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领导决策论文怎么写

领导决策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领导决策论文怎么写

经过5天封闭式的理论强化培训,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是戍边、稳边的需要。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懂得,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各方面工作的进步,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作为“三个队、四个力量”在*的巨大作用,也更坚定了我屯垦戍边的决心与信心。 二、不断地加强学习,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1、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党的事业尽快培养一批政治合格、立场坚定,具有大局意识的党员干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学习党章,学习党的两个条例,不断地熟悉党的工作,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水平,用党的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好地为人民致富服务。 2、是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三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树立“三观”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永保党不褪色,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质所在。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 3、是加强班子建设的需要 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人,就是从我们基层班子党员干部的身上来认识。基层党支部班子担负着传达党的政策,带领人民共同致富的责任,这就要求基层党支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念,廉洁奉公,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积极开展“两级党建联创”,为人民选准发展致富的路子。 4、是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连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这也对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5、是增强创新、发展观念的需要 市场是一双无形的手,市场经济是对市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开放竞争、优胜劣汰。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捕捉市场信息,从而指导生产,减少因决策失误而给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快*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立足于本地实际,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谋求经济快速发展。 三、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学习 1、端正态度,大兴学习之风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珍惜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遵守学习纪律,做好笔记,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平时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 2、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学习法律知识就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把依法行政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2答辩委员会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领导决策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2答辩委员会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这个懂得知道。不过怎么给予你

电大的 难兄难弟啊 哈哈

领导与决策论文

法治化领导 历史的选择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要转变和创新,必然要求在领导方式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实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探索“领导”与“法治”的最佳结合,形成一种法治领导的全新领导方式,这是一个历史的选择。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由党委书记兼任同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就是这种结合的极其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试就这种“领导”与“法治”的结合谈点肤浅看法。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进程的推进,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员、组织、协调、培育都需要执政党去领导,整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都需要执政党去引导。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动摇的政治原则。但党的领导要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要求。党对人大的领导,就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主导人大的工作,在人大处于支配地位。在内容上,党在人大的领导,不是由党代会选举产生,而是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即: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其中,由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经过人民选举成为人民代表并进而成为人大常委会的成员后,就在合法性的意义上把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党要通过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而不光是利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党要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长期稳定和切实贯彻实施。党要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依照法定程序把该由政府办的事交由政府办,把该由司法机关办的事交由司法机关办,把干部推荐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从而把党的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上。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处理好“党的决策权”与“人大决定权”的关系、“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的关系,确保人大在党委领导下依法作为,行使好各项法定职权。而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就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更能实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更能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李鹏委员长今年2月19日在四川视察时,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讲:“各级党委要善于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现在有的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主任,也有一些市、县委书记兼任同级人大主任。中央对这个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既是为了便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也是为了提高人大的政治地位,赋予人大更重要的职责。”实践会越来越有力地证明,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有益处。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和地位。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政权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同进,也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的历史任务,作为地方一把手的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新时期,要把党的领导同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国家政权的领导,在发挥党总揽全局的同时,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当然,有的同志担心,党委书记是当地的主心骨,什么大事都要抓,遇到工作忙时,无暇顾及人大工作,会出现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党员负责人会上讲话时指出:“各级党委都要把人大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帮助人大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对同级党委负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切实得到贯彻落实。现在,不少地方的党委书记兼任了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些同志务必充分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拿出足够精力做人大工作,切实把人大工作搞好。”从我省的情况看,有的市、县委书记任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以来,由于直接参与人大工作,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工作方法、时间安排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有的逢会就讲民主法制建设,大会均讲人大工作。李鹏委员长今年2月来川时讲:“各级党委都应该学会运用人大的立法权、监督权和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来加强我们的工作。所以一方面是人大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接受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各级党委要学会善于运用人大这个权力机关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以及集体行使职权的运行方式,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与充分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地方党委书记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我省有的县为进一步加强县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邀请主持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列席县委常委会会议,党委召开的党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吸收人大同级干部参加,县委还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研究讨论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批复人大常委会党组的请示报告,并指导抓好落实。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树立党委、人大“一盘棋”思想,使党的主张更快更准地变成国家意志,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繁荣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各级党委、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党的目标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将党的主张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通过人大更好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我省不少县市(区),在工作中,坚持凡关系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应该由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的,县委都依照法定程序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保障人大常委会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如有的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冬换届以来,有的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立足发展,认真组织省、市、县级人大代表分别对本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发展和管理情况,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增收减负情况等进行了视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党委更直接便捷地了解“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和工作情况,使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是统一的。党组织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考核和监督,并通过法定程序向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推荐干部是实现党对国家事务领导的重要保证;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行使任免权,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既贯彻了党委意图,又体现了人民的权力,同时也帮党委把了用人关。另一方面,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更好的处理好干部任“前”与任“后”的关系,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我省不少县(市、区)在认真做好任前工作的基础上,就任后监督工作进行了认真探索实践,在坚持通过听取汇报、执法检查、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对任命干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工作评议,评选了“十佳人民公仆”、“优秀法官”;对县政府副县长、“两院”负责人、县政府序列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等活动,从而使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了对被任命干部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干部队伍建设。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宗旨观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重要的是为群众办实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代表大会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了解社情民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以后,可以通过参加“三会”,进行视察调查、执法检查、个案监督、走访代表等活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可以使党委更直接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状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贴近与人民的感情,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可以使人民群众加深对人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去冬换届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完善了主任、副主任分工联系代表和半年走访一次代表制度,继续实行了主任、副主任分工督办代表重要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承办单位负责人当面答复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制度,真正将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落到了实处

什么叫保持原始修改记录啊?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2答辩委员会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领导决策杂志怎么样

是的 北核 相对其他的核心刊物要简单一点点,范围是领导管理 公司管理

《领导决策信息》自1994年创刊,是国内较早以党政领导为读者对象、以决策预测为服务指向、以数据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为核心内容的政经类周刊之一。自创刊以来,《领导决策信息》始终把提炼编辑思想、打造核心团队、完善栏目体系、提升信息质量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并在上述各方面形成特色、创出品牌,日渐成熟,具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叙事。中国的领导及其决策是讲述这个庞大叙事的主体。有感于这种庞大,服务于这一主体,《领导决策信息》按照网、刊、书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着眼于在产品线的深度和宽度上拓展信息空间,最大限度地形成了我们的综合优势和品牌价值。从2003年开始,以《领导决策信息》周刊为依托,以中国政务信息网为平台,对目标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对目标市场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对信息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创立了国内首个决策预测信息系统——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已初步形成1+6的信息产品体系,即:1、《领导决策信息》周刊;2、中国决策白皮书系列:《领导》、《决策》、《大参考》、《大问题》双月刊;3、《关注中国》丛书系列图书:《中央领导关注什么》、《人大政协关注关注什么》、《百姓关注什么》、《县委书记县长关注什么》、《省委书记省长关注什么》、《市委书记市长关注什么》;4、领导决策信息年度报告系列:《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力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政情报告》、《中国舆情报告》、《中国民情报告》5、国际城市论坛研究报告系列:《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6、《城市中国》丛书系列:《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7、非保密性研究报告。由《领导决策信息》杂志社出品的以上期刊和图书系列构成了六大延伸品牌,共同形成了一个以国内中高级领导为主体受众,以深度比较和系统分析为特征,以“为决策服务”为宗旨,以“权威性、超前性、指导性,独家独特独到;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可信可用可存”的特色和风格,从而深受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决策者的支持和认可。

领导决策期刊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领导学、科学学。主要著作:《基层领导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领导协调论》(中央党校求实出版社1990年出版)、《社会科学管理概论》(东方出版社1989年出版),前两项成果分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论文:《做好构建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的大文章》(《人民日报》1993年3月28日刊用,获中宣部1993年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人民日报》1997年11月20日刊用,《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宣部1999年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三代领袖与社会科学》(《东岳论丛》1998年第5期刊用,《新华文摘》1998年第12期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综合版全文转载)、《社会信誉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山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刊用,《新华文摘》1997年第3期和人民大学复印报刊复印资料《精神文明建设》全文转载,并被《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收录)、《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发展》(《未来与发展》1999年第2期刊用,《新华文摘》1999年第8期搞介,并被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收录)、《应逐步建立健全领导决策责任制》(《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刊用,被1998年出版的《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收录)、《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决策》(《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第5期刊用)、《山东省今后十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构想》(《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刊用)。

法治化领导 历史的选择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要转变和创新,必然要求在领导方式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实现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探索“领导”与“法治”的最佳结合,形成一种法治领导的全新领导方式,这是一个历史的选择。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由党委书记兼任同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就是这种结合的极其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试就这种“领导”与“法治”的结合谈点肤浅看法。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进程的推进,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员、组织、协调、培育都需要执政党去领导,整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都需要执政党去引导。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动摇的政治原则。但党的领导要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要求。党对人大的领导,就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主导人大的工作,在人大处于支配地位。在内容上,党在人大的领导,不是由党代会选举产生,而是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即: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其中,由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经过人民选举成为人民代表并进而成为人大常委会的成员后,就在合法性的意义上把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党要通过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而不光是利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党要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长期稳定和切实贯彻实施。党要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依照法定程序把该由政府办的事交由政府办,把该由司法机关办的事交由司法机关办,把干部推荐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从而把党的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上。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处理好“党的决策权”与“人大决定权”的关系、“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的关系,确保人大在党委领导下依法作为,行使好各项法定职权。而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就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更能实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更能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李鹏委员长今年2月19日在四川视察时,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讲:“各级党委要善于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现在有的省委书记兼任省人大主任,也有一些市、县委书记兼任同级人大主任。中央对这个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既是为了便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也是为了提高人大的政治地位,赋予人大更重要的职责。”实践会越来越有力地证明,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有益处。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和地位。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政权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同进,也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的历史任务,作为地方一把手的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新时期,要把党的领导同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国家政权的领导,在发挥党总揽全局的同时,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当然,有的同志担心,党委书记是当地的主心骨,什么大事都要抓,遇到工作忙时,无暇顾及人大工作,会出现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党员负责人会上讲话时指出:“各级党委都要把人大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帮助人大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对同级党委负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切实得到贯彻落实。现在,不少地方的党委书记兼任了人大常委会主任,这些同志务必充分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拿出足够精力做人大工作,切实把人大工作搞好。”从我省的情况看,有的市、县委书记任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以来,由于直接参与人大工作,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工作方法、时间安排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有的逢会就讲民主法制建设,大会均讲人大工作。李鹏委员长今年2月来川时讲:“各级党委都应该学会运用人大的立法权、监督权和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来加强我们的工作。所以一方面是人大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接受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各级党委要学会善于运用人大这个权力机关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以及集体行使职权的运行方式,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与充分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地方党委书记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我省有的县为进一步加强县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邀请主持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列席县委常委会会议,党委召开的党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吸收人大同级干部参加,县委还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研究讨论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批复人大常委会党组的请示报告,并指导抓好落实。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树立党委、人大“一盘棋”思想,使党的主张更快更准地变成国家意志,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繁荣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各级党委、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党的目标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将党的主张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通过人大更好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我省不少县市(区),在工作中,坚持凡关系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应该由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的,县委都依照法定程序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保障人大常委会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如有的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冬换届以来,有的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立足发展,认真组织省、市、县级人大代表分别对本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乡镇企业发展和管理情况,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增收减负情况等进行了视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党委更直接便捷地了解“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和工作情况,使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是统一的。党组织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考核和监督,并通过法定程序向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推荐干部是实现党对国家事务领导的重要保证;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行使任免权,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既贯彻了党委意图,又体现了人民的权力,同时也帮党委把了用人关。另一方面,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更好的处理好干部任“前”与任“后”的关系,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我省不少县(市、区)在认真做好任前工作的基础上,就任后监督工作进行了认真探索实践,在坚持通过听取汇报、执法检查、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对任命干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工作评议,评选了“十佳人民公仆”、“优秀法官”;对县政府副县长、“两院”负责人、县政府序列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等活动,从而使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了对被任命干部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干部队伍建设。 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宗旨观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重要的是为群众办实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代表大会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了解社情民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地方党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以后,可以通过参加“三会”,进行视察调查、执法检查、个案监督、走访代表等活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可以使党委更直接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状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贴近与人民的感情,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可以使人民群众加深对人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去冬换届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完善了主任、副主任分工联系代表和半年走访一次代表制度,继续实行了主任、副主任分工督办代表重要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承办单位负责人当面答复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制度,真正将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落到了实处

  • 索引序列
  • 领导决策论文怎么写
  • 领导决策论文
  • 领导与决策论文
  • 领导决策杂志怎么样
  • 领导决策期刊论文
  • 返回顶部