒炭用。诸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放火上煎煮两次。每日服1剂,分3次服。病重者可每日服两剂。【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止血。适用于月经不调,或经期错行,或经来不断,血大下如崩,或淋漓不止。【临床运用】此方系湖北名家李培生先生止崩经验方。用之临床,颇有效验。如某女30岁,经水来而不止,血注如崩,全身出现斑点多处,鼻衄,身发热,心烦,口干,脉数,舌红等。服上方3剂,经血渐止,又服6剂,诸症全除,后来再发。【经验体会】本方对于阳盛阴虚及血热偏重的患者,临床证实疗效确实可靠。其适应症状以所下血色较鲜,心烦口干,夜眠不安,舌质红、苔黄为宜。方中生地、白芍凉血育阴滋液;黄芩、旱莲草、丹皮、白茅根清冲任伏热而凉血止血;血余、乌贼骨、茜草根炒黑止血中并有消瘀和血的作用。如兼血热发烧可加青蒿、白薇以清透伏热;兼腹痛可略加砂仁、制香附以开郁行气;久病漏下淋漓不止可加清阿胶10~15g,以加强育阴止血功效。【方剂来源】李培生.名医验方——寒凉止崩汤.中医杂志,1988,(6):48.2.两地调经汤【药物组成】生地15g,地骨皮、玄参各12g,丹皮、白芍、黄柏、麦冬、阿胶(烊化)、旱莲草各10g。加减变化:血热兼瘀者加蒲黄10g,丹参12g;血热不甚者去旱莲草加益母草10g;心火亢盛者加炒枣仁10g。【治疗方法】水煎内服,1日1剂,分2次温服。【功效主治】清热滋阴凉血、固经止漏。主治胞宫血热所致的月经紊乱、漏证;或月经提前,初时量多而后淋漓不断之证。【临床运用】本方治疗更年期月经紊乱、漏证11例,治愈10例,好转1例,一般用药6剂。漏证病人需于病情好转后继续调治3~4个月,每月在经前或经后服药。本方治疗月经提前23例,治愈19例,有效3例,好转1例,一般治疗3个月经周期,月经前后服药3~6剂。【经验体会】本方仿傅青主清经散和两地汤合方化裁而成,运用关键在于胞中血热。尤其适用于更年期前后出现的经乱、经期过长者。治疗过程中需调情志。【方剂来源】秦家泰.两地调经汤.广西中医药,1991,(6):261.3.大黄调经汤【药物组成】大黄炭、生地、熟地、制香附、云苓、白术、巴戟天、炒地榆各15g,当归、柴胡、蒲黄炒阿胶(研末吞服)、元胡、焦黄柏各10g,炙黄芪30g,三七粉6g(吞服)6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于发病时服2~6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益气、补肾、调经。主治放环后月经不调。【临床运用】本组220例,均有放环史,放环前月经正常,放环后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或1次月经失血量>80ml,或行经超过7天,或行经前后及经期腰腹疼痛以至影响工作等。中医辨证分为胞脉气滞血瘀、胞宫血瘀、邪热蕴结胞中3型。随机分为大黄调期汤组和对照组(辨证治疗组)各110例。大黄调经汤组以固定处方治疗;对照组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并随辨证不同而加减变化治之(服法与疗程同大黄调经汤组)。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疗效。其中大黄调经汤组痊愈78例(70.9%),显效22例(20%),好转7例(6.4%),无效3例(2.7%);对照组分别为64例(58.2%)、21例(19.1%)、15例(13.6%)、10例(9.1%)。两组疗效比较,大黄调经汤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验体会】临床上部分妇女放环后常出现月经不调。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是造成本病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以出血为特点的主症的主要病机。以柴胡疏肝散为主,结合辨证加减用药,疗效较好。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多年探索,又拟定出大黄调经汤,疗效又有明显提高。由于本方可通用于本病各证型,便于临床掌握使用。方中大黄炒用,具有泻火凉血、活血止血之效,同时配以活血、止血、益气、补肾之品,标本兼治,补泻同施,故获良效。【方剂来源】刘正求.大黄调经汤治疗放环后月经不调11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8):30.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时间多久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是1988-11-22在上海市徐汇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530号2号楼307-309室。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41326779292,企业法人肖元春,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中医药杂志、中医药文化杂志;承办主营杂志国内广告、中医医疗咨询、培训;文教用品;经济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715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中医药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国内杂志都比较慢,耐心等着吧,一般3~5个月。中医杂志比较多,其他的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四川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药学报 、上海中医药杂志 、新中医、时珍国医国药、陕西中医、江苏中医药、四川中医

人人健康 医药前沿 世界临床医学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 索引序列
  •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多久
  • 上海医学杂志审稿周期多久
  •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多长
  •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
  • 上海中医药杂志审稿时间多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